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武帝的另一面:抢民财坏法制(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历史典故 2023-07-23 02:33:00

自秦以来,中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其中皇帝的数量更是百位数以上,但是,这些皇帝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真是不多,不然毛主席也不会说:惜秦皇汉武了,这两人在中国人心里占有很高的位置。秦始皇是首个同意全国的皇帝,他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而汉武帝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使得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说说这位汉武帝。

亲们一定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一位皇帝的另一面居然是抢夺民财,破坏法治的暴君。这到底是谣言还是事实?以下揭晓。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史是为了读现实。按这样的想法来读西汉史,我感到对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秦皇武帝情结,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汉武帝这种类型的人,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再让这种人上台,原因很简单,这类人物对工商业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大破坏性。具体说起来,汉武帝留下的坏传统主要有三个:一是他摧毁民营经济;二是他破坏法制;三是他穷兵黩武,拖垮了国家。

一、抢劫民营经济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去世后(公元前195年),经过汉惠帝(公元前195年–前188年),吕后(公元前188年–前180年),到汉文帝(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和汉景帝(公元前188–前141年)统治期间,出现了秦统一以来中国第一个大盛世,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史记·平准书》有一段记载①,大意如下:汉朝建立七十多年以来,国家没有什么大事,只要不遇到水灾旱灾,百姓家给人足。城乡的粮仓都储满了粮食,各级政府财政都有多余钱财。京师国库的钱积累到巨万,串铜钱的带子都朽坏了,国库里的钱多得难以统计。国家储备粮仓的粮食太多,堆不下,只有堆在仓库外面,粮食都腐败不可再吃。大街小巷里都有马,乡村也的马成群结队,因公马路上会打架,乘公马去聚会的人往往到不了会场。城里看门的都有好粮好肉吃。小官员因流动性小,他们的孩子往往都继承他们的职位了,所以一些姓氏都以他们的官位命名。人人都十分自爱,不敢触犯法律,办事都以义为先,耻于干坏事。这段时期,国家法律政策十分宽松,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是如何得来的?是因为政府按道家黄老学执政,无为而治,清静守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道家黄老学表现在经济政策领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自由主义政策,低税收,少干预,自由开放,依法治国。

“文景之治”期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是说,国家统一,各地关卡取消了,开发山泽自然资源的禁令取消了,所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品交换没有不通的,大家都得其所欲。政府在煮盐、冶铁等领域全面开放,私人得以自由经营。甚至在冶铜铸币这样的货币发行领域,也都向私人开放,私人可以从事铸币业务。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到了极至,国家富裕,民营工商业大发展。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当时仅16岁,在他21岁前后,马上开始对民营工商业连下重手。首先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由官府对重要物资的运输和贸易进行垄断,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责令民营商人自报财产,陈报不实者,罚充军一年。鼓励告发民营工商业者,被告发者,没收财物一半。于是告发一发不可收拾,《汉书》上说,“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等财产以上家庭都被告发了,结果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中等以上的工商业家庭全都破产了。

汉武帝仅仅是通过告发和没收财产一项,就“得民财以亿计”。贪官污吏趁机鱼肉其间。朝廷下令逮捕的工商业者就有六七万人,上层官吏自己私自增加逮捕数量,达到十多万人,搞得“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受伤害的民营工商业者比对匈奴战争中被打败的匈奴人还多。“文景之治”培育出来的繁荣的民营工商业,就此被毁灭。汉武帝抢了民间工商业者的财富,拿来干什么?

一是打仗,重奖将军们。元狩五年,赐给卫青大将军黄金二十万辆。元狩四年,赏给卫青、霍去病黄金五十万斤。经由汉武帝,巨量的财富由民营工商业者转给了将军们。所以历代的将军们都喜欢和崇拜汉武帝,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打仗用钱外,就是汉武帝自己大量挥霍,盖宫殿和游苑,大搞祭祀活动,四处巡游天下,“取好女数千人,以填后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鬼神,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汉武帝把“文景之治”多年积累的国力,把工商业者多年创造的财富,短短几十年就耗干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

二、破坏法制

刘邦带军攻入秦国时,诸将都去抢金银财宝,而萧何则带人去抢秦朝的档案馆,这样萧何就掌握了秦朝的人口、地理、法律等资料。建国后萧何根据秦国的法律,以黄老无为而治,清静守法,约法省禁,顺应民心的原则,对秦法进行了修改,制订出了《九章律》,以后“萧规曹随”,西汉建国的法制基础得以巩固和完备。汉文帝、汉景帝等都是依法治国的榜样,不敢把君主个人意志加于法律之上。

