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李清照为什么讨厌苏轼?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苏轼在北宋词坛,可以说是绝对的一哥,而李清照,也是绝对的一姐。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哥和一姐竟然没有一次交集,这也太奇怪了!虽然苏轼比李清照大47岁,但是,李清照出名很早,而才女凤毛麟角,苏轼不可能不知道。
苏轼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李清照不可能不知晓。何况,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按照李清照的率性,早就跑去找苏老头请教了。
按照苏轼的重才和好为人师,即使不见面,也会在文章诗词里对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指点一二吧。但是,翻遍苏轼文章诗词集,不着一字,这真的就奇了怪了。
其实,这是由两个因素导致的,一个是家族因素。李清照的丈夫叫赵明诚,公公赵挺之曾经做过宰相,跟苏轼一派属于对头。而李格非作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对于这层关系非常清楚,却还把女儿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说明李格非已经背叛了苏门,自然也就不相往来了。
另一个因素就是李清照自身的因素,因为少有才名,当时在女才子中名列第一,所以对苏轼是各种不服,一直跟苏轼暗暗较劲,希望自己超越苏轼。
这在当时,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为她的性别已经决定了这种结果。北宋社会的大平台,不会让她跟男性平等竞争,比如她就参加不了科举考试,做不了官。
缺少了这些阅历,再有才的女子,天花板也不会很高。但这并不妨碍李清照的较劲,即使是苏轼死后,她也没有放弃这种追赶和超越。
上片写景,冷冷微凉的美。云,潮湿,凝滞不动;溪桥,清冷,清冷。轻寒,如同东风的影子一般跟随着。桥下,流水发出长长的声响,一枝梅正开放,在皎洁的月光下发出淡淡的清香。寒,是清寒,香,是清香,美,是清美。
下片写情思。爱花的人,见了花就如同见了老朋友,这梅花,被人俊秀清瘦。一个人,还是不该独自靠着这小小的栏杆,寂寞啊寂寞,夜深了,那株梅花,在经受着这夜的清寒。
18岁,李清照嫁给了当时的官场红人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夫妻琴瑟和谐,诗词唱和,神仙美眷。可是,不能老是在家唱和啊,赵明诚外出做官了,李清照留在家里。于是,相思,便一天天的生长起来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到了,西风劲吹,菊花遍地,李清照心头不由浮起王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少这个人,自然是她日思慕想的赵明诚。
这一句诗跳出来不打紧,不知怎么就触动了另一根心弦,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她立马蘸满浓墨,一挥而就,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问世了。
关于李清照为什么讨厌苏轼?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苏轼,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和书法家,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李清照,宋朝婉约派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被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苏轼与李清照处于同一时期,但是李清照对苏轼所作的词却不以为然,认为苏轼的词是?不协音律。?陆游听到这种说法以后,极力反驳,从一些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不认为苏轼不懂音律。?
一、冲突矛盾苏轼和李清照两人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李清照精通音律,认为词本身是和曲而唱的,苏轼的词并没有写的多好。词?最早被称为?曲词?,写词人在填词时要符合音乐的旋律,传统观念认为,好的词唱出来应该是毫无违和感的。但是苏轼却把词规范化,不具有音乐的旋律美。因此在李清照的一些作品中,把苏轼等人贬的一文不值,不满苏轼词规范化,不能和诗混为一谈,混淆两者界限。
二、陆游回怼陆游并不同意李清照的看法和批判,为苏轼反驳。首先,苏轼的大部分词应该都没有和歌而唱的目的,但是这不能代表苏轼的词乐功底很低,他对词乐的了解程度还是很深入的。其次,苏轼为人洒脱豪放,有可能根本就不考虑是否符合乐的情况,为的是不受外界束缚,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文学意义苏轼和李清照都是文坛两大巨匠,,苏轼的词确实有很多不符合词牌的音律,唱出来极其别扭。但是毕竟每个人对于诗词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能一概而论。不管怎样,苏轼的诗词在当时受到了无数文人的赞赏和追捧,开辟了一条新的创造道路,对后世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
题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提到李清照,我们脑海中不禁会浮现一个温婉端庄,多愁善感的书香门第大小姐的形象吧。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李清照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过,当我深入了解这个婉约派一代词宗之后,我发现我是真的太天真了。
李清照:爱喝酒、爱游戏、爱怼人,在宋代那个女性被束缚的严重的时代,女子都以无才便是德作为自己的标准,李清照却能够达到跟男人平起平坐地位。李清照凭借70多作品,却能够与写了几千几万首诗词的李白、杜甫、苏轼等一堆男人一样的地位。
1、弱女子李清照,不,我是李怼怼
女子生来就弱,更不要说是对女子迫害更加严重的封建社会了,而李清照却不一样,她不仅才气让当时和后世的人佩服不已。而且,她的眼界、勇气也是很多男人都比不上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句,就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何等的霸气了。而李清照对于宋词,有着严苛的标准,对于当时写词的苏轼、欧阳修、柳永等人都做出了批判。
·苏轼只能是长短不一的诗句,不算是词
说到苏轼,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他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吧,苏轼绝对是宋词的杰出的代表了,而李清照却这么看。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论》里面就批判了苏轼写的词,当然我们的易安居士肯定不会一上来就狂怼了。李清照又不傻,当然先要夸赞一下苏轼了。李清照先是夸赞苏轼一番,说东坡先生您的才华是真的很厉害,是有大才华的人,以您的能力来写这小小的词,就像是大海里舀一瓢水一样简单。
但是,您写的词呀它怎么音律不齐呢,而词对于音律这个是很重要的,毕竟是要唱出来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您写的那个不能算的上是词,只能是长短不一的诗句吧。
