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亨利八世在军事上有哪些贡献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亨利八世继承了一支皇家舰队,这支舰队由各式船只构成,总计达到15艘。然而,这些舰只中只有两艘是排量超过500吨的战舰。因此,亨利八世下定决心投入巨资来扩建朴茨茅斯皇家船厂,并在1517年开始修建德普福德船厂。这座船厂的船坞总面积达到8英亩,水深足以容纳千吨级的巨舰。
在亨利八世统治的38年间,皇家舰队经历了持续的扩充,艘数增至53艘。其中有13艘排量超过500吨的战舰。这些改进使得英国的海军力量大幅提升,为国家的繁荣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一艘特别引人注目的巨型战舰是1514年下水的“主恩亨利号”(Henry Grace a Dieu),它的排水量达到1000吨,装备有43门青铜重炮和141门各式小炮。这艘战舰的战斗力举足轻重,不仅在海上具备威慑力,同时也为英国在国际间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在亨利八世即位前,英国的火炮都依赖进口。根据1496年英王军火总监清点库存,当时英国拥有各式火炮63尊,火药406桶,长弓9253张和羽箭27804囊。然而,亨利八世上位后,他重视军备建设,积极聘请法国和意大利的专家,传授他们的铸炮工艺。这使得1529年伦敦的欧文兄弟开始为王室铸造青铜炮。
在亨利八世的统治中期,王室武库拥有大小火炮2250尊,火枪6500枝。这一系列的武器改革不仅提高了英国海军与陆军的战斗力,也为英国在欧洲的地位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的舰队扩建与武器改革,彰显了他对国家安全和国力发展的极度重视。他的决策与投资使得英国在海上和陆上都拥有着更强大的实力,为后来的帝国崛起奠定了基础。亨利八世的执政不仅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国防体系,同时也增强了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亨利八世即位之初,欧洲进入两大强权的争霸时期,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争夺意大利开战,两国都力图争取英国的援助。1511年11月,亨利八世正式同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向法国宣战。
1513年6月,亨利八世世以保护教皇为名,联合西班牙对法国开战,亲率25000名英军入侵法国,这是百年战争结束六十年来,英国军队第一次踏足法国领土。此时法军主力正在意大利鏖战,亨利八世的军队遭遇微弱抵抗,长驱直入百余公里,攻克小城特鲁昂,并挫败前来救援的法国骑兵,在圭内加特大败法军(马刺战役),生擒法军主将帕里斯和著名的巴亚尔骑士。1513年秋季,亨利八世载誉而归。
1513年九月的弗洛登战役中,苏瑞伯爵(诺福克公爵第二)击败法国盟友苏格兰,斩杀其国王詹姆斯四世,捷报再传。
1522年,刚刚即位的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以联姻之约使得亨利八世再度向法国开战。1523年,亨利八世多路出击,陆地上萨福克公爵劳师袭远,率军入侵法国;海上英国海军同时与法国和苏格兰海军较量。然而英国财政无法支撑这种规模的战事,几个月以后国库告罄。萨福克公爵的远征军推进到巴黎城外五十英里时粮饷断绝,不得不撤了回去。
1525年2月,查理五世的帝国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帕维亚决定性击败法军,俘虏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帕维亚战役)。
1526年,查理五世单独同法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断然拒绝了亨利八世继续战争的要求,并背弃了与亨利八世长女玛丽·都铎公主的婚约,转而迎娶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公主。
1543年英法重新开战,亨利八世为了打击法国航运,颁发大批私掠许可证,英国海盗四面出击,奉旨打劫。这些海盗借口查禁法国货物,见船就抢。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和尼德兰,也不能免受其害。
亨利八世重金打造的海军不负众望,在斯比海德一战中小挫法军,迫其无功而返,但付出巨大代价:排水量800吨的战舰“玛丽玫瑰”号沉没,400人丧生。
亨利八世是英国崛起之路上,非常重要的君主,对于英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军事上也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以上就是关于亨利八世在军事上有哪些贡献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亨利八世生平简介,亨利八世历史评价,亨利八世怎么死的?
