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孝文帝废太子元恂真实原因揭秘(元恂的妻子是谁?他有没有后代?)

历史典故 2023-10-03 09:24:52

孝文帝废太子元恂真实原因揭秘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逐渐引起了广大粉丝的关注,众所周知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拿下了收视第一的宝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孝文帝废太子元恂真实原因揭秘

北魏的孝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在朝堂之中忙碌,奔波于疆场之上,十几年如一日。在他的领导下,北魏迁都洛阳,并且全面推行汉化政策。他的统治期间,北魏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孝文帝的长子原名元恂,母亲是孝文贞皇后林氏,可以说他是真正的嫡长子。然而,在北魏存在一条可怕的规定:子贵母死。因此,元恂的母亲孝文贞皇后林氏被处死了。年幼的元恂只能由曾祖母文明太后冯氏(冯太后)照顾抚养。

冯太后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权势,而且对元恂非常溺爱,这导致元恂从小就形成了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他习惯于冯太后的溺爱,对外界和他人都显得傲慢自大。

孝文帝虽然重视教育,但对长子元恂的教育并不够严格。元恂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缺乏约束,过于放纵,这使得他长大后过分追求享乐和个人私欲。

在元恂的旁边孝文帝还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元恂的弟弟元恂、元栋和元礼。三个弟弟受到孝文帝的亲自教育和严格规范,他们都成为了有能力、有作为的皇子,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喜爱和尊敬。

元恂虽然身为长子,但他在政治上表现平庸,没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相比之下,他的弟弟们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赢得了孝文帝和百姓的认可。

尽管元恂的性格和能力不如弟弟们出众,但由于父亲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在北魏的政治舞台上仍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他的傲慢和嗜好引起了朝廷和百姓的不满,逐渐引发了政治动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恂的弟弟们逐渐获得更多的权力,而他本人则被边缘化。最终,元恂在与弟弟们的争斗中失败,并被迫放弃了自己的野心和权力。

元恂在政治舞台上的失败和曾祖母冯太后的离世,让他意识到自己傲慢和目中无人的性格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他开始反省自己,学会谦逊和思考他人的意见。

从那以后元恂积极改变自己,注重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规范,努力争取公众和朝廷的认可。他在众人的见证下,不断提升自己,为北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曾经飞扬跋扈,但元恂经历了失败和反省后,他变得更加成熟冷静,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福祉。他努力改变自己,争取弥补过去的错误,并为北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恂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性格和教养对于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通过谦逊、反思和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充满傲慢和目中无人的性格也将给自己带来不可磨灭的遗憾和失败。

由于冯太后的影响力在当时很大,而且冯太后对元恂非常溺爱,也就让元恂从小就养成了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

但是他却在不跟孝文帝商量的情况下,竟然想要私自逃离洛阳,甚至还杀掉了一直游说的高道悦。这件事很快就被孝文帝知道了。

而真正让孝文帝下了决心要赐死自己对这个儿子,关键还在于中尉李彪的密报。他在孝文帝路过长安时密报,说是元恂正在密谋反叛。

作为太子,元恂的下场无疑是非常惨的,而这其实只是孝文帝对于皇位的看重,在皇位面前,年幼的太子也是随时可杀的。

以上是本文关于孝文帝废太子元恂真实原因揭秘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相关内容的话,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

元恂的妻子是谁?他有没有后代?

元恂的妻子是谁?他有没有后代?

作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废太子,元恂算是死得比较奇葩的,他堂堂一个太子,最后竟因怕热而造反,事发失败后被孝文帝处死,你说奇葩不奇葩?

总的说起来,孝文帝对元恂这个大儿子还是很不错的。元恂十一岁就被立为北魏的皇太子,孝文帝严格规范他的一言一行,派元恂去一趟平城奔丧,还不忘叮嘱一二,把大小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这样一个体贴又宠爱元恂的父亲,元恂竟然忍心造反,实在是太对不起孝文帝了!

历史上的元恂造反失败以后,他的家室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有妻子和儿子吗?

