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进士谢师恩举办奢华烧尾宴仅存20多年

历史典故 2023-07-23 03:02:27

高考揭榜之后,录取工作开始,莘莘学子们少不得开始谢师恩。在实行科举取士的时代,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当然也要开宴感谢老师教育栽培之恩。说起古代的“升学宴”,不能不说到唐朝的“烧尾宴”。

也许是它太奢侈了,这个始于唐中宗时期的“烧尾宴”,仅在中国的历史上生存了20多年,到了唐玄宗开元时期,就销声匿迹了。今天的“升学宴”,只包含高考学子的“升学”之“宴”,而“烧尾宴”包括“士人初登第”,也包括公务员“升了官阶”之宴。

所谓“烧尾”,传说中有三种说法:

一是兽变为人,尾巴还在,必须烧掉。这有点“狐狸尾巴藏不住”的味道,在民间传说中,动物最难变的就是尾巴,《西游记》中那个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每次都是尾巴露的馅;

二说新羊加入羊群时,必须把尾巴烧掉,不然就难以让群羊接受。这个说法放在“升了官阶”里最为合适;

第三个说法是鲤鱼跃龙门时,会有天火把鲤鱼的尾巴烧掉,只有这样,才能让平凡的鲤鱼变成一条能够腾云驾雾的龙。“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最易为“士人初登第”所接受,至今人们还把高考中榜者说成“鲤鱼跃龙门”。反正这三种说法都挺具有神话色彩的。

最奢侈的“烧尾宴”应该发生在唐中宗景龙年间的韦巨源身上。韦巨源“官拜尚书左仆射”时,在家中为唐中宗举办“烧尾宴”,光是有名有姓的菜点就上了58种,那些没名没姓的饭菜更是不计其数了。这在五代宋人陶谷的《清异录》中都有记载。

“烧尾宴”的结束,是在《旧唐书·苏瓌传》中,苏瓌官拜仆射没有举办“烧尾宴”,被人告状告到皇上那里去,参了一本。苏瓌上奏解释说:“臣闻宰相者,主调阴阳,代天理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臣见宿卫兵至有三日不得食者。臣愚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意思就是说现在粮价很贵,老百姓生活困难,我看到侍卫居然有三天没吃上饭,我觉得这是我的失职,因此不敢举行烧尾宴。

“至四年,中宗遗制”,从此之后,“烧尾宴”不再举行。苏瓌这只“羊”虽然没有烧掉“尾巴”,但依然与“群羊”融为了一体,并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尊重,真是上天有眼了。唐朝进士及第的“升学宴”,《北梦琐言》中就有记载,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也看出古人对“烧尾宴”这个“升学宴”的嘲讽。出身名门望族的宇文翃,自己学识不足,却想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便打起了歪主意。当他听说有权有势、年过六十的窦璠想续弦时,就把自己漂亮的妙龄女儿嫁给了窦璠。这一招果然灵验,宇文翃心想事成了。

金榜题名后的宇文翃也和大家一样,把“升学宴”办得十分丰盛。不过,他办“烧尾宴”时,一只尾巴着火的老鼠跑到了长安城杜尚书的库房中,引起了火灾,这样的结果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京兆尹借此火灾说事,暗讽宇文翃烧尾如鼠。“鱼将化龙,雷为烧尾,近日老鼠亦有烧尾之事”。后多用“老鼠烧尾”来讥讽无才却醉心科举及第的人,真是入木三分。

从烧尾宴来看一看,唐朝的美食有多丰富

与后面的宋明相比,唐朝虽然还不是市民社会,但人们已经初步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了,特征之一就是唐朝贵族和士人嗜吃,按照《酉阳杂俎》本条所记载,当时的流行美食如下:

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庾家棕子,白莹如玉;韩约能作樱桃毕罗,其色不变,又能造冷胡突鲙、醴鱼臆、连蒸诈草獐皮索饼;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

