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同样是外来户,孙权为什么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刘备却不行?这一内容。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带路党”法正、张松等人的帮助下,成功入主益州(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小部分),并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蜀汉政权。自此,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格局开始形成。
不过,刘备阵营虽然将总部都搬迁到了益州的成都,但其在益州的统治基础却一直很不稳固,主要原因是刘备及其手下作为外来户,受到益州本地士族豪强的排斥和敌视。所以后来才发生了刘备刚刚去世,蜀汉就爆发了由雍闿、孟获领导的叛乱。虽然叛乱很快被诸葛亮用武力强行镇压,但在整个蜀汉存续时期,蜀汉内部不同利益团体间的矛盾就一直比较尖锐。
然而,作为三国时期的另一大政权——东吴,其实也是江东士族眼中的外来户,可是东吴统治者孙权家族在江东的根基却比蜀汉统治者刘备家族在益州要稳固很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个问题,东吴的奠基人孙坚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当时属于江东地区。但孙坚发迹于江西,他的创业团队核心成员都是来自江西和江北,即所谓的淮泗集团。所以在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带着淮泗将领进入江东的时候,江东士族完全将他们视为外来户,他们所受到的排斥和敌意并不比刘备入主益州时候要少。
那么,同样是外来户,为何后来孙权家族能在江东站稳脚跟,而刘备家族在益州却一直受内斗的困扰呢?其实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主要还是两者在团结内部力量上选择的不同方式所决定的。
蜀汉政权内部主要存在着三个不同利益团体,分别是:由益州本地士族豪强组成的益州集团;由原益州牧刘璋带入益州的东州集团;由刘备入蜀后带到益州的荆州集团。
在这三个团体中,益州集团财力雄厚,可是财大,气却不粗。因为在政治地位上,荆州集团第一、东州集团第二、益州集团只能垫底。益州集团手里拿着钱袋子,但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却掌握着枪杆子,这就注定了前者的被动地位。事实证明,荆州集团、东州集团都不打算让益州集团进入蜀汉的核心管理层。也就是说,益州集团在蜀汉的仕途是被彻底边缘化了。此外,为了防止益州集团凭借本地人的优势蛊惑人心,蜀汉决策层还专门为益州集团量身定制了很多法律条款来惩治心怀不轨的行为。
如果是光得不到权力,但也不用履行义务,那就忍忍算了。可是每次蜀汉发动战争之前,益州集团都是主要摊牌对象,拿枪杆子的人叫拿钱袋子的人为国出力,后者自然不能说不。
在政治上受排挤、在法律上受打压、在经济上受盘剥,这就导致益州集团对蜀汉政权充满怨恨,他们巴不得曹魏的王师早日挺进大西南,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所以蜀汉政权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在东吴这边,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当初孙策在带着淮泗集团入主江东的时候,也曾受到强烈排斥,孙策的方法是谁不服我,我就杀谁。虽然经过了一系列血腥镇压,但江东的叛乱局却面却愈演愈烈,连孙策自己都被仇家派出的刺客给刺杀了。
孙权当家后,很快就吸取了哥哥的教训。他积极采取拉拢江东士族的策略,不断让出权力和利益与江东士族共享。比如东吴的军权最初掌握在淮泗集团的周瑜手中,后来经过鲁肃(淮泗集团成员,临淮东城人)、吕蒙(淮泗集团成员,汝南富陂人)的过渡,最后交到了出身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陆逊手里。连军权都可以让出,行政方面就自不必说了。
到了东吴后期,江东士族成了政坛上的主要力量。由于他们和东吴政权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在保家卫国这件事情上,表现的比蜀汉要积极很多。因此,蜀汉在263年被灭,而东吴却坚持到了280年。
从蜀汉和东吴在内部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队,要想凝聚内部力量,决策层就要舍得与人分享权力和利益,将敌人变成为自己人。一味打压和盘剥也许短期能满足自身利益,但长期来看却是一剂慢性毒药,迟早将会反噬自身。
本文总结了关于同样是外来户,孙权为什么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刘备却不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的相关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我们的。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包括历史人物的传记、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以及历史文化的探讨。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贼,刘备被称为大耳贼,孙权被称为碧眼小儿!
