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第一个爬上城墙的士兵能够得到什么好处,难怪古人会前赴后继

众妙之门 2023-06-14 13:35:04

古代第一个爬上城墙的士兵能够得到什么好处,难怪古人会前赴后继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攻城的士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孙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说,无论何时,攻打坚城都是最后的选择。在那个没有重炮的时代,以城墙为核心的城市防御是所有古代军人的噩梦。

他们必须与城外的敌人殊死搏斗,还必须预防来自城头的冷箭。为了靠近城墙,他们必须越过陷阱、填平护城河,然而推着云梯来到城下,并顺着梯子向城头攀援。

在攻城战中,攀登云梯是十分危险的行为。他们要顶着来自羊马墙后(前方),城墙垛口(斜上方),射楼上(斜侧上方)和城墙后高台上(正上方)四个方向的火力。在正面,他们不仅会面临手持利刃的敌军,甚至还会面临滚木礌石以及金汁的洗礼。

其中金汁是最让攻城方深恶痛绝,它是由粪便和毒药调制而成,守城时这玩意会用烈火煮沸,然而装在罐子里往下泼,只要沾一下都会被烫的皮破肉烂,即使不死,也要废半条命。攀登云梯是如此危险,第一个爬上云梯的人有很大几率成为炮灰,那么为何还总有人愿意第一个爬上城墙呢?实际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人,受到的赏赐是难以想象的!”第一个登上城墙,在古代的军事术语中被称为“先登”,而“先登”也被称为“首功”,赏格甚至超过了斩将夺旗。

但凡经常能够先登者,往往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以汉代的樊哙为例,他在反秦战争中就屡次先登,帮助刘邦打败章邯,最终被封为侯爵。而另一名勇将周勃也同样如此,刘邦在攻打下邑、啮桑时,周勃两次率先登城。后来周勃能成为定国安邦的重臣,与他敢于先登的武勇是分不开的。

三国时代,曹操一方有个将领名叫乐进,此人曾被后人称为“先登之王”,他在濮阳击败吕布,在雍丘击败张超,在苦县击败桥蕤,在南皮击败袁谭的战役中,都有先登之功。而乐进也从一个低级别的军官,升格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唐朝有个猛将叫做张士贵,曾在攻打高句丽的战争中屡次先登,为了表彰他,唐太宗专门说:“卿有先登的功勋,有超恒准,赐奴婢八十口、绢彩千余段、金一百卅挺。”不说以后的提拔,就说眼前立刻赐下的财物,这也值得搏一记。在明代,“先登”的赏赐也非常高。例如,李如松率领明军攻打日军盘踞的平壤城时,就曾下令:“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在古代,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人民币,5000两就相当于150万元,其赏格之高令人咋舌。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总有许多不怕死的勇士愿意第一个站在云梯上,用奋战为战友打开缺口。虽然先登具有高风险,但也意味着高额回报,值得每个勇士奋勇一搏。韩非子曾说:秦军攻打城池,有能先登者,都赐予高爵和上等田宅。所以人人都争着爬上城墙,无论多么坚固的城池,秦国都能攻破。有时,一些古代军队还会专门组织勇士,组成“先登部队”,例如袁绍手下就有“先登死士”,以800人击败公孙瓒的上万人;再如吕布手下勇将高顺领导一支“陷阵营”,仅有700人,但在攻打刘备驻守的小沛时,却能一鼓而破,要知道刘备手下同样拥有上万人。

此外,先登者除了拥有最高的待遇外,还拥有最高的荣誉,能成为先登者的一员是所有军人的梦想,同时甚至也是现代军人的梦想。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我军部队被称为“登城第一连”、“登城第一营”,也就是为了表彰他们在历次战争中的先登之功。

让人不忍直视的古代攻城战,究竟有多惨烈?

