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信是刘邦的侄子,为何刘邦不想给他加封呢

说历史 2023-06-06 16:33:31

刘信是刘邦的侄子,为何刘邦不想给他加封呢

刘信-不愿被刘邦封侯的侄子

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刘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爱记恨之人,一点点小事也会一直牢记在心中,虽然后来就成为了皇帝,更是成为一国之君,但是就是一个普通人,对于自己的侄子始终都是一种不一样的看法。

刘邦的这一些话还需要从几十年说起,那个时候刘邦是一个大家族,当时一家人都在努力的劳作,生活在一起倒也是过得比较和乐融融,但是只有刘邦不愿意劳动,每一天都只是混吃混喝,因此父亲也会经常性的责骂,为了能够躲避责骂,经常性都会跑去大哥家中。

每次跑到大哥家中,会带去一大群的朋友,如果一次两次大家还能够接受,去的次数比较多,大嫂必然也是一肚子的怨气。有一天刘邦就和往常一样,带了一大群人来到家中,大嫂马上就用木头勺子敲着意思就是今天没有饭吃没有肉汤喝了,一群人马上就离开。可是刘邦并没有离开,等到所有人离开之后,偷偷的打开锅盖,发现里面还有一锅肉汤,从此之后对于自己的大嫂就有了怨言。

即便过去很长的时间,却始终没有忘记事情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依然还是记得非常的清楚。因此当刘邦在成为皇帝之后,怎么样都不愿意让自己的侄子为王。这个时候刘邦的父亲也会比较生气,毕竟自己的父亲非常的宠爱这一个孙子,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自然也没有办法接受。

无论如何刘邦都没有重视,这一个侄子这里也可以看到,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爱记恨的小人,就算成为一国之君也是一个普通人侄子,在犯了一些错误之后直接就被降低了位置,而且还有了一个非常侮辱的封号,这所有的一切都会让大家觉得比较清楚。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刘信是刘邦的侄子,为何刘邦不想给他加封呢

羹颉侯什么意思?刘邦为什么给侄子这样一个封号?

刘邦虽然不是什么大文人,但文学方面的事做起来感觉还挺讲究的。等刘邦发迹以后,刘邦的各种亲戚也开始找上刘邦,想要得到一点好处。刘邦也是位重情重义的人,肯定是不会亏待自己亲戚们的,所以也就给点小封号,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听上去也是面子十足。不过刘邦曾给自己其中一位侄子封了一个叫“羹颉侯”的称号,这个“羹颉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含有一些嘲讽意味在里面的,下面就为大家解释解释这个“羹颉侯”,一起来看看吧。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在汉高祖刘邦身上可谓再贴切不过。刘邦在发迹之前混的很不如意,周围人都认为他胸无大志还好吃懒做,步入中年依然一事无成。谁曾想,刘邦在47岁时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起兵造反,而后站在历史最高舞台上角逐,短短七年后登基为帝。然而,在刘邦分封天下的时候,却给自己的亲侄子起了个十分嘲讽的封号,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刘邦虽然出生于农户,却十分厌恶耕种,为此他的父亲经常责骂他。刘邦的大哥刘伯心疼弟弟,所以经常将刘邦叫来家里吃饭。而刘邦这个人喜欢结交好友,性情极为豪爽,于是经常叫着朋友们一起到大哥家吃饭。

后来,刘邦的大哥病故了,刘邦还是带着朋友前来。长此以往,刘伯的夫人就不乐意了,觉得自己这个小叔子年纪一大把还总是跑来自己家中蹭吃蹭喝,对刘邦颇为蔑视和看轻。于是就使了个心眼,有一次故意在刘邦和他的朋友前来之时用力敲打煮饭的锅,意思是饭没有了,极其不给刘邦颜面。

刘邦和见嫂子如此行事,与朋友灰头土脸地走了,心中暗自记住了此事。然而,命运有时就是如此神奇,刘邦的嫂子怎么也没想到,刘邦居然在四十多岁起兵造反,而且还当上了皇帝。刘邦称帝后大肆分封王侯,第一时间给疼爱他的大哥追封为“武哀王”,刘邦的父亲被尊为了太上皇,其余各个兄弟子侄非王即侯,却唯独不给大嫂的儿子封号。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不过去,在其“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刘邦终于勉强同意给大嫂的儿子刘信封了侯,却讽刺意味极为浓厚地给予了一个“羹颉侯”的封号,“羹颉”的意思就是敲锅的声音,以此来报复嫂子曾对他的蔑视和看轻。刘邦的大嫂悔不当初,却无能为力,刘信顶着这个嘲讽性的封号十几年,后来被刘邦的儿子削为了关内侯,才终于摆脱这个封号,然而这个事件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话说回来,有不少人依据此事认为刘邦确实也是心胸狭隘,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到评论区留言吧。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封自己的侄儿为刮羹候呢?