亨利八世(HenryⅧ,1491—1547)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个国王。在他统治时期(1509—1547),英国进行了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建立国教会的宗教改革,给予教俗旧贵族以沉重打击。对国家 *** 机构作了全面改革,在欧洲以均势外交政策保障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些促使英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英国最终形成为统一集权的近代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八世作为拥有空前权力的专制君主,起了重大作用。
亨利八世之父亨利七世,本系王室远亲,在战场上夺取王位,开创了都铎王朝。亨利七世大力加强王权,镇压旧贵族的叛乱,使英国初步得到统一安定。在此期间,英国资本主义因素迅猛发展,产生了部分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的乡绅阶层(或称“新贵族”),在东部、西南部和北部建立了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呢绒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以伦敦为中心,经营国内海外贸易的商人公司团体也发展壮大起来。毛纺织业和商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围圈土地牧羊或专营粮食生产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得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的乡绅,靠着剥夺农民,侵占土地而发财致富。在文艺复兴影响下,文化、宗教、法律界出现了一批具有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文主义者与改革家。地理大发现,航海业、印刷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与此同时,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天主教会,仍然维持着对西欧各国的严密控制和最高权威,大陆上西班牙、法国、德意志等几个大国在激烈争夺欧洲霸权,随时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英国国内,教俗旧贵族在中央和地方上仍居统治地位。这些情况,对于国家的统一强盛,王权的巩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都起了阻碍的作用。亨利八世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于1509年继承王位的。
这位年轻国王身材魁梧,气概豪放,健壮勇武,多才多艺,给当时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诗人斯克尔顿是他的教师,稍长时他会见并请教过伊拉斯莫和一些文艺复兴名人。他懂得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和一些西班牙文、希腊文,爱好诗歌音乐,并能作曲演奏。亨利八世在其统治初年,他的某些作为显示了文艺复兴新思潮的影响。他称誉博学多才,大力攻击教会的腐朽与教士的愚昧的人文主义者科勒特为“我的博士”。他亲自拜访《乌托邦》的作者托马斯·莫尔,并一直任用他为亲信大臣。亨利八世也支持维护英国司法权,反对罗马教廷干涉的人,声称“在英国国内除了上帝,国王是最高权威。”传说他曾到大毛织工场主温彻康布家作客,称羡他比自己还富有。亨利八世一手创建了王家海军,他下令建造快速灵活的新式战舰,把火炮装在船舱内部,并配备专门的战斗水手,并修建了几个海军专用的船坞。他在1514年给特里尼蒂公司颁发特许状,令其专门经营航海业,并有权征税资助航海和设置灯塔。
但亨利八世受封建贵族旧传统的影响也很深。他精通枪术,弓马娴熟,把大量时间花在与贵族骑士们比武、打猎、游乐上,不愿处理日常政务。他颁布法令,严格规定贵族在服饰上的等级区别,禁止平民在服饰排场方面有逾越之举。亨利八世标榜拥护罗马教皇,维护天主教会及其正统教义,烧杀了大批英国下层平民中的教派“劳拉德派”的信徒,及各种“异端分子”。以至他的秘书曾写道,在英国由于烧杀异端所费木材之多,竟使木材因奇缺而价格上涨。1521年,亨利八世发表《保卫七种圣礼》一文,驳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因而被教皇利奥十世授予“信仰的保护者”的称号,却被路德斥为“戴着王冠的蠢驴”。
亨利八世早年继续执行反对法国、联合西班牙的外交政策,继位后,即与他早逝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结婚。1513年,亨利八世以保护教皇为名,联合西班牙对法国开战,在圭内加特大败法军,并在英国北部夫罗登打败了法国的同盟者苏格兰的军队。这次胜利使亨利八世野心大增,志在左右欧洲局势。就在此时,他发现了商人出身的教士渥尔塞的才能,当即加以重用。从1515年起渥尔塞兼任大法官、约克大主教、枢机主教和教皇代表,总揽内政外交大权。渥尔塞所推行的政策,是利用西班牙和法国的矛盾从中渔利,以拥护罗马教皇为号召,充当欧洲列强的仲裁者,力图扩大在法国境内所占的地盘,并促进在西属弗兰德尔地区的贸易利益。亨利八世以国王身份,也经常亲自出马搞外交活动。他的对手是同样年轻有为,野心勃勃的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几位国王之间进行过多次排场豪华,声威显赫的访问会见、谈判联盟、媾和以及通婚等问题,这在欧洲外交史上是空前之举。在复杂的外交斗争中,亨利八世显示了他精明诡诈的手腕。1518年欧洲列强签订了标榜共同维护和平的《伦敦条约》,1521年英国主持调解法西战争的加来会议,都是英国均势政策的产物,英国从中也捞取了相当好处。