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曾说过,上兵伐谋其下攻城,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攻城战,因为守城一方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攻城一方往往死伤过半,都无法越过城墙,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而在必须要攻城的战役中,都会用到一些工具,例如云梯便是很常见的一种,这时候大家都会好奇,第一个爬上云梯攻城的士兵,危险系数十分之高,往往都是九死一生,那么为何还有人敢去爬呢?其中原因听编者为您解答。

古代的大型城池除了有高耸的城墙作为防护,往往还都会修建护城河,因此攻城一方必须要先将护城河填平,才能去架设云梯攻城,当然填平护城河的任务也十分危险,为此古人还发明出"轒辒车、壕车"这类古代"装甲车",作为掩护填平护城河,此后才能给架设云梯提供必要的地基条件;而且古代的云梯十分复杂,孙武曾说制造准备攻城云梯,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

攻城云梯尺寸与重量都十分巨大,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攻城云梯,底部就装有木轮,可以随意移动,并且仰角亦可调节;顶端更是装有钩子,可以牢牢勾住城墙边沿,不用担心被守城士兵推下;到了宋代的云梯进一步"进化",《武经会要》记载宋代云梯以大木为床,下面安装大轮,其上有两个云梯,各长二丈有余,中间还有转轴可灵活驱动。

等到城墙下护城河被填平,投石机与箭矢"火力压制",守城方不敢轻易露头,便是架设云梯攻城之时;而被选中首先爬上云梯的士兵,心中并不恐惧,相反大多都是十分兴奋地持刀猛上;他们之所以不害怕,就是因为第一个攻上城墙,"先登"的赏赐诱惑太大了;《史记》记载攻城先登者重赏。

依靠先登之功的普通士兵,完全可以就此改变命运;例如汉朝开国功臣、宰相周勃,原来只是个在红白喜事上,吹乐器领赏钱混饭吃的人,后来跟随刘邦打天下起初也只是个"中涓",就是军中端茶保洁的低等侍从;但是他在攻打下邑的时候,因为第一个爬上云梯先登城墙的大功劳,被刘邦赐予五大夫爵位;再有三国时期的丁俸,原来也只是个"大头兵",后来同样靠着先登有功,官拜左将军。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多士兵爬上云梯攻城,都是带有"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一旦先登就能就此"翻身逆袭",以后作战也不需要冲在第一线,而是坐镇后方指挥大军作战;而且除了封官之外,先登士兵还会得到丰厚的金钱赏赐,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倭寇入侵高丽,明将李如松带兵支援,在他攻打被日军占领的平壤城时,就曾下令先登者赏银五千两;按照当时物价,五千两银子能买900多吨的大米,这是一笔普通士兵难以想象的巨款。

此外被将军选中作为攻城士兵,如果敢害怕拒绝,那就是违抗军令,会受到重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一鼓作气攻上城墙的时候,有人胆敢违抗军令,将军们为了激励士气都会就地杀掉胆怯的士兵;先登有功可就此翻身,而胆怯退缩则会被军法处置,既然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硬着头皮赌一把,还有一定的希望留下性命,同时先登的诱惑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在古代攻城战中,首先爬上云梯的士兵,心中想的就是加官进爵,与退缩被杀这两种情况,聪明的人则都知道该如何做选择。

影视剧中士兵用“云梯”攻城时,城上的人为啥不掀梯子?

古代攻城的云梯不是你想掀就能掀的,它不并不是简单的梯子,而是拥有防盾、抓钩、绞车等一系列防护措施,至少需要4、5个人合力才能掀倒,但是攻城一方肯定不会傻傻的看着守城士兵去掀梯子。

01、影视剧的梯子是节省经费,山寨版云梯

云梯可是工匠鼻祖墨子发明的得意之作,是他引以为傲的攻城利器,它自然不会是影视剧里的简朴模样。影视剧随便搞个梯子就当云梯来用,是节省道具成本,但是古代攻城战是最危险的,强行攻城者需要巨大的伤亡,才能换来胜利,军队自然不会在这个环节省钱,必然是精工细作,打造出最为犀利和坚固的攻城利器。

?