还记得电视剧《凤囚凰》中的容止吗?孝文帝替元恂相中的妻子就是容止历史原型的孙女,不过,因为冯氏的年纪太小了,所以他就把这件事搁着,先给元恂娶了彭城刘长文、荥阳郑懿的女儿做侧室,将正妻之位留给冯家女儿。

元恂娶侧室时,年仅十三岁,这在古代算是正常的结婚年龄。孝文帝知道自己儿子已经长大了,但他还是处处细致的安排元恂的生活起居,他对臣子们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很短暂,应该顺其自然,不能终日死读书,还是该有其他的活动。元恂的妻子是谁?我想让元恂早上出来读书,吃了饭再回宫,到了下午再让他出来学习,黄昏的时候就结束学习。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臣子接过话头,道:“圣人孔子曾言‘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太子还年幼呢,不能让他白天贪欢,这不利于他的身体成长发育。”孝文帝觉得很有道理,就不许元恂在大白天的时候进入后宫。

作为一个父亲,还是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孝文帝对元恂的关爱和体贴已经非常难得了,但是元恂却背叛了孝文帝。

事情是这样的,史载元恂“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元恂的身材肥胖,属于很怕热的体质。但是,孝文帝偏偏将都城从平城迁移到了洛阳,到了夏天的时候,元恂感觉自己能分分钟被热死,于是他就总想着用什么办法能回到平城去,中庶子高道悦经常劝说元恂,元恂却只觉得这个人很讨厌!

后来,趁着孝文帝前往嵩山的机会,元恂准备征调牧马轻骑返回平城,他杀了阻拦他的高道悦,最后却被领军元俨给抓住。尚书陆琇将此事快马加鞭的报告给了孝文帝,孝文帝压下此事,回到洛阳以后才正式问罪于元恂。

他想难道真应了那句“慈父多败儿”?他就不该对元恂如此仁慈,最后气愤的他拿起棍子就对元恂施以杖刑,足足打了一百棍!经过此事,孝文帝知道元恂做不了这个太子,就贬元恂为平民,将其关押起来,不久以造反之罪赐死元恂。

元恂在牢房里写了一份信给孝文帝,但是这封信被扣住了,孝文帝没有看见。如果他看见了,说不定元恂就不会死了吧!元恂死的时候只有十五岁,他没来得及娶到冯家女儿,因此只有两个侧室,而且没有子女。