曹刘孙三人,只有孙权一个人太在意自己的别称,其实也不怪,毕竟这三人中孙权的外号更难听一点,而孙权本又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自然会十分在意这些称呼。
曹操被称为奸贼: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枭雄,曹操被人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靠着自己家族的几千家兵逐渐成为了当世最厉害的枭雄。
当然,在崛起的路上,曹操推行了一个策略,那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让曹操在征服天下的时候找到了出师的理由,但也因为这样,曹操被人称为奸雄,汉室奸贼等,但曹操似乎对这个别称很满意,他认为在乱世当中,只有奸雄才是最有实力统一天下的人。
刘备被人骂为?大耳贼?
刘备是因为他的耳朵很长,根据原著描述是?双耳垂肩,双手过膝?。大耳贼这个称呼最先是吕布说出来的,吕布被曹操俘虏的时候,求刘备为他说情,可刘备非但不帮他说情,反而劝曹操杀掉他,吕布看到刘备这么说非常生气,就骂他?大耳贼?。
从此以后刘备就一直挂着这个外号了,想丢也丢不掉。
孙权被称为碧眼小儿:
孙权为何被称为?碧眼小儿?呢?原著中这样描述孙权,说他?碧眼紫髯?,其中有一节叫?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独坐江东?。
其实孙权这个外号是关羽发明的,关羽一直看不起孙权,傲视天下群雄。 因此他经常羞辱孙权,称他为?碧眼小儿?或者是?紫髯鼠辈?,孙权是一方霸主,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关羽这般羞辱呢?他只要一听到有人提这个外号就会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在羞辱自己。
其实也不怪,当时东吴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了曹操,准备拿下荆州,却没想到让刘备占了一个大便宜,这本来就让孙权够恼火的了,更何况关羽守荆州的时候根本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东吴只要派出特使前去索要荆州,都会被关羽驱赶并且羞辱一番。
时间一久,孙权即使脾气再好也会生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枭雄曹操对孙权的评价。东吴能成为三国鼎足势力之一,孙权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魏蜀吴三国中,孙权寿命最长,在位时间也最久,可存在感最低。
最大的原因是年轻时英明神武的孙权,用人不疑,可到了晚年却性情大变,成为了一个大昏君。晚年的孙权非常敏感,猜疑成性,看谁都像奸臣。不仅如此,孙权晚年骄奢淫逸,又好神道,弄得东吴民不聊生,民怨四起。正是一系列的恶行,使得孙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有人说,孙权晚年之所以这样,跟在位太久有很大的关系,晚年昏庸确实是帝王的通病,比如汉武帝刘彻、明太祖朱元璋等,但这不是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孙权晚年性情大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或者说继任人孙登死得太早。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此人非常有见识,继承了孙权早年的优良基因。很不幸,孙登英年早逝。孙登去的九年时间里,孙权废掉第二任太子孙和,并赐死了四子孙霸,最终册立第七子孙亮为太子。
乍看孙权针对的是两个儿子,其实却是针对东吴各个士族门阀。孙权在册立孙和为太子时,又封了孙霸为鲁王,给予孙霸的待遇与孙和差不多。这就尴尬了,东吴庙堂立刻就炸了锅,大臣们纷纷站队,形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东吴从此永无宁日。
相比于刘备、曹操,东吴最后灭亡,这也说明了孙权政治路线的正确。孙权没有过度依赖嫡系和本地氏族势力,而是在两方寻求一个平衡,使得能够长期维持自己的统治。到了晚年,无论是孙策带来的老班底,还是孙权的嫡系人马,都逐渐凋零,而江东四大家族则迅速崛起。
我想晚年的孙权一定非常痛苦,继承人不适合,又要严防四大家族的崛起,致使他长期精神压力极大。总结一下,权力使人自信,也使人意气风发,但权力越大,焦虑也越大,晚年的孙权就是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世民不杀掉郑氏与杨氏是为什么
下一篇: 历史上刘武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