鲁班发明的云梯,它是有底座的,并且下面还带有车轮,可以自由的移动,梯子也是分为主梯和副梯,它们中间有滚轴连接,可以进行升降。梯子的顶端还有锋利的铁钩,可以牢牢嵌入墙体,让梯子固定在城墙之上。这样坚固的梯子,城上的人除非脑壳有坑,才会用手去掀。

02、?先登?者会获得丰厚的赏赐,必是精兵登梯

古代的攻城战绝大多数都是硬仗,这样的战争必然会派出精锐的士兵,并且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人会得到大量的赏赐,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樊哙,就是凭着?先登者?的战功成为列大夫。

先登上城墙的士兵也会守护云梯,让同伴拥有时间和机会一起登上城墙,下面的攻城者也会用弩、弓箭、投石车来火力掩护,这样相互配合,才能让攻城更加顺利,守城一方也无暇专心对付云梯。

03、守军会用滚石、热油来对付攻城者

面对云梯的威胁,守军无法直接掀翻,但是他们可以利用其他手段来防御。比如顺着梯子往下浇油,然后再用火烧,或者直接拿滚石往下砸,这样才是抵御云梯的有效手段。

还有些城池自身带有护城河,这些河水会阻拦像云梯这样的大型攻城器械,攻城一方只能使用轻便的飞梯、绳梯来进行战斗,这样守城会更加轻松。

古代士兵怎么算功勋的呢?

我国古代的军功制度,在各个朝代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区别,不便一概而论。不过首个最系统、最完善的军功制起源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并成为后世相关制度的基础,这里就聊聊商鞅变法对军功制度的规定。

秦国军功的证明?材料?,就是敌人的脑袋,也就是?首级?。作战时,秦军士兵在杀掉敌人后,会及时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挂在身上,然后接着杀敌。脑补一下,这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古人头发长,比较容易绑)

由于首级最有辨识度,能避免杀良冒功的现象,后世普遍沿用了这一方法。但若是军纪不好的队伍,也会出现由于忙着抢脑袋而贻误战机、甚至反胜为败的情况,比如公元589年隋军灭陈之战时,彪悍但人心混乱的南陈军队就因此出了大漏子:

陈兵得人头,皆走献陈主求赏,弼知其骄惰,更引兵趣孔范;范兵暂交即走,陈诸军顾之,骑卒乱溃,不可复止,死者五千人。

回到秦国这边来。根据商鞅变法,秦国的军功爵分为20级,最低的一级叫?公士?,包括校、徒、操;从二级到四级叫做?卒?,每个爵位都有对应的称谓比如二级叫做?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五级?大夫?等;

编制方面,五个卒编为一伍,打仗时若一人逃跑,其他四人都要被罚,但是如果能取得一颗敌人首级,就能免除处罚;

每五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将。这两级领导在作战时如果一颗首级都没得到,他们自己就会被杀;但是如果团队能获得首级33颗及以上,屯长和将将各升一级爵位;

统领500人的将领,配有短兵50人;统领1000人的则有100短兵,以此类推。打仗时,要是将领战死,他手下活着的短兵都要受刑罚,但若是能获得一颗敌人的首级,就能免罚;

攻城战时,参战队伍获得敌人的首级要达到 8000颗才被视为满足条件;野战时则只需要要达到2000颗。符合这些条件后,部队中所有人都会被升一级爵位;

能够在战斗中获得对方甲士首级一颗的,就能升一级,还能增加田地一顷、宅地九亩;

城墙的作用

每个古城都有城墙,这才有城市的味道,我喜欢围着荆州古城墙慢慢骑车,享受环游古城的悠闲!

