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都说魏延有反骨,刘备为什么还要重用魏延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4 18:27:52

都说魏延有反骨,刘备为什么还要重用魏延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魏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谈起三国里面的将领,有一个人非常的可惜,那就是在蜀汉阵营的魏延,都说魏延有反骨,实际上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重用魏延。当年魏延跟随刘备,平定蜀地,虽然功不可没。但是比起关羽,张飞两人却还远远不及。

张飞和关羽一路跟随刘备,立功无数,历险无数,当年拿下汉中以后。众人都认为汉中太守,这个职位应该由张飞来坐。因为关羽已经分了荆州,汉中又是蜀地的门户之地,比起荆州来更为重要。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并且让他成为了汉中的守将,如果刘备和诸葛亮有一丝不信任魏延,如此重要的要塞,不可能给魏延。

当时魏延受封时,刘备问魏延我将汉中交于你镇守,应当如何?魏延说:如果曹操以举国之力来伐之,我将为大王挡住他。如果仅仅是一个偏将率10万大军来袭,我直接把他吞了。从这可以看出,魏延是非常自信的。这源于他的军事才能,而并非是狂妄。这是诸葛亮身上不具备的,诸葛亮给人的感觉他是谨小慎微,任何事情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出错。

魏延跟随诸葛亮北伐之时,魏延屡屡提出要分兵攻打魏军,就像当年韩信一样,分兵,然后在潼关与诸葛亮会合。但是诸葛亮没有答应,一方面,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才华,《三国志》作者陈寿早已经做过评价,诸葛亮“奇谋为短”,诸葛亮治军、治国擅长,但是运用军队打仗,并非他的长处。所以每次他统帅的时候只能循规蹈矩,魏延是喜欢兵出险招的人,就像郭嘉一样喜欢剑走偏锋。

战争年代,需要像魏延这样的人,当年郭嘉辅佐曹操后,曹操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一路凯歌,一直到曹操打乌丸胜利后,郭嘉病逝。就是因为郭嘉每次给曹操的计策,都是剑走偏锋,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他的计策多数人都是反对的,不过也幸亏曹操对郭嘉极为信任,否则他的才华也无处施展。

魏延,有两个地方是诸葛亮无法比拟的,一方面就是他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魏延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身为丞相的诸葛亮,需要担负起国家的重任,军事才能不是他的强项,管理朝政,管理地方百姓,需要他倾力倾为,严于利己。这也是为什么刘备重用魏延的一个最大的原因。

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重用魏延马岱而不重用马超?

  超有小吕布之称 可见其人的英勇
  那为什么在投奔刘备之后没有被重用呢
  历史上的马超是因为反叛曹操才导致马腾之死的
  可见人们称它为小吕布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英勇 还有他与吕布相似的性情
  傲慢与反复
  所以在初投奔刘备的时候 关羽才要约战马超 以煞煞它的锐气
  刘备与吕布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 知道吕布是个很难驾驭的人
  也知道马超也是一样
  所以马超的官职仅仅位在关张之下 但是他以后的时间都在在负责羌族问题
  没能委以重任
  而另一个投效刘备的魏延却被封为汉中太守 汉中在他手上未有缺失
  刘备能任用草民出身的诸葛 叛变主人的魏延
  可见他能识人 用人
  而他不重用马超也是因为他看破了马超的为人
  仅仅授予高职而没有给予实权

  附 马超生平:三国名将之一,马超祖上曾和羌人联姻,所以马超有一半羌人血统,为羌人所敬仰!勇猛无敌,胆识过人
  历史上的马超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塑造的那个马超颇有差别,罗在书上说马超之父马腾为曹操设计所杀,马超因此起兵造反,为父报仇,攻打长安。实际上,历史上马腾及其全家之死在很大程度上要怪责于马超!曹操当年招马腾一家入京城,结果马超不愿前往,和韩遂等人驻守潼关!曹操多次招马超入朝,马超皆不同意!后曹操讨伐张鲁,马超和韩遂,程银等人起兵造反,此时马超完全没考虑到他父亲一家人全在京师,次举必定祸及其家人!结果曹操大败马超回邺之后就把马腾一家全部斩首,只有其弟马岱逃回来!
  马超武艺超群,在战场上有过英勇战绩,史书有明确记载,连高傲跋扈的关羽都欲与之决一高下,可见马超之勇不在赵云,张飞之下。
  可惜马超归降刘备后随刘备在战场上参加过的战役很少,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马超已经身患重病,不久便卒!死前马超曾写信给刘备说自己一家被曹操杀的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一个弟弟马岱,希望陛下能好好待他!死时年仅47岁,如果马超能活到赵云的岁数,一定可以在后来的北伐中为诸葛亮建立奇攻,斩将杀敌。也许也就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了。确实有点让人遗憾!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而不重用赵云?

