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安兴昭怀公主解读:唐睿宗二女(李旦的家族成员)

历史典故 2023-11-19 09:31:04

安兴昭怀公主解读:唐睿宗二女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安兴昭怀公主解读:唐睿宗二女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安兴昭怀公主解读:唐睿宗二女

《鸾台:皇太子第二女新都郡主、相王长女寿昌县主、第二女安兴县主等的贞淑风范》

鸾台皇太子第二女新都郡主、相王长女寿昌县主、第二女安兴县主等身世显赫,毓灵天汉,禀训皇闱,惠性早成,淑德克茂,粉泽四教,针缕七篇,笄年在时,令月有典。她们宜穆三从之礼,式光百雨之迓,展现了崇高的品德和修养。她们作为皇室家族的一员,以崇高的美德和深厚的教养,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彰显了皇室的威严和尊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安兴昭怀公主解读:唐睿宗二女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李旦的家族成员

祖父:唐太宗李世民
祖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武周女皇武则天 兄: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孝敬皇帝李弘(同母)、章怀太子李贤(同母)、唐中宗李显(同母)
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安定思公主(同母)
妹:镇国太平公主(同母) 皇后
刘皇后,结发之妻,正室;生嫡长子李宪(后追谥让皇帝)、寿昌公主、代国公主李华婉,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肃明顺圣皇后
窦德妃,侧室;生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昭成顺圣皇后
妃嫔
豆卢贵妃,抚养李隆基,离宫居住
崔贵妃,生鄎国公主
王德妃,惠宣太子李业母
王贤妃,名芳媚,王德妃之妹,李业养母
庶妃
崔孺人,生惠文太子李范
唐孺人(672年—692年12月15日),唐俭孙女,考古发现唐孺人与崔孺人墓
崔孺人。因崔孺人墓志铭缺失,不知崔孺人与李范母是否同一人
姬侍
柳宫人,前宰相柳奭孙女,生惠庄太子李? 子 1.让皇帝李宪,原名李成器,母刘皇后
2.惠庄太子李撝
3.唐玄宗李隆基,母窦德妃
4.惠文太子李范
5.惠宣太子李业
6.隋王李隆悌 女 唐睿宗共有11个女儿:
寿昌公主(母刘皇后,下嫁崔真)
安兴昭怀公主(早薨)
荆山公主(下嫁薛伯阳)
淮阳公主(下嫁王承庆)
代国公主李华(字华婉,母刘皇后,下嫁郑万钧)
凉国公主(字华庄,先封为仙源公主,下嫁薛伯阳)
薛国公主(又作蔡国公主,先封为清阳公主,下嫁王守一,又嫁裴巽)
鄎国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荆山公主,下嫁薛儆,又嫁郑孝义)
金仙公主(母窦德妃,先封为西城县主)
玉真公主(字持盈,母窦德妃,始封崇昌县主)
霍国公主(下嫁裴虚己)

唐朝历史人物介绍——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永昌年间(689年)过继给李旦的长兄孝敬皇帝李弘为嗣,初封临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终年78岁,葬于泰陵。

  [以上内容由"无泪的遗憾"分享。]

唐玄宗李隆基相关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中国著名书法家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历史名人

人物关系:

鼻祖:

李重耳

远祖:

李熙

太祖:

李天锡

烈祖:

李虎 (?~551)

天祖:

李昞 (514~572)

高祖:

唐高祖李渊 (566~635) 唐朝皇帝

曾祖: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唐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爷爷:

唐高宗李治 (628~683) 唐朝第三位皇帝

奶奶:

武则天 (624~705) 中国女皇

叔祖父:

李承乾 (619~645)

李泰 (620~652)

李恪 (619~653)

李恽 (?~674)

李明 (?~682)

李愔 (?~667)

李佑 (?~643)

李慎 (628~689)

李贞 (627~688)

李福 (634~670)

李嚣 (?~632)

李简 (?~631)

李宽 (619~?) 唐楚王

姑奶:

唐太宗城阳公主 (630~671)

