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崇祯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死后是怎么被葬在十三陵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4 12:56:14

崇祯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死后是怎么被葬在十三陵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葬入十三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帝国的最后一任君王,下场可以说是十分悲催的,但严格来说的话,崇祯皇帝在历史上也算是个明君。刚一上台便将大太监魏忠贤给除掉了,随后便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将这个奄奄一息的帝国给救活。

但天不遂人愿,此时的大明帝国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想要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公元1642年,即崇祯十五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在襄城大破明军,并杀害了陕西总督汪乔年。同年四月,松山等地也相继被李自成攻破。

崇祯皇帝——剧照

此时的大明朝已经积重难返,再也回不到以前了。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下令让后宫的妃嫔自杀,并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同时让贴身太监带着三位皇子逃出皇宫。崇祯自己则和太监王承恩逃往煤山,自缢而亡。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是一国之君,是绝对不能够逃跑的,更不可能投降逆贼,所以只有以身殉国,保全最后的尊严。在崇祯去世之前,他就在自己的衣袖里写好了遗诏,而其中就有这么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由此可见其贞烈!

崇祯帝去世之后,被葬入了明十三陵。

崇祯皇帝——剧照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崇祯皇帝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帝王,他死后,是谁将他安葬在十三陵的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后,虽然对明朝的官吏施行了严酷且残忍的“追赃助饷”政策,对待京城中的百姓也非常之残忍。但是在面对崇祯皇帝的遗体时,李自成并没有侮辱他,反而将他的遗体好好装殓起来进行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为了安葬好崇祯的遗体可以说是费了很多心思的。当时李自成虽然攻入了京城,但是其根基并未稳固,可支配的粮饷也很少,所以根本没有钱给崇祯皇帝办一个风光的葬礼,更不用说要帮他修一座陵寝了!这里我们注意一下,虽然明清两代的皇帝都会在刚继位的时候就派人去选择“万年吉地”,修建陵墓,但是崇祯时期属于特殊时期,所以崇祯在继位的时候并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寝。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最初只是将崇祯皇帝的遗体用两块门板给简单装殓起来,后来找到了一幅柳木制作的棺材,于是便将崇祯皇帝装入此棺材里,并将棺材漆成红色的。在装殓好遗体之后,接下来就是该如何安葬的问题了。

崇祯皇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代帝王,断然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安葬。但此时的李自成也没有足够的钱来为他修建陵墓,这该如何是好呢?随后在一番思索之下,李自成便下令将崇祯和他的皇后一起,随便地葬入了已故田贵妃的陵墓之中。有趣的是,此时这位田贵妃的陵墓也没有修好,顶多算是个大半成品,但李自成显然已经等不及了,在将他们的棺椁葬进去之后,便将其改为了一座皇帝陵墓。

就这样,崇祯皇帝虽然命运悲惨,但也葬入了自己的祖先所在的陵地之上,也算是保全了自己老朱家的名誉了!

明十三陵—思陵

等到清军入关之后,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皇帝便将崇祯的陵墓进行了修缮,并将其改名为“思陵”。顺治二年的时候,崇祯帝的思陵修缮完成。不过当时满清刚刚入关,国内尚未得到统一,统治者的心思侧重于全国的统一上面,对陵墓的修缮问题还不是太上心。更何况,此时的大清也很缺钱,所以当时只修建了两年,其规模也一般,建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等到顺治十六年的时候,顺治帝又下令重新修缮了一番。乾隆十年和乾隆十五年的时候,崇祯的思陵再次得到修缮。当然了,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后来清朝的皇帝,他们之所以要将崇祯帝的陵墓进行修缮,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笼络人心!

参考文献:《明史》

明代最后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明朝是一个悲情的朝代,而这份悲情大多来自于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希望力挽狂澜,复兴明朝。可是明朝最终还是在崇祯皇帝手中灭亡,朱由检登上煤山,自缢殉国。崇祯皇帝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诺言,而他临死前的回眸,亦成为历史上的悲剧。那么,缔造出这个悲剧的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呢?



明朝诸位昏庸的皇帝,应该要为明朝的灭亡负责。荒诞不经的正德皇帝;崇尚道教、玩弄权术的嘉靖皇帝;沉迷于木匠事业,导致魏忠贤权倾朝野的天启皇帝,其实都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如果抛开朱厚照等人的皇帝身份不谈,他们特立独行,性格鲜明,天赋异禀,但当他们处在皇帝的位置上以后,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明朝的影响是深远的。党争伐异、宦官专政、军队羸弱,这些问题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而它们在崇祯皇帝接手以后一股脑的出现。再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外敌入侵,崇祯皇帝要拯救的,本就是一座将倾的大厦。

可是,崇祯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与经验。事实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小时候并没有被作为一位储君而培养,他甚至连正经的皇室教育都没有享受到。明神宗讨厌朱由检的父亲明光宗,连带着对年幼的朱由检也十分厌恶,再加上朱由检的母亲身份低微,明光宗对他也十分轻视。五岁那年,朱由检的母亲因罪被其父杖杀,不久以后,朱由检的父亲也突然驾崩。就这样,朱由检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幸而天启皇帝怜悯他,才封他为信王。



就连天启皇帝在幼年时都没有人在意他的教育,更何况可有可无的朱由检。尽管朱由检个人好学不倦,但他在继位之前基本上没有参与过政治活动,朝堂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将挽救明朝的希望压在这样一位少年身上,显然是不现实的。