也就是说,当时长安著名的美食有:
A.萧家的馄饨。后人推测馄饨从饺子中独立出来,单独成为一道美食,是隋唐时代的事,但例证不多。而本条记载是极好的证明。长安萧家的馄饨,味道鲜美,汤汁肥而不腻,去掉汤汁,可以煮茶。
B.庾家的粽子,白莹如玉,估计是江米小枣的。
C.韩约做的“樱桃毕罗”(毕罗由西域传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带馅的烧饼),熟后樱桃颜色不改变。这里多说两句。韩约是谁?唐朝中期最著名的政变“甘露之变”的关键人物。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冬,被宦官仇士良欺凌而忍无可忍的皇帝唐文宗李昂,欲联络宰相李训、王涯、舒元与以及左金吾将军韩约等人诛杀仇士良,计划是:叫韩约谎称金吾院内的石榴树上突降甘露,请仇士良等诸宦官去参观,乘机将其扑杀。本来计划挺好的,几位宰相也参加了。但是,由于韩约见到仇士良后太过紧张,在大冬天汗流不断,导致仇士良怀疑,随后迅速撤离并劫持了皇帝,率神策军反扑,导致皇帝和大臣的这次计划彻底失败,随后宦官仇士良将参与事变的宰相和相关大臣全部诛杀,长安朝士以及家属上千人死难。当然,韩约也没跑了。可以说,“甘露之变”是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令人惋惜和扼腕的事变。直接导致事变失败的人物,就是见了宦官紧张得哆嗦的左金吾将军韩约!别看这韩将军心理素质差,但做起美食来可有一套,除了善做“樱桃毕罗”外,他还能做冷胡突鲙(带有鱼肉的片汤)、醴鱼臆(甜味鱼胸)、连蒸诈草獐皮索饼(一种獐肉饼)。服了。
D.将军曲良翰善于烤驴鬃驼峰。烤驼峰也是从西域传来的,由此可见当时唐朝的很多美味都带有胡人色彩。在烤前,将驼峰切成薄片,加以各种香辣作料,熟后味道鲜美。
唐朝人爱吃,跟在士人阶层流行“烧尾宴”有一定关系。唐时,朝廷官员如得到皇帝提拔,就要宴请皇帝;当然,如果科考进士及第,也要宴请亲朋好友。这种饭局被称作“烧尾宴”。因为按照唐朝人的理解:得到提拔或中进士,相当于鲤鱼跳龙门,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鱼跳过龙门后,天上会有火焰将其尾巴烧掉,使之改变新颜。”在整个唐朝,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出现在唐中宗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当时,官员韦巨源得到提升,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他在长安宴请了皇帝唐中宗,在那次宴会上一共出现了上百道菜,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金乳酥、水晶龙凤糕、金银夹花平截、长生粥、见风消、贵粉红、御黄王母饭、玉露团、八方寒食饼……
据说,当时中宗皇帝吃完后,回宫两天没吃饭,对韦巨源家的佳肴念念不忘,还有提拔韦巨源的意思
补充: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我国菜肴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菜肴的烹饪方法明显增多,制法更精,品种相当丰富,风味多种多样,产生出大量的名菜佳肴。

这一时期的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为宫廷宴用菜,中档为一般官吏日用菜,低档为市民用菜。高档菜有韦巨源烧尾宴食单所列的58种菜肴,以及唐玄宗时奸相李林甫家所用“甘露羹”、唐懿宗同昌公主所食“消灵炙”、唐玄宗请安禄山所食“野猪”、唐玄宗时虢国夫人家厨邓连所制“灵沙”、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嗜好的“鹅鸭炙”、安禄山向唐玄宗所献“鹿尾酱”、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家所用“赤明香”、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同食的“驼蹄羹”、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所用“李公羹”等。

