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胭脂的出现时间及由来与制作方法

历史典故 2023-07-23 09:31:01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唯一一个未曾中断过历史的国家。在悠久历史和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这些都是宝贵文化遗产。今天,想要为您讲述的是你知道胭脂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揭秘古代胭脂的由来、原料及制作方法的相关内容。

胭脂的出现时间

《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蓝花汁凝作燕脂。”但宋人高承在

胭脂的原料

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红蓝花亦称黄蓝、红花,是从匈奴传入我国的。汉代以来,汉、匈之间有多次军事厮杀,如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的反击,匈奴右部浑邪王率众四万人归附于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归臣于汉朝;光武帝建武廿四年(公元48年),驻牧于南边的匈奴日逐王比率众到王原塞归附。再加上官吏与民众间的交往,都为汉、匈两民族文化习俗的沟通与传袭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胭脂”的制作、使用与推广,也正是在这种大交流、大杂居的历史背景下,渐渐由匈奴传入汉朝宫廷和我国与匈奴接壤的广大区域的。

胭脂的制法

以红蓝花制胭脂之法,《齐民要术》中有详录:”杀花法:摘取即礁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再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去汁,即吸取染红勿弃也。绞讫,著瓮器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 令花浥郁也。”杀花之后便可作胭脂, 方法是:“预烧落藝, 藜藿(dio) 及蒿作灰”, 亦可用草灰代替。之后,”以汤淋取清汁”,用以“揉花”,揉搓十余遍。接着,”布袋绞取淳汁,著瓷碗中。

取醋石榴两三个,擘(bO)取子,捣破,少著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其后,”下白米粉大如酸枣,以净竹著不腻者,良久痛搅;盖帽。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著帛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沾时,挖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大约在北朝末期,人们在燕支粉中,又掺入牛髓、猪胰等物,使之变成一种稠密润滑的油膏,抹在脸上,可防皴裂。

以上所述就是你知道胭脂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揭秘古代胭脂的由来、原料及制作方法相关的所有信息。如果您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剧的情节、角色的背景、发展以及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强烈推荐您关注。

古代的胭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朝代发展最为鼎盛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女人们就以悦已者为容,而梳妆打扮。在唐代有名的风流公子元稹也描述过早晨女子了抹胭脂的美好画面。可想而知古时候的女子和现在的女人们一样,都很喜欢化妆。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子们涂脂抹粉的情形。古代的胭脂是当时张骞出使匈奴时带来的物品。它在传入中原后,在汉朝最为流行。

一、胭脂的由来在中国的古代,胭脂也叫做口脂,它可以用于脸部和唇部。对于胭脂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商朝燕国的女子会用红蓝花的叶子榨出来的汁,来制作成可以化妆的脂。因为是在燕国发明的,所以取名为胭脂;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汉武帝派张骞去西域的时候,他从匈奴那儿将胭脂带回到了中原。因为匈奴称胭脂为?阏氏?,所以胭脂一词就从这演化而来。在古书也有对于此事的记载。但是商朝制作胭脂的水平还不成熟,所以应该是从匈奴传入中原的。

二、胭脂的鼎盛时期自从胭脂从匈奴流入了中原之后,就受到了中原女子的广泛喜欢。于是人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油脂加入到胭脂当中来修饰自己的妆容。每个时代都有个流行的趋势,当时汉朝最流行的就是?红妆?。我们从汉朝时期文人的诗词当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上到王宫贵族,下到普通女子,人人都以红妆来装饰自己。因此在汉朝推动了胭脂的鼎盛时代。

自古以来,爱美是人们的天性。当胭脂从匈奴传入到了中原之后,就引起了汉朝女子的?红妆?热潮流,可以说当时整个朝代的女子都以红妆为美,推动了胭脂的广泛流行和使用。而平民和贵族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无论哪个阶层都有着爱美之心,但是她们所用的胭脂的质量和色润却有着天壤之别。

古代的胭脂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原来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做《中国古代妇女化妆》。里面详尽的介绍了古代妇女们是如何制造和使用那些化妆品的。我都一一试过,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事隔多年,翻出来说说:

首先是用于改善面部肤色的粉,先简单的说说制造流程: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做这个最难的就是我找不到磨子,琢磨了很久,只有用我们这里的擂钵来代替,这是一种可以将调料如胡椒、辣椒等舂成细末状的工具。至于新米我是专程去买的。买了半斤,记得当时还犹豫了很久是不是买泰国大米会更好些。后来想到要忠实于原著才悻悻作罢。

那会儿是夏天,所以新米们才过了五天就全部发酸了,老妈骂骂咧咧的威胁我再不行动的话,她就要进行毁灭性的工作了。所以我不得不放弃了午睡的时间,蹲在烈日下的院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程还算顺利,就是到最后的时候我找不到竹片,想想也无大碍,所以后来用的是瓷勺。

粉是做好了,闻起来并没有很强烈的酸味,淡淡的,甚至有点象女人的体香。

我把成品放在荫凉处,下一个准备做胭脂。

胭脂有很多种做法,有用胭脂花(东北也叫地莲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我比较了一下程序,决定用玫瑰为原料,因为要简单些。

还是先看过程,先找颜色纯正的玫瑰花瓣,要尽量使用色泽统一的。将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压出汁,然后放入当年(注意:又是当年)的新蚕丝,在此之前,先将蚕丝撕成小片,使之不粘连。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蚕丝中时,捞出晾上。彻底晾干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时候取出一两片,放于手心,滴一两滴水,用手推匀后拍于双颊。使之“嫣红颜色好”。这里说一下,这个做法是在清代。

我买的花没有很严格的挑选,因为花是要买的,花很贵。所以只好将就了。我买的这种玫瑰叫做“红衣主教”颜色深红,花瓣肉厚多汁,应该是上选。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我没有蚕丝,也没有办法去找到。所以我决定使用棉花。为了找到“当年”的棉花,我跑了很远的路,才在乡下得来。

在晾干浸透了花汁的棉花片时,刚好是晴天,我抬着竹编的扁箕走在阳光下,忽然就觉得身边滑过了百年的岁月,自己就是一个希望“容色娇美,赛邻家阿巧”的女孩子。

很快,这道工序大功告成,古代可没有眼影什么的,剩下的就是口红和眉笔了。口红要用花瓣来淘膏子,做法语焉不详。我只得放弃,还好胭脂也是可以用来擦嘴唇的。那么就剩眉笔了。

眉笔简单,用细柳条烧焦成碳,绘之于眉,就可以了。跟前面的相比,简单得让人感动到一塌糊涂。

全部完成以后,剩的就该是往自己脸上招呼了,反复回想,觉得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对身体无害的,应该不会造成面部浮肿和溃烂。所以趁家中无人,试了一回。

结果当然还不错。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是美容的,有点意思:采三月的桃花,晒干碾成末,和乌鸡血涂于面上,三日方洗去。其后容颜绝美,面如桃花······本来想试的,后来考虑到老妈含辛茹苦养我恁大,吓着了她对我没有好处。方才作罢。

 甚至还有一种做法是炖了猪蹄,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剁碎成膏,用此膏涂面,亦可使面容光洁,肌肤细腻。

我连猪蹄都买回来了,结果朋友打来电话让出去,回来以后猪蹄已经被老妈卤在锅里了,味道满好的。

这样的好,反正不浪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