四海同仁们:
您来东方圣城曲阜,一定会在“万仞宫墙”下驻足。如果你往西沿护城河而望,三十米远的地方,就是曲阜儒风国学院。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数年来很多仁人志士接踵而至,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曲阜儒风国学院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前行着。
目前,曲阜儒风国学院已经开设《周易凿光》《复活论语》《冰鉴》、中小学诗词等课程,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传统文化讲师。我们等待您的加入,和王宏杰老师一起,沿着古圣先贤的道路,满怀敬仰,言行恭敬,一路走下去!
课程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曲阜儒风国学院
第一课:传统文化的修学没有速成班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第三期传统文化讲师修学的课程。
对于这一次的开课和报名情况,对我来说最深的感受,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踏实和希望。怎么说这个“踏实”呢?因为这一次参加学习的部分学员,是第一期和第二期参加《周易凿光》学习班的。而《周易凿光》学习班的学员,又大多是这四年来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群的讲课、甚至对我很熟悉的人。
包括最近报名的部分学员,也是在对我所讲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后才报名的。所以,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彼此之间的内心,显然是很踏实的。正因为有了“踏实”的感受,才让我们共同看到了希望。就是我们必须要学到真东西、学好真东西,就是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能够传经布道的传承者。
对于我自己,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三十多年来,到现在来弘扬传统文化,说到经历和感受,我想不是在这里几句话说清的,这需要我们之间彼此更深入的了解。一切都是缘分,都是缘分的深浅。但是,我是非常珍惜这段缘分的,并且希望能走得更长久。
今天的这节课,是我们这期学习班的第一课。在这里,我先对我们的学习提几点要求,从三个方面聊一聊,然后安排我们后面的学习。
第一: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速成班。
我们不管别人怎么要求,怎么安排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我的要求来说。我们的初级班,是强化读诵《论语》,两个月内完成100遍的读诵,这是指上半部,这次学习我们只学半部《论语》。同时,我们要把上半部《论语》手抄最少一遍。这两个月呢,还有其他基础课的安排。
接下来,需要一年的时间,系统学习《复活论语》上半部。在学习中,大家要完成《训诂学》的学习,要完成对整个儒家文化体系的了解,是深入的、系统的了解。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文化自知。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儒家文化的了解,是碎片化的,是片面的,是错误的。大家不要对这个判断一带而过,碎片化、片面的、错误的,已经把我们害得很深,我们还自以为很明白,还在那里侃侃而谈。这些问题都要解决。解决了这些,我们就会明白先秦文化、儒释道文化、东西方文化,它们从源流,就是源头和发展上的差异和变化。从这部《复活论语》中,我们要完成我们扎扎实实的古汉语功底,所以,大家要准备好纸和笔,要做好详细的笔记。
《复活论语》的讲课内容有三部分,一部分是收听荔枝微课的讲解,一部分是在群中部分文字的分享,还有一部分就是我通过爬楼梯的方式,对每一章的分析、总结和运用。也就是说,这一次学习,我们要把这部《论语》学活了。
我们学完这一年后,再用两年时间向《周易》进军。在这里,对这部分学习内容我就不多说了。总起来说,我们把《周易》的卦辞和爻辞的破译,从汉儒以后,绝对不是第一个,因为传承《周易》的人,本来就很清楚《周易》是什么。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包括晋人王弼的《周易注》和继承王弼学说的唐朝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你不能说他们的理解全错了,但是他们做不到自圆其说。这次我们对《周易》卦辞和爻辞的破译是划时代的。
