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名将郭子仪,手握重权却头脑清醒

以史为鉴 2023-06-15 02:26:04

唐朝名将郭子仪,手握重权却头脑清醒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郭子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郭子仪五十八岁之前的履历平淡无奇,我们只知道他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却并未受到重用。

当然了,太守放到现在也是牧守一方的大员,可想要在史书留下详细事迹,区区一个太守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但就在郭子仪五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使的郭子仪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书写他传奇的一生。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发挥得非常出色,地位也逐步攀升,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平章事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加封司徒、代国公。

应该说,此时的郭子仪已经成为了大唐军界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一时风光无二。

此时的大唐皇帝是唐肃宗李亨,在经历过安禄山的叛乱之后,朝廷对拥兵的武将实在是有一股说不出的恐惧。

如果不对郭子仪加以节制,谁敢保证他不会起兵叛乱呢?基于这种思路,唐肃宗开始重用大太监鱼朝恩,逐渐剥夺郭子仪的兵权。

面对一脸猜忌的唐肃宗,面对一脸狠样的鱼朝恩,郭子仪需要面临抉择:是俯首听命还是奋力一搏呢?

安禄山在面临抉择时,都选择了奋力一搏,可他们很快就被淘汰出局。有鉴于此,郭子仪按捺下心中的那份恐惧,选择了遵从皇命。

唐肃宗眼见郭子仪如此识相,也不好继续收拾他,于是郭子仪在交出兵权之后,就像历史上的司马懿那样,长期赋闲在家,李光弼接替了他的职务。

观军容使鱼朝恩恶郭子仪,因其败,短之于上。秋,七月,上召子仪还京师,以李光弼代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师。——《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

当时就有人上书进言:“此时天下未平,不应该如此浪费人才。”可唐肃宗的亲信鱼朝恩横加阻挠,郭子仪始终无法复出。

或上言:“天下未平,不宜置郭子仪于散地。”乙未,命子仪出镇邠州;党项遁去。戊申,制:“子仪统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阳,还定河北,发射生英武等禁军及朔方、鄜坊、邠宁、泾原诸道蕃、汉兵共七万人,皆受子仪节度。”制下旬日,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七

鱼朝恩横加阻挠的原因是什么?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授意,这个人是谁?除了唐肃宗还能是谁?

在唐肃宗的最后两年里,他对郭子仪的猜忌逐渐降低,并开始尝试继续使用郭子仪。郭子仪很好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再次得掌兵权。

可好景不长,唐代宗李豫继位之后,觉得这些拥兵的老臣难以控制,所以找个由头,又把郭子仪罢免了。

己巳,郭子仪自河东入朝。时程元振用事,忌子仪功高任重,数谮之于上。子仪不自安,表请解副元帅、节度使。上慰抚之,子仪遂留京师。——《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八

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之后,时局并未好转,安史之乱好不容易被平定,吐蕃又趁火打劫,以至于连都城长安都失守了。

在这紧要关头,郭子仪再次出手,击败吐蕃光复长安。

面对立有大功的郭子仪,唐代宗多少有点尴尬,却也不敢再次削夺他的兵权,可他对郭子仪的忌惮却一点都没减少。

郭子仪以司徒、中书令领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关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盐池、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并营田及河阳道观察等使,权任既重,功名复大,性宽大,政令颇不肃,代宗欲分其权而难之,久不决。——《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

于是,唐代宗和郭子仪就这样表面维持和睦,内里勾心斗角一般地相处了十多年,直到唐代宗去世。

继位的是唐德宗李适[kuò],他上台以后立刻开始削夺郭子仪的权力。两年之后,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在郭子仪与皇帝接触的过程中,发生过三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第一件事,是唐代宗削夺郭子仪的兵权,郭子仪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他的旧部却率先行动,希望通过兵变的方式迫使唐代宗让步。

