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北魏。
北魏王朝共计统治了一百八十年之久,先后出现了十余任皇帝,然而其中的11位都死于非命,在封建王朝,这个非正常死亡率十分可怕。
道武帝拓跋珪
道武帝的先祖也曾建立过一个短暂的政权代国,不过很快就被灭了,公元三百八十三年,经过淝水之战之后,前秦国力憔悴,政局动荡,道武帝看准了时机成立北魏,在道武帝执政期间,对内积极鼓励生产,对外发起扩张战争,势力一步步扩大,但是到了晚年,道武帝却变得猜忌多疑,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处死朝廷命官,弄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
道武帝的夫人贺氏不幸触怒了他,就被其下令处死,贺氏派亲信秘密出城,向儿子拓跋绍求助,于是拓跋绍花重金买通了宫里的太监和侍卫,连夜越过城墙,刺杀了道武帝,而他死时仅仅三十九岁,但是拓跋绍也没有好下场,同样被哥哥拓跋嗣杀死,而后道武帝长子继承大位,没多久就因病去世。
太武帝拓跋焘
公元四百二十三年明元帝病逝,年仅十五岁的拓跋焘上位,他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君主,在他的带领之下,北魏国力强盛,先是灭掉了北方劲敌柔然,而后又扫清了诸多小势力,统一整个北方,然而晚年的拓跋焘与他爷爷一样,异常冷酷,喜好杀戮,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拓跋焘多是一时气愤,往往在处死大臣之后又非常后悔,他推行残酷的刑罚,让整个王朝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并且在奸人宗爱的怂恿之下,处死了太子,不久之后就后悔了,宗爱知道皇帝对他有怨言,为了保住性命,就先行谋害了他。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太武帝遇害之后,宗爱拥戴拓跋焘的儿子拓跋余上位,改年号为永平,但是此时的权力都被宗爱把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拓跋余下决心要杀死宗爱,不过事情暴露被宗爱得知,宗爱又一次下手了,同上次一样,拓跋余也死在了他手里,南安王死后,拓跋濬继位史称文成帝,在他成为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宗爱处死并且厚葬了仅仅登上皇位七个月的叔叔拓跋余。
献文帝拓跋弘
拓跋濬上位后混乱的北魏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不过年纪轻轻就因病逝世,他也是少有没有被人暗杀的皇帝,随后拓跋濬十二岁的儿子拓跋弘上位,拓跋弘在位期间推崇佛教,大兴学院,鼓励民众学习先进文化,公元四百七十一年,在位五年的拓跋弘让位给了儿子,安心的当起了太上皇,五年之后,拓跋弘暴毙,享年二十三岁,传闻说到这位年轻的太上皇是被其后母所害。
孝明帝元诩
拓跋弘的儿子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最出彩,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大力推行民族融合,迁都洛阳,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在整个朝堂之中推行汉族语言,就连他自己也改成了汉姓,然而他的改革也曾遭到了众多贵族的反对,操劳过度的孝文帝在三十三岁时,走完了他的一生,随后宣武帝上位,一系列的改革立刻土崩瓦解,腐败之风重新蔓延,北魏日渐衰落,同样在三十三岁,宣武帝病逝。
皇位传到了孝明帝手中,但是孝明帝元翊年幼,权利都被其母胡氏把持,作为一个妇人,胡氏专横无理,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随着元翊一天天长大,母子二人的矛盾被激发,利欲熏心的胡氏最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幼主元钊
胡氏杀死儿子之后,竟然将孝明帝年幼的女儿伪装成皇子上位,三个月之后,大将尔朱荣率兵保卫洛阳城,杀死了胡氏,拥立元子攸为信任国君。
元子攸上位之后不久尔朱荣兴兵谋反,元子攸先发制人杀死了尔朱荣,不过其侄子尔朱兆带领前来洛阳拿下了元子攸,五百三十一年,二十四岁的元子攸被勒死在一座庙中。