所以,我给大家提出的要求: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第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这句话的理解,后人有了偏见,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品级、品味、品质最高的。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是“惟有读书高”,而不是“惟有读书人高”。这个世间分工虽然不同,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智慧。我们获得智慧的渠道,就是接触圣贤,读圣贤书。第一条我们是做不到的了,因为这个时代哪有圣贤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圣贤之道而获得智慧。所以,不管你是做官的、经商的,务农的。只有读书的人,才是品级最高的人。就是说,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是天地之间站立的人,你就要读圣贤书。但是,有一种人很可恨,恨得他恨不起来,就是不学习真学问的读书人,在手段上做文章,学的都是世智辩聪的东西。这种人是典型的的小人儒,这很可怕。这一点,我们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就是这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第三: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之道,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成就了呢?我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做人、识人、用人。
不管你是哪家的学问,其根本就是做人。儒家的君子,佛家的居士,道家的真人,都是有标准和条件的。什么是君子,我们要弄清楚。比如《论语》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们通过《复活论语》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这里,我重点跟大家说一下儒家文化传承的问题。孔子的学说,是要求人做君子的,要从天子、大臣和百姓,都要践行君子之道。但是,从春秋末期开始,世风日下、礼崩乐坏。再到汉朝,一直到清朝,我们梳理一下历史,有几个为政者真正去做君子的。所以,儒家文化的发展,是两条路,一是显性的,一是隐性的。显性的,就是很多在其位,大讲圣贤之道的为政者,却干着违背圣贤之道的事情。所以,从明朝开始,反对伪儒的这盆子脏水开始泼向儒家文化和孔子。到了五四时期,由来已久的怨恨终于爆发,打倒孔家店开始。所以,我们要明白对儒家文化的误解是由来已久的事情,由来已久。后人反对的是伪儒,把伪儒当作孔子的学说了。这一点是必须必须要弄明白的事情。我们还必须要明白,所谓的糟粕,儒家文化本身是没有糟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被后人弄脏了。我做一个比喻给大家,儒家文化从源头上就好比一股清澈的山泉,干干净净的,但是在流入大海的过程中,在江河里被污染了。这些污染了的,就像儒家文化的源头一样,不是泉水本身了。我们不要把汉儒到清儒所传承的这些东西,直接当做孔子的学说,那些歪曲了儒家文化的东西是害人的。
这条显性的路上,虽然有很多伪君子和真小人在“传经布道”,同样也有很多真君子,但他们有时是被打击的,比如苏东坡、刘禹锡等等这类的人。这条显性的发展之路我们清楚了,还有一条隐性的。就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学子们,和立身于为政者位置上真正践行圣贤之道的人,他们不是主流,但他们是坚守者,是真正的儒家文化发展的江河之中最绚丽的浪花。从社会最底层走上来,最成功的代表就是范仲淹,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伟大政治家。我们用这个思路来梳理一下,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是伪君子、真小人与真君子的一场斗争之路,就是显性的和隐性的斗争的路程。
当然,需要说清这条路,也不是一句半句,我们先弄出个头绪来。就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先做好自己。这就是“修身”的开始。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师修学,重点学习的三部书:《论语》,做人之道,其中也包括治世之道。《周易》,天道法则,地道法则,人类社会的所有智慧,都包括了。《冰鉴》《人物志》,识人之道。这部分的前提是中华传统相术的全部,我想大家对这一部分更感兴趣。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没有“道”的“术”,都是不入流的手段。只有君子才能学到《冰鉴》和《人物志》的精髓,所以我们先学好圣贤之道,先做好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的学习,是系统化的,今天已经开始了,希望大家不要掉队。
第二课:儒家文化的核心为什么是“仁”?
