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中宗李显为何要纵容韦后偷情,

历史典故 2023-07-23 03:12:03

大唐王朝的女子都比较恣。武则天当皇帝更让妇女同胞们扬眉吐气。只是一些小人物也东施效颦,装模作样也捧心皱眉,只是,不但没有迷倒众生,反而让人大倒胃口。韦皇后就是这群头脑发热,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诸多女人中的一个。韦皇后在唐中宗复位之后,就积极谋划夺权,做出种种举动。而对于妻子的各种要求,唐中宗也无不应从。先是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抬高身价;在走上朝堂,和中宗一起处理朝政;三者遍封诸韦,使分掌京师军政。而最重要的是团结武氏一党。

当时在朝中有两派人马,一是代表武则天时代的武氏一派,突出代表是武三思;二是以张柬之和敬晖为首的革新派。两派水火不容。韦皇后瞻前顾后,选择了武三思作为自己的盟友。

作为革新派的张柬之等人,有着比较正直的品行,关键是对于政务,是铁杆的李唐一派,认为女子不能干政,全都一边凉快去,当年武则天就是这么被轰下台了,怎么还会和韦皇后联手呢。而武三思虽然在则天朝曾经有希望成为太子,又是个有着皇帝梦的人,可是现在武则天已经逊位,武三思已经没有了最强大的后台,没有了做皇帝的大义。

而张柬之等人的成功革命,也大大削弱了全国武氏一派的力量。在韦皇后看来,武三思也就是一只没有牙齿的猛虎而已,不足为惧,相对还是死脑筋的读书人难缠。

可两人要只是单纯的政治联手也就罢了,竟然还发生奸情,并且明目张胆,朝臣尽知道。而客观上为韦皇后拉皮条的,就是唐中宗。

当初,中宗和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宗训,安乐公主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不想自己的夫家没落,而韦皇后也深深知道武氏虽然落魄,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压榨的资源还很多。

只是如何过唐中宗这一关呢?作为前政敌,武三思可是多次刺杀唐中宗,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让这两个人和睦相处实在太难了。可因为另一个女人的援手,万里冰川也瞬间融化。这个女人就是上官婉儿。这女人也是为风云人物,说是妖姬也行,说是才女也行。当年武则天杀死了上官仪,可上官婉儿却成了武则天的最信任的人之一,这个女人当有何等残忍的心性,才能做到每天满脸笑意的和自己的杀父仇人相处。而唐中宗即位之后对上官婉儿更加宠信,封她为婕妤,让婉儿专门负责草拟诏令,执掌宫中事务。

可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私通,于是就像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又亲自带着武三思去向中宗求情。于是武三思重新活跃在中宗朝的政坛上。

上官婉儿是为了情人才这么做?不是。甚至可以猜测,上官婉儿和武三思没有一点真情,她不过是看中了武三思的势力而已。上官婉儿没有什么亲族,一个单身女子,在群狼环伺的政治战场上如何才能生存?只能是借力打力,以求平衡。

此时,武三思和韦皇后还是君臣关系,盟友关系。可因为一件事,两人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有一天唐中宗和韦皇后玩双陆,武三思求见。唐中宗就让武三思来代替自己,自己在一旁帮助两人数筹码。两人你来我往,不时有些肢体接触,加上武三思能说会道,眉来眼去,两人之间有了些特别的意思。

《资治通鉴》中记载:“三思遂与后通。”这个遂字不简单,一般理解是“于是”、“就”,可仔细品味,就连司马光等人都觉得促成两人通奸的人就是唐中宗,不然怎么会用表示因果关系的“遂”字呢?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一男一女之间,如何才能表示彼此绝对信任、亲密无间?最好、最简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发生关系。

于是韦皇后和武三思私通也是自然之理。

那为何唐中宗会如此呢?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有外遇,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原来,当年唐中宗还是皇子的时候,和韦皇后被贬到房陵,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暗杀,被赐死,有时候想的太难受了,就想干脆一死了之。这时候韦皇后就会劝说中宗,说,福祸本是不固定的,而人总是会死,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呢?中宗正是因为有韦皇后的劝说,才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死亡的恐惧,活着回到了京师。

当年,唐中宗私下里对韦皇后发誓说,假如以后我能重见天日,一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正是两位夫妻有这同患难、这份特殊的情谊,有中宗的这份誓言,唐中宗对韦皇后的中宗乖戾的行为统统包容。

而我们从中宗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这位男人生性懦弱,远不如韦皇后求胜欲望强烈,没有了斗志和欲望,在这个虎狼世界是很难生存的。

于是,在几年之后,韦皇后勾结安乐公主,以及朝中亲韦势力毒杀了唐中宗,拥立所谓少帝登基,自封为皇太后,做起了称帝的美梦。

韦皇后和唐中宗患难真情,韦皇后为什么还要杀死唐中宗?