废帝元晔
元子攸死后,元桦上位,改国号建明,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让位于广陵王,仅仅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被杀了。
节闵帝元恭
五百三十一年,元恭称帝。两年之后,高欢击败尔朱族,废了元恭,并将其毒死。
孝武帝元修
五百三十二年,高欢拥护元修称帝,两年后两人关系破裂,元恭选择了投靠宇文泰,同年被宇文泰毒死。
看来当皇帝有时候不见得是一件好差事。北魏也是少有的争斗如此激烈的王朝。
北魏的皇帝之所以如此短命,大都是被亲人或者权臣害死的,这说明北魏是一个野蛮的、没有汉化驯服的朝代,比起汉人的王朝,北魏更直接、更残暴,枉顾亲情、手足之情,而且不怕舆论——舆论这东西是儒家造出来的,某种程度而言是对人性的一种制约,儒家的思想是一种无形的舆论钳制——为了怕外人说三道四,不道德的事就要少干。这就是儒家思想中最虚伪的部分,为了外人而拼命掩盖自己的欲望。
北魏没有受儒学影响,也就更直接、更无耻,他们不管别人怎么想,只面对内心真实的欲望。就是这样一个朝代,直接、残暴,但却更真实
拓跋宏是天妒英才,积劳成疾而终。很多人都猜测,拓跋宏是因为他的皇后给他戴了绿帽,导致他被活活气死。但事实上,拓跋宏是在皇后被揭发偷情之后的一到两年之间才死的,说他因为此事被气死,未免太勉强了。
但是这个事情,应该也是导致拓跋宏命终的一个原因,拓跋宏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十岁以前,父母都已经撒手人寰,拓跋宏没有享受过母爱,即使后面养育她的冯太后,他也没有得到过类似母爱的东西,冯太后过于强势,还曾经认为拓跋宏是她的威胁,想要拓跋宏的命。
这样的拓跋宏,成年以后,对于温柔的女人,显得太过依恋,即使在知道自己的皇后出轨了,还是没有废黜她的后位。连死的时候,都要皇后和他合葬,或许童年情感的缺失,导致拓跋宏即使面对自己的女人犯错,也不舍得惩罚她。或许拓跋宏内心对于感情,敏感痴情,郁结太多。
郁结太多的人,通常命不久矣。拓跋宏是一个能力十分卓越的人,在军事或者文化改革,政治上,都十分厉害。拓跋宏一心为国家着想,一直执着于统一全国,文化统一,在位期间,他自己写的许多诗词都可以看出他的建国的雄心壮志。
为了国家,拓跋宏尽心尽力,亲力亲为,日夜操劳,历史上也有记载拓跋宏身体不太好,有各种各样的小病大病缠身,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这样过度的操劳,身为君王,脾气也有些许暴躁,后院着火,内心敏感犹豫,最终导致他年纪轻轻就命终了吧。
是因为司马炎篡魏,逼迫曹央让位致使魏国灭亡。
随着蜀汉国力日下,景元四年(263年)魏朝司马氏展开攻灭蜀汉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结果蜀后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
蜀汉灭亡后,钟会密谋据蜀自立,诬陷邓艾谋反,与蜀汉姜维共谋其事,却被众魏将所攻杀,邓艾也遭卫瓘所派遣的田续杀害。
其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6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
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魏
如果说,有这么一种职业, 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但是,平均寿命只有39岁、非正常死亡率是44% ,
你还会愿意干吗? 答案不言而喻。
可在 历史 上,这种职业人人抢着干,因为它有一个华丽的名字 — 皇帝 。
许多人为了坐上皇位, 手足相残,夫妻反目,父子成仇.......
皇位之争——始终是历朝历代的 焦点 。
但是,有这么一个朝代—— 元朝 ,尽管存在不到百年,却经历了 11位皇帝 ,其中 9位皇帝在短短48年里完成了政权交替 ,着实让人吃惊不小,当年成吉思汗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不过,与许多朝代不同,元朝11位皇帝可能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坐上皇位了......
