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状元,探花和榜眼和现在文凭相比,他们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以史为鉴 2023-06-13 23:18:58

古代状元,探花和榜眼和现在文凭相比,他们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古代科举相当于现在什么文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代没有学历教育,他们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读再高的书,官府也不会颁给你任何文凭。所以其实很难现在的文凭对应起来。

有人说状元、探花、榜眼,相当于现在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明显有失偏颇。

不管是状元、探花还是榜眼的,都是科举的最后一环-殿试所评比出来的。而能参加殿试的人,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相当于预备官员。

而现在不管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如果你不参加公务员考试,你是没法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也就是无法“做官”,而现在更没有预备官员一说。

古代的科举,核心是为了选拔官员,这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有点类似,但又不太一样。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本科是起点,还有部分要求硕士和博士。而本科中的211和985毕业的,相比非211和985的,会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如果按这种类比方式的话,状元相当于清华北大的本科文凭;探花相当于985本科文凭,榜眼相当于211本科文凭。

至于硕士和博士,我没有找到可以现在对比的史料。只能把科举中的殿试,比之于现在的本科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这种模式。

只有这样比较,才勉强可以把古代状元、探花、榜眼,和当今的学历文凭对应起来。

古代状元、探花、榜眼在当今是什么文凭?

科举考试不是学历教育,而是官员选拔制度,和学历文凭没法比。如果硬要和当今比较,只能勉强和公务员考试中的国考比一下。

科举制度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起源于隋,完善于唐,成熟于两宋,盛极于明清。

科举考试是全国性的考试,以明清时期为例,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考试。

一是乡试,又称发解试,由省一级组织,乡试合格者称举人,又称举子,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即发解试的第一名。当初唐伯虎就中过乡试第一名,因此得名唐解元。

通过乡试中了举人,表示你获得了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明清以前,发解试仅是资格考试,举人一般不能做官,但在明清时,举人也可以做官,所以范进中举后才会陷入癫狂。

二是会试,由礼部组织,明清以前称省试,每年一次;明清时称会试,三年一次。会试合格者称进士,因此各地举子进京参加会试,也称为考进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会元。只要考中进士,别管第几名,都可以直接做官。

三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本质是会试的一部分。皇帝亲自测试会试合格的进士,根据成绩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因此所谓状元、榜眼、探花,本质上还是进士。

所谓三甲,指的是进士中的三个等级,至少有数十上百人,并非指成绩最好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人,人们常用“名列三甲”指代考试前三名,是一个用词错误。

无论哪一级考试,科举考试都是朝廷选拔官员的考试,而不是类似高考的学历教育,我们如今的公务员考试几乎和科举考试一个模子刻出来,只不过科举考试是全国组织,公务员考试却是分级组织,科举考试更像公务员考试中的国考。

古代没有现代完善的学历教育,大多数知识教育是通过私塾、书院等完成的。从北宋开始,朝廷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太学(国子监)、州学、县学等一系列官办学校,但这些学校并非为社会培养知识型人才,也不是如今的学历教育,仍然是为朝廷培养官员的。

综上所述,古代科举考试的进士、举人、秀才,跟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等学历教育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硬要比较,古今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完全无法同日而语。比文学经典,古代完爆现代;比科学知识,现代完胜古代。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秀才的才智相当于一本到研究生之间,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大专,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秀才是古代功名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等级,很难直接与现代的学历制度相等同。具体从以下方面参考:

一、谋生能力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中、大专学历

古代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通常便可以蒙学为生,就是说可以在乡村地方找一处小屋子教育小学生,这称为蒙学。而当今做小学教师,至少也得中专到大专文凭,而社会上的补课班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则更高。由此可以大致知道,秀才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二、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

古代秀才是一种功名,这就有了其政治地位了。虽然没有通过科举得到官职,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够自称学生且不用下跪。这就好比今天的人,进了大学,读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具备了与主流社会进行有效的交流与领悟的基础,却很难胜通过公务员考试取得官职。

古代的秀才还不够授予官职的资格,而今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一好一点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见,秀才在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

三、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学历

秀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产生的最低一级的知识分子,而科举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高等教育最低级别文化程度为大专,故现今的大专文凭可与秀才相提并论。

但是古代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尤其是一般落后地区,往往一个村只有一个老秀才能够主持一个村级行政单位的文化活动,比如初级教育,文化活动等,而当今社会学历泛滥成灾,学生学智较差。

从人口比例和综合素质上讲,古代能够考上秀才的人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之间的水平。

扩展资料

古代科举等级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制度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秀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