但是在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号称查理五世,成为大半个西欧的主人后,英国的政策却未随机应变。亨利八世竟想联合查理五世征服法国,实现他夺取法国王位这种不切实际的野心。从1522年起,亨利八世连年派兵入侵法国,并向查理五世提供军费开支,以求支援。巨大的支出耗尽了原本相当充裕的国库储备,亨利八世不得不召开议会征税,并强索捐助。这严重侵犯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全国一片反对之声,其原因正如有人一语道破的那样:“如果国王打败了法国,他就会把所有的时间和财富都花在那里。”新兴资产阶级已有足够力量抵制国王违背民族利益的野心,亨利八世只得让步。对法战争损失巨大,无所收获,查理五世却得以在意大利战争中大败法军,俘获法王,后又进军罗马,把教皇控制在手中,把英国抛到一边孤立起来。
当时英国不但外交受挫,内政也陷于混乱。渥尔塞好大喜功,专横跋扈,无视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牺牲民族利益,来满足以他为首的英国教会上层和高级教士的野心贪欲。并使许多急待解决的内政问题遭到忽视。随着宗教改革思想传入英国,广大群众反天主教会的情绪日加高涨,乡绅和资产阶级中涌现了许多思想更为激进,力主改革的人士,他们要求摧毁天主教会这个最强大的封建势力,排除罗马教廷和背后操纵它的外国列强的干涉剥削,并通过改革使英国变得更为统一强大,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正值此际,亨利八世的离婚问题成为英国改革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随着与西班牙关系的恶化,亨利八世对于自己的婚姻问题日益不满。到1527年,他的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已年逾40,只有一个女儿玛丽而无男嗣,都铎王朝的王统面临断绝的危险。这时亨利八世爱上了在法国宫廷受过教育,倾向宗教改革的贵妇安娜·波琳,便决心离婚再娶。按教会法规,国王的婚姻问题必须由罗马教皇批准,方为合法,亨利八世便向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七世提出请求。但教皇此时完全受制于查理五世,阿拉贡的凯瑟琳是查理五世的姨母,所以教皇使用各种手段,拒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国内的旧贵族和教会人士也对离婚案持反对态度。指靠罗马教廷和教俗旧贵族解决这个问题,显已全然无望。在此关头,亨利八世毅然改弦易辙,转向全国要求改革的乡绅与资产阶级等阶层寻求支持,于1529年10月罢免了民愤极大的渥尔塞,并在11月召开议会,开始实行宗教改革。
当时的英国议会,上院由几十名贵族、主教及修道院长组成,由于其成员的任命召集之权在于国王,所以较易为王权控制。下院成员,一部分由全国各郡中土地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乡绅选举,原则上每郡两名,一部分由国王授予特许状的城镇,按各自的惯例选派,共有300余人,他们多数是小贵族、乡绅、工商业者和律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乡绅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当时已成为国王获取财政和人力支持的重要依靠。亨利八世了解到,在议会中普遍存在着反对教会特权和外来干涉和要求使国家独立强大的情绪,他决定利用这些向教皇和教会施加压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把各种重大问题提交议会来讨论决定。
亨利八世也开始重用改革派执掌各个要职。他发现了商人、律师出身的托马斯·克伦威尔的杰出才干,从1532年到1540年,先后让他兼任王室财务官、国库大臣、国务秘书、掌玺大臣、教会首领代表等要职,使克伦威尔掌握了行政、司法、财政、外交、宗教各方面大权,成为领导这场改革运动的中心人物。亨利八世于1533年提拔改革派的低级教士克兰麦为坎特伯雷大主教,领导英国教会,并重用了许多改革派人士在 *** 和教会任职,取代了反改革的旧贵族和高级教士。
议会从1529年到1536年,连开八届会议,在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人士策动下,通过一系列议会法案实行宗教改革。根据议会法案,先后使亨利八世从教会勒取大笔罚金,截留给罗马教皇的年贡,取得制定教规和任命主教的全权,取得教会最高司法权,取代罗马教皇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领,把主教首年俸和什一税归为己有,解散所有修道院,将其巨额土地财产收归王室。从此,英国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体系,建立了由国家政权控制的,以国王为最高统治者的英国国教会。
在此期间,亨利八世于1533年由英国教会法庭批准,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并与安娜·波琳结婚,同年诞生女儿伊丽莎白。由国会法案确认了这项婚姻及其后裔继承权的合法性。由于夺取教会财产,王室财政收入增加了两倍左右,使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空前富有的国王。正由于这些好处,亨利八世对于上述议会法案的制定与通过,一直采取赞同、鼓励以至促进的态度。改革前进之远,恐怕并非他的初衷,但是任何措施只要于王权有利,亨利八世还是表现得勇于决断,设有犹豫顾忌之态的。