按正史分析。说刘备重用魏延,无非就是刘备破格提拔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魏延,直接将魏延从牙门将军提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镇守一方、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说刘备不重用赵云,无非就是说赵云一直都是个杂号将军,直到刘备去世,赵云都只是个翊军将军。

但我的结论是:刘备重用了魏延,同时也重用了赵云,魏延的地位其实与赵云是相差不多的,另外重用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地位高低上,而是体现在实权的拥有上,比如说汉末名士许靖,刘备称汉中王时,封许靖为汉中王太傅,刘备称帝时,封许靖为司徒,位列三公,这说明刘备重用许靖了吗?并没有,只是位高权轻,当成名誉供奉起来而已。刘备称汉中王时,封了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刘备封四方将军的依据就是战功,不仅是刘备,整个东汉到三国时期都是以军功来分封的。

关羽和张飞的功劳自不必说了,一路跟随刘备三十多年,张飞长坂一声吼,入川义释严颜,攻取江州,关羽南郡之战绝北道,同时镇守荆州近十年,两人受封完全不出意外,马超出身将门世家,又是直接逼降成都刘璋的功臣,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阵斩敌军主帅,这可是天大的功臣,受封无可厚非。但你要说魏延和赵云具体的功劳是什么?

可能赵云还能说出来几件,比如入川之战攻克江阳郡、犍为郡,汉水之战克曹军,但魏延呢?具体有什么战功?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只说数有战功,作战勇猛。但是无论根据什么战功来分封,都是刘备的用人之道,刘备的用人之道在三国中仅将于曹操,与孙权同样历害。

四方将军中,关羽镇守荆州,是蜀汉的发源地和基本面,是蜀汉最重要的根基,所以交给蜀汉最有能力的将军--关羽,除了关羽之外,蜀汉还真找不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声望的将军来镇守,刘备选择关羽镇守荆州,既是刘备的用人之道,又是刘备的无奈之举。四方将军虽然地位高,但是其中的马超和黄忠并没有受到重用,马超没有受重用固然是因为他的身份,曾经是一方之主的名将之后,刘备无法重用,黄忠没有受重用,一是年龄大了,另外黄忠受封仅仅是因为功劳,而不像关羽、张飞等人与刘备的关系很铁。

再来看张飞,张飞虽受封四方将军,但刘备并没有让张飞镇守汉中,固然因为张飞的性格原因,也同样因为张飞的能力,张飞有两个毛病,一是爱喝酒,二是爱鞭打手下,刘备让张飞镇守阆中,能说刘备不重用张飞吗?当然不是,刘备是录才使用,刘备没有让张飞镇守汉中而是让他镇守阆中是根据他的能力来区分使用,阆中不是前线,张飞有些毛病也不会出现大问题。而赵云和魏延两人都是官职低于四方将军的杂号将军,但是两人都是有实权的,魏延镇守汉中,赵云都督江州,汉中和江州都是蜀汉的重地,汉中是北方门户,江州是东部重地,刘备只是区别使用人才,并没有不重用。

事实上,在蜀汉的武将中,除了四方将军之外,就是魏延和赵云的地位最高了,既有官职,又是镇守一方手握实权的封疆土大吏,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他们的镇守地域有区别。刘备对魏延与赵云是同样信任的,长坂之战时,有人说赵云投敌,刘备根本就不相信,反而将自已的家眷交给赵云保护,如果不是绝对信任,刘备不会这么做;同样,刘备将益州北方的门户交给魏延镇守,也同样是对魏延的信任。

再来看刘备的用人之道,诸葛亮善于治国理政,所以刘备就让诸葛亮坐镇后方,足兵足粮,如同刘邦对待萧何一样,法正、庞德善于奇谋,刘备打仗就带在身边,为自已出谋划策,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刘备的用人没有问题,并不能说带在身边就是重用,而留守后方就是不重用,这个不成立的。同样,让魏延镇守汉中,是刘备看中了魏延的能力,魏延勇猛,有军事才能,魏延的军事才能甚至强过张飞和赵云,注意我说的是军事才能,在军事上魏延是独当一面的好手,在这个方面魏延强于张飞和赵云,而且对刘备还非常忠诚,因为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值得信任,所以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