大家看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仁”“忠”“恕”三个字,就找到了这么多内容。对初学者来说,越看越糊涂。就是我们有积累的看起来也不轻松。
我们这次的《论语》学习,就是要明白儒家文化中《论语》,到底是给我们讲什么的?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了,想必已经有感觉了。更想知道这部《论语》讲的是什么?我们要进入《论语》的门呀,如何进呢?一般来说,有两条路。一是凭自己的积累望文生义了,一是找大家的注解。
大家的注解,古人流行的有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今人的,最有名气的是于丹教授的。还有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还有杨伯峻等人的注解。
作为初学者,到底该相信谁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下面的话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从古至今,注解“六经”的,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六经注我”,一个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就是用六经来作为底本,加上自己的理解,是以自己的见识为主的,大多谈自己的感受和人生体验。如果文化底子不够,解释来解释去就成了心灵鸡汤了。我注六经,古今大多数的注解都属于这一种,就是要找到六经的本义。
对于《论语》来说,就是“我注论语”和“论语注我”两种了。
我们准备学习的《论语》,能说上来的,从古至今有两千多个版本吧。我们恐怕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把《论语》解释成这么多版本一定有问题,并且还是大问题。孔子的《论语》,不可能这么多意思。
那么,我们怎么学习《论语》呢?第一就是如何过《论语》的文字关。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要回到孔子时代的语境,语境,语境,去注解《论语》。这最重要的一部字典,就是《说文解字》。还有《尔雅》。如果《说文解字》和《尔雅》找不到答案,那就要“以经解经”,到先秦典籍里寻找答案。
大家要明白,我上面说的三点。
好了,我们再看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字。
先说这个“仁”字。后人说,“二人成仁”,是指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望文生义了。我们看《说文解字》的注解,“仁,亲也。”,就是“亲爱”的意思。从造字来说,一个“人”,一个“二”。“二”字就单字来说,表示“地的数”。在这里是“等同、相等、平等”的意思。所以,这个“仁”字所表达的是人人相等,视人若己的意思。说的不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所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符合天道和地道法则的,就是“仁”,《说文解字》解释为“亲爱”。所以,“仁”代表了所有的关系,如果具体来说呢?在家庭中,表现为“孝悌”,这是以“仁”为根本的关系。我们后来所讲的任何关系,都是以“仁”为根本的,因为“仁”是符合天道和地道法则的。
有同学问了,天道和地道法则是什么?留着疑问等到我们学习《周易》的时候再解决。我们再总结“仁”是什么?从“体”上来说,天地之“心”也是“仁”的。这个世界为什么就不“仁”了呢?我们要留着这个疑问能带后面解决。
我们再说这个“忠”字。《说文解字》的解释,“忠,敬也”,意思是因为敬仰所表现出的恭敬与遵从。忠,对于我们做人做事来说,就是从内心尊敬到行为的尽心竭力。
我们再说“恕”,《说文解字》就是“仁”的意思。
虽然“恕”也解释为“仁”,但不能用“恕”完全代表“仁”,其有同情、宽容和原谅过错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恕”是“仁”的外用之一。
我们这是单纯的解释字,在《论语》中要结合文句来理解。
我总结一下,今天跟大家说这三个字,我们把握什么?
1、回到先秦语境学习《论语》。
2、汉唐以后的注解只作参考,不作为依据。
我在这举个例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就是尽心竭力推行仁,要做到同情、宽容和原谅。再看看朱熹怎么解释的,看似标新立异,实际上呢?
我再重复,为什么要读《论语》一百遍、二百遍、三百遍,甚至终生诵读呢?就是要与圣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说的话产生共振。语言是有能量的,习惯了就感应了,你的心性就起作用了。那些偷懒的人,不会体会到读经典带来的“不亦说乎”。
等我们读到一百遍的时候,再开始学《论语》,自然就不一样。
所以,等到开课时,我们的学员可分为两种人,其中一种就是因为没有读熟《论语》,而“囫囵吞枣”并导致“一知半解”。
王宏杰(平原儒生)
诗人,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儒家文化与大乘佛法践行者,
《复活论语》学习和教育体系创始人,
《周易凿光》学习和教育体系创始人,
曲阜市教体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聘讲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博鳌教育创新论坛传统文化专委会首席专家,
曲阜儒风国学院院长、导师。
生长于华北平原,沧州以南潴龙河北岸。于天山脚下近三十载,博览群书,深入经典,勤学不辍,研习儒学、佛学、道学、易学经典,尤其对先秦文化的探索别开生面。主张用“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的治学路径,意在寻找各种文化的源头。从师于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系统学习南怀瑾先生着述。
数十年来深入学习《周易》的应用系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尤其对“梅花易数”的运用极其纯熟。为了进入《周易》的殿堂,解开《周易》卦辞、爻辞之谜底,以《十翼》为金钥匙,沿着《子夏易传》和《东坡易传》所传承的《周易》之源流,终于看到了《周易》的光芒。古今学“易”者,因被其即厚且高的墙壁阻挡,便把学习收获称为《周易凿光》。
研究古今诸家《论语》解读版本,继承南怀瑾先生、钱穆先生、李炳南居士对《论语》的注解思路,提出“复活”的观点,完成《复活论语》,全书近150万字。《复活论语》是“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的重要着述,将一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论语》呈献给读者,是《论语》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3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少女杀婴案搅动英美
下一篇: 我国首台无缆水下机器人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