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太宗给唐高宗的遗诏是什么,(李世民死之前给稚奴留下的遗诏是什么?)

话历史 2023-07-23 03:11:20

唐太宗说:“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又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仍令遂良草遗诏。有顷,上崩。(通鉴)

唐太宗这段临终的话,是遗嘱的主要内容。这个遗嘱有三层含义,实际上是三句话,而三句话的表达确实面对不同的人。第一,先说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长孙无忌、褚遂良好好辅佐李治。这是所有托孤的必有内容。正是因为新皇帝还年轻,缺乏经验,所以才会嘱托有经验可信任的大臣辅佐新皇帝。所以,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是托孤的老生常谈。第二,说给太子,让李治好好倚重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对于新皇帝而言,是否信任托孤大臣,会成为后来政局的关键所在。唐太宗在这里是鼓励李治,只要依靠两位大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发生。前两句话,其实要未来的君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都是可以理解的通常道理。第三,面对褚遂良说长孙无忌,是这个托孤言辞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让褚遂良保护长孙无忌,不要让人离间了长孙无忌和李治的关系。这是一句很奇怪的话,为什么唐太宗会担心有人离间长孙无忌呢?为什么唐太宗把这件事情看得如此重要呢?

这个遗嘱大有深意,证明对未来唐太宗的一些担心,表达了唐太宗一些不太明显的想法。比如,唐太宗为什么不防止褚遂良被人离间呢?一定是褚遂良没有这个可能。为什么呢?有一次唐太宗评论褚遂良说“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於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褚遂良虽然在立太子这个问题上表现出色,但是他是一个南方士族,在北方没有什么根基,所以这就决定了他在根本上是不能独立的,唐太宗在的时候依附唐太宗,后来依附长孙无忌,因为长孙无忌是关陇贵族的代表,是唐太宗最信任的人。所以,唐太宗不担心褚遂良被人离间。这层意思还可以有另外的表达,即褚遂良被离间并不是严重问题,长孙无忌被离间才是严重问题。为什么?在当时,态势很清楚,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之间,长孙无忌才是领袖。如果褚遂良出问题,只要长孙无忌在,他自然会保护褚遂良。但是,如果长孙无忌被离间,褚遂良能够承担起保护的责任吗?显然不能。这个判断我们还真的遇到了实例。永徽初,褚遂良因为强买下属的房产,被御史告发,结果案件还没有审查清楚,褚遂良就被调到同州当刺史。研究者就有人认为,这是长孙无忌在保护褚遂良。那么后来长孙无忌出问题的时候,褚遂良在哪里?早就先行一步被处置了。

李世民死之前给稚奴留下的遗诏是什么?

李世民死之前给稚奴留下的遗诏是:

稚奴

女主武氏灭唐之说,

实属妄言,

仍不可听之任之。

朕驾崩后,

若武媚娘怀吾子嗣,

无论男女,皆除之。

唯媚娘本人可保其姓名。

钦此。

《武媚娘传奇》是由唐德影视、范冰冰工作室、《读者》集团、恒大影视、中影联合出品的古装宫廷剧,该剧由高翊浚执导,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钧甯、张庭、周海媚、李李仁、李解等人主演。
该剧主要讲武则天从14岁入宫闱后再到身着皇袍头戴帝冕最终登位的人生历程,以及权力斗争的故事。该剧于2014年12月21日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全国首播,2015年1月14日登陆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2015年3月31日该剧未剪辑版在台湾中视和台湾中天播出。 2015年4月26日该剧粤语剪辑版在香港翡翠台、高清翡翠台播出。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武媚娘传奇
外文名:The Empress of China
其它译名:武则天(原名及香港译名)
出品公司:唐德影视、范冰冰工作室、《读者》集团、恒大影视、中影股份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无锡、横店、涿州
首播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导 演:高翊浚
编 剧:潘朴
主 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钧甯,张庭,周海媚,李解,李李仁,任山,王绘春
集 数:湖南卫视版96集、未删减版82集、TVB版74集
每集长度:未删减版42-45分钟、卫视版25-45分钟
类 型:宫廷、爱情、历史
上映时间:2014年12月21日
制片人:范冰冰
首播平台:湖南卫视
摄影指导:鞠昀
二、剧情简介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太子李显在张柬之等人的簇拥下逼宫,面对威严依旧的大周皇帝武则天,懦弱的李显落荒而逃,张柬之感慨大唐气数已尽,却没料到的是,这一切都在武则天的意料之中;这么多年,她就在等着一个人让她放心将大唐江山托付,等着一个人让她将李唐王朝归还,随着大周王朝的烟消云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传奇一生揭开帷幕。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利州(今四川广元)武氏小女如意选入大唐后宫。时逢先皇后长孙氏忌日,宫廷里正在排《兰陵王入阵曲》之舞,如意以绝妙舞姿艳压群芳,并与唐太宗李世民邂逅于承庆殿上。是年,武媚娘十四岁,太宗三十九岁。
大祭当晚,秀女郑婉言死于非命,所有证据指向如意,她饱受酷刑,被发配掖廷,如意结识了太宗的老乳娘彭氏,彭氏因为当年“玄武门之变”太宗弑兄杀弟而始终不愿原谅他,老死也不愿相见,而如意成为了太宗和老乳娘的情感纽带,结开了太宗的心结,一年期满,如意被放出冷宫,在大朝会上三番五次展露头彩,使得太宗赐其名为媚娘,并册封她为才人,媚娘一时成为后宫所有女人的众矢之的,身陷各种尔虞我诈的宫廷阴谋;皇储斗争腥风血雨,媚娘不料被卷其中,媚娘与太宗两人的爱情经历来自“女主武氏”预言的压力,媚娘以退为进却未想到李世民轰然离去,带走了她此生最为热烈的一段恋爱。
削发为尼的媚娘为腹中孩儿计划离开感业寺,然而阴差阳错回到宫中的她竟又流产,所有证据指向王皇后。为了复仇,媚娘走向一直爱慕着她的唐高宗李治,永微三年(公元652年),媚娘被封为昭仪,精心策划的复仇最终让王皇后、萧淑妃自食其果,然而陪伴着李治经历兄弟反叛后,媚娘逐渐发现,李治给了她家,一个她不忍离开之地。
永微六年(公元655年),媚娘被立皇后。媚娘帮助李治清肃门阀实力,大唐日渐昌盛,而李治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皇储之争忽隐忽现。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李治驾崩,新皇昏庸无能,皇子闲云野鹤,大唐江山的未来,一切的一切将媚娘推到风口浪尖处……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媚娘身着皇袍头戴帝冕,在众人注视下一步步登上则天楼,称圣神皇帝。坐在帝王的宝座,被天下苍生所朝拜,俯瞰众生,武则天回想起过去的一切,是否皆是因爱而起毫无权欲的腐蚀?此起彼伏的高呼万岁声,让武则天看不清自己是否在这么多年的宫廷倾轧中走向迷途……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立无字碑。江山如梦,浮生一痴,功过是非,任后世评说。

历史上李世民给李治的遗诏究竟是怎么安排武媚娘的

历史上李世民给李治的遗诏没有提到武媚娘。
遗诏内容如下:
夫天命之重,绿错奉其图书;天子之尊,赤县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桥山之树已阴;业致升平,苍梧之驾方远。至於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黄帝之五十三战,商汤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昔者乱阶斯永,祸钟隋季,罄宇凝氛,曀昏辰象,绵区作梗,摇荡江河。朕拂衣於舞象之年,抽剑於斩蛇之地。虽复妖千王莽,戮首軘车;凶百蚩尤,衅尸军鼓。垂文畅於炎野,馀勇澄於斗极。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再维地轴,更张乾络。礼义溢於寰瀛,菽粟同於水火。破舟船於灵沼,收干戈於武库。辛李卫霍之将,咸分土宇;缙绅廊庙之材,共垂带绶。至於比屋黎元,关河遗老,或赢金帛,或斋仓储: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矣;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自栉风沐雨,遂成弭沴,忧劳庶政,更起沈疴。况乃汉苦周勤,禹胼尧腊,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皇太子治,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经监抚,熟达机务。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无违朕意。属纩之后,七日便殡。宗社存焉,不可无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文武官人,三品已上,并三日朝晡哭临,十五举音,事毕便出。四品已下,临於朝堂,其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无得擅哭。诸王为都督刺史任者,并来奔丧。濮王、莱五,不在来限。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举哀三日。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昔者霸陵不掘,则朕意焉。辽东行事并停。太原元从人见在者,各赐勋官一级。诸营作土木之功,并宜停断。