建城墙,就像很多人给自家院子修围墙一样,主要是出于防卫保护的目的,毕竟,安全第一嘛。从结构上大概来说,古代的城墙是这样的。最外面是一条护城河,绕着城墙,我们去北京故宫参观,故宫外面也绕着一圈河,可以算作宫城的护城河。有句俗话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城门着火了,人们跑去护城河打水灭火,结果把护城河掏干,没水了,河里的鱼就死了。护城河上一般有座吊桥,可以收起来、放下去。打仗的时候,能防止敌人直接冲到城下。过了吊桥就是城墙了,城墙下有城门。门大多是木头制作的,闭门以后,用大木头把门闩住。竖着闩门的木柱子叫“植”,横的叫“关”。栓门的柱子粗大厚重,还会用铜、铁箍几圈来加固。城墙上有城楼,这个全国人民都清楚,看天安门就知道了嘛。城楼两边还会有高高耸起的敌台,相当于瞭望塔,可以观察城外敌人的情况。城墙顶部,在外侧连续凹凸不平,像牙齿一样的矮墙,叫做“雉堞”,也叫“垛墙”,上面有垛口,守城的士兵可以躲在后面射箭和嘹望,下部还有通风孔,用来保护墙体。内侧的矮墙被称为“女墙”,比垛口低,类似于护栏,防止士兵来来往往的时候跌下去。城墙的墙面,有时候还会修筑向外突出的一个台子,叫做马面,这也是为了防守。你想,敌人攻打城墙的时候,他攻城你守城,是一面对一面,如果你修一个马面,等于你多出来一面,可以在侧面打击敌人。敌人攻城的时候,城门是很脆弱的。因此,为了保护城门,很多城墙,还会绕着城门,再修一圈城墙,叫做瓮墙。瓮墙的墙体和主城墙是连在一块儿的,敌人如果攻进瓮墙,继续攻打城门,那么守军就可以站在主城墙和瓮墙的墙顶,居高临下,四面反击,他们就很难攻破城门了。

说完城墙的结构,再说说城墙的材质。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像西安城墙、南京城墙,北京的一些城楼,都包着砖,甚至完全是用砖头和石头修筑的,其实,我国古代大部分时间的大部分城墙,都是土城墙,确切的说,叫夯土城墙。就是把泥土夯筑成一块一块的,类似于土砖头,然后堆叠起来。南北朝时期,开始给土墙外面,包一层砖,可是直到唐朝,城墙包砖的也不多,首都长安的城墙是夯土墙,宫城的大明宫也是土墙,夯土墙有个问题,夯土是方方的,在城墙拐角的地方,会很脆弱,容易留下防守漏洞。为了弥补,城墙拐角处就要修得更高、更厚。《诗经》有首诗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隅就是城门拐角处,女孩子为什么要在这儿等待自己的心上人呢?因为这儿的墙高,能遮挡住视线,比较私密,是个约会的好地方。到了宋代,全部包砖的城墙开始变多,东京皇城的四面城墙,总算全部包上了砖,当然,里面还是夯土。元代还是没啥进展,首都北京的城墙仍然是夯土的,北京现在有个地方叫北土城,就是它的遗迹,心酸到什么地步,下雨天,要靠芦苇做的帘子挡雨,不然这泥土做的墙,雨水多了,有可能倒塌。从明代开始,各地城墙才大规模的用砖来修筑,你以后再看到那种砖修筑的城墙,要意识到,它肯定不古老,大概率是明代之后修建的。用砖包墙,或者用砖修墙,好处可多了,除了刚才说的能防备雨水侵袭,砖修的墙面光溜溜的,敌人也不容易爬上来。再说,古代打仗有种工具叫抛石机,如果是夯土修筑的土墙,被投石机抛过来的石头砸多了,容易倒塌。宋代甚至还会把箭射到土墙上,然后让攻城的士兵抓着箭往城墙上爬。砖墙的抗击打能力就强多了!

