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棣和朱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很多读者都认为,如果太子朱标尚在,燕王朱棣根本就没有理由发动靖难之役,即使他有谋反之心,也绝无成功可能。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恐怕未必,即使太子朱标成功继位,而且不实行削藩之策,朱棣仍有可能谋反。至于燕王朱棣敢不敢谋反,谋反能不能成功,有一个人早就知道答案。这个人当然就是僧道衍,也就是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有人说他才是“靖难之役”首功之臣。
当年朱棣谋反有顾虑,姚广孝冷冷道出八个字,也正是这八个字坚定了朱棣谋反之心,也改变了明朝命运。
至于姚广孝是大明功臣还是罪人,咱们看看他的相貌和言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离姚广孝那样的人越远越好。
一般正史都很少记载正面人物的丑陋相貌,“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的卢杞是个大奸臣。姚广孝可能比卢杞好看一点,但也是天生一副兄相,当时最有名的相士袁珙也被惊着了:“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广孝的真实面目长啥样,咱们不用细想,那一对三角眼,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刻薄阴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忽然想起新版《水浒》里的豹子头林冲,不但没有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威猛霸气,倒有了姚广孝三角眼孤拐脸的意思,不信咱们就来看看这是豹子头还是猴头。
不管林教头有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三角眼孤拐脸都不是憨厚有福之相。林冲是被电视剧毁了容,而姚广孝的凶像,是记载在正史之中的。而他可以比拟的刘秉忠,也绝非善类。
刘秉忠是元朝人,也是有史以来少数几个得到“文正”谥号的人——连包拯包青天刘墉刘罗锅都没得到的美谥,刘秉忠得到了。
作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头号谋臣,刘秉忠在忽必烈夺位之争中居功至伟,深受元朝历代皇帝器重,成了元朝唯一位列三公并封王的汉官。
姚广孝要想成为“明朝刘秉忠”,就得帮助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否则姚广孝就只能当一辈子燕王府清客——朱允炆更喜欢儒学大家方孝孺,对姚广孝这样的人是不感冒的。
燕王朱棣与姚广孝(当时应叫僧道衍,咱们按明史记载统一称之为姚广孝)的谋反之心,在马皇后薨逝之后就已经产生,并且已经开始密谋了:“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燕王朱棣虽然瞧不起偏脑袋侄子朱允炆,但让他马上起兵造反,还是很有顾虑的:“偏头小子是太祖高皇帝指定的继承人,朝臣拥护,民心所向,咱们造反能成功吗(民心向彼,奈何)?”
姚广孝冷冷地道出八个字:“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何为天道?何为人心?姚广孝这八个字,细思极恐,还是不解释为好。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三角眼和尚从来就没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民心向背更不是他在意的事情,他更喜欢用玄而又玄的东西来忽悠燕王朱棣:“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从《明史》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燕王朱棣在马皇后薨逝之后就起了谋反之心,并且在姚广孝的鼓动下准备付诸行动。
读者诸君都知道,马皇后薨逝于洪武十五年,太子朱标薨逝于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高皇帝洪三十一年驾崩,等到朱允炆继位,姚广孝已经跟燕王朱棣准备了十五年,其中前十年,太子朱标尚在。
这就是说,在姚广孝、袁珙、金忠等人蛊惑下,不管朱标在不在,燕王朱棣最后都得造反。
至于姚广孝的人品如何,是大明功臣还是罪人,他的同时代人和亲友,应该最有发言权:晚著《道余录》,颇毁先儒,识者鄙焉。其至长洲,候同产姊(亲姐姐),姊不纳。访其友王宾(著名孝子、隐士,神医戴思礼的学生),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骂)之。广孝惘然。
看过《明史》的读者都知道,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薨逝;洪武二十六年,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会宁侯张温被杀;洪武二十七年,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被杀;洪武二十八年,宋国公冯胜被杀。
朱元璋大杀功臣并不是帮太子朱标,因为朱标在世,并不需要担心这些功臣不服管。朱元璋除掉这些功臣,看似是在稳固皇太孙朱允炆的地位,实际却帮了四儿子燕王朱棣的大忙。
靖难之役,朱允炆无人可用,而朱棣除了姚广孝,还通过北征,锤炼出了一批悍将,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张玉、朱能、邱福、谭渊,以及“武功第一”的靖难十三侯陈珪、郑亨、孟善、火真、顾成、王忠、王聪、徐忠、张信、李远、郭亮、房宽。
建文帝那边就剩下了几个能守不能攻的老将,而朱棣这边则是人才济济血气方刚,靖难之役一开始,胜负就已经注定。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不管太子朱标在不在世,在姚广孝鼓动下,燕王朱棣都是要谋反的,但是朱标在世,朱元璋就没有必要杀掉蓝玉(曾提醒朱元璋防备朱棣而被疏远)、傅友德、冯胜。如果燕王朱棣的对手不是纨绔子弟李景隆,而是忠于朱标的蓝玉傅友德冯胜,他最后还能取得成功吗?