魏孝文帝的惨淡生涯:文治楷模辛苦一生结局却是一场悲剧

魏孝文帝的惨淡生涯:文治楷模辛苦一生结局却是一场悲剧发布时间:2016-06-1315:54浏览:加载中孝文帝元宏是北魏历史上又一个著名君主。他在位的28年中,北魏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其中一些是冯太后执政时实行的,还有一些是元宏亲政后实行的,如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革服饰、改革音声、迁都洛阳、制礼作乐、分明姓族等等。这些改革被后世称为文治。因此,一些热衷于礼乐的封建史家非常推崇元宏,称他为文治的楷模。
元宏的道德品质是很好的,基本上符合封建君主的最高标准,仁、义、礼、智、信他都力求做到,效果好不好姑且不论,最少他的出发点是符合封建准则的。
然而,元宏辛辛苦苦一生,结局却是一场悲剧。尤其他的个人生活,是惨淡而不幸的,接二连三的精神打击,使他身心受到严重损害,以致33岁的年纪就离开了人间。
元宏4岁失去了生母,他的生母李氏是他被立为太子时依旧制赐死的;元宏10岁时,父亲又被祖母冯太后毒死。此后,元宏就在冯太后的抚育下生活及从政。冯太后虽然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元宏不是她的亲生子女,她自己也不曾生育过子女,因此,元宏从她那里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母爱。虽然元宏从小就很懂事,很乖巧,但冯太后还是责打过他,曾把他关在空屋子里挨冻受饿,还差点废掉他。
元宏稍稍长大后非常孝顺,与冯太后的关系搞得很好。由于他小心谨慎,所以没有再出什么岔子。但直到冯太后去世,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
元宏的爱情生活也是很不幸的。
元宏少年时,与一位林姓宫人发生了爱情。林氏遭遇与冯太后相似,也是因父亲犯罪被诛收入宫中的。林氏美丽温柔,元宏很喜爱她。不久,林氏为元宏生了个儿子,取名元恂。因为元恂将被立为太子,依照旧制林氏应被赐死。元宏是个仁慈的人,不愿意林氏惨死,但他又不敢违抗太后的旨意,最后,还是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离开了人间。
除林氏外,元宏还有三个冯姓妻妾。
原来,冯太后被抄家时,她的哥哥冯熙流亡在河洛一带,多年音讯不通。冯太后作了太后之后,找到了哥哥,把他迎回长安,为他娶了自己的小姑子博陵长公主,并封他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等大官。冯太后为了冯家的富贵兴盛,先后把冯熙的三个女儿嫁给元宏。
按辈分,冯熙的女儿是元宏的表姨,但她们岁数与元宏相仿。一开始进宫的是两个妾生的女儿,其中一个不久就去世了。另一个母亲姓常,常氏出身微贱,因为妩媚动人、善于察言观色、伶俐乖巧,很得冯熙喜爱,后来公主去世,就由常氏主管家政。常氏的女儿冯氏容貌、性情、举止都很像母亲,进宫后,很快就得到元宏的宠爱。两个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非常投缘。但不久,冯氏得了慢性病,冯太后怕影响元宏的健康,把她送回家去作了尼姑。小夫妻分离时异常悲痛。但元宏从不违抗太后的旨意,他送走了冯氏,常常派人去探望、慰问,有时还送去些东西,以示怀念。
冯氏回去后,冯太后又把冯熙的一个小女儿接进宫中,这个小女儿是公主的女儿,身份高贵,从小受到良好的封建教育。她端庄谨严、不苟言笑,不像姐姐那样惯会迷人,所以元宏对她虽然敬爱,但不如对她姐姐那样亲热。
冯太后去世后,元宏坚持了三年的丧礼。元宏执礼是很认真的,这三年里,他不与任何女性接触。三年终丧后,大臣请立皇后,元宏感念冯家的恩惠,把冯熙的小女儿立为皇后,主管六宫。
不久,元宏开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把国都定在洛阳。随后元宏又亲自率军南征,冯皇后则率领后宫姬妾迁到了洛阳。元宏感激冯皇后的支持,常常从前线派人送信回来慰问她。
与此同时,元宏听说冯氏身体恢复了健康。说实在的,元宏对冯氏比对冯皇后更为惦念。他对皇后是礼节性的关心,而对冯氏,则是一片深深的恋情。很快,他派宦官前去冯家探望,吩咐如果病好了,就马上迎回洛阳。
元宏没有想到,自己殷勤眷恋的冯氏是个轻浮的女子,她在家养病时,不甘寂寞,和家里的侍从发生了关系。她的母亲常氏不但不教育女儿,反而替她遮掩。冯氏看到宦官前来迎接自己回宫,感到很突然,她对情人恋恋不舍,但想起皇宫内的豪华生活和气派,还是选择了宫廷生活。