而赵云呢,赵云当然也是个不错的武将,但其在军事的才能稍有欠缺,这个欠缺就是赵云的性格使然,赵云这个人太正直了,太爱护百姓了,他首次从家乡出来投靠公孙瓒时,为了是仁政,刘备得成都后,想将百姓的财物分给手下,赵云劝谏,刘备伐吴,赵云又劝谏。为什么正直的武将会有所欠缺呢?

一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光是赵云在成都劝谏刘备不要将百姓的财物分给手下,就得罪了蜀汉大大小小的官员,结果这些官员都没有分到财物,能不怪赵云吗?二是太正直的人,无法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要知道成大事者,要做很多违背道德,伤害百姓的事来,这些事赵云是做不来的,但魏延可以,刘备也可以。所以刘备只是择才录用,将魏延和赵云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他们两人在蜀汉阵营是仅次于关羽和张飞受到重用的武将,比马超和黄忠更受重用。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张飞,反而重用魏延呢?

为什么不重用张飞,刘备反而重用魏延?

刘备的事业走上正轨和关羽、张飞交锋后,刘备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走上正轨。关羽、张飞这两个人,一个是稳重孤傲,一个是性情如火,但是他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绝对忠诚于刘备,而且武艺很高。这两个人怎么利用呢?

刘备也是心血来潮,三弟张飞喜欢喝酒,所以刘备劝他在工作的时候尽量不要喝酒!另外,不要经常骂下属,这样也不对!对关羽来说,刘备是很放心的,因为在他看来,关羽是一个稳重而孤傲的人,是成事者的最好助手。同样如此,关羽后来成功占领荆州。

至于张飞呢?而被刘备长年累月带在身边磨练性子,学习为将者之道。每一次战争,刘备基本上都要叫上张飞,除了镇守徐州,几乎每场战争都会拉上张飞,其目的何在?一句话,就是想让张飞成长,让他真正成为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大将型人物。

事实上,魏延以前并没有管理经验,更没有单独镇守重镇的成功经历,而张飞与魏延有着质的、量的不同。第一、张飞是自己的兄弟,对自己忠心耿耿!第二,张飞的武艺和统军能力远高于魏延。但结果却让众人难以理解,张飞被下台,而魏延却借此机会上了台。

那时候刘备为什么不让张飞镇守汉中?事实上,除了性格火辣的原因,还有就是刘备在乎张飞的真实身份!在桃园三结义中,张飞的真实身份绝对不是三弟吗?那张飞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身份?

性格过于暴躁,不宜一方守将历史上有个对张飞的评价,这一关键词叫“飞暴而无恩”,这一关键词是对张飞性格特点的具体描述,意思是张飞在历史上是个脾气很坏的人,对他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好处。人就是这样,带兵也是这样。想一想张飞这样的人,刘备怎么能把汉中交给他去镇守?

而且,张飞在之前,就已经放弃了徐州。那时,张飞因饮酒误事,而当吕布攻城时,张飞甚至连刘备的家眷也不放过,直接逃命。这样不可靠吗?这个和关羽千里行的单骑相比,简直不值得称道!所以,以张飞的性格,他只能当一名大将军,不适合长期镇守紧要城池。

张飞不擅长养兵,更适合他的位置其实是指挥机动部队张飞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在当阳挡住曹军,义释严颜,助刘备夺取益州。随后击败了张郃,取得了川蜀的安定。但你仔细看这几场战争,你会发现,张飞这个人其实最大的特点就是搞突击,也就是说,他更适合于突击作战。带着士兵冲杀,管理机动部队,也许更适合他。

假如张飞不早死,后继者未当飞军总指挥的职位也许就是张飞了。与魏延相比,张飞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魏延传:善养士卒,勇武过人。这个也正是刘备所认同的,毕竟要镇守一个要城,绝对不是靠个人的武艺可以做到的,主要还是靠团队的力量。而且魏延,正是刘备所需要的那种人。