有一个故事颇能说明“文景之治”是如何依法治国的。《汉书》中记载②:一次,汉文帝马队经过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来。惊了汉文帝所乘马。于是派人把这人抓了来,交给法官张释之处理。那人解释说,看见马队,躲到桥下,后来以为马队走了,就出来。出来看见马队还在,就跑。张释之依律,判此人罚款。汉文帝很生气,这人惊了我的马,还算马温和,换其它马,不伤了我吗?你怎么只是罚款。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你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汉文帝思考后说,法官说得对。

共2页:12下一页

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首先,我们要从大环境说起。
武帝之前,“文景之治”,低税赋,养生息民,使得国库殷实。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武帝觉得时机成熟,于前133年对匈奴宣战。
战争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国库消耗得很快。在这个背景下,武帝发起了财政改革:
1、盐铁酒,尽归官营;
2、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3、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4、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现在我们一样一样来评说:
一、汉武初期,延续文景,采用养生息民政策
很好!对百姓有益,对国家财政有益,对社会安定也有益。
二、盐铁酒归官府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对长久的经济发展不利。司马迁对此也持否认观点。在武帝死后,盐铁会议召开,剧烈讨论是否“盐铁归民”。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会议,会议纪要编撰为《盐铁论》。
3、事实上,当时这项政策执行后,很多盐铁私商摇身变成了政府官员,增加了当时官僚队伍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官僚队伍的素质。这种做法也促使了商官合流,又势必加剧腐败和政治黑暗。
三、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由于严重增加了工商业者的税收负担,打击了他们积极性。对经济发展不利。司马迁也对此也持否认观点。
四、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防止经济混乱,有益。
五、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这个有必要描述一下。
均输法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平准法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以谋取利益的政策。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均输平准,是不错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增加财政,稳定物价(防止商人囤货高价卖出,谋取暴利),还造福百姓。
弊端是,均输平准也打击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小结一下:武帝财政改革,使社会经济发展路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无为而治”的自由发展变为政府垄断干预。加强了国家经济一统,有利于财政收入与政治统治,但对民间私营工商业是严重的扼杀。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后代王朝诸多采用这种经济模式。这也是资本主义很难在中国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如何在战争中进行财政改革?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当中,除却内部稳定因素以外,经常会发生区和周边少数民族进行战争的情况。在汉朝时是一个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有着较大变化的时代。在汉武帝时期,主动向匈奴开战,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历史佳话。

但是在这一场战争中,汉朝服也是面临着巨大压力的。作为一场战争消耗最大的,莫过于在财政方面。而在汉朝时通过对于财政进行改革,使得将战争带来的压力有所缓解,又维持了社会稳定。

不得不说,汉匈战争引发的汉朝财政改革,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财政雏形,以至于在后世的财政发展当中,基本以看到汉朝时的影子。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是如何在战争中进行财政改革的呢?

一、汉初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为财政发展埋下隐患

(1)秦末战火的影响,汉初统治者采取放任的财政政策

在汉朝之前,百姓经历了秦朝末年纷乱格局的影响,生活苦不堪言。然而这一时候不仅是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当时社会生产、商业经济等呈现萧条景象,可以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

因此,在汉朝建立以后统治者接受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国家经济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得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这一时候的汉朝里,为了实现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无为的政治思想,这是属于这个乱世刚刚结束时候的一个正确方式。

汉朝建立以后,虽然在中央官制上继承了秦朝的传统。但对于百姓税收的政策也是不同于秦朝时期。虽然这一时候的汉朝为了养活庞大的管理体系,需要大部分的财政支出。但是这时候吸收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汉朝统治者对于秦朝的官制进行了简化,同时也节省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

与此同时,在汉朝初年,为了使得百姓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恢复环境,汉朝的机构现出非常简洁的形式。除却三公九卿以外,便是通过简单的层级管理,并没有过多干扰民间的经济。

可以说,在经历汉初六十年的发展,才得以有充实汉朝国库的机会,而正正是为此奠定了汉初早年采取了较为自由的财政政策。然而,针对这一情况,对于汉朝初年的生产发展还需要多方助力,为此汉朝统治者极力构建稳定的内外环境。

(2)为减少战争破坏,汉初统治者以和亲的方式减少财政支出

这一时候的汉朝,虽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但却隐藏着一些外来侵略的危机。在汉刚走,刘邦登基以后,针对外来政权采取的方式便是和亲。在中国北方民族承载着匈奴这一个强有力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经常南下侵扰汉族边界。

为此,经常与汉族政权发生斗争。历史上有名的万里长城,便是为针对抵抗匈奴铁骑而建造的。在汉朝时,为了稳定外部局势,汉初的统治者选择派出皇室女子和匈奴统治者和亲,这就得以安抚如狼似虎的匈奴。

汉初统治者采取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外部环境的稳定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不仅如此,通过和匈奴和亲,这就为自己政权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缓冲阶段,经过这一时候的汉朝,已经是一个逐渐走上正轨的封建王朝,他们在这几十年中获得迅速发展,实力逐渐强大起来。