有人说,看见元史里一堆 “帖木儿” 就觉得眩晕,难以激发再读下去的欲望,
其实元史也是比较有趣的,
尤其是元朝11位皇帝继位之路,可谓是曲曲折折, 剧情反转再反转 ,
根本猜不到,下一位皇帝会是谁。
那么,忽必烈的后代, 在98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内容会比较长,要从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说起。
说起元朝,不得不说蒙古帝国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
很多史学家认为,若不是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没有明确制定“继承人”制度,
或许元朝也不会 在“谁来接班” 这一问题上 乱成一锅粥 。
可我觉得这种想法实在太 “呆板” 了,从成吉思汗开始,到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为止,
即使没有遵照许多朝代采用的“立嫡立长”制度,
可汗的“接班人”都是 凭着自己能力 坐上汗位的,没毛病。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自“家业”不断扩大后,成吉思汗也没忘了封赏亲族, 比如 :“老家”那片封给了最小的儿子拖雷,并 以拖雷的封地为界限 ,西侧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的封地;东侧是成吉思汗的兄弟们的封地。
这些受封的弟兄、子侄们,可以在各自的封地内建立汗国,且拥有自主权,汗位也由子孙世袭。
成吉思汗的本意,也是为了避免亲族之间为争权夺利而产生不必要的分裂。
此外,还有 功臣以及外戚 , 也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没人比成吉思汗更 “大方” 。
即使这样,他仍然为继位人选发愁,最终选定了老三 窝阔台 。
窝阔台经历了几番曲折,终究是“名正言顺”,力压弟弟 拖雷 的势力坐上了汗位。
当时拖雷不仅势力强盛,此前一直代成吉思汗管理国事,他也是大家心目中的继位人。
即使曾经公开争夺过汗位,窝阔台和拖雷兄弟二人仍然携手灭掉了金国, 汗位之争没产生过大的裂痕, 后期拖雷暴死,后世也常把怀疑的目光放在窝阔台身上,但是从他仍然重用拖雷之子 蒙哥 ,以及元朝诸帝多为 英年早逝 的情况来看,拖雷可能就是病死的。
但是,没想到他的下一任继任者也 出现了状况 。
原本窝阔台打算立第三子 阔出 为接班人,但阔出不幸在伐宋时战死;窝阔台又指定阔出之子——皇孙 失烈门 继位。可窝阔台死后,皇后 乃马真氏 趁机“临朝称制”,将继承人改成了她的长子 贵由 。
值得注意的是 ,自蒙古汗国起,或许更早, 女性在家庭中就已有一定的发言权 ,乃至元朝时期中宫甚至一度强盛,元朝皇帝更迭频繁,不乏有中宫搅局的缘故。
在乃马真皇后,通过滥行赏赐收买人心的一波操作之下, 贵由 在拔都(术赤之子)等人反对声音中,还是通过“忽里台大会”坐上了汗位。
原本贵由打算西征讨伐拔都,两人此前就不合,贵由怀恨在心,不曾想“报复行动”还没开始进行,体弱多病的贵由病情突然恶化,病死了。
不难看出, 因为汗位,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关系已经开始变得紧张了........
贵由死后,窝阔台系的后裔都还年幼,贵由的皇后 海迷失氏 原本想学婆母称制,可她又不是那块料儿,趁着这段空隙,拖雷的遗孀 唆鲁和帖尼, 拉上 拔都, 召开了“忽里台大会”,商议新的大汗人选。
在大会上, 窝阔台系 和 拖雷系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结果争来争去没争出结果,随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大会,拖雷长子 蒙哥 被拥立为大汗。
当然,窝阔台系的人必然反对这一结果,海迷失意图策动反叛,但不幸事情败露,海迷失皇后被处死,而“嫌疑人 ”失烈门也遭蒙哥借机清算。
他的死,意味着窝阔台的后裔在与托雷后裔争夺汗位中,彻底失败。
窝阔台系重要亲信70余人,皆被处死。
从此,可汗的大位就 由窝阔台一系转移到了拖雷一系 的子孙们手中。
而成吉思汗的子孙,由此走向分裂。
蒙哥继承皇位之后,命令弟弟忽必烈负责中原事务。
忽必烈 重用汉人 也时常研习儒家的治国方略,将中原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采取的一些措施,触犯了某些蒙古权贵的利益,于是就有人向蒙哥“举报”,说忽必烈意图谋反,本来蒙哥想借机削弱忽必烈的势力,没想到他带着家眷一同北上来见蒙哥,这个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
蒙哥战死于伐宋的战争 ,得到这一噩耗时,忽必烈正打算渡江攻鄂(武昌),当时有谋臣就劝他北返夺位,但是忽必烈觉得不能无功而返,执意渡江。但没等他攻下武昌,妻子 察必 火急火燎地派人送来消息,弟弟 阿里不哥 为了夺位正四处招兵买马.......
