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战红军没有抓住机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疲劳、后勤能力不足、政治考虑等等。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期,红军在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磨砺之后,于10月到达湖南省。当时,湖南省国民政府的军队由白崇禧指挥,为了避免战争,白崇禧决定放纵红军过江。这就是著名的“湘江之战”,然而,红军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湘江之战红军没抓住机会的原因
1. 需要了解的是,湘江的宽度非常宽,这给了白崇禧更多的机会来“放水”。同时,红军在长征途中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战斗,身心疲惫,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因此,当红军看到湘江时,他们非常疲惫,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攻击。
2. 由于红军此时正在遭受严重的粮食短缺,红军的战士们几乎没有足够的力气来继续前行。如果要攻过湘江,红军需要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但这将导致红军的后勤能力更加薄弱,粮食和物资的供应也将更加困难。因此,红军领导层做出了不攻打湘江的决定。
3. 从政治角度上来说,中央红军和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处于真正的敌对状态。在那个时候,红军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保存战斗力,而不是在这个阶段就将全部力量用来攻打国民政府。因此,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认为,如果攻打湘江,红军将失去更多的士兵,这对于未来的长征之路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虽然这个决定在当时看起来似乎有些过于谨慎,但是长远来看,这确实是明智的决策。在之后的长征中,红军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面对,只有保存足够的战斗力和资源,才能最终成功完成长征。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湘江之战 白崇禧故意“放水 红军为何没抓住机会
原标题:湘江战役后,白崇禧的桂军真的俘虏七千红军吗?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 *** 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 *** 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
红军减员严重主要除了作战牺牲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伤病掉队及被敌人俘虏等。湘江战役发生在广西境内,此时 *** 各派军阀之间尔虞我诈,李宗仁、白崇禧本来“守土有责”却又玩忽职守,借故将主力南移恭城,让湘江防线几乎不设防达数日之久。此举受到蒋介石的严厉斥责和湘军何键的挤兑与羞辱,桂系也因此背负了“故意放红军一马”之名。
白崇禧一方面极尽狡辩之能事。蒋介石来电责问:“ *** 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中正之外,其谁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白崇禧也毫不示弱,复电反驳,“职部仅兵力十八九个团,而指定担任之防线达千余公里,实已超过职等负荷能力”,“虽然职部龙虎、永安一战,俘获七千余人,以较钧座竭全国赋税资源,带甲百万,旷时数年,又曾歼敌几许?”这里特别提到俘获红军七千余人,而雄兵百万之中央军多年“剿共”的战果又如何呢?这把蒋介石驳得哑口无言。
另一方面为了证明桂军与红军在作战中也是很卖力的,白崇禧事后还亲自导演出一场“七千俘虏”的闹剧。他集中了一些红军过广西特别是湘江战役期间的“被俘人员”,拍了一部影片,到处放映,借此炫耀桂军的“战绩”。另外,还煞有其事地写入历史,企图混淆视听。白崇禧在回忆录中写道:“俘虏共军七千余人,获枪械三千余支。我方为纪念此一大捷,特摄七千俘虏之影片。”1958年李宗仁在美国这样回忆,红军“狼狈溃窜,伏尸遍野,死伤万余人,被俘七千余人,造成抗战前剿共战役中罕有的“大捷”。
李宗仁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其事,但多年后仍对七千俘虏的提法深信不疑,可见这个数字和那部纪录片对他的影响之大了,以致信以为真。 *** 历来惯于虚报数字,这次又是一场遮人耳目、自欺欺人的把戏,最后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
所谓七千俘虏,是当红军大军过境后,沿途遗落一些病兵和因足痛不能行动的士兵或担夫,对这些人如何处理?白崇禧要求县府把这批落伍兵夫送到桂林交由桂林区民团指挥部转送南宁总部。由于人数不够数,于是就雇请一些平民化装成“俘虏”,制成“七千俘虏”的影片,并把这部影片运到各地去放映。白崇禧经常对群众演说时夸耀桂军击溃红军的“战绩”,并且责备蒋军“剿共”不力。其中有两句最滑稽的讽刺话,如说:“蒋介石叫他们(指蒋军)去‘剿共’,他们偏要‘抗日’(指晒太阳)。”
由上可见,白崇禧将红军过广西期间沿途落伍的一些伤病员和兵夫数百人全部送往南宁总部。还雇用了一些老百姓,加上各地民团分子,他们化装成红军的样子,经过拍摄加工,一部《七千俘虏》的纪录片就出炉了。实乃桂系扩大战功、欺世盗名之举,当然也是白崇禧向蒋介石表明桂系“追剿”红军有功,并进一步向 *** 中央讨要军费之理由。
有部下问白崇禧“如果蒋介石要我们把“七千俘虏”解到南京去怎么办?”白说:“那有什么困难呢,就告诉他全部遣回原籍了。” 除了避免与红军主力正面交锋之外,是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这个“小诸葛”的!