“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词论》
·看不上柳永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词让多少人流出了眼泪,而就因为这短短两句,让多少人迷上了这个柳永。
而我们的李清照却是不喜欢柳永的,她评价柳永的词虽然音律是对的,但是词语言品味太低了,柳永常年流连烟花之地,词中包含太多的红尘气息,李清照看不上的。
“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论》
当然,李清照不仅仅只怼了苏轼和柳永,当时有名气的如欧阳修、秦观等等都被李清照给怼了一遍。于是乎,李清照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李怼怼。
2、端庄女子李清照,不,我是酒鬼
李清照出生书香世家,这样一个女子在人应该是一个端庄文静的女子,平常读读书、赏赏花,逗逗鸟,这应该是李清照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但是我们易安居士偏偏就不。
李清照爱喝酒,而且还经常醉酒,这个从她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李清照的《漱玉词》中“醉”出现了十一次,而“酒”字出现了十九次。但是不要看同样是喝酒,我们醉了也就醉了,李清照却不一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李清照和自己的几个小伙伴,一群十六七岁花一样的少女,租几艘小船、喝点小酒,聊着小天、唱着歌,越玩越嗨连回家的路都忘记了。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画面啊,李清照喝点小酒就能够写出人人称赞的词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喝醉以后,第二天醒来写的词,真是非常的好,非常的棒了。文人爱喝酒,不是没有道理的,酒喝的尽兴了,那灵感真的如流水一般滔滔不绝啊。
3、优雅女子李清照,不,我是资深游戏玩家
那你们猜猜李清照有什么爱好呢,大家可能会猜,读书、赏花、遛狗。李清照小姐姐当然不一样了,她的爱好是游戏,我们李清照不仅喜欢游戏,还是游戏高手。
“打马”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棋艺游戏,在现代来看就是一种博弈的游戏,我们李清照小姐姐十分的喜欢这个游戏。而且,李清照对于这个也有天赋,很容易就上手了,而且从来就没输过。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清照,从此就属于独孤不败的地位,没有了人挑战,一直赢这个对于李清照来说就感到了没有意思,于是李清照就出了一版最早的游戏攻略《打马图经》。而李清照的游戏王者地位也是官方认证的,明代《古今女史》将李清照评价为“博家之祖”。
李清照婉约派“一代词宗”,个性独立而自由,一生经历了多番波折动荡,但是李清照的勇气、毅力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在封建社会对女性迫害严重的时期,李清照却以自己的才华让看不惯自己的人都夸赞,这样一个有魅力的小姐姐值得我们pick,你们感觉呢?#历史那些事##历史上的趣事#
参考:《词论》明代《古今女史》
李清照相当反对以诗为词,特别将著眼点放在音律上面。因为词律较严而诗律较宽,拿作诗的音律填词,自然有许多地方“不可歌”了。而苏轼词,后人多以豪放称之,以其足为后世效法。王灼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其高处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碧鸡漫志》卷二) 就是因为苏轼才气太高,词曲的规范无法限制住他的思想,造成他不喜剪裁文句以就音律,加上他诗化了的词风,所以尽管李清照盛赞他“学际天人”,在李清照极注重声律的标准之下,终不能免於认为其词是“句读不齐之诗”的评语。如著名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仅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其下半阙若依词牌而作,应该是:“遥想公仅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才是。但如此一来,不仅文辞结构大变,也没有苏词一气呵成的痛快感了。 苏轼填词,同於他的豪爽性格,不会为了迁就声律而牺牲意境;因此前人多以其词不协律为病。晁补之为此作了一些说明:“苏东坡词人谓不协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可知苏词常有不合律处。
批评了,论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词 李清照在此批评晏元献(殊)、欧阳永叔(修)、苏子瞻(轼)三人“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读不齐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李清照相当反对以诗为词,特别将著眼点放在音律上面。因为词律较严而诗律较宽,拿作诗的音律填词,自然有许多地方“不可歌”了。此段应该为针对苏轼而发的议论,因为晏殊、欧阳修本来填词就属於传统的婉约派,此处应是牵连偶及才是。从今天看来,晏殊《珠玉集》与欧阳修《六一词》中,鲜有“不协音律”的“句读不葺之诗”;况且李清照向来服膺欧公,其《临江仙》词序有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余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句,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其中对欧阳修推誉有加,假使李清照批评晏、欧,言语必定不会这般犀厉才是。 而苏轼词,后人多以豪放称之,以其足为后世效法。王灼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其高处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碧鸡漫志》卷二) 就是因为苏轼才气太高,词曲的规范无法限制住他的思想,造成他不喜剪裁文句以就音律,加上他诗化了的词风,所以尽管李清照盛赞他“学际天人”,在李清照极注重声律的标准之下,终不能免於认为其词是“句读不齐之诗”的评语。如著名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仅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其下半阙若依词牌而作,应该是:“遥想公仅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才是。但如此一来,不仅文辞结构大变,也没有苏词一气呵成的痛快感了。 苏轼填词,同於他的豪爽性格,不会为了迁就声律而牺牲意境;因此前人多以其词不协律为病。晁补之为此作了一些说明:“苏东坡词人谓不协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可知苏词常有不合律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98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邦少子刘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 封狼居胥成就有几人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