中档菜有隋代流传下来的鱼干脍、咄嗟脍、浑羊殁忽、金齑玉脍,以及白沙龙、炙、串脯、生羊脍、飞鸾脍、红虬脯、汤丸、寒具、昆味、撺双丞、葫芦鸡、黄金鸡、族味、鲵鱼炙、剔缕鸡、羊臂、热洛河、菊香齑、芦服、含凤、石首含肚、清风饭、无心炙等。

低档菜是一些大众食品,有千金圆、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羊酪、黄儿、黑儿、黄粱饭、青精饭、雕胡饭、庾家粽子、防风粥、神仙粥、麦饭、槐叶冷淘、松花饼、长生面、面茧、五福饼、消灾饼、古楼子、赍字五色饼、玉尖面、细供没忽羊羹等。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饮食习俗的丰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饪制作水平。

韦巨源烧尾宴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次宴会,所谓“烧尾宴”,指士人刚做官或做官得到升迁,为应付亲朋同僚祝贺,必须请的一顿饭。其名称来源有三说:一说虎变成人,尾巴难办,必须烧掉其尾;二说新羊初入羊群,因受群羊触犯而不安,要烧掉新羊的尾巴,它才能安静下来;三说鱼跃龙门,有天火烧掉鱼尾,鱼即化为真龙。唐代之所以为宴席取名“烧尾”,意在象征前程远大,官运亨通。此风习是在唐中宗景龙时期开始的。韦巨源在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三月,官拜尚书令左仆射,在家设“烧尾”宴请唐中宗,肴馔丰美,世所罕见。宴会上的58道菜可以说是唐代市场上高档菜的代表,下面略作介绍:

光明虾炙:用生虾制成,具体方法是用虾仁摆成灯笼图案;

红罗丁:用奶油与血块制成的冷盘;

巨胜奴:把蜜和羊油置入面中,外沾黑芝麻油炸而成;

贵妃红: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

吴兴连带:用生鱼腌制的凉菜;

甜雪:用蜜糖慢火烧炙的太例面,其味甜,状如雪;

玉露团:奶酥雕花;

格食:羊肉、羊肠、羊内脏缠豆苗制作的;

水炼犊:将牛犊肉用慢火煨熟,要将带调料的水全部收干;

西江料:粉蒸猪肩胛肉屑;

白龙:鳜鱼丝;

汤洛绣丸:肉末裹鸡蛋花;

同心生结脯:生肉切成条后打成回文式结子,再风干成肉脯蒸食;

仙人脔:鸡块用乳汁调合而成;

葱醋鸡:鲜蒸鸡;

凤凰胎:鸡腹中未生的鸡蛋与鱼白(鱼胰脏)相拌快炒;

五生盘:羊、猪、牛、熊、鹿这五种动物肉细切成丝,生腌成脍,再拼制成花色冷盘;

逡巡酱:鱼片、羊肉块炒;

清凉碎:果子狸烧熟后冷却,再冷切成盘;

雪婴儿: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

金粟平:鱼子酱夹饼;

金银夹花平截:蟹肉与蟹黄平铺饼上,卷起后横切成片;

八仙盘:将烤鸭分成八样形状;

分装蒸腊熊:用冬季腌制的熊分装容器蒸熟;

冷蟾:蛤蜊肉羹汤;

卯羹:兔肉汤;

小天酥:鸡肉、鹿肉剁成碎粒后拌上米糁制成;

鸭花汤饼:鸭汤加面片;

双拌方破饼:角上有花的方形点心;

御皇王母饭:肉、鸡蛋、油脂调佐料的盖浇饭;

天花毕罗:有果脯的抓饭;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盛时期,也是我国菜肴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菜肴的烹饪方法明显增多,制法更精,品种相当丰富,风味多种多样,产生出大量的名菜佳肴。