唐太宗长乐公主李丽质 (621~643)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长女

唐太宗新城公主 (634~663) 唐太宗最小女

唐太宗晋阳公主李明达 (633~644) 唐太宗与文德皇后之女

唐太宗兰陵公主李淑 (628~659)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

唐太宗遂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

唐太宗临川公主李孟姜 (?~756)

唐太宗南平公主 (?~650)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

唐太宗汝南公主 (620~636)

唐太宗襄城公主 (?~651)

唐太宗安康公主 唐太宗第十四女

唐太宗巴陵公主 (?~653)

唐太宗新兴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五女

唐太宗豫章公主

唐太宗东阳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女

唐太宗普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

唐太宗晋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女

父亲:

唐睿宗李旦 (662~716) 唐朝第五位皇帝

儿子:

唐玄宗万春公主 (732~770)

唐肃宗李亨 (711~762) 唐朝第七位皇帝

儿媳:

唐肃宗张皇后张良娣 (?~762)

孙子:

唐代宗李豫 (727~779) 唐朝第八位皇帝

曾孙:

升平公主 (752~810) 唐代宗李豫嫡长女

唐德宗李适 (742~805) 唐朝第九位皇帝

玄孙:

唐顺宗李诵 (761~806) 唐朝第十位皇帝

李谅

李谦

李谔

李迥 (750~796)

李逵

李述

李逸 (?~799)

李运 (?~801)

李溯

李逾

李遹

李遇

李暹

李连

李邈 (?~773)

李遘

李造

真定公主 唐代宗李豫第二女

李通

李乃

李选

李迅

李系 (?~762)

李佋

李荣

李仅

李僙 (?~791)

李僩

李佖

李偲 (?~806) 唐代召王

李侹

李僖

李倕

李侗

李璬 (718~783)

李瑁 (?~775)

李琚

董芳仪

李琰

李玢 (?~784)

李瑛 (706~737) 唐玄宗李隆基次子

李琬

李琮 (?~752)

李一 (716~717)

李璘 (?~757)

李玼 (720~784)

李瑶

李璲 (?~765)

李琦 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一子

李环

恒王

李瑝

李珪

李珙

李璥

李敏 (719~720)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子

女儿:

唐玄宗新平公主 (?~775)

咸宜公主 (?~784)

唐玄宗晋国公主

唐昌公主

女婿:

薛锈

信成公主

卫国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

女婿:

豆卢建 (706~744)

唐玄宗永宁公主

唐玄宗宋国公主

临晋公主 (?~773)

广宁公主

唐玄宗万安公主

唐玄宗永穆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长女

女婿:

王繇

常芬公主

唐玄宗楚国公主

唐玄宗寿安公主李虫娘

唐玄宗昌乐公主

新昌公主

女婿:

萧衡 (684~752)

外孙:

萧复 (732~788) 唐朝宰相

太华公主

寿光公主

上仙公主

乐城公主

真阳公主

女婿:

源清

苏震 (?~763)

怀思公主

唐玄宗齐国公主

女婿:

张垍

孝昌公主

兄弟:

李宪 (679~742) 唐朝让皇帝

李隆悌 (692~702)

李范

李业 (?~734) 唐睿宗李旦第五子,唐玄宗之弟

李捴 (683~724)

姊妹:

唐睿宗玉真公主李持盈 (692~762) 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

唐睿宗淮阳公主李花山 (686~704)

唐睿宗金仙公主 (689~732)

唐睿宗凉国公主李? (687~724) 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女

丈夫:

薛伯阳

温曦

外甥:

温西华

颜师古 (581~645)

唐睿宗代国公主李华 (689~734)

唐睿宗霍国公主 (?~756)

唐睿宗薛国公主

丈夫:

王守一 (?~725)

裴巽 (?~726)

唐睿宗鄎国公主

丈夫:

薛伯阳

唐睿宗安兴昭怀公主 (687~692)

唐睿宗寿昌公主 唐睿宗李旦的长女

母亲:

唐睿宗窦德妃 (?~693)

外公:

窦孝谌

妃子:

杨贵妃杨玉环 (719~756) 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岳父:

杨玄琰 (699~729)

唐玄宗武惠妃 (699~737)

唐玄宗皇甫淑妃

柳婕妤

董芳仪

岳父: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叔伯:

李弘 (652~675)