看张飞,且不说当年徐州遭遇吕布偷袭,立即撤退的事件,单是他不顾及群臣利益,就很难让刘备重用!归根结底,仅仅追求个人主义并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张飞与曹魏夏侯氏的关系不浅,刘备怕意外!大家都知道,张飞迎娶的妻子是曹魏夏侯渊的侄女夏侯霸的从妹。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当时为了躲避司马氏剿灭,他基本上不加思索便直接投奔川蜀。那说明了什么呢?同样简单的是,如果蜀汉面临灭亡或到了危急关头,那么张飞也有可能抛弃刘备,从而称霸曹魏。这个,也是人的本性。

讲到这里,也许会有许多朋友说,张飞与刘备是结义兄弟,他的感情比金坚要深。说了这么多,但真正做起事来,还得遵从“人情”,就像当年黄忠砍了夏侯渊之后,曹操兵马没有及时赶到清理战场。那怎么办?而他的妻子张飞,即夏侯氏,则向刘备求情,希望能代为埋葬夏侯渊。

但此时作为刘备结义三弟的张飞,却没有阻止妻子的举动。相反,他支持妻子的做法,否则夏侯氏也不会去找刘备求情。若由张飞出面解决,也未免令刘备难堪。归根结底,就个人而言,张飞还是小夏侯渊一辈的。汉中之战后,由于张飞的特殊身份,刘备坚持让魏延来守汉中。

张飞拆桥勇猛无谋最后,要在混乱的三国中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就像刘备那样,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假如,只有勇猛和没有谋略,那就很难带领团队成长,甚至让整个集团蒙受损失!

张飞在历史上表现得比较勇猛,其谋略虽有,但不突出。那时,当当阳阻曹兵时,虽以疑兵之计稳定了曹操的攻势,但不久张飞便将桥拆毁了。这样,曹操见张飞拆桥,顿时明白了,张飞这小子是在虚张声势。此史料,亦为民间所著录。喊,张飞拆桥——有勇无谋。想一想,像张飞这样的表现,刘备怎么能将汉中这么重要的地方放心地交给张飞呢?

那究竟什么位置更适合张飞呢?非常简单,带上他的燕云18骑,充当蜀汉的机动兵,驻扎在阆中,如果汉中有什么事情,张飞可以带军及时支援。此外,张飞还能顺江而下,与孙权直接作战。之后,刘备伐吴,让张飞会师于江州,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从整体上看,张飞是个值得信赖的兄弟,但绝对不可能是个值得信赖的统帅由于,张飞太过个人化,有时可能不会重视团队得失!所以从整体上看,刘备不让张飞镇守汉中,也有他的道理。干大事的人,完全靠团队,光靠个人能力是行不通的。所以怎样管理好部属,处理好部属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一个大将应该培养的。如同东吴的吕蒙,陆逊一般。

魏延出身贫贱年轻尚轻,为何却能得到刘备的重用?

虽然诸葛亮死前奋力想要诛杀魏延,但是在那个时期。魏延也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刘备任用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刘备慧眼识珠

刘备在谋略上可能比不过诸葛亮的,但是毕竟是称王的人,他看人的眼光非常的准。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中,他觉得魏延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于是不顾一切的任用。有一次刘备问魏延对于战事的看法,魏延直接说,如果是曹操来得话,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主公抵挡他,如果是其他小国进犯的话,我就会帮助主公吞并他。就是这一番话,使得刘备愿意不顾一切阻挠的任用魏延。

?

在一番话代表了什么,在那样的乱世中,魏延是一个十分看得清局势的人。以曹操当时的实力,刘备确实不是他的对手,但是魏延也愿意极力的帮助刘备抵挡他,因此也说明了魏延的衷心。事实证明魏延也确实帮助刘备干成了许多的事情,虽然魏延并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也不能否定他为蜀汉事业所做的贡献。就像是刘备看马稷一样,马稷这个人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但是刘备却觉得这个人空会说大话。刘备死后叮嘱诸葛亮小心他,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事实证明刘备是对的,如果没有马稷,诸葛亮的北伐或许也不是败的那么惨烈。

?

二、刘备需要扩大势力,急需人才

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就可以看出,刘备对人才的爱惜一点不比曹操差。他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就需要很多的人才。不仅如此还需要将这些人放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上,不能够只是让他们纸上谈兵。因此在刘备的事业上,除了魏延以外,他还任用了十分多的人才,即使这些人都有一些小缺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