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太监的权力什么时候被放大的,皇帝最后为什么连太监都害怕

众妙之门 2023-06-14 15:24:47

唐朝太监的权力什么时候被放大的,皇帝最后为什么连太监都害怕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太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唐朝后期国力衰弱,皇权式微。帝国的地方事务由藩镇节度使说了算,中央事务则由把持朝政大权的太监说了算,唐朝皇帝反而成了操纵在太监手中的傀儡。不过,太监主宰唐朝后期政治活动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太监的权力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放大?为什么后来连皇帝都怕太监呢?

唐朝太监的掌权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开国到唐玄宗执政时期(618年-755年);第二阶段是“安史之乱”到唐宪宗执政时期(755年-820);第三阶段是唐穆宗执政时期到唐朝灭亡(820-907年)。

在唐朝开国到唐玄宗执政这个阶段,太监在唐朝宫廷中只是作为奴仆角色,没什么实际权力。不过唐玄宗在位期间重用了太监高力士,他也因此成为了唐朝掌权太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高力士对唐玄宗绝对忠诚,这与唐朝后期那些野心勃勃的太监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安史之乱”到唐宪宗执政这个阶段是唐朝太监权力放大的关键过程。这一期间出现了不少历史上很出名的权宦,比如被唐代宗尊为“尚父”的李辅国、统领神策军的鱼朝恩。不过这些太监虽然都曾权倾一时,但唐朝中央权力还是牢牢地控制在皇帝手中。

唐德宗在位期间,他发现作为朝廷最为倚靠的神策军已变得越来越衰败,他认为正是管理神策军官员的碌碌无为以及对皇帝缺乏足够忠诚才会造成这种情况,于是他任命了两位心腹太监担任左、右神策护军中尉(神策军实际主官)。自此,太监开始实质性地掌控唐朝中央禁军,这为后来将近百年的宦官专权乱政埋下了隐患。

唐德宗之所以重用太监,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太监没有家族势力,也没有政治上的根基,他们获得权力的基础源于皇帝,所以必须对皇帝保持忠心不二。而其他官员则可能有各自的野心,很难做到绝对忠诚。

在唐德宗的支持下,太监权力大幅扩大。他们在中央担任护军中尉,负责掌管禁军;在地方担任监军,负责监察各地文武大员。皇帝给予太监特权来充当自己的耳目,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各级官员的仕途往往就取决于太监们的观察报告。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下,上至唐朝宰相,下至地方各级官员都被迫与他们内心极度鄙视的太监打交道,而且还要极力巴结讨好这些能决定他们前途的大小太监们。

随着一些大太监的权力日盛,他们也萌发了想将权力延续给后人的想法。可是太监没有子嗣,于是大太监们就普遍采取了认义子的方式。这样一来,即便大太监本人去世,他们的政治资本也可以传给自己的义子。在这种太监“家族”权力的传承下,唐朝太监的势力愈发强大。

不过正如上面所说,太监的权力基础来自于皇帝,所以在唐德宗以及他的儿子唐顺宗、孙子唐宪宗在位期间,太监对皇帝都还是非常依赖的。可是在唐宪宗执政末期,一场宫廷政变却彻底改变了一切。

820年2月14日,两名对唐宪宗心怀不满的太监在太子集团的支持下谋害了唐宪宗。自此,唐朝太监专权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唐宪宗死后,靠阴谋夺权的皇太子李恒继承皇位,是为唐穆宗。与之前几位唐朝帝王所不同的是,唐穆宗对军国大事毫无兴趣,终日沉溺于宴饮嬉戏之中。于是太监集团便趁机发展壮大,并掌控了唐朝中央的军政大权。原本太监需依附于皇权,结果却演变成皇子需要得到太监的支持才可以登上皇帝宝座。所以自唐穆宗以后的九任唐朝皇帝,有七任都是由太监拥立,太监甚至能够直接决定这些皇帝的生死,唐朝晚期宦官专权的历史便是由此开始。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宦官权势那么大,皇上不害怕吗