章怀太子李贤 (655~684)

堂兄弟:

李守礼 (672~741) 唐高宗李治之孙,章怀太子李贤次子,唐朝宗室、亲王

堂侄:

唐中宗金城公主李奴奴 (698~739)

唐中宗李显 (656~710) 唐朝第四位皇帝

堂兄弟:

李重福 (680~710)

李重润 (682~701)

李重俊 (?~707)

唐少帝李重茂 (695~?) 唐朝皇帝

堂姊妹:

唐中宗安乐公主李裹儿 (684~710) 唐朝唐中宗李显最小女

唐中宗永泰公主李仙蕙 (684~701)

唐中宗定安公主 (?~733)

唐中宗女长宁公主

唐中宗女永寿公主 (?~685)

唐中宗新都公主

唐中宗成安公主李季姜 唐中宗李显第六女

李素节 (648~690)

李上金 (?~690)

李孝 (?~664)

李忠 (643~664) 高宗时期废太子

姑妈: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 (665~713)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

姑父:

武攸暨 (663~712)

唐高宗义阳公主李下玉 (640~691) 唐高宗李治的长女

唐高宗高安公主 (649~714) 唐高宗李治第二女

经历历史事件: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公元763年)

唐隆政变 (公元710年)

韦后之乱 (公元705年)

相关成语:

【别有天地】

主人公:

李白 (701~762)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饮中八仙,唐诗四大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相关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高力士 (684~762)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李林甫 (683~752)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中国古代十大罪人,中国古代十大奸臣,唐朝宰相

【别开生面】

主人公:

曹霸 (704~770)

相关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杜甫 (712~770)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唐诗四大家,古代十圣,唐朝诗人

安禄山 (703~757)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史思明 (703~761)

相关影视: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2015年 黎明 饰 李隆基

电视剧《大唐荣耀》 2017年 秦汉 饰 唐玄宗

电视剧《杨贵妃秘史》 2010年 黄秋生 饰 李隆基

同年(公元685年)出生的名人:

郑虔 (685~764)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

苗晋卿 (685~765) 唐朝宰相 山西省长治壶关县

周瑀 (685~762) 江苏省镇江丹阳

同年(公元762年)去世的名人:

李辅国 (704~762)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唐朝宰相 陕西省西安

李白 (701~762)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饮中八仙,唐诗四大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四川省绵阳江油

唐肃宗李亨 (711~762) 唐朝第七位皇帝 陕西省西安新城区

高力士 (684~762)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广东省茂名电白

饶娥 (749~762)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韦见素 (697~762) 唐朝宰相 陕西省西安

唐睿宗李旦的陵园是?有多少子女?

唐睿宗李旦葬于桥陵子   让皇帝李宪,母刘皇后   惠庄太子李撝,母宫人柳氏   唐玄宗李隆基,母窦德妃   惠文太子李范,母崔孺人   惠宣太子李业,母王德妃。德妃薨,由王贤妃抚养   隋王 李隆悌 女   寿昌公主,母刘皇后,下嫁崔真   安兴昭怀公主,早薨   荆山公主,下嫁薛伯阳   淮阳公主,母王德妃 下嫁王承庆   代国公主李华,字华婉,母刘皇后,下嫁郑万钧   凉国公主李少免,字华庄,母王德妃,先封为仙源公主,下嫁薛伯阳   薛国公主,先封为清阳公主,下嫁王守一,又嫁裴巽   鄎国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荆山公主,下嫁薛儆,又嫁郑孝义   金仙公主李无上道(母窦德妃,先封为西城县主)   玉真公主李持盈,字玄玄,母窦德妃,始封崇昌县主   霍国公主,下嫁裴虚己

李隆基是谁的孩子

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李旦:
唐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公元662-716年),唐高宗第八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两次称帝,共在位8年,禅位于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处)。

