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灭蜀之后钟会选择发动叛乱,原因是什么?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三路大军灭蜀之后,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自信,认为可以战胜司马昭,争夺天下。他同时也意识到,如果退守蜀汉,也能牢牢掌控这片土地。因此,钟会陷害邓艾,并与姜维合谋反叛。然而,邓艾被杀,钟会的叛乱也在他部下的叛变下瓦解。最终,钟会和姜维都死在乱军之中。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钟会之所以叛乱,是因为灭蜀之后他的野心膨胀,希望除掉司马昭,掌握权力。然而,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钟会叛乱是出于对曹魏的忠诚。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提到:“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不是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魏朝,这是非常合情理的。因此,钟会可以说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魏朝的忠臣,而不是因为个人野心。”
吕思勉先生之所以认为钟会忠于曹魏而叛乱主要有以下根据:第一,钟会是个文人,不是简单粗暴的武将;第二,钟会的父亲钟繇是曹魏功勋老臣,受曹魏的恩典很多。第三,钟会是司马师、司马昭的心腹,因此清楚司马氏是不容易推翻的,之所以反叛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忠于曹魏,灭蜀后掌握兵权机会难得)。
我个人一直非常喜欢读吕思勉先生的书,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推测。但是对于吕思勉先生所说,钟会叛乱是因为忠于曹魏,我认为依据实在不充分,理由如下:
首先,种种迹象表明钟会并不忠于曹魏。吕思勉先生自己也在书中说了,钟会是司马师、司马昭的心腹,为他俩出谋划策,司马昭曾经说钟会使自己的张子房。司马师镇压毋丘俭反抗,司马昭镇压诸葛诞的反抗,钟会都出了很多力。比如劝司马师亲征,劝司马昭发动伐蜀的战争。
在司马师死去,司马昭掌控权力未稳之际,钟会帮助司马昭粉碎了曹髦夺权的企图。在此司马氏内部权力仓促交接之时,朝廷发诏书给尚书傅嘏,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军队回朝。魏帝曹髦此举是想夺回司马氏的兵权。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表,和司马昭一同出发,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驻守。于是,朝廷不得已,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
其次,钟会的反叛早有迹象。钟会的反叛就是由于个人野心的膨胀,在钟会叛乱之前,很多人已经预料到了。
当时很多的人,都认为钟会是一个不甘人下有野心的人。据《三国志》、《晋书》记载:
(钟)毓曾密启司马文王,言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王元姬,司马昭的妻子)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荀)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
钟毓是钟会的哥哥,荀勖是钟会的外甥,都是钟会比较亲近的人,他们都认为钟会是一个骄纵、见利忘义、不能重用的人,由此可见钟会的权术野心。虽然有不少人向司马昭进言要对他所有防备,但是司马昭没有过多防备,仍然重用于他。其实在钟会叛乱之前,司马昭给钟会写的那封信,说明司马昭对钟会也不是百分之百信任。
其实钟会生出不臣之心实在是非常正常,钟会非常清楚司马氏是如何一步一步侵夺曹魏权力的。所以他也想取而代之,而且当时如果钟会能够成功,对司马氏也确实是很大的威胁。灭蜀的另一大功臣邓艾,在接受后主刘禅投降后也是有些飘飘然了,最终给了钟会陷害的机会。
人的欲望都是不断增长的,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当钟会完成灭蜀大业,手握将近二十万大军,野心膨胀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他本身又非常有能力,所以钟会叛乱就是内心对权力的欲望在作怪,无关乎对于曹魏的忠诚。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灭蜀之后钟会选择发动叛乱,原因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对历史相关事件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极力推荐你浏览我们的,我们会定期推出各种历史类文章,涵盖了不同领域。
