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燕云十六州是哪十六个州,燕云十六州是被谁割让出去的

众妙之门 2023-06-14 04:11:02

燕云十六州是哪十六个州,燕云十六州是被谁割让出去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燕云十六州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起燕云十六州,“它”自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后,在此后的四百年间,直接改变了中原汉人王朝的命运。

燕云十六州,顾名思义就是由16个州组成,它们分别是幽、蓟、瀛、涿、莫、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

虽只有区区16个州,然而在《契丹国志》中却对其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契丹国志》

燕云十六州整个地区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恰好相当于一个朝鲜。从地图上看,这一广袤地区囊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内(南)侧,即长城这条重要军事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

其中的瀛、莫二州更是深入河北腹地数百里。从地形上看燕云十六州,燕山山脉和北太行山山脉就像两座相连的城墙屹立在华北平原北部,两山交汇处更像是一道天铸“城角”,以骑兵为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在此被严重阻隔。

巍峨险峻的山脉俨然构筑了燕云地区在战略上抵御北方铁骑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自失去这一地势险峻的地区后,中原王朝整个北方就失去了一条阻挡胡人铁骑的天然屏障,南下千里再无险可守,直至黄河岸边一马平川,中原从此门户大开。

石敬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随着燕云十六州掌握在了北方少数民族手中,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军事战略防御上损失。在此前,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其军事实力固然强大,但他们缺乏先进的文化制度、固定的财政收入等这些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进行战争的过程中,要么只是取得暂时性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如汉、唐般强大的中原王朝所击垮。

但自从少数民族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被彻底改变。

究其原因:

一、经济上,因为燕云十六州地处北纬39°~41°之间,属于暖温带季风性落叶阔叶林气候,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温暖湿润的环境十分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

再者,纵观我国历史,燕云地区一直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幽州自古就在我国北方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契丹在获得这一地区后,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居住在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给契丹王朝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农业经济遂取代游牧经济一跃成为契丹的主要经济方式。

而后,燕云地区成为了契丹的农业经济中心,也是主要的赋税来源地。

仅燕京析津府一地“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城中之半”《辽代石刻文编》

这段引文表明了燕云十六州在契丹王朝的财政地位。

二、人口上,正如上文所述,燕云地区人口稠密,而众多的汉族人口则为辽国提供了充足的兵源,是辽国重要的兵源地。

辽国全国的军队分为御帐亲军、宫卫骑军、大首领部族军、众部族军、五京乡丁和属国军,其中的“五京乡丁”则多由汉人充当。

辽建五京;临潢,契丹故壤;辽阳,汉之辽东,为渤海故国;中京,汉辽西地,自唐以来契丹有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藩汉转户为多。析津、大同、故汉地,籍丁八十万六千七百。《辽史卷三十六》

从上述记载中不难看出,五京乡丁出兵数目,“燕云十六州”的南京、西京比其他三京总和的三倍还多。

由此得知,燕云地区所具有的极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为契丹王朝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其稠密的人口则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补充。

也就难怪辽国皇帝在接受石敬瑭献的燕云十六州后,就做出了升幽州为燕京、云州为西京的决定,且规定:非亲王不得主之!并且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辽国皇帝 剧照

自此开始,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契丹王朝才得以与富饶的中原王朝真正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对抗局面,彻底改变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整个中原王朝完全暴露在北方铁骑的攻击之下,无险可守的境地之中,使中原王朝统治阶层丧失了心里层面的“马其诺防线”。对此宋朝大臣吕中就曾感慨道:

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也。《宋史纪事本末卷》

不难看出,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

笔者说:

燕云十六州被割弃后,“它”成为了影响中国政治局面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原先中原王朝所拥有的军事优势和经济优势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逆袭,中原王朝政权从此再无过多的优势可言。

正如有着文治盛世的北宋,却背负着“弱宋”的骂名,只因其不断与少数民族政权达成屈辱议和,丧失了天朝大国的尊严。

另一方面,游牧草原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进行的激烈冲击和碰撞,又促进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

但同时也造成燕云十六州成为中原汉人王朝难以愈合的伤口,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收复燕云地区成为了每个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比如周世宗柴荣,他率领劲旅北伐燕云之地,虽取得五代以来中原王朝对辽作战的伟大胜利,但因不久病逝,收复燕云的大业半途而废。

宋太祖赵匡胤筹划以五百万缗向契丹赎买燕云十六州,若契丹不予,则将这笔钱作为北伐经费,可惜宋太祖刚满五十就猝然而逝,他的恢弘计划也因此无法实现。

再如后来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北伐契丹,均以惨败告终,宋帝国企图以武力收复燕云之地也宣告失败。

直至明朝洪武元年,明太祖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才重回汉人王朝手中。而在这四百年间,燕云十六州所留下的记忆是持久而痛心的。

哪个朝代割让燕云十六州 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相关知识

1、五代十国时期,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2、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感戴辽太宗的恩德,于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遣使奉献幽、蓟、瀛、莫、涿、檀、顺、妫、儒、新、武、云、应、朔、寰、蔚等十六州给辽朝。燕云十六州的并入,使辽朝势力扩展到河北和山西北部。辽太宗升幽州(今北京市)为南京,原南京东平府改称东京,皇都改称上京临潢府。幽州的建都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说“燕云十六州”要先从“五代十国”开始“五代十国”是夹在唐末和宋初之间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很多朝代和国家都是昙花一现。其中“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自立为帝并建立了“后晋”政权。为求得契丹的庇护,他一方面向契丹称臣并自称“儿皇帝”,另外向契丹割让了位于今北京、山西、河北境内的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如果去过北京的八达岭明长城,就会发现那里山峦叠嶂地形险要,而明长城集中修建的地区基本上就在“燕云十六州”的范围内。这一带可以说是南下中原的门户,失去“燕云十六州”,中原地区即已无险可守,自北宋建立就一直处于北方契丹辽的威胁之下。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北宋政权在统一中原及南方各地后,念念不忘的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几次北伐均未成功。直至北宋末年,辽国内乱,女真人的金国兴起,北宋与女真约定合击辽国,希望借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但结果辽国虽然灭亡,但是金兵不但尽占“燕云十六州”,还乘势进攻北宋并攻陷开封,北宋灭亡。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出兵北伐赶走了蒙古人,燕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中原汉人王朝的手中。也正是吸取了北宋灭亡的教训,明朝才在八达岭等地修建长城,以求通过雄关要塞和“燕云之地”的险要地形,阻挡来自北方的威胁。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服的?

是在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自此燕云十六州结束了在非汉族的统治,前后攻击经历455年。其最早失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称辽太宗父亲,自己为儿皇帝。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该地区历来为中原王朝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是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

政治价值

燕云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当然也是中原王朝在其盛世时经略东北的基地。

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这段话足以阐释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