睿宗,又名旭轮。则天顺圣皇后幼子。初封殷王,寻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睿宗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姓武。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封为相王。公元710年5月,中宗被毒杀,同年6月,临淄王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 睿宗复位后,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 睿宗也是一个无能的帝王,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这就助长了太平公主的专横,也引起了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造成政局不稳,政事昏暗。 公元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
唐睿宗是高宗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四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睿宗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后来他被封的亲王爵位还有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初名旭轮,后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时改名为旦。后来,他的名字在“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几次改名,凡是改名为轮时,就是他背运的时候;在改名旦时,就是时来运转的时候。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不是虚誉。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笔。
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的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睿宗和中宗弟兄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用《旧唐书·睿宗纪》的话说:“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这说明睿宗确有过人之处。历史上被称为“睿宗”的还有后来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的拖雷(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子,在成吉思汗死后暂代国政),唐睿宗以前以“睿宗”被列于太庙的,还没有第二位。是不是睿宗之“睿”就能称得上是英明通慧、仁圣睿智之人呢?那我们就不妨一起来看唐睿宗的一生行止,是不是够得上这个“睿”字!

三让天下
睿宗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睿宗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一让母亲——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睿宗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睿宗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她能够为睿宗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几天以后,又把睿宗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这些都是睿宗作为皇帝的名分应该得到的,然而此时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则天一人专决,睿宗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女胸像俑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这似乎透露出,睿宗的母后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
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睿宗皇帝。睿宗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转过年来的春正月,武则天把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俨然把睿宗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然而事实上,在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的过程中,睿宗这个皇帝只能是一个徒唤奈何的旁观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从此,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的政治经营已势不可挡。
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睿宗,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祎之死后不再发言的睿宗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睿宗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睿宗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睿宗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
睿宗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作为皇嗣的睿宗,日子也并不平静。不知什么原因,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了这位不得志的皇嗣,曾想和他发生私情。睿宗深知自身境遇,又怎么会引火烧身,就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这样就得罪了团儿,她就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厌蛊妖法,诅咒武则天。结果,在长寿二年(693)正月二日,刘氏、窦氏进宫朝见武则天于嘉豫殿之后就被处死,秘密地埋在宫中,无人知道她们的下落。梓宫秘密,莫知所在,睿宗再次即位以后,对二人都是招魂而葬。对于两个妃子的突然失踪,睿宗也不敢发问,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即使这样,又有人告发睿宗窦德妃(玄宗的生母)的母亲庞氏有所不轨,庞氏被判处斩,差点丧命。出面替庞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被加上“阿党恶逆”的罪名判了绞刑,虽然最后没有被杀,也被革职除名。

二让皇兄——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睿宗“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睿宗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按照长幼的次序,兄长被迎接回到宫中,就表明母后还是有意把兄长选立为继承人的。唐睿宗的推让,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
结果,睿宗这次以皇嗣身份让位皇兄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为相王。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中宗封睿宗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不到一个月,睿宗就上表辞让太尉和知政事,因为他态度坚决,中宗也只好答应。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睿宗立为皇太弟,这显然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对这一称呼,又因为睿宗的坚决推辞而作罢。
由于睿宗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漩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三让儿子——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睿宗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睿宗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睿宗心怀疑忌。睿宗在先有中宗顾托遗志,而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睿宗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睿宗重新登基。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睿宗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睿宗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由于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逊位,前后不足一个月,加上这期间还有韦后临朝,他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权力,所以无论是唐朝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年表的谱系上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任皇帝。
睿宗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综观睿宗的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睿宗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然而,睿宗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成果。毕竟,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睿宗之后的历史延续。