这七千俘虏中有四千余人的籍贯是苏、浙、皖、赣一带,准备分批运往上海,再由上海遣散回原籍务农。上海市长吴铁城当即予以拒绝,这正是桂系希望看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故意使这些往返电报频频见诸报端,就把桂军“剿共”有功、俘虏红军七千之事给“做实了”。
不过也有聪明人。何健的湘军与红军作战多年,当然知道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俘虏,这明显就是骗人的把戏!于是,何健要求接收这七千战俘。白崇禧在开启一个谎言后,又不得不用其他的谎言来弥补,在把戏做足、宣传做尽后,再以各种理由故意搪塞、拖沓,就把这件事情慢慢地糊弄过去了,最后也成了没人管的无头案。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各路军阀纷争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国军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
桂军常年活动于山地丛林地带,将士们身体素质普遍较好,极擅于长途作战,虽然他们的装备相对较差,但是作战意志顽强,不惧牺牲,在地方军阀中,也几乎是存活最久的。
这支“狼兵”的主要领导者是新桂系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亲密无间合作多年,被外人称为“李白”。这两人都在民国时期有着不俗影响力,但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土崩瓦解,败退台湾后,两人却因此走上不同道路,有了不同人生结局。
李宗仁在我党的感召下,于1965年辗转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受到我党多位高级领导人的欢迎。而他的老搭档——“小诸葛”白崇禧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966年12月2日凌晨,73岁的白崇禧赤身裸体,手指抓着床单,可以看到已经有大片床单被撕成碎片,他的身体发绿,桌子上还有未喝完的小杯饮品,等来人发现他时,已经暴毙几个小时。
那么白崇禧死相如此惊悚,这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非正常死亡的事,官方却声称他死于心脏病,这是想掩盖什么真相吗?
事后,蒋介石亲自带领200余人来到白崇禧家中吊唁,蒋介石动容地对这位政敌说道:“ 白崇禧很幸运,他是善终! ”
1893年3月,白崇禧出生于广西省桂林市,祖上世代都是书香门第,家中经营着粮油店,全家人不用为生活发愁,白崇禧自小就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在私塾里刻苦学习,几乎过目成诵,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境自此没落,就在他准备放弃学业时,他的叔叔认为白崇禧天资聪颖,是块读书的料,就靠他改变家族的命运,所以送他到新式学堂继续读书,白崇禧也不负众望,在学堂中表现一如既往的好,得到校长李任仁的赏识,在后者的推荐下,白崇禧报考了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在全省千余人的竞争中,以第六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功进入该校接受军事教育的启蒙。
但开学三个月后,他因为训练强度过大,抵抗力下降,身患恶性疟疾,被迫退学,校方虽然为他保留一年学籍,但因他治疗时间过长还是将其名额收回。
等白崇禧治好病时,已经16岁了,他想继续学习,便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接受到新思想熏陶,立志毕业后也要参加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后,白崇禧饱含报国热情加入革命队伍,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白崇禧相继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军事理论知识。
在这一时期,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复辟,在全国谩骂声一片的浪潮中暴毙,北洋体系崩溃,全国自此陷入了军阀混战局面,从前的北洋系分出直系,皖系,奉系等派别,地方新军实力较强的则有滇系军阀和桂系军阀(旧桂系)。
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白崇禧部实力大增。1924年,他联合李宗仁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击败旧桂系军阀陆荣廷部,次年又打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全境的任务,两人正式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禧在统一广西的斗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人送外号“ 小诸葛 ”。
桂系也由此成为实力最强的地方军阀之一,虽然李宗仁是新桂系首脑,但是白崇禧多谋善断,胆识超人,也是该派系重要的负责人之一,两人展开合作,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北伐战争是白崇禧的高光时刻,1927年8月,直系军阀孙传芳在南京郊区的龙潭同北伐军展开了一场战役。这场龙潭战役也是整个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战役。
孙传芳事先利用南京江北河道纵横的水网做好密切准备,想学西楚霸王项羽来个破釜沉舟,将渡完江的船只全部运回到对岸,狂妄叫嚣:“彻底打败北伐大军,回南京上海过中秋!”
