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武是怎么死的?与汉景帝有关吗?是近期追剧党非常关注的问题,该剧最近在各个短视频APP上爆火了,相信小伙伴们也看到了不少的片段了,大家对于剧中的历史上刘武是怎么死的?与汉景帝有关吗?的问题讨论也是非常的热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窦太后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名叫窦猗房。虽然只是《史记索引》上记载的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很具有汉代女子的气象,因此,这个名字不能不让人相信是真的。在现在的各种电视连续剧中,她的名字又变成了窦漪房,感觉更加女性化的样子。
窦猗房的父亲在秦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躲避秦乱,去做一个钓叟。这件事其实也说明了,窦猗房的父亲应该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只有有学问的人,才会过隐居的生活,并选择做钓叟这样比较雅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窦太后的名字叫做窦猗房,很可能是真的。
可惜,窦猗房的父亲有一个很不好的结局,掉到河里淹死了。以出尘的方式行事,却以入尘的方式去世,这多多少少有点荒诞。
由于父亲去世,窦猗房不得不入宫当宫女。很幸运的是,她得以服侍的主人是吕后。吕后可是那时候最有权力的人物。
不过,窦猗房只是运气好,她似乎并没有跟着吕后学到什么政治智慧。
年纪稍大点以后,吕后把自己身边的一批女子嫁出去,嫁给一些王子,这也是汉朝的一种规矩,同时也是拉拢诸侯王的一些做法。窦猗房也就成了吕后的娘家人,得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当时窦猗房本来准备去赵国。史书上说,她想去赵国的理由,是因为她的家乡清河离赵国比较近。但从这个地方又可以看出,窦猗房还真没有什么政治智慧。赵国在那时候是一个出灾祸的地方。西汉初年刘邦吕后当政时期,死了好几个赵王,个个都死得非常惨。主子当然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如果主人很惨,他的嫔妃和手下都不会好到哪儿去嘛。
为了去赵国,她请求宦官把她的名字放在去赵国的名单中。但是宦官转头就给忘了,把名单递到吕后那里才想起来。可惜名单递上去,改不过来了。
窦猗房没法,只好哭哭啼啼去了代国。
但是让窦猗房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去了代国,她开挂的人生,也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和窦猗房一起去代国的,还有另外四位宫女。不过代王刘恒只喜欢窦猗房,不喜欢其他四位宫女,而窦猗房因此获得了独宠。
其实窦猗房去代国的时候,刘恒已经有了一位代王后。但是在历史记载中,这个代王后无名又无姓,代王后已经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竟然也无名又无姓。还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更奇怪的是,窦猗房去了代国不久,代王后连同她生的这四个儿子,都非常奇怪地死了
五个人都死了,死得干干净净,这不能不让后人对这段历史产生怀疑。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或许这是窦猗房给这母子五人喝了毒药。因此,他们才会被毒死。否则的话,很难解释这母子五人都死得干干净净。
不过,由于记载得并不详细,因此没办法验证。
只是我觉得,要说窦猗房下毒,似乎不太可能,窦猗房本身是个没什么政治头脑的人,也没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她不大可能干出这样的事。再说了,刘恒可是一个聪明人,果然窦猗房干了这样的事,刘恒绝对不会饶过她。
只能说,窦猗房的运气实在是太好。
事实上,史书这样写,也是为了表明她的命很好。哪怕她是一个丫鬟,哪怕她地位极低,哪怕她前面有山高水阻,但只要上天给她那个命,别人都会给她让位的。
窦猗房的好运气还不只是这一点。后来,虽然她失明了,但是她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她依然是皇后,她的儿子依然是太子。除了儿子是太子以外,另外一个女儿也被刘恒封为馆陶公主,还有个儿子刘武被封为梁王。都是封在极好极富裕的地方。
梁王刘武在文学史上非常有名。汉代最主要的文学体裁是“汉赋”,“汉赋”能够兴盛起来,有一大半功劳得靠刘武。他有一个梁园,汇集了当时非常有名的辞赋家。比如司马相如、枚乘、庄忌,都因为得到了梁王刘武的庇护,成为了一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也把刘武奢侈繁华的生活,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窦猗房运气好,但是她缺乏政治头脑的一面,在处理两个儿子关系的问题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刘武就是被她给“宠”死的。
本来,汉景帝和刘武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还是比较不错的。两兄弟只要见面了,就会聚在一起喝酒。而且一喝酒,就喝得一塌糊涂。有一次,汉景帝喝高兴了,甚至说要把皇位传给刘武。
其实,汉景帝之所以说这个话,正是表明两兄弟关系特别好,他和刘武喝酒特别放松,并不是真的打算这样做。
窦猗房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她就应该努力维护好两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维护呢?就是要教育两个孩子,各自守住各自的底线,各自把握住各自的身份,不能够超越界限,超越身份。
比如她就应该给汉景帝说,传位就应该传给自己儿子,不能传给自己弟弟。她又应该跟刘武说,你哥哥是酒后之言,你千万别当真。作为臣子,你应该做好一个臣子的本分。
如果窦猗房这样做,她一定能够把两兄弟都保全。
尤其是在传位给弟弟的问题上,在古代只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比如皇帝没有儿子,或者有儿子但儿子太年幼,同时国际国内形势又很复杂,急需一位长君。可是这些都不符合汉景帝当时的情况,他怎么可能传位给弟弟呢?