宗教改革引起了国内外反改革势力的强烈反对。教皇将亨利八世开除教籍,神圣罗马帝国威胁要入侵和断绝贸易。亨利八世审时度势,依靠全国民族情绪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支持,进行强硬反击。他宣称:“那怕教皇开除教籍一万次,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西班牙人要是来的话,就别想回去了。”“弗兰德尔若没有英国贸易,就只有垮台。”他利用法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在一些问题上取得法国国王支持,并与一些信奉路德教的德意志诸侯结盟。亨利八世在国内加强镇压,1534年议会通过“叛逆法”,规定凡是用言论、文字、行动诬蔑国王为异端、裂教者、暴君等恶名者,不承认国王是教会首领者,否认国王婚姻合法者,均为叛逆,罪当处死。依此法案,杀掉了一大批反改革的教士,托马斯·莫尔也因不承认议会有权进行宗教改革,而被处死。但同时,一些信仰各种改革教派的人,也作为“异端”被处火刑。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巩固国家统一成为迫切的问题。当时封建旧贵族在靠近苏格兰的北部地区,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及爱尔兰的英占区,仍有着强大的割据势力。他们勾结教皇与西班牙反对改革,阴谋暴乱。1536—1537年北方的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利用农民的不满,掀起了名为“求恩巡礼”的叛乱,向南进军,要求取消一切改革,并惩办改革派。亨利八世依靠改革派广大群众的支持,坚决镇压,杀掉废掉了一批北方旧贵族,成立由改革派主持的“北方法院”进行统治。在威尔士和西部边区,则成立了由改革派主持的“威尔士边区法院”,惩办了大批不法的旧贵族,推行英国的行政司法制度。议会于1536年和1543年通过法案,把威尔士正式并入英国。由于改革派取得的成就,1536年的议会法案规定,国内原有的一切封建特权区必须在国王的名义下治理,实行统一的行政司法制度。从此,国内的封建割据基本被消灭。1536—1537年,亨利八世还镇压了爱尔兰英占区旧贵族的反改革叛乱,派改革派人士为代表进行统治,他自己于1541年兼称爱尔兰国王。1538—1539年,亨利八世以勾结教皇的罪名,杀掉了最后一批约克王朝王族,至此据地自雄的旧贵族基本被清除掉。
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没收大批修道院地产,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王室由于财政需求和谋求政治支持,把大批地产转卖或赠送给新贵族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使这些新兴势力发财致富,成为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赶走佃户,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1531年和1536年议会通过法案,用肉刑、奴隶劳动和处死等血腥手段,残酷镇压流浪者。惩办流浪者、安置劳动力、征救济税、维持治安,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事务的权力,则交给由乡绅担任的治安法官和教区职员,使他们取代教俗封建主,成为中央在地方上实行统治的工具。
随着内政、外交、财政、司法、军事、宗教事务的日益繁杂,原来的宫廷和贵族谘议院这些旧机构已不能适应需要。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便进行了 *** 改革。由大法官、财政大臣、枢密院长、掌玺大臣、国务秘书、警务大臣、会计官、御前大臣等十几位主要专职大臣组成枢密院,成为中央 *** 核心。亨利八世作为国王有任免枢密大臣的全权,并是枢密院会议的名义主持者。由议会法案规定其组织形式的各个财政法院分管各项收支,国王的宫廷则变为专管国王个人事务的 *** 部门。司法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星室法院、请求法院等特权法院成为推行 *** 政策,实行镇压的得力工具,弥补了旧有的通常法院因循腐朽,缺乏效率的状况。这些改革造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使亨利八世拥有以前的国王从未得到的专制权力。
但是亨利八世一无常备军,二无庞大的官僚机构,他的专制地位取决于封建贵族和乡绅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平衡。因此他必须利用议会两院,用议会法案的形式决定财政税收、王位继承、宗教事务、 *** 机构组织、经济政策各项重大问题。他不得不对乡绅和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让步,许诺议员有言论自由和不受逮捕之权。他宣称:“我的地位从来没有比在议会中为高。在这里我是首领,你们是成员,两者合为一个政治实体。”亨利八世这个策略,客观上为乡绅和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开辟了道路。