白崇禧让他的愿望落空了,在无锡指挥第一路军,与何应钦无形中造成夹攻态势,此役歼灭孙传芳部6万余人,他的主力部队消耗殆尽,自此退出政治舞台,也难怪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写出这样一番对联赠予白崇禧: 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但是实力与日俱增的桂系自然引起蒋介石警觉,北伐战争还没完全结束,蒋介石想着法子限制桂系军队,桂系自然不是“中央军”的对手,不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汪精卫帮助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个大忙,几人成功逼迫蒋介石下野。
宁汉合流后,蒋介石通过政治婚姻与宋美龄结婚,获得江浙财阀和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问鼎台面。通过“国军编遣会议”来收编白崇禧部,但白崇禧自然明白蒋介石心思,表示自己多年征战,身体抱恙,愿意率军屯边。
1929年,桂军擅自撤换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蒋桂矛盾激化,白崇禧虽然辗转逃回广西,但早就怀恨在心的蒋介石派来大军征讨,桂军被打得四散而逃。
白崇禧和李宗仁随后同汪精卫再次联络起来,联合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向蒋介石发难,挑起“中原大战”,可谁知明确表示中立的张学良却倒戈蒋介石,最后的战局也显而易见,蒋介石取得最终胜利,自此,地方军阀再无实力同“中央军”一战。
1931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希望武人打天下,文人治天下。蒋介石将他无端囚禁,引得各路人马不爽,他们纷纷来到广州聚集发起抗议,逼迫蒋介石再次下野,桂军的李宗仁,白崇禧见状积极响应,于是就拥护蒋的政敌汪精卫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一时间蒋介石众叛亲离,他只得同意改组国民政府,自己向全国发布下野通电。
孙科(孙中山儿子)和汪精卫虽然掌握了南京政府,但只是有名无实的首脑,既搞不定以黄埔系为主的军队,又搞不定江浙财阀。顿时,全国各大军阀,土匪势力群龙无首,东北全境又被日本占领,内忧外患的局面让混沌不明的中国前途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孙科只好请蒋介石上台,重新掌控大局,蒋介石也和汪精卫达成了明面上的和解,1932年初,蒋介石再次复出,并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职,这招以退为进被他玩得炉火纯青。
上台后的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加大对红军的“围剿”力度,在第五次围剿中,他派出百万大军,兵锋直指中央苏区,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蒋介石派军紧追不舍。
红军每到达一个省份,蒋介石就让当地军阀进行“绞杀”,一方面是想保存己方实力,削弱地方军阀势力,另一方面是借机收编一些地方军阀部队,当红军来到广西附近时,蒋介石部署了湘江追堵方案,让白崇禧充当重要角色。
白崇禧表面答应照做,将军队部署在桂北边境,湘江被织起一道严密的防护网,但他也知道蒋介石真实目的,便留了后手,派出军机监视“中央军”一举一动,对外则宣称是侦察红军。
他对部下这样说道:“ 老蒋非常恨共军,如果把湘江全部堵住,红军一旦过不了湘江,将会率军进入广西,蒋介石就有借口率军进入自己地盘,这样,他们在解决了红军之后,我们就是下一个目标,这种假道伐虢的道理我还是明白的,我们既要防共军,也不可轻视中央军,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
湘江战役中,我军伤亡极其惨重,最后在英勇无畏的红军拼命搏杀中,杀出一条血路,这其中也有白崇禧的暗中相助,他为严密防御网中的红军打开了一个小通道,也正是这样,我军才获得喘息机会,蒋介石得知湘江留有一个大口子后,非常恼火,大骂白崇禧故意放走红军,势必会成为一个“千古罪人”。
为了做好善后工作,白崇禧立刻“领命”继续追击红军,当然只是枪声大,伤害小,没有给我军造成较大伤亡。
1936年,胡汉民病逝,蒋介石看到解决两广地区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派人去广东为胡汉民吊丧,趁机找到粤系军阀陈济棠,要求后者把广东的军政大权交还南京,陈济棠没有接受,决定先下手为强,联合白崇禧和李宗仁以抗日名义反蒋。