忽必烈回到燕京后, 立即遣散了 阿里不哥征来的兵士,并召开了忽里台大会,打着比其他弟弟年长的旗号,登上了汗位。
与此同时, 阿里不哥也在其支持者的拥立下,自立为大汗 。
这也是蒙古帝国 首次出现二汗并立的局面。
兄弟之争也至此结束。
由于忽必烈继承了汗位,而此前他的重心一直在中原地区,所以蒙古汗国权力的中心也随之南移。
忽必烈 改“大蒙古”国号为元 ,1272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
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 灭南宋 。
其实忽必烈前期是很信任且重用汉臣的,但在他经历 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的王文统,策划了叛乱, 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忽必烈从亲汉崇儒而转变,开始重用其他少数民族的大臣。
元朝有一项制度,本文也要提一下,就是 把民众分为四等 ,除了蒙古族自身,其他民族是按照归顺顺序进行排列的,也不乏是为了让其他民族互相监督,降低自身风险。
这个制度带来了后面巨大的隐患,除蒙古权贵还有其他来自西域的少数民族大臣,渐渐手握重权,敛财害民。
忽必烈此前经历了激烈的汗位之争,为了避免后代子孙重蹈覆辙,他早早就选定了继承人选—— 真金 ,自真金年幼时期,忽必烈就安排许多儒学大师做真金的老师。忽必烈即位后,又让真金居要职学习处理政务,又挑一些品行兼优的官员,辅佐皇太子真金。
在继承人问题上,忽必烈可谓是花费了一番心血。
可天不遂人愿,由于真金对于残害百姓的官员极力打压,引来小人算计。
他们谎称真金有意想让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忽必烈信以为真,下令追查此事,而真金在这场风波中, 惊惧交加而死。
忽必烈就是悔恨,但已经晚了。
他将面临重新选择继承人的问题,那么, 谁来继承呢?
忽必烈纠结了,余下的几个儿子中,原本有继承权的 那木罕, 早前被俘囚禁10年,有这样灰色 历史 的儿子,忽必烈不打算考虑了;
而太子真金的嫡子,又该选谁好呢?
甘麻刺——老母亲最喜欢。
刺麻八刺——儿子真金最喜欢(后因病去世)。
铁穆尔——儿媳妇最喜欢。
最后在真金之妻 阔阔真 的扶持下,铁穆耳坐上了皇位,是为 成宗 。
这时,政权过渡还算比较顺利。
铁穆耳坐上皇位后,也早早立了唯一的嫡子 德寿 为太子。
不幸的是,德寿早夭先他而去,铁穆耳也开始面临皇位继承人的这一 大难题 。
直到他去世,都没能敲定人选。
想都不用想,各大势力会展开怎样的斗争, 不到最后没人知道谁能坐上皇位。
而已掌握大权的中宫皇后 卜鲁罕 ,早就有了打算。
她先是找借口将 答剌麻八剌 (真金之子,看图)之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 打发到怀州,另一子 海山 在镇守北疆, 卜鲁罕 计划把 阿难答 (忙哥剌之子,忽必烈孙)推上皇位。
但是权臣 哈剌哈孙 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支持的是海山兄弟。
阿难答 虽然已经到了大都,皇后那边又是催促快点让阿难答继位,哈剌哈孙就是拖着不办,而且还仗着权势把百官印信都收缴了,又 派人向海山兄弟二人报信 ,让他们赶紧过来继位。
爱育黎拔力八达 接到消息,没敢耽搁,急速回到了大都;而 海山 那边由于离得比较远,没弟弟这么快。
在到大都后, 爱育黎拔力八达 联合 哈剌哈孙 发动了政变,软禁了 卜鲁罕 ,并杀掉了他的同党。但是他没有急于登基,而是决定等哥哥海山到了再说。
两兄弟的母亲不想让海山即位,可海山想。
最后母子三人一商量,由 海山 继位,继承人为弟弟 爱育黎拔力八达。
海山也跟弟弟约定,以后弟弟的皇位由海山之子接任。( 这一约定,将引发后续极大的风波。 )
定好了还得走个流程——窝里台大会后,海山正式登基,是为武宗。
这一次政权交替,竟有权臣参与进来,真是 今时不同往日。
海山 登基后,不久处死了前任皇后卜鲁罕和阿难答。
对于这“飞来的”皇位,海山并没有好好珍惜,一度铺张浪费,此人虽勇猛却无治世之才,在位不过5年,就因荒淫过度病故了。
海山死后,其弟 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 ,是为 仁宗 。
比起哥哥,显然弟弟更适合这一皇位。
他不仅大量启用儒臣名士,还不遗余力地收拾着哥哥留下的烂摊子。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爱育黎拔力八达 也一样,他过于听从其母的话,尽管有改革之心,却总卡在自己老母亲这一关上,十分可惜。
当初,兄弟二人曾约定继承人为哥哥海山长子 和世? 当皇储, 但是毕竟海山已经离世许久,再深厚的感情,经过时间的洗涤,也越来越稀薄。
爱育黎拔力八达 反悔了,他想把自己儿子选为皇储。
但是毕竟有言在先, 该如何是好?