“太极”功夫

“太极”,是睿宗第二次在位期间的年号。景云三年(712)正月初一,睿宗拜谒了太庙的列祖列宗,第二天才在正殿接受了群臣的新春朝贺。之后,他又举行了南郊祭天大礼,大赦天下。“太极”的年号是在完成了这一系列举动之后才更改的。
这年五月,睿宗又在北郊祭祀,并改元为“延和”。也就是说,仅仅这一年,睿宗就使用了景云、太极、延和三个年号。而这一年中,睿宗作为皇帝也是饱受折磨,原因是他要在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权力的平衡。虽然“太极”年号只使用了不到半年,但睿宗在这一阶段一直是在大耍太极功夫。
睿宗再次登基以后,在选择继承人时也犯过难。三郎李隆基因为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以及拥立睿宗有大功;而李成器(李宪)是嫡长子,睿宗第一次称帝时曾经被立为皇太子。在二人之间取舍,他一时也不便轻易表态。好在李成器明白事理,提出“国家安则先立嫡长,国家危则先立有功”,主动退避。
睿宗选立李隆基为皇太子以后,太平公主和太子之间就因为权力之争发生了矛盾,展开了较量。
太平公主自恃功高,企图独揽大权,同样因功而被立为皇太子的李隆基明察果敢,非等闲之辈,他们之间势必会有所冲突。很快,太平公主就发现自己低估了太子,不免对其过人的英武有了几丝忌惮。从此,太平公主就把太子李隆基看成了自己政治上的对手,很想利用自己的权势换一位暗弱易制的人取代他。
睿宗在公主和皇太子之间,遇事迁就,采取不偏不倚、摆平两方的平衡政策,不愿意也无法偏倚任何一方。每宰相奏事,睿宗总是会先问:“尝与太平议否?”再问:“与三郎议否?”当得知了公主和太子的意见以后他才做决定。
总之,睿宗既不开罪于太平公主,又同太子保持政治上的联系。太子、公主双方互为敌手,却对睿宗皇帝都有共同的政治需要;睿宗也正是在太平公主与太子的政治较量中保持着他的皇统地位。睿宗的太极功夫是希望能够在儿子和妹妹之间找到政治合作的共同点,希望彼此能够平和相处,他在这年五月把“太极”年号改为“延和”,其实已经隐隐约约表达了这样的期盼。然而,政治斗争的法则使他的这一追求化为泡影。由于睿宗对太平公主的支持,使皇太子在当时的政局中处境不安,以至于有人在太子面前故意说:当今天下,只有太平公主而不知道还有什么太子殿下!太平公主结党营私,气焰嚣张,她与皇太子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并公开化了。
延和元年(712)七月,天象出现了异常。作为太子对头的太平公主一党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他们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根据天象,睿宗要么传位,要么就应当另立太子,不然天灾就会降临。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睿宗还回顾了自己在中宗之世的经历:当时,他见天象屡有变化,曾力劝中宗择立贤子以应灾异,因中宗不答应自己还一连几天忧惧难安。他说:“岂可在彼能谏,到了自己就不能呢!”由于他传位的态度坚决,不仅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没有效果,就连太子自己也闹不明白。李隆基急忙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睿宗皇帝给他个说法。睿宗表示说:“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不必疑虑!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坚决传位的意愿,并目送李隆基流涕而出。到这时,他似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正式下达传位制书同时,不甘心就此罢休的太平公主又提出让睿宗虽然传位,还应当“自总大政”。太平公主显然是想让李隆基做一个傀儡皇帝。
睿宗桥陵华表睿宗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他以让位终结自己这次短暂的帝王生涯。他的让位实际上是抛弃了太平公主,现在他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太平公主的意见。于是,睿宗又一次搞他的政治平衡。他说自己传位以后要不忘国家,表示仍然过问军国大政,尤其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要与李隆基共同兼理。到这年的八月初三日庚子,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他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曰朕,发布政令曰诰、令。新君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自称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做制、敕。父子不同的是,睿宗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玄宗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到第五天,改元先天,大赦天下。
睿宗的这次传位给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政局埋下了隐患。

后妃
刘皇后
窦德妃,后追封为皇后
崔贵妃

子女
儿子
让皇帝李宪,母刘皇后
惠庄太子李撝
唐玄宗李隆基,母窦德妃
惠文太子李范
惠宣太子李业
隋王李隆悌

女儿
寿昌公主(母刘皇后,下嫁崔真)
安兴昭怀公主(早薨)
荆山公主(下嫁薛伯阳)
淮阳公主(下嫁王承庆)
代国公主 李华(字华婉,母刘皇后,下嫁郑万钧)
凉国公主(字华庄,先封为仙源公主,下嫁薛伯阳)
薛国公主(先封为清阳公主,下嫁王守一,又嫁裴巽)
鄎国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荆山公主,下嫁薛儆,又嫁郑孝义)
金仙公主(母窦德妃,先封为西城县主)
玉真公主(字持盈,母窦德妃,始封崇昌县主)
霍国公主(下嫁裴虚己)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0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