很快两广军队被改称为抗日救国军进入湖南,蒋介石急忙调来两个军的兵力进行阻拦,眼看着又要爆发一场大战,但是蒋介石可以利用的大军只有区区10多万( 其余兵力分散多地 ),只能利用权钱分化广东内部派别,使得广东部分空军飞行员投靠自己,粤军的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也拥护自己,粤军势力分化,陈济棠见大势已去只得逃亡香港,蒋介石想一劳永逸解决掉桂系,在经过多方调解后,双方才达成妥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宗仁和白崇禧放弃和蒋介石的个人恩怨,派出十多万大军前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这支队伍虽然武器装备上不如日军,但是打起仗来是出了名的勇猛,面对日军疯狂的进攻,他们浑然不惧炮火,以不怕死的精神威震日军,反复争夺失去的领土,日军也正是这时候才发觉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后期爆发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中,桂系都是正面硬刚日军,重创日军精锐部队,虽然是一方割据军阀,但在祖国危难之际能拼死杀敌报国,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毕竟抗日不是一个人的抗日,而是全国人民一盘棋。
蒋介石对白崇禧是喜恨交加的,蒋介石确实很佩服这个足智多谋的“小诸葛”,但奈何他是自己在国民党内的政敌,时常想取代自己,这是自己不能容忍的。
果不其然,解放战争进入尾声,蒋介石不顾众人反对,在南京召开了所谓的“行宪国大”,在明知自己能当总统的结果下,故意为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定下调子,想让自己人孙科担任副总统,可是担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担心解放军一路攻城拔寨,会很快将解放区扩展至整个华北地区,也想参与选举。
最终经过一番势力角逐,蒋介石不出意外地担任总统,而李宗仁也在白崇禧的帮助下成功登顶副总统宝座,这一下,蒋介石和桂系之间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了。
淮海战役爆发前夕,白崇禧就已经料到徐州附近将会有大会战爆发,守在这里的刘峙根本就不是陈毅和粟裕的对手,他也猜想蒋介石会让自己增兵指挥,许诺他徐州“剿总”的职务,虽然名字高大上,但是他也知道国军大势已去,很难再有大作为,此时坐镇指挥,不免成了马前卒甚至炮灰,他委婉拒绝前往前线战场,结局也如他所料,蒋介石的黄埔系被歼灭殆尽,桂系保存住了实力。
淮海战役的失利也让白崇禧等来了机会,当年12月底,白崇禧发布“人心,士气,物资都不可再战”的通电,陈述蒋介石统治不得民心,已经步履维艰,遂联合多方势力,再次逼迫蒋介石必须下野。
1949年1月21日,桂系终于等到这个 历史 时刻,蒋介石黯然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白崇禧掌握军权。
解放军渡江前,李宗仁妄图“划江而治”,派出以张治中为代表的谈判团抵达北平,陈述他们的立场,被我党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经过20日的艰难谈判,双方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李宗仁却仗着长江天堑和部署在此的大军,一口拒绝,该讲的道理也说透了,只能动手了。
在毛主席一声号令下,百万雄师一举突破长江防线,李宗仁等人迅速逃往广西,白崇禧负隅顽抗,毛主席向前线将士下令:“白崇禧是国内第一狡猾军阀,务必追歼其部!”
1949年9月,白崇禧来到湖南衡阳,为了等到美国承诺提供的十个师装备,并且表明自己的作战才能,他不断进行最后反击,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和装备重创我军四野钟伟军的一个师,甚至让林彪认为他真的要反攻武汉,林彪对白崇禧有这番评价:“ 白崇禧是敌军将领中军事才华最出众的! ”
不过就算他再怎么抵抗,也阻挡不了我方气势如虹的百万大军全面进攻,很快,他也率部退回到广西。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见白崇禧指挥的桂系部队主力几乎全被歼灭,没有赖以生存的条件,只能乘坐专机飞往香港,随后前往美国。
他在临行前劝告白崇禧宁愿去地狱,也千万不要去台湾,尽管李宗仁苦口婆心相劝,白崇禧还反骂老搭档过于软弱,不似军人。
蒋介石此时也为白崇禧抛出了橄榄枝,许诺他只要来了台湾就给他高官厚禄,并为他送来价值不菲的金条,白崇禧见状真以为蒋介石需要自己,所以携带一家老小飞往台湾。
可蒋介石是个不折不扣的权术家,他完全是为了牵制逃往美国的李宗仁,才故意拉拢白崇禧,等白崇禧一行人来到台湾,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掌管实权,只是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了蒋介石任意摆布的对象。
白崇禧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向李宗仁发布一封电报:“你若继续在美国休养,会耽误众多要事,应即刻解除代总统之职!”