这一时期的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为宫廷宴用菜,中档为一般官吏日用菜,低档为市民用菜。高档菜有韦巨源烧尾宴食单所列的58种菜肴,以及唐玄宗时奸相李林甫家所用“甘露羹”、唐懿宗同昌公主所食“消灵炙”、唐玄宗请安禄山所食“野猪”、唐玄宗时虢国夫人家厨邓连所制“灵沙”、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嗜好的“鹅鸭炙”、安禄山向唐玄宗所献“鹿尾酱”、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家所用“赤明香”、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同食的“驼蹄羹”、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所用“李公羹”等。

中档菜有隋代流传下来的鱼干脍、咄嗟脍、浑羊殁忽、金齑玉脍,以及白沙龙、炙、串脯、生羊脍、飞鸾脍、红虬脯、汤丸、寒具、昆味、撺双丞、葫芦鸡、黄金鸡、族味、鲵鱼炙、剔缕鸡、羊臂、热洛河、菊香齑、芦服、含凤、石首含肚、清风饭、无心炙等。

低档菜是一些大众食品,有千金圆、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羊酪、黄儿、黑儿、黄粱饭、青精饭、雕胡饭、庾家粽子、防风粥、神仙粥、麦饭、槐叶冷淘、松花饼、长生面、面茧、五福饼、消灾饼、古楼子、赍字五色饼、玉尖面、细供没忽羊羹等。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饮食习俗的丰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饪制作水平。

韦巨源烧尾宴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次宴会,所谓“烧尾宴”,指士人刚做官或做官得到升迁,为应付亲朋同僚祝贺,必须请的一顿饭。其名称来源有三说:一说虎变成人,尾巴难办,必须烧掉其尾;二说新羊初入羊群,因受群羊触犯而不安,要烧掉新羊的尾巴,它才能安静下来;三说鱼跃龙门,有天火烧掉鱼尾,鱼即化为真龙。唐代之所以为宴席取名“烧尾”,意在象征前程远大,官运亨通。此风习是在唐中宗景龙时期开始的。韦巨源在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三月,官拜尚书令左仆射,在家设“烧尾”宴请唐中宗,肴馔丰美,世所罕见。宴会上的58道菜可以说是唐代市场上高档菜的代表,下面略作介绍:

光明虾炙:用生虾制成,具体方法是用虾仁摆成灯笼图案;

红罗丁:用奶油与血块制成的冷盘;

巨胜奴:把蜜和羊油置入面中,外沾黑芝麻油炸而成;

贵妃红:精制的加味红酥点心;

吴兴连带:用生鱼腌制的凉菜;

甜雪:用蜜糖慢火烧炙的太例面,其味甜,状如雪;

玉露团:奶酥雕花;

格食:羊肉、羊肠、羊内脏缠豆苗制作的;

水炼犊:将牛犊肉用慢火煨熟,要将带调料的水全部收干;

西江料:粉蒸猪肩胛肉屑;

白龙:鳜鱼丝;

汤洛绣丸:肉末裹鸡蛋花;

同心生结脯:生肉切成条后打成回文式结子,再风干成肉脯蒸食;

仙人脔:鸡块用乳汁调合而成;

葱醋鸡:鲜蒸鸡;

凤凰胎:鸡腹中未生的鸡蛋与鱼白(鱼胰脏)相拌快炒;

五生盘:羊、猪、牛、熊、鹿这五种动物肉细切成丝,生腌成脍,再拼制成花色冷盘;

逡巡酱:鱼片、羊肉块炒;

清凉碎:果子狸烧熟后冷却,再冷切成盘;

雪婴儿:青蛙肉裹豆粉下火锅;

金粟平:鱼子酱夹饼;

金银夹花平截:蟹肉与蟹黄平铺饼上,卷起后横切成片;

八仙盘:将烤鸭分成八样形状;

分装蒸腊熊:用冬季腌制的熊分装容器蒸熟;

冷蟾:蛤蜊肉羹汤;

卯羹:兔肉汤;

小天酥:鸡肉、鹿肉剁成碎粒后拌上米糁制成;

鸭花汤饼:鸭汤加面片;

双拌方破饼:角上有花的方形点心;

御皇王母饭:肉、鸡蛋、油脂调佐料的盖浇饭;

天花毕罗:有果脯的抓饭;

唐朝人庆祝登第升迁的“烧尾”有多奢侈,为什么说这是满汉全席的前身?