他这一心思被海山的旧臣察觉了,本来打算发动政变,为海山之子夺回皇位,没曾想进军途中内部发生争斗,没等到大都,一伙人就四分五裂了, 和世? 傻眼了,这下回不去大都了,只得向北逃.......
这场中途夭折的叛乱,无形中解决了 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烦恼。
心中对 和世? 感激万分......
如此,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光明正大地册立自己儿子 硕德八刺 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 死后,年仅13岁的 硕德八刺 即位,是为 英宗 。
由于年幼,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及其宠幸的大臣 铁木迭儿 把持。
铁木迭儿 仗着皇帝年幼,苛政暴敛,收取贿赂,有恃无恐。
还残害了那些弹劾他的官员。
硕德八刺 亲政后,暗暗培植自己的势力,同时不放过任何可以削弱太后党的机会。
与其父仁宗一样, 硕德八刺 也是 崇尚儒学、大兴汉法 的皇帝。
在他不懈的努力下,铁木迭儿被赶出了权力的中心。
而且,硕德八刺 在太皇太后及铁木迭儿死去后,大力开始清除奸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很可能大有作为的国君,
忽略了身边一名奸党成员—— 铁 失 。
硕德八刺 的肃清行动,让铁失感受到了危机,为了自身的利益,铁失 决定铤而走险 ,杀害英宗 硕德八刺 ,另立皇帝。
甚至,他连人选都选好了,便是 甘麻剌之子 —— 也孙铁木儿 。
这样计划之后, 铁失 联络了 也孙铁木儿 的亲信 倒剌沙 ,将准备政变的意思转告给他,得到其默许后,遂开始放手实施。
1323年八月的一个晚上,在英宗从夏宫回大都半路的宿营地,逆党突然带兵杀散侍卫,冲进大帐, 杀死了英宗和宰相拜住 。
也孙铁木儿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令万人垂涎的皇位拿到手中。
也孙铁木儿即位,是为 泰定帝。
原本这一皇位如同白来的,也孙铁木儿在登基后 对铁失等逆党加以封赏 。
但是,仅仅一个多月之后, 泰定帝便开始铲除逆党 ,过河拆桥就是这个意思。
泰定帝下令将这些逆党 连同其子孙亲族一起抓捕,一并处死。
接下来修改典制、废除分封制及世袭制,并访察民情,考核吏治,审理冤狱,大兴儒学。
只可惜,泰定帝在位期间,赶上连年灾害,还未能实现理想的泰定帝因病去世了。
泰定帝去世后,权臣 倒剌沙 沉浸在专权自用里不可自拔,过了一个多月,仍然迟迟不立8岁的 阿速吉八 皇太子即位。
他很快就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场 大规模的皇位争夺战 ,即将爆发。
在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病危期间,原海山一派的旧臣就私下密谋,待泰定帝死后,把皇位抢回来。
原本他们对 爱育黎拔力八达 毁约一事就心怀不满,在经历 英宗、泰定帝两朝 权臣当道之后,他们已经忍无可忍,遂密谋为海山之子夺回皇位。
泰定帝去世后,海山旧臣们原本打算在 上都 夺权, 不幸被倒剌沙得知,计划败露,一众人被处死。
原本以为手握皇子便可以把持朝政的 倒剌沙 ,根本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变故,他着急忙慌地在上都正式为8岁的 阿速吉八 举行继位仪式,是为 天顺帝 。
而 燕帖木儿 在得知 上都 政变失败后,即刻在大都发动政变,并迎立 武宗海山 的次子 图帖睦尔 即位,即 文宗 。
这是蒙古黄金家族 第二次出现两帝并立 的局面,重演骨肉相残的惨剧。
倒剌沙 调集众军,向大都进发; 燕帖木儿 也不惧,率军北上迎敌。
倒剌沙 骂 燕帖木儿 叛乱;
燕帖木儿 反讥泰定帝的皇帝来得不正,是参与谋杀英宗才得来的。
双方展开数次激战,各地蒙古贵族也纷纷站队,感觉他们是太闲了,所以跑出来凑热闹,最后大都军获得大胜 , 倒剌沙被抓获,后被处死 , 小皇帝 阿速吉八下落不明( 一说被处死 )。
文宗 图帖睦尔, 为了借助异父同母的长兄 和世? 的力量,曾在即位诏书中表示,自己是暂代长兄之位,等长兄 和世? 从漠北回来后,自己会把皇位“物归原主”。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长兄 和世? 相助, 就 已成功夺取帝位。
自己辛苦夺来的江山,岂会甘愿拱手让人?