宗教改革对思想文化领域也有重大影响。在克伦威尔、克兰麦等人倡导下,广泛发行英文圣经,在礼拜仪式中采用了一些新教教义。破除了偶像、神龛、朝圣等迷信。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下层人民的觉醒,使亨利八世感到恐惧,认为进一步改革将危及他的统治。1539年他亲自主持制定了“六信条法”,规定三位一体,化体说、弥撒、忏悔、教士独身等天主教主要教义和仪式必须遵行,违者罪至处死。1540年在反改革派挑唆下,亨利八世将克伦威尔处死,大肆烧杀、迫害改革派,还下令禁止一般平民阅读英文圣经。1543年制定的“国王书”,更进一步肯定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所有圣礼。但是改革潮流不可阻挡,广大改革派人士并未屈服,亨利八世也深知不能再与罗马教廷妥协,只得在改革派与反改革派之间摇摆。
亨利八世晚年在国内外政策上均无建树。他企图控制苏格兰没有成功,随之在1542到1546年间重与法国开战。依靠大规模征税、借债来维持战争,结果毫无成就,带来的只是财政破产,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王室没收修道院所获地产,大部分被抛售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
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也一直风波迭起。1536年他以通奸罪处死安娜·波琳。第三个王后珍·西摩在1537年生下太子爱德华后死去。1540年亨利八世与安娜·克利夫斯结婚后又离婚。1542年他又以通奸罪处死了第五个王后凯瑟琳·霍华德。第二年与凯瑟琳·帕尔结婚。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均与国内外政治斗争密切相关,这是悲剧一再重演的根本原因。亨利八世于1543年规定,三个子女爱德华、玛丽、伊丽莎白在均无后嗣的情况下,应顺序继位,后来这竟成为现实。
亨利八世晚年重病缠身,心情忧郁沮丧,多疑易怒。他终于认识到反改革派是更大的威胁,逮捕其首领诺福克公爵等,准备处死,但未及执行,亨利八世便于1547年1月28日病逝于温莎,遗嘱任命十六位主要是改革派的新贵族组成枢密院,辅佐9岁的爱德华六世。
亨利八世在位38年,这期间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文化、思想、宗教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变化。虽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是这些变革的根本原因,但作为专制君主,亨利八世顺应时代潮流而起的作用,是应予充分估计的。至于专制君主倒行逆施带来的祸害,则要到距他100年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再予清算了。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mouluexue/renwuzhi/2020051656
1455年至1485年间的三十年玫瑰战争使亨利-都铎成了最后的赢家。亨利-都铎成了亨利七世国王。他强有力地统治英国24年之久。他充实了英国财政,限制贵族拥有过多的权利。而亨利七世的儿子亨利八世的主要功绩则在宗教改革上,其目的是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脱离关系,成立独立的英格兰教会。 亨利八世的女儿伊利莎白一世统治英国45年(1558-1603)间是英国国力空前增强的时候。在伊利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人民自信、民族主义高涨,在文学和其他艺术方面,在探险和对外战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兴起被认为是始于都铎王朝的建立,即1485年。其最大成就表现在伊利莎白时期的戏剧,其代表人物是马洛、本琼生和莎士比亚。 伊利莎白女王死后,詹姆斯一世(1603-1625)和其儿子查尔斯一世的统治使英国陷于混乱之中。1642年爆发的内战组是结束这一混乱唯一途径。最后国王战败上了断头台。1649年英国共和国建立(1649-1660),克伦威尔成了大权独揽的护国公。 奥立佛-克伦威尔死后他儿子理查德继任护国公,政权立即开始瓦解,随之而来是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的成功确立了延续至今的、议会限制王权的君主立宪体制。英国从此稳定发展。
作为在世界帝王史中最声名狼藉的国王之一,英国都铎王朝的国王亨利八世留给后世的永远是冷酷无情、滥杀暴虐的印象。亨利八世的后宫生活最为传奇,他一手导演了血腥残酷的宫廷肥皂剧。也正是因为他对六个妻子残酷的对待,亨利的后世评价是一片斥责。
亨利是英国统治者中最富有创新意识的帝王,他刚继位的时候高挑俊雅、精通音乐、富有诗意,据传说他还能用拉丁文写书。亨利早期通情达理、性情温和,结果在漫长而刺激的离婚结婚又离婚再结婚的闹剧中渐渐变成一个恐怖的暴君。
亨利对任何一位王后或情妇都没有持久的爱和尊重,豪无为夫的责任感,玩够了的情妇就赶出宫廷;而且他的情妇很多都是有夫之妇及臣下的妻女;
亨利为饱受诟病、品行甚亏的情妇安妮·博林所惑,为此脱离罗马教廷,搞得整个国家一片混乱;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大搞圈地,提高地租,赶走佃户,造成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晚年的亨利八世因腿伤和衰老变得越来越多疑和暴躁,最后一任王后凯瑟琳·帕尔以及宫廷人员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忍受他喜怒无常的脾气;这位王后也险些被亨利八世所杀。
