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靖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唐朝宰相,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能够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并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随其姐萧皇后进入长安,因为是萧皇后之弟的缘故担任内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贬为河池太守,随后又降唐受封宋国公,任光禄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六次担任宰相,又因故六次被罢免,严重时甚至被削爵贬出京城。贞观十七年二月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萧瑀因其姐姐萧皇后去世受到沉重打击,再加上当时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华宫后不久便去世了,时年74岁,卒赠司空、荆州都督,谥曰贞褊公。
萧瑀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巧谏高祖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草拟了一份政令,交给萧瑀承办。萧瑀阅后,发现其中有几处考虑不周,于是,就暂压了下来,没有发布。按当时朝中规定:“在皇帝命令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妥之处,臣僚应该向上奏明,加以改正”。萧瑀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规定的。但唐高祖闻后,心中不悦,于是召见萧瑀,责问他为何不按时发布政令。萧瑀慷慨陈词,用隋朝“内史宣勅”、“前后相乖”,致使:“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的史实,来说明唐高祖所拟政令“不经审勘”的危害。接着,萧瑀又陈述了他在皇帝“每授一勅”之后,“必审勘,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于此”。李渊听后,也只好说:“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
力劝立贤
武德九年(626年),诸皇子间明争暗斗,李渊偏向于长子李建成,对次子李世民心存疑忌,想除去他。萧瑀不顾个人得失,坚决支持李世民继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意思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分辨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动荡的年代才能识别出是不是赤胆忠心的臣。
这句诗是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赐萧瑀》,出自《旧唐书·萧瑀传》。原文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译文是在疾风之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动荡的时局中才能看出谁是忠臣。只知道武力的莽夫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忠义,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有仁德。
这首诗是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过于刚直,李世民把萧瑀改任为太子太傅。而萧瑀毫无怨言,尽职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在贞观九年时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赞赏他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社会动荡,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二句诗说明危险和困难往往能够真正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前句本《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 ‘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这首诗极富于哲理。
1因为从汉末 六朝以来几百年 都是门阀世家的天下 ,有千年的家族,没有千年的皇族, 皇族只是门阀推选出的半傀儡,
2.从北周 宇文泰开创的关陇集团,不管是北周,还是隋朝 ,还是唐朝都是关陇集团在背后掌权的。朝代变换,当官的都是五宗七姓的人,首推清河二崔、范阳卢氏、赵郡陇西二李、太原王、荥阳郑 萧家 闻喜裴等七宗五姓。.
3.唐朝人以娶世家女为荣,以娶公主为耻。就连李白 杜甫 娶的都是世家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