钟会是三国后期魏国的大臣,不仅是将领,也是谋士,参与过灭蜀国的战争,经常献出奇谋计策,当时的人甚至称他为张良。然而这样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人,却选择了谋反这条路,最终惨遭失败。那么,为什么钟会要谋反呢?有人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和钟会的情况,说他的谋反最终必然会失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读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都清楚,“登台拜将”只有三次,那就是刘备拜魏延为汉中太守、孙权拜陆逊为都督、司马昭拜钟会为镇西将军。此前还有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魏延、陆逊、钟会当时都是籍籍无名之辈,需要“老大”亲自登台拜将提高其地位。此时韩信、魏延、陆逊、钟会等人号令三军,凭借的不是自己的威望,而是“老大”的威望。
孙权可以一道命令将军事指挥权赋予周都督、鲁都督甚至吕都督,却要用自己的威望帮助“书生”陆逊震住诸将,还要用自己的佩剑震慑三军。钟会此前是司马师、司马昭平定淮南叛乱的“子房”,作为主帅“西征”是第一次指挥军队。正因为钟会在军中没有威望,司马昭需要用自己的威望帮助钟会建立起威信,这才有司马昭带着满朝文武亲自送钟会出洛阳,拜其镇西将军、假节钺。而对于久战沙场的邓艾,司马昭只需要一道进军命令足矣。
邓艾久镇边关,拥有较高的军事威望,司马昭担心邓艾谋反这才命令钟会进军成都。钟会自己竟然想谋反,司马昭认为一方面蜀人战败投降不敢作乱,另一方面魏军战胜之后人人思归,钟会谋反必然自取灭亡。其实终会真正灭亡的原因是自己在军中威望不够,诸将是因为“老板”司马昭器重“经理”钟会才服从钟会,一年的军旅生涯钟会还不足以建立起整支军队对他个人的绝对服从。于是钟会谋反事泄,立马被乱军所杀。
平蜀后,钟会就已经有了谋反之心,谋诛魏将,于是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居功自傲,想要谋反,司马昭命钟会把邓艾关进囚车解压回朝,钟会遣卫瓘在前,把司马昭的手谕传达给邓艾的士兵,于是邓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并将邓艾压入囚车。既除邓艾,钟会自认已无敌手,假传太后遗诏,准备起兵灭掉司马昭,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恐麾下魏诸将不从,引蜀降将姜维为援,后胡烈用计致使全军混乱,魏元帝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与姜维死于胡烈发动的兵乱之中。说白了,就是自认为功劳太大,不安于现状了。
韩信消灭了魏国、赵国、齐国,迫降了燕国,从无名小卒变成汉军战神,他就有了自立为王的势力,刘邦不得不封韩信为王。孙策帮助袁术开拓江东,不几年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就有实力与袁术决裂。钟会掌军不过一年,军中威望远不如韩信、孙策,司马昭实力又强于刘邦、袁术,于是钟会谋反也就无可避免失败。
当年夺取汉中后,司马懿建议曹操乘胜夺取西川,曹操竟然没有司马昭的雄才大略。曹操完全应该像司马昭对钟会一样——既然你提议进攻西川,那么就军中拜你为大将指挥大军进攻西川,得胜了是我的功绩,你一介书生又不能谋反作乱。如果那样,则是215年司马懿为军师甚至主帅,指挥着曹军主力奔袭西川,被钟会大军早了48年。一旦司马懿夺取西川,“三分天下”已无可能,只能是孙权出降。可惜,历史偏偏被庸人所误。
这也始于钟晖攻打蜀汉前后。当时蜀汉皇帝刘禅没有制定防御计划,汉中地区很快被魏国军队占领。汉中沦陷后,姜伟迅速进入剑阁地区,修建了蜀汉二级防线。几乎在同一时间,邓艾从阴平偷袭,袭击了蜀汉统治的中心地区,很快击败了诸葛亮的军队,并以微弱的军事力量包围了成都。此时,蜀汉王朝无法重返天堂。刘禅主动向曹伟投降。
蒋伟率领一支约5万人的军队向钟晖投降。蜀汉被俘后,钟晖有12万兵力。他先吞并了邓爱手下的3万人,然后诬告邓爱叛乱,并吞并了剩下的3万人。在姜伟的蜀汉精英的帮助下,他支持了20多万军队。战前,钟晖发誓效忠司马昭,但在攻占蜀汉之后,当他看到这里的地形和需要防御的自然危险时,钟晖开始动摇。于是,在姜伟的炮火下,钟晖囚禁了曹魏的将领,并开始反抗。
根据当时的情况,钟晖和姜伟强联手,他们指挥的部队已达20万人,是曹伟的一半以上。此外,姜伟是蜀汉的一个实权派,威望很高。两人团结一致,叛乱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然而,这次叛乱的结果出乎意料。仅三天时间,钟晖、姜伟和其他参与叛乱的将领就被杀。蜀汉的许多将军被杀,包括姜伟的家人和关羽的后代。
钟为什么反叛?有以下的原,首先,在成功摧毁蜀国之后,志忠会逐渐变得傲慢,不愿屈服于他人。后来,一起杀死蜀国的英雄邓艾被视为叛逆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他成立了一个同事邓艾,他的叛逆之心萌发了,钟会知道蜀国的优势,所以对钟辉来说,叛乱可以得到世界。如果你输了一件大事,你就会缩在蜀国,成为当地的皇帝,成为第二个刘备。但他认为一切都太美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1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文人是如何兼职赚钱的
下一篇: 三国时期特种部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