笔者认为,如果朱标尚在,就不会执行削藩之策,朱棣谋反,也得不到宁王朱权及其麾下朵颜三卫的支持,冯胜等人且不必说,横扫大漠的蓝玉和曾经七战七捷的傅友德,就是朱棣无法翻越的大山……
朱标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精心培养了他三十多年,深得朝中文武大臣之心,而且朱标不死,朱元璋不会滥杀大臣,那么朝廷之中,人才济济,所以如果是朱标进行削藩,朱棣根本不敢造反。
一、朱标的才能、声望是朱棣远不可企的
朱标虽然做了三十七年的太子,但是和其他太子相比,朱标的太子之位异常坚固,无论他的父亲朱元璋多么苛刻,可从来没有想过要换掉朱标的太子之位,相反,朱元璋是极力培养自己的儿子,从十多岁的时候就刻意让朱标参与政事,使朱标能够很好的处理各种事物。
而且朱标为人仁厚,每次父亲朱元璋对大臣们或者兄弟们生气的时候,准备责罚他们的时候,朱标总是挺身而出,极力为他们求情,所以大明王朝的文武大臣一直期望着朱标能够早日登上皇位,有如此才能和声望的朱标,朱棣哪有胆量敢造反。
二、朱标不死,朝中仍有大量的文臣武将
朱元璋为了培养儿子,让朝中有名的大儒朱元璋让他来给朱标做文化课老师,英勇善战的武将则给朱标做军事老师,而且为了稳固朱标的太子之位,朱元璋还让朱标娶了大明第一勇将常遇春的女儿,而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同样是个军事人才,有他们给朱标做后盾,朱标的几个弟弟根本不敢和朱标争皇位。
可正因为朱标早死,朱元璋怕朱允炆管不住那些功臣,大权会旁落他姓之手,朱元璋才会刻意大开杀戒,正因为朝廷人才凋零,才给了朱棣胆量,也给了朱棣成功的机会,朱棣才敢冒死一拚。
但是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有如此顾忌,,朝中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在,朱棣知道自己没有多大的成功机率,根本就不敢冒这个险。
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标敢不敢反?我认为应该不会反,即使反了,也很难成功。
最重要的原因:朱标是嫡长子!?首先我们可以说说朱标这个人,明史上记载,朱标是马皇后生的,那么就是嫡长子了,朱标是个性比较温和的人,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储君,朱元璋从来没想过要换掉他,从明史上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兄弟是真的都很好,并非作伪。
(朱标)
朱元璋出征的时候,把政事都交给他了,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他也敢直接顶撞他老爹,可以说他无论在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会是个贤明的君主,应该会是一个汉文帝式的人物。朱棣的确非常像朱元璋,而且在朱元璋的儿子里面,朱棣确实是很有野心也很有能力的人,他的战功,政治手段也不是其他兄弟能比的。
其次,朱标做了几十年太子,声望非常高如果朱标没死,最后做了皇帝,实行削藩政策,朱棣不会起兵反抗,可能会主动交出兵权。朱标做太子几十年,声望非常高,文臣武将对他都很敬重。政治根基远深于朱棣,而且朱标本人能力不弱。朱棣起兵造反,胜算等于没有。
(张国荣版朱标)
还有如果朱标做了皇帝,朱标本人不太可能削藩,因为朱标本人的声望能压制住朱棣。他不需要对朱棣动手,朱棣也不敢有反心。
第三、朱标有明朝第一武将大臣朱标仁慈但不迂腐,处事果决有自己的原则。其实不需要英明神武,在绝对的皇权实力下,朱棣不会有任何机会。很多人说朱允四、朱标的突然去世,给朱元璋打击太大了,培养了20多年的接班人,要重新布局,其中这用人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的开国元勋都是太子死后被杀的。
(张国荣版朱标)
朱标不死,他们会一直陪伴新君。像蓝玉、沐英、李文忠这些人将会成为大明的第一武将集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朱棣麾下没有一人是这三人对手。
第四,朱标被培养了20多年,经验丰富,骁勇善战、朱标从出生开始就在死人堆里打出来,可以说是诸位王子中最能打最善战的,和武将关系也是最亲近的。而治国方面也可圈可点,朱元璋经常出门迅游征战,后方都是太子监国,一去几个月大半年,朱标把国家治理的仅仅有条。
(朱元璋与朱标)
明朝太子监考,可谓天下门生皆出太子,朱标文随刘基,宋濂,武随常遇春汤和,可谓文武通吃。朱棣想要造反一丁点机会没有,稍加妄动,估计分分钟被扑灭。
所以个人以为,朱标若在,朱棣还是祈求能做太平王爷就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