但李宗仁看穿了蒋介石小把戏,既不同意辞职,也不愿意前往台湾,蒋介石和桂系军阀的矛盾由来已久,现在李宗仁回不来,就摆布白崇禧。白崇禧一家搬到一处派出所对面,明面上说保护他们全家安全,实则是保密局随时监视白崇禧一举一动。
白崇禧有找人一起下棋的爱好,可每次客人都要被保密局的人多番盘问,致使再也无人敢前来白府,有一次一群人明目张胆闯进他家中,检查家中一切物品,连地板砖都全部掀开,气得白崇禧去找蒋介石询问情况,没想到蒋介石也不隐瞒,直接说道:“ 就是我让他们这么做的,每个来台湾的人,我都要让人彻查一遍! ”
白崇禧从来没吃过这么大哑巴亏,但自己已经没有同蒋介石扳手腕的实力,只能过起“笼中之鸟”的生活。
1952年10月,国民党一次重大会议上,很多国民党元老都被评为常务委员,而白崇禧并不在名单行列,他气愤不已,蒋介石明明许诺自己高官厚禄,现在却并没兑现承诺,自己好歹也曾是桂系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这老脸往哪搁,他亲自找到蒋介石讨要说法,蒋介石笑着说道:“ 哦,健生啊,我知道你找我何事,这是大会决定,我无权更改! ”
白崇禧这才发现有时候道理是讲不通的,对于蒋介石这样的政治人物来说,10句话,9句半都是假的。在随后的年份里,蒋介石对他的政治迫害愈加严重,例如列出他私自侵吞7万两黄金,370万多两白银,在徐州会战时按兵不动致使国军大变等罪状,白崇禧只好亲自给蒋介石写信,说自己多年来南征北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抵抗共军到最后一刻。
这番辩护才让蒋介石放他一马,但是只要他一想到白崇禧和李宗仁逼迫自己多次下野的场景就恨得牙痒痒,想找个时机除掉他。
身处台湾的白崇禧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感大事不妙,自己可能性命不保,于是在台湾媒体上发布不少谩骂性言论,李宗仁得知此事后只是笑笑,对着身边的程思远说道:“他有难言之隐啊!”
蒋介石知道李宗仁回国后,明白利用白崇禧制约李宗仁的计划已经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对白崇禧起了杀心。
白崇禧原本有个夫人,可于1962年就病逝,孤苦无依的他对一直照顾他的护士张小姐产生情愫,两人日久生情,但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为了讨得张小姐欢心,他特意让手下去当地有名望的中医那里买点补药,蒋介石派去的侦防组组长谷正文得知这情况后,利用重金收买那名中医,加大药的剂量。
白崇禧年老体迈,对强劲的药力吃不消,1966年12月1日晚,张小姐如往常般来到白府,白崇禧服下中药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他赤身裸体暴毙于床上。张小姐已经不知所踪,也有不少人怀疑那位张小姐其实是蒋介石安插在白崇禧身边的特务,但是 历史 的真相已没人知晓。
为了顾全白崇禧最后的颜面,所有人都一致声称白崇禧是死于心脏病,蒋介石也将戏份做足,来到白府亲自吊唁,既没有授予白崇禧盼望多年的高官,也没有给他好的评价,只是平白无故来一句:“ 健生真是幸运,好福气,得到了善终啊! ”
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老搭档,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周总理给李宗仁这样一番评价;“ 他为国家做过两件好事,一是在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二是回到祖国,感召台湾同胞! ”
反观白崇禧叱咤风云数十年,逃往台湾后成为一个“工具人”,实属悲哀,最后也因为老搭档回国,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失去该有的价值,落得个不明不白的下场。
从红土地出发的中央红军,一半以上被打死打散在广西北部的湘江两岸。
那是长征路上最为惨烈的一役。激战过后,湘江水由清变红,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国民党追击军原本离红军有两天的路程,而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的广西军阀也唯恐中央军借追剿红军之名占据广西,并没有全力设防,还悄悄给红军留下了一条通道。
然而,带着印刷机、X光机甚至造币机上路的长征大军根本无法快速行走。等到蒋介石以通共之名威逼白崇禧,留给红军的机会悄然失去了。
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红三军团四师一天之内战死两个团长;端着刺刀的敌军甚至冲进了红一军团的指挥所……
整整5天5夜,红军与数倍与己的敌人浴血鏖战。头上是狂轰滥炸的飞机,身后是潮水般涌来的敌人,燃烧弹把阵地烧成一片火海。失去了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一批又一批勇敢的官兵倒在血泊之中。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