世人皆有贪嗔喜怒,只不过有人不拘小节,有人睚眦必报,刘邦就是后者,这也是他被称为混混的缘由。至于他封自己的侄儿为刮羹侯之事就要从刘邦未发迹的时候说起了。刘邦未成长为一代帝王之前,我们都知道他是有名的混混,经常东家蹭一点,西家吃一口的,他的好兄弟屠狗者樊哙就没少被他?洗劫?,兄弟都被他打秋风,自然他的亲人刘邦也不会不去叨扰。

刘邦一共有兄弟四人,他的大哥刘伯早逝,留下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刘信,要说如此家庭,刘邦应该替自己兄长好生照看才对,可是刘邦并没有,相反他经常拉着狐朋狗友去自己的嫂嫂家蹭吃蹭喝,时间久了,嫂嫂有些厌烦,一次在刘邦再带人来蹭吃蹭喝之时,刘邦的嫂嫂、刘信的母亲假装吃完,然后故意用饭勺碰锅边发出声响,以此来表明饭吃完了,刘邦的狐朋狗友一看如此便知趣的走了,过后刘邦特意去厨房看了一下,然后发现还有饭,之后刘邦便记恨上了自己的嫂嫂。

从一般常人角度来说,刘邦做的是有些过分,你说你一个人来蹭吃蹭喝也就罢了,还没事领自己的狐朋狗友来,刘信一家孤儿寡母的,又不是大富大贵之家,长久下去肯定会越来越贫穷,因此刘邦嫂子的做法无可厚非,只是做法可能有点不合时宜。

之后秦末起义爆发,刘邦成王成帝,在建立汉朝之后,刘邦开始论功行赏,要说无功不受禄,刘信在征战中也不是无寸功,他曾击败韩王信,也曾担任中郎将,如此功劳加上和刘邦的亲戚关系,封侯自然不在话下,要知道刘邦的其他兄弟,比如他的二哥刘喜被封为代王,四弟刘交被封为楚王,可是刘邦在把自己的亲族封赏一边后,独独忘了自己大哥的儿子刘信。

这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还在世,得知自己的孙子没被封赏,于是就向刘邦求情,然后刘邦说了一句:?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意思是我不是忘记封赏了,我只是看不惯他的母亲没有长者的风范,也即刘邦还记恨当年不给他吃饭之事。刘邦睚眦必报的性格从中可体现。

最后碍于父亲的求情,刘邦还是封了刘信为侯,只不过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刮羹侯。

刘邦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刘邦为何容不下自己的嫂子?

刘邦的成功,与宋襄公的失败,是两个非常值得比较的突出例子。

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这个地方,暴发了一场战争,宋襄公因为坚持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并布下阵势后才进攻,结果大败,襄公因此受伤,第二年便因伤而死,因而被人骂为蠢猪,视为傻帽;

面对同样的生死抉择,刘邦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襄公死了400多年后,公元前203年10月,项羽按照刘邦的请求,将刘邦的父母妻儿全部释放,与刘邦签订和议之后,引兵东归。然而,项羽还没渡过乌江,刘邦就撕毁和约,以40万大军,围攻仅10万军队的项羽于垓下,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将项羽的部众一个一个地杀掉,项羽最后只剩下自己,羞愧难当,拔剑自刎。

宋襄公和项羽都守约,但他们都死了;

刘邦当面签约,背面搞鬼,然而他赢了。

输了的襄公,人们骂他是蠢猪;

赢了的刘邦,人们称他为俊杰。

这就是刘邦,一个以这样的方式成功的俊杰。

到了后来,便形成了历史规律: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无论成功的手段有多么的卑劣,无论失败的原因有多么屈辱。

之所以有“历史上最流氓的皇帝”的评价,这大概是原因之一。

刘邦喜欢交朋结友,花天酒地,在外养小三曹氏,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不过,男人花心,还算不上流氓行径。倒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儿女的态度,倒真有点。

他被项羽打得只剩下光棍一个的时候,在路上拼命逃跑,后面追兵如狼似虎地急追,他嫌自己的儿女太重了,马车跑不快,为了自己逃命,竟把儿女推下车子,全然没有父亲的慈爱,狠毒如此,颇有流氓气息。

项羽抓了他老子,以烹杀刘太公来威胁刘邦,刘邦却说,怀王让我们一起攻秦,我们是兄弟,我父也就是你父,你如果烹了父亲,记得也封我一杯羹汤。这就是十足的流氓了。

很多人说刘邦胸怀宽广,但他对待嫂子,却胆量狭窄到没有缝。

刘邦年轻时很懒,不喜欢干农活,平时都是他大哥刘伯干,刘伯不但勤快,对这个小弟还特别好,所以,刘邦长期在大哥家蹭饭。

后来,他大哥刘伯去世了,刘邦依旧经常到嫂子这里蹭饭,不但自己来蹭,还带着他那些狐朋狗友一起来蹭,嫂子当然不愿意了,有一次刘邦带着一大帮人来吃,嫂子就跑到厨房,用瓢猛刮锅子,发出刮刮的声音,意思是锅空了,刘邦只好带着那些人原路返回,丢了一回面子。

就为这点事,刘邦竟然心生报复。刘邦当了皇帝后,大封兄弟子侄,却独独不封刘伯的儿子刘信。后来别人讲闲话,刘邦最终还是封了刘信为侯,不过这是个侯的名字很怪,叫“羹颉候”。

“羹颉”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用瓢刮锅底的意思。可见,刘邦一直在记恨嫂子,就连侄子,都一起报复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