唐代宗希望郭子仪出面平定叛乱,郭子仪直接抓住了兵变的四十个主谋,并将他们全部处死,理由也很简单:“我郭子仪是忠臣,他们这样做是陷我于不义。”

初,李国贞治军严,朔方将士不乐,皆思郭子仪,故王元振因之作乱。子仪至军,元振自以为功,子仪曰:“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五月,庚辰,收元振及其同谋四十人,皆杀之。——《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八

郭子仪的旧部是不是想要裹挟郭子仪造反?《资治通鉴》认为有这个可能,所以在写到元振见郭子仪的时候,司马光说元振“自以为功”。

郭子仪有没有用旧部的鲜血证明决心的心思?恐怕也是有的,因为郭子仪说得很清楚:“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摆明了就是要划清界限。

第二件事,是著名的“醉打金枝”。

郭子仪与唐代宗是亲家,他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一次双方发生争吵,郭暧打了升平公主,并对她说:“我父亲如果想当皇帝,这天下就不是你李家的了。”

升平公主觉得受了委屈,于是进宫找唐代宗告状,唐代宗对他说:“郭暧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你的公公(郭子仪)要是想当皇帝,他早就当了。”

郭子仪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把郭暧捆起来带到唐代宗面前,说郭暧大逆不道,任由陛下处置。

面对知情识趣的郭子仪,唐代宗说出了一句名言:“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孩子们的事,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可不能太当真。

最后,郭子仪打了郭暧几十棍,算是把这事揭过了。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第三件事,是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挖。

这件事其实可以和第二件事相结合,因为这件事就发生在“醉打金枝”之后的几个月。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到底是谁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当时有人猜测,这是鱼朝恩干的。

十二月,庚辰,盗发郭子仪父冢,捕之,不获。人以为鱼朝恩素恶子仪,疑其使之。——《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真是鱼朝恩干的,他是受谁指使呢?

在这个案件中,处处透露着诡异:唐代宗大张旗鼓地要捉拿罪犯,郭子仪连连表示不必兴师动众,这不是什么大事。

父亲的坟墓被挖了还不是大事?这必然不是郭子仪的真实想法,我们可以据此得出一个结论:郭子仪心里有数,打算吃下这个哑巴亏。

挖坟掘墓是大事,动静肯定不会小。如果唐代宗和郭子仪都有心查这个案件,怎么可能查不出来呢?

作为嫌疑人的鱼朝恩,在这个案件中没有做过任何表态,一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其实,这事是谁干的,郭子仪心知肚明,唐代宗也知道瞒不过郭子仪,所以他根本就没打算瞒。

郭暧虽然是酒后出狂言,但在郭子仪一系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要不是郭大帅忠心耿耿,你李豫作为一个连都城都丢失的人,有什么资格当皇帝呢?

安禄山为什么会造反?就是因为他身边有太多这样的蠢人,天天说安禄山神勇无敌,似乎安禄山只要轻轻一动,就能把唐玄宗从皇帝宝座上掀下来。

安禄山最终选择了起兵造反,却最终落得个凄惨收场。

唐代宗也担心郭子仪被手下天天灌迷魂汤,于是用这种方法警告郭子仪:如果你不打算造反,那就老实点。

面对唐代宗的警告,郭子仪非常识趣,挖坟一事就这么过去了。

说完这三件事,可能与大家心目中所想的忠臣形象有些不符。但在我看来,所谓的忠臣,其实就应该是郭子仪这样的。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忠于另一个人,想要收获一个人的忠诚,就必须有所付出。

三位大唐皇帝,始终对郭子仪充满忌惮,但他们谁也没有谋害郭子仪的意思,只是收缴他的兵权,但在个人待遇上从来没有薄待过郭子仪。

无论何时,郭子仪似乎也从未想过要谋反,皇帝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所谓的君臣和谐,其实就是君臣二人都探知了对方的底线,双方都恪守原则从不越界,长此以往,自然君臣和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