唐朝初期形成的烧尾宴,相当于现在很多人身份晋级摆桌庆祝以求彩头的宴请。烧尾的意思,取自鲤鱼跃龙门时被雷火击中尾部化龙飞升的意思。

古代的时候,一般将贫寒学子考中秀才或做官,通过不懈努力从贫寒阶层,晋升官宦贵族阶层成为烧尾。据《封氏闻见录》云,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同僚、朋友及亲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成为“烧尾宴”。

这个与我们现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考上事业单位或考上公务员,身份发生改变,邀请亲朋友好聚餐庆祝是一样的道理。有的人,买了一辆新车,感觉自己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告别两条腿、两个轮轮的生活,也会在所在地域的知名酒店或酒楼、饭馆摆一桌,宴请朋友、伙计,吹吹牛!畅想一下美好的人生,同时与原来的苦日子说声拜拜。这也算是一种当今的“烧尾宴”。

其实,唐朝的烧尾宴,还有一种为皇帝进献美食,以求官运亨通的意思。每年到了进献烧尾宴的时候,正式各级官吏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往往从所属地域,积极搜寻美味与美食大师,积极制作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参加烧尾宴。

《清异录》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清单,其中有58款肴馊留存于世,这58种菜点有主食,有羹汤,有山珍海味,也有家畜飞禽。烧尾宴最后发展成了世界美食的大聚会,胡风与汉风、印度与东南亚、南国北国珍馐皆上榜,就像清朝的满汉全席一样。可以说唐烧尾宴是满汉全席的前身。

曾经盛行于唐代的烧尾宴是怎样的?它是怎么来的?

这个?烧尾宴?简单来说就是官员入职以及升迁时所举办的宴席,它是由唐朝一位名叫韦巨源的官员在晋升为尚书令时设宴邀请唐中宗而开始的。这种宴席为何会被称呼为?烧尾宴?并无明确的答案,关于这一名字的由来共有三种说法。

其中第一种说法认为?烧尾宴?这个名字与老虎有关,相传老虎要想变身为人就得先将自己的尾巴给烧掉。第二种说法与羊有关。该说法认为羊要想融入新的羊群必须将自己的尾巴烧焦。第三种说法则是说鲤鱼要想越过龙门成为真龙,它的鱼尾就得先经过天火的烧灼。这三个说法的主人公虽然并不统一,但是它们所传达的意思都可以理解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官员不管是新入职还是升迁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也需要?烧尾?,于是便有了?烧尾宴?。这种形式的宴席起始于唐中宗时期,最早设下?烧尾宴?的人是韦巨源。众所周知,唐中宗的皇后是韦皇后,而韦巨源此人则与韦皇后有着宗亲之谊。因着这个关系,韦皇后对韦巨源十分器重,连带着唐中宗对此人也甚是看重。就在韦巨源升任为尚书令时他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特地在家中摆下宴席,并且宴请唐中宗前来参加。

唐中宗的到来让应邀参加该宴席的其余人都进一步认识到韦巨源的受重视程度,于是对他更为尊重。自这之后每逢有官员入职或者升迁,这些人便会效仿韦巨源举办宴席,既以此表示庆祝又向外人展现了自己的人脉。而在这?烧尾宴?上既有美味的食物可供食用,也有美妙的歌舞可供欣赏,该宴席方式在当时也是格外地流行。不过等到唐玄宗登基之后?烧尾宴?便慢慢被禁止,所以这种宴席方式前前后后就只流行了二十多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4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