元宏见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想到这几年她归家的寂寞,对她格外疼爱,马上封她为左昭仪。冯氏也拿出往日的手段,极力奉迎,搞得元宏情思绵绵,不能自拔。从此,只要元宏回宫,就径直到冯氏宫中就寝安歇,别说其他宫人,就是冯皇后也难得见面了。
冯氏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元宏,于是渐渐摆起架子来。她认为自己是皇后的姐姐,比皇后早入宫,又是皇帝最宠爱的女子,没有必要向皇后执妾礼。从此,后宫聚会的场合,她总是仰着头、别着脸,和皇后平起平坐。冯皇后虽然性情和淑,但看到冯氏如此无理,也不免生起气来。她俩常常发生小小的口角。打这儿以后,冯氏编了许多皇后的坏话,慢慢向元宏耳中灌输。渐渐地,这位圣明的元宏也受了欺骗,终于下决心废掉了皇后,不久便立冯氏当了皇后。
这之后的几年里,元宏是在紧张的战争生活中度过的。他三次率军南伐,在宫中时间很少。冯氏耐不住寂寞,不禁又犯了老毛病。
魏宫中有一位宦官,名叫高菩萨。高菩萨雄壮有力,仪表堂堂,是靠欺骗手段蒙混进宫的,其实仍是个男子。他爱冯氏的妩媚,冯氏也爱他的雄壮,没多久二人就勾搭上了,而且如胶似漆,难舍难分。高菩萨很有些笼络人的本领,他手下一批人被他笼络住,甘心给他卖命、充当爪牙。所以,尽管冯氏的丑事宫中人人皆知,但无人敢去查问或报告。冯氏也在自己周围培植了一批私党,互相勾结,表里为奸。所以,虽然后来渐渐传到宗室人员耳中,但仍然无人敢管。
不久,由于一件意外的纠纷,元宏才知道了冯氏的不贞。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元宏有一个妹妹彭城公主,嫁给宋王刘昶的儿子,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公主年纪轻轻当了寡妇。彭城公主是魏国宫中最美丽的一位公主,难免引起王孙公子们的觊觎。当时,京城最有权势的是冯熙的儿子、冯氏的同母弟、北平公冯夙。冯夙一心想得到彭城公主,三番两次去求姐姐帮忙。冯氏自己不好出面,转求元宏,元宏很痛快地答应了。想不到彭城公主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她与死去的丈夫情分很深,不愿马上嫁人,而且就是嫁人,也不愿嫁给冯夙这种平庸之辈。元宏南征后,冯氏再次去作动员,彭城公主还是不答应。冯氏从来没有碰过这种钉子,于是与冯夙商量,先准备好一切,到时强娶。消息传到彭城公主耳中,她看看自己身单力孤,京城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偷偷女扮男装,带上十余名侍婢家僮,乘着轻车,冒着霖雨,昼夜兼程,赶到前线去见哥哥。
公主见到元宏后,痛哭失声。她不但诉说了冯氏与冯夙强迫自己婚嫁的经过,而且把所知的关于冯氏淫乱的事一一端了出来。元宏听说皇后秽乱,惊得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那么热爱、而且对自己那么百般体贴的冯氏会做出这种事情。但他也了解自己的妹妹,知道彭城公主的正派和诚实,相信她说的都是真话。于是,元宏劝彭城公主先随军安顿下来,不要声张,等他回宫后慢慢再查。
婚期到了,不见了彭城公主,冯氏到处打听,知道她投奔元宏去了。这一惊非同小可,冯氏坐立不安,心惊胆战,感到大祸就要临头。她想不出一点办法,只得找来母亲常氏商量。到底常氏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她马上去找女巫,请她们施法术,诅咒元宏快快病倒。常氏向女巫许愿说,如果元宏能尽快归天,让冯氏像冯太后那样临朝称制,则倾家荡产供奉神主。
元宏很快地回师向北,冯氏越发恐慌,她派了几个心腹宦官以慰问为名,前去探听皇帝是否已经知情,但其中一个小宦官把事情如实禀告了元宏。元宏回到洛阳后,马上逮捕了高菩萨等为首的几个人。在帝皇面前,他无可辩驳,一一招认了。
多少天来的疑问证实了,元宏也因此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他回想起从前与冯氏的你亲我爱,不禁肝肠寸断,又想起被自己一时糊涂废掉的冯皇后,更如万箭穿心。元宏病倒了。
当天晚上,元宏躺在含温室的床上,命人把高菩萨等人带到门外站成一排,又派人把冯氏叫来。进门的时候,他指示宦官搜检冯氏身上,如果有一寸长的刀子,就马上杀死。白天,冯氏得知高菩萨被捉,已经料到事情败露;这时见到元宏,立刻拜倒在地,磕了无数响头,一再请求恕罪。