朱由检在继位以后,志向远大,他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史书称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明史》亦载道:“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这样勤政的皇帝绝不是无能的,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崇祯就是一位贤明的皇帝。纵观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有许多巨大的过错。



朱由检一生最被人称道的事情就是铲除魏忠贤,然而这也是他最大的错误。崇祯的错不在于他向魏忠贤动手,而在于他选的时机不对,铲除魏忠贤以后的举措更不对。崇祯上位以后,立刻铲除魏忠贤的羽翼,随后将魏忠贤逼死,打压阉党,重用被阉党罢黜的官员,启用袁崇焕。这一系列举措很像是中兴之象,然而在深层次,崇祯的所作所为却使得明朝的官场更加病入膏肓。

文官集团一直是明朝官场上最庞大的势力,历代皇帝违背祖训重用宦官正是想制衡诸如”东林党“这样的文官集团。崇祯皇帝铲除魏忠贤以后,重用东林党,而这使得东林党把持朝政,党争加剧。崇祯不愿意沦为傀儡,于是他在打压阉党以后,却又重用自己的心腹太监,给予他们巨大的权力,甚至让他们监督军队,比如负责北京城防的九门提督,竟由大太监王承恩担任。阉党与东林党不断交锋,前者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后者则只会高谈阔论,而无治国安邦之策。可以说,在崇祯铲除魏忠贤以后,他反而更加孤立无援了,本该为他鞠躬尽瘁的大臣,却各怀鬼胎,暗流涌动,而这,正是所谓的亡国气象。费尽心机诛杀魏忠贤的崇祯皇帝,却又重新重用阉党,这是明朝政治局势的缘故,亦体现了朱由检刚愎自用,性格多疑的问题。



崇祯皇帝与他的先祖朱元璋十分类似,少年时期艰苦的生活养成了他猜忌、多疑的性格,他对大臣十分严苛,动辄便会斩杀大臣,且多为斩首和凌迟,血腥与残酷程度比之魏忠贤有过之而无不及。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间更换了十多位刑部尚书和五十多位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基本上没有善终之人。频繁的更换大臣导致朝堂上动荡不安,而恐怖的政治高压也使得许多有识之士不敢为崇祯效命。朝堂上仅剩的国之栋梁,也被崇祯杀了大半,就连袁崇焕这样的悍将也被崇祯凌迟处死,明朝焉能不亡?

而且,崇祯的确时运不振,他在位期间,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天启皇帝的不作为本就使得明朝政治腐败黑暗,社会动荡不已,而在崇祯继位以后,明朝的天灾基本上未曾断过。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北方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汉南续郡志》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崇祯十六年以后,明朝北方出现严重的瘟疫,死亡者不计其数。旱灾、蝗灾、瘟疫,不断的天灾,加上明朝的苛捐杂税,使得明朝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民怨沸腾。而在天灾不断的过程当中,陕北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失业,被迫造反,但清朝建立以后,全国各地的灾难却全部消失,这些历史的巧合,很容易让人想到两个字:天意。明朝灭亡可能不是天意,但在那个君权神授的时代,天灾人祸很容易成为起义的理由,而这也是李自成屡败屡战,但依旧能够一呼百应的原因。毕竟,百姓们不在意崇祯皇帝是否勤政,当饥荒发生在他们身边,官府却依旧横征暴敛时,百姓们只能揭竿而起,推翻明朝。



崇祯是一位勤政的皇帝,但他却谈不上一位贤明的皇帝,他既无治国之策,也无用人之道,他有的,只是一腔热血,而这早已经注定了崇祯悲剧式的结局。

崇祯是葬在十三陵里吗

是,崇祯是葬在十三陵的明思陵里。

明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见明朝大势已去,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缢身亡。

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

自缢于煤山的崇祯帝,为什么最后还能葬于明十三陵呢?

中国的历史上朝代变化不断进行,社会也是不断更迭。不管凡夫俗子,还是达官显贵,甚至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如果社会稳定的时候,人们对于后安排肯定规矩要求很多。但是在社会危亡的时刻,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死后也只能草草了事。

作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死后的下场还算是好的。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本想励精图治改变大明衰落之势的崇祯,在把自己的妃子和身边的儿女杀死后,自己就在一个小太监的陪伴下自缢于皇城北边的煤山之上。李自成看在他死前还为百姓着想的份上就把草草葬在明十三陵里面。后来大清的康熙大帝登基后,为了加强清朝的统治更是对崇祯的思陵进行了修缮。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也是想通过改革,解救身处水火之中的大明江山。可惜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病人膏肓,一般人是没有能力可以力缆狂澜再把大明帝国带上光明之路了。

可惜能力有限的崇祯皇帝,对于大明王朝的坠落之势无能为力,也许他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可以做一个称职的帝王。最后崇祯无力保住大明江山,更是无脸面见自己的祖先。最后在死前更是留下遗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也是看他为民着想的份上,思来想去只能把他天贵妃的陵寝。也许作为亡国之君崇祯能在死后葬入皇家陵园也能安慰他为民请愿的遗言。

后来李自成也是很快败给了满清。在大清初期由于反清复明的起义不断,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就像通过重新修缮崇祯皇帝的陵园的做法,来赢得民心。后来崇祯皇帝的陵园也是被改为了思陵。

各位读者,对于亡国之君崇祯最后能葬于明十三陵,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9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