电视剧中是这样安排的:李世民在生命的最后,还是选择了守护大唐江山。长孙无忌来见李世民,李世民把大唐和儿子都托付给长孙无忌,最后说出将会安排媚娘入感业寺,求他放过媚娘性命,长孙无忌答应。李世民想见媚娘最后一面,长孙无忌已派人去接媚娘,却被告知媚娘已经不在房府中。

简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太宗至唐高宗的详细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宽律法 “赏”贪官
唐太宗除了有善纳谏,“以人为镜”这些令后人称赞的功绩以外,还修正了律法、减轻了酷刑,用奖赏法惩罚贪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太宗刚即位时,《武德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太宗便下令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修订新的《贞观律》。这部律法共十二篇,500条,太宗进行过妥善的修改,减轻了刑罚。举一个例子,起初,新的律法把一些绞刑改为断右趾,太宗看了不妥,便接受了臣下的建议,改成“加役流”,获罪犯人服三年苦役。即达到了惩罚的力度,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残酷。
太宗也关心囚犯,贞观六年,唐太宗将三百九十个囚犯放回家,让他们见家人最后一面,明年秋后这些囚犯为了感谢太宗恩德,都应诏来处决。
接着讲治贪。往往人们印象中的治贪,都是重重地罚,不过这样也有弊端,一些贪官日久天长又会不长记性,又犯上同样的毛病。而太宗治贪和一般人治贪的方法却和常人大大相反,不仅没有严格刑罚,反而奖赏他们。《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3年)右卫将军陈万福在赴京途中截下驿站麦麸数石,太宗赐它大量麦麸,让他背回去,“以耻之”。这种方法在现在已经不那么适用了,但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借鉴。
唐高宗李治:并非昏庸弱帝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都把唐高宗写成“昏弱君主”。真实的唐高宗却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皇帝,他的功绩也非常大。
《旧唐书》记载高宗当太子后“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这就足以说明高宗有很大的政治才能。太宗曾撰写《帝范》赐李治,以教他如何治国。
史书记载:高宗即位刚八月,晋州就地震了。史书记载“坏庐舍,压死者五千余人”。高宗“诏遣使存问,给复二年,压死者赐绢三匹”。从这件事中,高宗得到了民心。
永徽之治则是一个可以和“贞观之治”相媲美的盛世。人口迅速增长了20多万。他把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非常勤于政务。他也是一个善于听取贤臣谏言的皇帝。一次打猎时下雨,高宗问:“什么雨衣不漏水?”贤臣答:“瓦做的不会漏雨。”高宗听罢,停止打猎。
高宗还成功地征伐了高丽。当有预言高丽要灭亡的时候,高宗说:“高丽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为万国之主,岂可推过于小蕃!”体现了唐高宗心系天下百姓安危的情怀。
从这些功绩可以看出,高宗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要说他昏庸呢?历史就是如此,不要盲目迷信书本,应该细读史书,才能知道真相。

李世民给李治什么诏书

遗诏:
夫天命之重,绿错奉其图书;天子之尊,赤县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桥山之树已阴;业致升平,苍梧之驾方远。至於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黄帝之五十三战,商汤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昔者乱阶斯永,祸钟隋季,罄宇凝氛,曀昏辰象,绵区作梗,摇荡江河。朕拂衣於舞象之年,抽剑於斩蛇之地。虽复妖千王莽,戮首軘车;凶百蚩尤,衅尸军鼓。垂文畅於炎野,馀勇澄於斗极。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再维地轴,更张乾络。礼义溢於寰瀛,菽粟同於水火。破舟船於灵沼,收干戈於武库。辛李卫霍之将,咸分土宇;缙绅廊庙之材,共垂带绶。至於比屋黎元,关河遗老,或赢金帛,或斋仓储: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谓无负矣;朕於天下苍生,可谓安养矣。自栉风沐雨,遂成弭沴,忧劳庶政,更起沈疴。况乃汉苦周勤,禹胼尧腊,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归,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皇太子治,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经监抚,熟达机务。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往事居,无违朕意。属纩之后,七日便殡。宗社存焉,不可无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文武官人,三品已上,并三日朝晡哭临,十五举音,事毕便出。四品已下,临於朝堂,其殿中当临者,非朝夕临,无得擅哭。诸王为都督刺史任者,并来奔丧。濮王、莱五,不在来限。其方镇岳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举哀三日。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昔者霸陵不掘,则朕意焉。辽东行事并停。太原元从人见在者,各赐勋官一级。诸营作土木之功,并宜停断。

望采纳O(∩_∩)O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