对百姓实施耕种苛捐杂税,弄得反抗不断;宗教改革引起了国内外反改革势力的强烈反对。教皇将亨利八世开除教籍,神圣罗马帝国威胁要入侵和断绝贸易。
亨利八世(1491.6.28—1547.1.28)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七世次子。亨利八世在位的38年是英格兰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这次改革的基本意义在国家政治方面,而不在宗教方面,核心问题是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导致英国形成完全的民族国家。这次改革从确立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开始,到确保国王对教会的绝对统治而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宗教改革是由亨利八世个人的离婚案引起的;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他自1509年4月22日开始在位,这时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及以暴政著称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专制极权国家,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为自己长子亚瑟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经向教皇请示,(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12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丽(后来的玛丽一世)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而且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产生了婚外情,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请离婚,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强大势力的西班牙。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经怀孕。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在当时受宗教改革思潮影响者的鼓吹下,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 其间为处死数7万多人, 约为当时英国人口的7%。从此英国教会成为圣公会,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圣公会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宗教改革,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以英皇代替而已, 而圣公会的大主教与教皇的名称相同, 都是叫POPE, 教会的英文名称亦相同, 都是Catholic Church, 只是为了与天主教分开, 改为英国公教 - Anglo-Catholic Church, 其他的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就是安妮·博林)也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子以通奸罪砍头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又因肺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没有好结果:第一位逼迫离婚,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协议离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妇,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 Boleyn。而安妮·博林当初不愿像她妹妹一样只是做国王的情妇,于是给予亨利八世巨大压力要求成为“公众认可的”皇后。当然最后通过亨利八世与教会的决裂,不需要再获得教皇的批准,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并娶Anne Boleyn为皇后。此外他亦有大量情妇及私生子,後世的考古学家很多都怀疑他是死于梅毒, 并留下一个接近破产的国家。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爱德华死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如果玛丽没有后代,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继位。他没有想到如此严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8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备的皇叔身份是不是真的
下一篇: 主要成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