别说 图帖睦尔 自己不愿意,跟他一起浴血奋战的大臣也不愿意,换个皇帝不就意味着自己会丧失高官厚禄的机会么.......
但是,诏书已发,覆水难收.......
图帖睦尔 被迫派人去接自己长兄 和世? 回来继位。
原本他打算先把人接来,后面的事从长计议,或者在想别的办法,总之,先堵住悠悠众口才是。
这 和世? 也没觉得哪里不对,自己未曾出过力气,也不觉得这皇位坐着很烫,他仗着自己有军队,十分厚脸皮的接受了这一“邀请”。
甚至,没等回到大都便在漠北举行了登基仪式........是为 明宗 。
毕竟不是自己挣来的, 和世? 在这方面长了个心眼儿。
而在大都的 图帖睦尔 鼻子差点气歪了,长兄脸皮厚也就罢了,连一点翻盘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是 图帖睦尔 始料未及的,万般无奈之下,他将玉玺交由 燕铁木儿 送至漠北。
当 和世? 收到玉玺后,还以为弟弟 图帖睦尔 是真心相让,高高兴兴就南下直奔大都而来。
等他离大都近了, 图帖睦尔 率大都群臣北上迎接。
那时候可没有 汽车 ,没有飞机,即使骑马这一路也得走近一年。
兄弟俩对向着走,几个月后终于相见了。
两伙人一见面,自然是要举行宴会的,一连几天都在吃吃喝喝。
而 图帖睦尔 一伙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趁着 和世? 放松警惕之际,悄悄在酒里下了毒。
明宗就这样暴毙而亡。
据史料记载, 图帖睦尔 与 燕铁木儿 等人得逞后,接过皇帝玺印, 连忙往回奔逃 。
一路都不敢松口气, 燕铁木儿 亲自带人昼夜巡护, 生怕明宗部将追上来报复。
冒险弑兄后, 图帖睦尔再次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虽然手段卑鄙了些,但图帖睦尔在政务方面不曾有过懈松,也还算过得去。
但是他死后,元朝也进入了日落时期。
文宗临死前,出乎意料地没有把皇位交给自己儿子 燕帖古思 ,
反而立下遗嘱,要将皇位交给 和世? 的后裔。
或许,他深陷在弑兄的“愧疚”里,或许兄弟二人也曾有过难忘的童年时光,
总之,29岁便离世的文宗,立下这样的遗嘱,不排除是为自己“赎罪”。
和世? 有两个儿子:长子 妥懽帖睦尔 ;幼子 懿璘质班 。
鉴于 懿璘质班 年仅4岁好控制,文宗皇后 卜答失里 与大臣与 燕铁木儿 一致决定由 懿璘质班 来继承皇位。
就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奶娃被捧上了皇位,是为 宁宗。
可惜的是,仅仅一个月后,年幼的小皇帝因惹怒了已升为太后的 卜答失里 ,成为元朝 最短命的皇帝。
此时 后党已权势滔天 ,燕铁木儿原本建议立文宗之子 燕铁古思 为帝,
这样合理的请求,却意外遭到 卜答失里 拒绝。
不知道她是不是缺了根筋,偏要把已成年的仇人之子 妥懽帖睦尔 接回大都,立其为帝, 是为顺帝。
而 燕铁古思 被立为太子。
所以说元朝政权交替得混乱, 根本猜不到谁才是下一任接班人。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登基后,对朝局认识得十分清醒。
他先是着手拔除燕铁木儿一族的势力;后为自己冤死的父母报仇,杀掉太后 卜答失里 及其子 燕帖古思 。
经过7年的时间,他才真正成为元朝的统治者。
元顺帝起初还算有所作为,制定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
但是,好景不长,顺帝在奸臣的迷惑下,整日醉心于声色之娱,无心理政,朝政愈益腐败,明军进攻大都之时,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最终被朱元璋推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3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