元宏到底是心软的人,他命令赐冯氏坐,但只能坐在东窗前,离御榻二丈远。他命令把高菩萨等人带进来一一招供,然后指责冯氏说:你母亲有妖术,你要好好交代!冯氏的脸腾地红到耳根,她请求屏退左右,一个人密启。元宏答应了她的请求,只留下长秋卿白整在室中,拄刀侍立。但是冯氏仍然不说,元宏只好用棉花堵住白整的耳朵,自己小声叫了几次,确信他已经听不见后,才让冯氏招供。冯氏的话只有元宏一人听见,所以,冯氏到底招供了什么,她到底与常氏搞了些什么阴谋,没有人知道。
招供完,元宏把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叫了进来,请他们坐下,喘吁吁地对他们说:这个女人原来是你们的嫂嫂,现在是毫无瓜葛的路人!她竟然想用白刀子插在我的肋上,多么狠毒!他悔恨地述说了自己以前由于失察所犯的种种过失,并说:冯太后对我们兄弟有恩。我已经废了一个冯家女子,不能再废第二个了,让这女人在宫中一人闷坐吧,如果她有良心,会自己去死的。你们不要以为我不忍心杀她,我是怕九泉之下的祖母寒心。
两个弟弟离开后,元宏向冯氏致永诀辞。冯氏痛哭失声,最后不得不回到东房。几天后,元宏打发宦官去问冯氏一件私事,冯氏又羞又恼,骂道:我是天子的妻子,会对天子亲自说的,用不着你们转达!元宏知道后大怒,马上命令找来常氏,让她教训自己的女儿。常氏早就因为阴谋败露而羞愧难当,这时更无地自容,她拿起一根棍子,狠狠地打了女儿一顿。
不久,元宏身体好转,再次率军南伐。冯氏的事,因为处理机密,除极少数心腹外,宫中人都不知道,冯氏自己当然也不便说出。所以,虽然冯氏在元宏心里早已死掉,但在后宫妃嫔那里,仍是皇后,待她仍以皇后之礼。
另外,还有一个人被告知不要再去朝谒皇后,这就是太子元恪。
为什么太子不是元恂而变成元恪了呢?这又是一件曾给元宏以沉重打击的事。
元宏迁都洛阳时,曾遭到很多王公大臣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厉害的一伙人煽动太子元恂跟他们跑回旧都平城,打算另立政权,与元宏对抗。元恂当时只有15岁,头脑不大清楚,并且身体肥胖,害怕河洛地区的暑热,总是留恋北方,于是糊里糊涂地受了利用,干出了背叛父亲的勾当。当时,元宏正在第一次南伐途中,听到消息后极为震惊。他马上回到洛阳,亲自杖责被捉回来的儿子,把他废为庶人,后来又把他赐死。这之后,才立元恪当了太子。
另外还有一件对元宏打击很大的事。
南伐时,留在洛阳主持国政的两位大臣李冲、李彪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李冲是冯太后的恋人,元宏对他非常尊敬,待以父辈之礼。在这次争吵中,李冲怨气冲天,一反以前温文尔雅的君子风度。他高声喊叫,拍案捋袖,好像疯了一般。几天后,李冲愤怒而死。元宏在南伐途中,听到李冲的死讯,已经非常悲痛,又听说死得如此悲惨,更加感伤不已。精神上接二连三受到沉重打击,加上连年的劳顿、南伐的不顺,都使元宏的病一天重似一天,最后,终于病死在南伐途中。
元宏临死前,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弟元勰说;皇后早就罪大恶极,如果不除掉,恐怕今后没人再能制服她。我死之后,你们可以拿着我的诏令,赐她自尽,然后用皇后的礼节安葬她,千万不要坏了冯家的名声。
就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君主,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惨淡生涯,在一连串的打击下,离开了人世。他死后,他的弟弟遵照旨意毒死了冯氏,并按皇后礼安葬了她。而那个先被遗弃的废冯皇后,已经出家多年,心如槁木了。她对一切尘世之事不再感兴趣,听到皇帝、皇后的死讯,只是淡淡一笑,没说一句话。

孝文帝是废了太子还是杀了太子?

先废后赐死。
元恂(483年-497年),原名拓跋恂,字元道、宣道,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长子,贵人林氏(曾追封贞皇后)所生。 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元恂由文明冯太后养育。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又派人将元恂赐死。元恂享年仅15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67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