但是没有政治智慧的窦猗房,竟然相信了汉景帝的话。所以,等她看见汉景帝把他的儿子刘荣废了以后,窦猗房就向汉景帝提出,希望他兑现曾经说过的那句诺言。真的把皇位传给刘武
窦猗房为什么会让汉景帝做这件事情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把皇位自己的儿子更好。一旦传给孙子,意味着她就不是太后了。不是太后,在掌控权力上就没那么方便了,说话就没那么管用了。二是由于窦猗房很早眼睛就瞎了,刘武又经常在她身边,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所以刘武能够当皇帝,她内心是极为高兴的。
但窦猗房没想到,她这么一句话,就打破了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兄弟互相猜忌了。古代是一个身份社会,一个人如果打破了自己的身份,做出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必然就会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
最后,就发展到刘武派人刺杀袁盎的事情。
因为袁盎等大臣反对汉景帝把皇位传给刘武,刘武怀恨在心,就派人杀掉袁盎。杀掉袁盎后,汉景帝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派人调查刘武。
而这时候,窦猗房又没有摆正角色,说,这是汉景帝想故意杀掉刘武。
当时她说了一句话:“帝杀吾子!”这话明显不把汉景帝当儿子看待,汉景帝心里怎么会高兴呢?
后来,刘武郁郁而终死后,窦猗房又说了一句话:“帝果杀吾子!”有一次冤枉汉景帝。母子俩的感情,可见已经到了水火不容。
准确地说,杀死儿子刘武的,其实是窦猗房自己。只是她没有感觉到。
后来,汉景帝死后,作为太皇太后的窦猗房,又插手孙子汉武帝的朝廷之中,掀起了很大的风浪。所有这一切,都是窦太后没有什么政治智慧的表现。
没有政治智慧,但是运气实在太好,就算眼瞎,她也能活那么长时间。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本文涵盖了关于历史上刘武是怎么死的?与汉景帝有关吗?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
这位汉朝宗室,谋反未成,最后因为不甘心,得病死了,这个人就是刘武,汉景帝的弟弟。汉景帝之所以能够平定?七国之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刘武的英勇作战,要是没有他的巨大功劳,汉景帝要想快速平定这场战乱,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只可惜这位功劳大的汉室宗亲,最后想当皇帝不成,被皇帝训斥,最后病死在自己的封地上。
先来说说?七国之乱?,史料记载这场战乱规模巨大,参与人数也是比较多的,但平定的时间却是很短,仅仅用了三个月,简直是不可思议。纵观整个汉朝,自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来,诸侯国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小,但是汉景帝时期,却有几个实力比较雄厚的诸侯王决定联合起来造反。
六位诸侯王,与汉景帝政府的争斗,史称?七国之乱?。战乱爆发后,有两个人参与了这场战乱的平定,一个是刘武,功劳最大,另一个就是周亚夫,他在历史上也是比较有名的。周亚夫很有带兵的才能,但要是没有刘武带兵拖住那些诸侯王的军队,为周亚夫赢得宝贵的时间,周亚夫根本就不可能消灭那些叛军。
刘武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有了功劳,汉景帝就重重的赏了他,但他为什么要造反呢?因为汉景帝在醉酒后答应将来把皇位传位刘武,但是汉景帝酒醒后又不认账,这就令刘武很失望。但是刘武深受窦太后的宠爱,于是在窦太后的支持下,刘武很想当皇帝,但是最后谋反未成,被汉景帝下令,永远不得回京城,于是刘武彻底与帝位无缘,就很伤心了。后来这位汉室宗亲,在自己的诸侯国内,闷闷不乐,生了一场大病就死掉了。
西汉梁孝王刘武(前184年?-前144年),西汉时期的贵族,与馆陶公主、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出,汉文帝嫡次子。刘武在位期间曾带兵抵御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的进攻,功劳极大,后仗母后疼宠和梁国土地广大准备争夺皇储之位。前144年10月病逝,葬于永城芒砀山。在位23年,谥号为孝,故号梁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
不过根据以上信息并不能排除刘启因忌惮刘武而设计陷害致死的可能性。毕竟汉武帝即位时梁王并未出现,可知梁王是死在武帝即位之前,也就是说梁王可能死在景帝之前。而梁王死后梁国的分裂也有可能是景帝故意而为之。所以除了梁王除了病死之外,还有可能是被陷害致死,只是那时候并没有司马迁而已。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孙权为什么能成为一方霸主
下一篇: 东吴为什么不一统三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