而且凭借和秦正阳的手段,能够减少战争,这样极为消耗国家财政的方式,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还在之后,汉朝统治者便有了向匈奴开刀的想法,于是便通过和亲这样的方式、暗暗蓄力发展军备。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最终必然爆发战争。

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战争中进行的财政改革

(1)盐铁官营,建立国家垄断制度、增加税收

在汉武帝时期正值汉朝国家鼎盛的时期,因此,为了自己政权稳定着想,汉武帝下令向匈奴开战。然而,一场战争是一次烧钱的行动。

对于国家财政造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雄心大志的汉武帝来说,停止讨伐匈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他对于汉朝的财政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因为这次改革,汉朝的财政奠定了封建王朝两千年的雏形。

在进入战争时期,汉朝的军队并不能像匈奴一样,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减少自身的财政压力。相反,汉朝需要更大的财政资金的支出,以继续延续这一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

在这一次压力之下,汉武帝对于财政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国家垄断的机构。在汉武帝的财政改革措施中,最为出名的便是盐铁官营。在当时作为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盐,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同时为汉武帝为了自己战争的需要,对于制盐行业加收了重税。但是这却并不能够满足一场庞大战争的需求,于是汉武帝就开始动起了小心思。

他将盐这一行业的所有权利收归到国家手中,由国家统一建立了相关的作坊,以供应全国的食盐,通过这一方式,汉武帝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在除却战争的需求之外,国库还有些许剩余。

而不安分的汉武帝又盯上了铁这一行业,铁不仅仅是作为家庭农具生产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战争兵器铸造的原料之一。为此好利,又将盐的开采权和经营权收归到国有,对于民间商人私自开采卖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此,他建立起了一套盐铁官营的制度,这也是当时最早的国企。

除了建立国企以外,为了推动商业的发展,汉武帝还进行了货币改革,在推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国家收入。

(2)改革货币,推动商业发展、增加商税收入

在古代的货币经常是由政府做铸造的金属货币,这也成为了封建王朝成功操纵经济发展的法宝。在汉朝时,由于战争的亏空,导致了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然而,在汉朝初年货币的铸造权是经过国家下放到了冥界四人手中,而汉武帝为了能够从中增加自己给的商税收入,便将这一铸造货币的权利收归国有。

汉武帝对于货币进行了创新,铸造出了不同的货币,同时又这一时候颁布了要收取铸币税的命令。除了通过这一个税收能够从民间获利以外,汉武帝盯上了诸侯,他强制要求诸侯必须使用自己的货币,同时也必须将这个作为每年上供的贡品。

然而,当时皇室享有全国矿物的2/3,因此,铸造社交货币之间存在的差价,就使得当时的税收得到了成倍的增长。而且通过这样的发展,使得商业中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发展。

在汉武帝时期,这样的手段使得国家税收能够支撑长期对匈奴作战的需要,不仅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将原本分散的铸币权收不到中央,同时又能够收到不菲的民间财富。

这一首金融垄断可以说是经济学上较为成功的资本运作。但是,战争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汉武帝的想象,为此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决策。

(3)必要时期的措施,汉武帝采取了卖官爵的举措

在长期的战争影响下,汉武帝面临着极为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此,汉武帝做出了卖官鬻爵的决策,这成为了后世王朝,一旦出行财政危机和敛财的重要解决手段。

汉武帝针对以前的二十等军功爵制进行了发展,明码标价这些官位的价格。然而,这些职位仅仅供个人享用,这些人在上战场以后,大部分的都牺牲了。

而这些职位又逐渐空下来,于是新一轮的敛财行动,在汉武帝的支持下,又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了下去。但是这样的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经济长期发展以后,对于国家的管理阶层出现或乱,因此,买官爵只是汉武帝在紧急时候采取的必要措施。

三、汉匈战争三百年,奠定了往后王朝的财政格局

汉朝和匈奴之间发生了长达百年的战争,然而,这也为汉朝财政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条件。在这三百多年的战争中,先有汉初统治者为维护稳定,采取了和亲以减少军事战争的目的。

而在这之后,汉武帝又通过建立国家垄断的企业和金融垄断的手段,对自己的战争消耗聚拢了雄厚的物力财力。

然而,战争不愧作为一个极为烧钱的行动,就连卖官爵这样混乱的情况都成为一个被允许的事情。因此,这于后世封建王朝的财政影响是一旦发生战争,便经常会发生此类事件。

结语: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财政雏形,这是在战争中得以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深刻证实了战争的烧钱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因此,我们更需要珍惜今天这个和平时代下的美好生活,任何妄图挑起战争的行为,我们都应该与之斗争,须知和平来之不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003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