城墙对古代军事防御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那些处于边疆的军事要地,更是如此。拿明朝的九边重镇大同来说吧。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明英宗率军北伐,由于太监王振瞎指挥,几十万明军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也先(瓦剌的首领)率领的军队击败,明英宗遭俘虏。也先挟持着明英宗,经过大同,想勒索一笔钱,他派人去大同城里索要金币,还想在使者进去的时候,乘机发动袭击。城里的明朝守军,连大门都不开,把使者吊了上去,不给也先军队攻打的机会。也先只好带兵走了。没过多久,瓦剌的骑兵又来了,大同守将郭登,用了一招诈降的计策,把瓦剌骑兵诱骗到瓮城里面,瓮城我前面讲过了,就是城门口围着的一圈城墙。敌人进来以后,预先埋伏在城墙上的明朝部队,就在上边射箭、扔石头什么的,瓦剌骑兵大败。紧接着,郭登又让军人假扮成老百姓,拿着下了毒的酒和猪肉羊肉、金银锡箔等东西,到郊外,假装上坟扫墓,瓦剌骑兵再次中计,冲过来抢酒肉,吃下去,又死了一大堆。处在边防第一线的大同城,又一次化解了危机。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高大的城墙,没有瓮城和坚固的城门,大同很难抵挡蒙古骑兵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对处于内地的普通城市,城墙的防御作用也是巨大的。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南京之后,将它立为首都,号称天京,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在南京城外围了几年,就是攻不下来。最后开始挖地道,1864年,湘军花了5天时间,把地道都挖到南京城墙下了,结果被太平军发现,他们拿炮轰炸,拿火烧,地道里的湘军四百多人全军覆没。最后,坚固的南京城还是没有抵挡住湘军的地道战,他们挖了很多条,最终在同治三年,成功了一次,用三万斤炸药,把南京城墙炸开了一个口子,湘军一拥而入,南京被攻克。当然了,这是在近代,有了威力强大的火药之后,才能这么操作。

那在古代,面对坚固的城墙,还有哪些攻城的方法呢?首先是撞城门。有种工具叫冲车,也叫攻城车,有几个轮子,可以推着走,上面驾着一根粗大的圆木,前段还包着金属,士兵可以推着它冲撞城门。敌人会在头顶射箭,于是冲车顶上会搭一层木板,敌人要是拿火烧木板怎么办?木板上还铺着泥土,防止火攻。一旦撞开城门,本方的军队就可以冲进城里去了。

除了攻击城门,另一种就是攻击城墙,前面我提到了抛石机,在冷兵器时代,没有大炮,城墙又大多是土墙,抛石机威力是巨大的。1126年,金兵攻打北宋首都开封,一夜之间,安装起五千余座抛石机,在开封长达50里的城墙外,同时攻击,金军发射的石弹太密集,守城的宋军无法站在城墙上,只能退到城下,夸张到什么程度?开封郊外居然再找不到一块石头,都被金军用来攻打城墙了。此外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看到的,用云梯翻城墙。士兵扛着梯子往城墙下边跑的场景,在唐宋之后就不多见了,他们对云梯有了很大改进,类似于一辆车,车上放着梯子,梯子很高,还可以折叠,车开到城墙下,打开梯子,往上爬,爬云梯最危险,城上的守军射箭、扔石头、刀砍枪刺,所以古代能最早登上敌人城头的,一定是最勇猛的战士,史书喜欢记载谁第一个爬上对方城墙,是有道理的。云梯攻不下,古人还有办法,有种叫井阑的工具,是一种高度在十米以上的攻城武器,据说是墨子发明的。它其实是一个移动箭楼,有几层楼高,甚至比站在城墙上的守军都高,不需要仰望敌人,可以居高临下攻击城墙上的敌人。

如果城墙实在难以攻克,怎么办?《三国演义》里有关公水淹七军的故事。没错,水攻也是古代攻城的常规操作。崇祯十五年九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第三次攻打开封,连续打了4个月都打不下来,于是,他们掘开黄河马家口段,用河水冲灌开封,开封被洪水淹没,死伤无数,整座城市成了一座死城。不过,水攻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懂得水利的人才行,不然就玩脱了,自己反而受害。l231年,蒙古大军围攻金朝的归德城,打不下来,便决定用水攻,由于当时是枯水季,再加上蒙古军队不懂地势,不识水性,决堤放水以后,洪水不但没有淹了归德城,反而在城外形成一道屏障,免费给守军修了一条护城河,蒙古铁骑想进攻更难了。总之啊,古代城墙防守不容易,攻城也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