不害怕。
明朝集权,将领根本没有调动军权的能力,就连皇帝想调兵都要要兵部确认才可以,太监就更别说了。明朝唯一一个造反的太监,还是靠在宫外府邸养的门客,结果造反的时候连宫门都没打进去就被灭了。明朝有名的几个大太监都是狐假虎威,只要皇帝一句话就什么都没了,让他死他立马就得死。
明朝太监的权力其实都是依托于皇权,明朝皇权本来是很大的,朱元璋废掉宰相,什么活都自己干,大臣基本就是报告-听命-办事,不过朱棣之后的皇帝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和精力,动不动几十年不上朝,权力慢慢过渡到内阁。
皇帝说白了就一个人,怎么对抗整个文官集团,人家撂挑子不干就没辙了,所以老被欺负。皇帝不能不要脸,太监可以,所以把太监推出来,掌控权力和大臣斗争,把文官整得死去活来。但是太监的权力根本在于皇帝,所以永远威胁不了皇帝,一朝天子一朝太监,还得把皇帝伺候好了,因为伺候皇帝的没时间伺候太子,等太子登基,太子身边的太监就上位了。
宦官权利再大,也大不过皇帝的权利,因为即使皇帝再昏庸,他也是百姓眼里的真龙天子,宦官乱政,是违背了常理道德的,是不会被重视三纲五常的古代人所接受的,也就是说他会缺乏群众基础.

唐朝后期为什么宦官那么厉害,能控制皇帝的废立?

每一个朝代到后期,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包括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参政和识字的明朝。能控制皇帝废立的宦官,不只是唐,早在汉朝就有这样情况出现。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上。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没有太多的朋党和其他政治利益集团,而到中后期,就出现各类团体。这些团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来皇帝的个人统治,那么皇帝就需要拉拢或重新树立一派来牵制原有的政治团体,而这些新贵们,又成为了新的利益集团,重新威胁皇帝的统治。宦官就是这么一个团体。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就是这些人,长期培养起来的信任,使皇帝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依靠的就是他们。逐渐形成其政治地位,以致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东汉后期的“十常侍”就是个典型。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皇帝家族的繁衍。一般宦官当朝的时期,那个时期的皇帝大都是幼年登基的,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幼年登基的皇帝,他所在的朝代,大都是外戚或宦官当权。唯一较为例外的就是康熙了。幼年的皇帝,没有父亲的照顾,父老兄弟姐妹可能是他最大的威胁,那么他能信任就是他的母系亲属和身边的宦官了。

唐朝宦官竟然能够废帝王,为何明朝太监权力那么大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古代,君王可谓是天下第一人,他有绝对的权力,还有绝对的掌控力,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做君主的原因了。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的太监竟然有随意废黜君王的权利,但同样有很大权力的明朝太监就没有这样的本事,这就总让人拿来对比,同样的权力这么就产生这么大的差别?

先说唐朝的情况,原本的盛唐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后藩镇割据越来越严重,地方军权许多都掌握在地方大员手中,而李氏子孙却被约束在长安,现在的京城,早就没有拿来制衡军权的东西,京城内,谁掌握了禁军谁做主,那禁军是谁掌控的呢?肯定的先帝最信任的人,那最信任的人会是谁呢?不外乎他身边最的宠信的太监。

有了军权,立哪位皇子肯定就是他们说的算了,就算后来的君主想摆脱控制,没有军权也是无能为力。再说明朝太监干政是明朝的一大特点,但是虽然太监的实力很强但却到不了可以废黜君王的地步,在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来,一切权力收归君主。

君主掌管天下事宜,左手有内阁,右手有内廷,外朝有科举选拔的文官,内廷有人身依附的宦官,这一左一右,一内一外,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谁也翻不出去君主画的这个圈子,君主在后面制衡权力就不会失衡,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君主最大,太监再厉害,君主的一道命令太监也就完了,成为棋子也可以成为弃子。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