皇宫之中再可贵的感情也是经受不住考验的,面临权利和地位的诱惑,韦皇后最终还是放弃了唐中宗,对于她来说帝位更有吸引力。男人尚且不会为了女人放弃帝位,女人自然也会为了帝位杀害男人。

唐中宗和韦皇后曾经的感情是非常动人的,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的困难,经历重重险阻都一直陪在彼此身边不离不弃,但是就是这样的感情也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变了,人是会变的,不会一直是原来的样子。

前期的韦皇后或许深爱着唐中宗,但是后期的她变了,她自己也想当帝王,就算不是为了自己当,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是对皇位一直觊觎着的,不管是她自己当上帝王还是女儿当上帝王,对她而言都是好的。

或许权利和地位对一个人的改变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吧。韦皇后不会一直满足于皇后之位的,从她一直干政就能看出来,这个女人不会如此简单的。越是干政,她对权利的欲望就会越大,慢慢的也就改变了她,有了武则天的先例,她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武则天能当帝王,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皇后还和别人偷情,要是被发现的话,结局也会非常惨的吧。毕竟给唐中宗戴了一顶绿帽子,所以她也是心存害怕的,这也给了她杀死唐中宗的理由。

于是韦皇后便和安乐公主合谋一起杀害了唐中宗,不由得让人感叹,在权利和地位面前,爱情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曾经相爱的人,非得互相伤害啊!

韦后之乱简介 如何看待唐中宗时期的韦后之乱

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皇后毒死中宗,阴谋夺权。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立李重茂为帝 ,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奢侈无度。

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指代中国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 。

韦氏 ( ?~710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期间夫妇二人同经风雨,故而中宗对韦后有极高的信任。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 。作为信任与报答,中宗每次临朝,韦后即置幔坐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 。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相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为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惧怕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

中宗驾崩后,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韦皇后与丈夫本是患难真情,为何联合女儿毒杀唐中宗?

李显真的是他老婆韦后与他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吗?咱们先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明确记载在公元710年5月,一个叫燕钦融的地方小吏向唐中宗李显上了一道机密奏折。他在奏折中历数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一些淫乱后宫,胡作非为,在朝中打压异己,祸乱朝纲的事情。他苦劝李显一定要严肃处理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免将来发生危害社稷的惨事。

(韦后和安乐公主)李显看了燕钦融的奏折,非常恼怒,便将他调入京城,准备治罪。谁知燕钦融是个不怕死的,反而揭发了更多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丑事。结果这事被韦后得知,害怕李显在诘问中知道她淫乱的事情,于是半道上命武士将燕钦融当众活活摔死。李显为此很不高兴,却也没有治韦后的罪。心中有鬼的韦后却认为李显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心里不免惴惴,便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杀死李显。曾多次找李显讨封皇太女未遂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学武则天做女皇帝,当然很支持韦后的主意,并极力怂恿,待李显死后,韦后把持朝政做女皇帝。

(吃饼后的李显)韦后于是让情夫散骑常侍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将毒药拌在饼中,蒸熟,命宫女送到神龙殿。批阅奏折的李显腹中饥饿,拿起就吃,结果没过多久腹中绞痛,痛得倒在榻上滚来滚去。太监见状赶紧禀报韦后。韦后却磨蹭了好半天才来到神龙殿,看到李显痛苦不堪的样子,假惺惺地问他怎么了。李显早已药性发作,口不能言,只能大张着嘴,用手指着嘴里呜呜哇哇,不一会便死在了榻上。韦后杀死李显的动机变成了害怕被李显查出奸情,狗急跳墙索性夺取皇权。而安乐公主则是对皇权病态的渴望,由于不能得到李显的册封,便六亲不认,杀死了李显。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首先,李显和韦后是一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韦后真的下得了手吗?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坐上皇位的李显)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李显的第一次废黜和韦后有着莫大关系,他继位后为了能对抗武则天,大力提拔韦后的家人,并把岳父韦玄贞从一个小小的参军提拔成豫州刺史,接着提拔成侍中,也就是宰相。这样的提拔当然不符合官员选拔制度,于是遭到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制止。对于裴谈的制止,李显很任性地说,就算把江山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是个小小的侍中。结果一任性就结束了做皇帝的工作,被废黜成庐陵王,贬出长安。李显被贬后,虽说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天到晚,他都被人监视,一举一动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所以他惊惧之极,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死于非命。韦后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她不光陪伴着李显,还时刻要安慰这个胆小无能的丈夫。通过14年在房州的生活,李显已经非常依赖韦后,凡事都听从她的安排。

(偷情的韦后)其次,李显对韦后及安乐公主非常袒护,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必要杀死李显吗?韦后成为皇后以后,大力提拔娘家人,还勾搭上了司空武三思(也是她的亲家),在朝中搞起了垂帘听政。李显一切事情都听她的安排。尽管有官员多次向李显奏报韦后的丑事,但李显不但不深究,还处死奏报的官员,保护韦后。这样的皇帝,韦后和安乐公主真有必要毒杀他吗?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第三,李显究竟是怎么死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有辩解的机会吗?李显去世后的第18天,李隆基便说:“韦后毒死了先帝,我们今天要诛杀韦后,为先帝报仇。”于是,在他的动员下,士兵们一鼓作气,冲进了韦后的宫殿,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李显是不是真的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杀,她们简直毫无辩解的机会。历史永远是胜利者谱写的,胜利的李隆基为了能洗白自己得皇权是出于正义的需要,因此让韦后和安乐公主背锅也极有可能。所以,李显之死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桩谋杀案。(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