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华(898—936),契丹人,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封东丹王,投后唐明宗,赐姓名李赞华(原契丹名为耶律倍),后被明宗养子遣人杀害。通阴阳,知音律,工辽、汉文章,擅画契丹人物。
◇作品赏析◇
耶律绪隆
辽朝第六代皇帝。字文殊奴,辽景宗长子。他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崇信佛教和道教。他推崇诗人白居易,以契丹文翻译《白居易讽谏集》。所作曲达百余首,说明他的汉文化修养颇高。正是因为他爱好汉文化,所以才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不良人是哪个朝代的?
这部动画巨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交织着战乱与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黄巢起义、朱温篡位、李氏族诛、友珪弑父、沙陀争霸等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贯穿于其中。
画江湖之不良人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也是几千年中国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统治集团除个别成员如周世宗尚能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唐庄宗军事上有些作为外,其他人都集中表现了历代统治阶级没落时期的昏庸、残忍、嗜杀、重敛等特点。有些特点是历代衰落时期统治者所没有的,有些比历代表现得更突出。
五代十国时期第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篡弑极为频繁。
欧阳修有过统计: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如果加上朱温弑唐哀帝和未成功的篡弑,次数就更多了。
梁太祖朱温性格刚暴,重病后喜怒难测。他欲传位博王友文,其庶子友圭说动统军韩 ,以牙兵五百并部分控鹤卫士半夜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 ‘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尔父乎?’友圭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 。一代枭雄朱温死于亲儿子之手,而朱温也曾 杀过唐昭宗和唐哀帝。友圭篡位后没有两年,朱温外孙袁象先与末帝朱友贞以禁兵入宫,友圭让杀死朱温的冯廷谔杀死自己和妻子,冯杀了友圭夫妇后亦自杀。
以力战得天下的后唐庄宗,也是死于政变。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率领土兵,“抽戈露刃,至兴教门大呼,与黄甲两军引弓射兴教门。帝闻其变,自宫中率诸王近卫御之,逐乱兵出门。既而焚兴教门,缘城而入,登宫墙欢噪,帝御亲军格斗,杀乱兵数百。俄而帝为流矢所中”,不久即亡。军事上颇为不凡的一代帝王死后仅有一个伶人用乐器焚其尸骨。石敬瑭与后唐闵帝是郎舅关系,石先尽诛闵帝从骑,然后勾结唐末帝派人缢杀了闵帝、皇后及其 4 个儿子。
未成功的'政变,也比比皆是。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作乱,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后得大将晏球奋力血战,击退叛军。天成四年十一月,后唐明宗病重,秦王重荣以为明宗已崩,惧怕不能继位,于是率兵入兴圣宫求立,事败被诛。
为了夺取皇位,篡轼者常常采取秘丧阴谋来清除反对派。朱友圭杀了父亲朱温后,秘丧4 日。先出国库钱财,大赏群臣及诸军。再遣丁昭浦矫诏去东都诛原拟继承王位的朱友文,再矫诏封自己“权主军国”大事,然后才发丧。天成四年,后唐明宗崩,秘丧 6 日,待第 5 个儿子李从厚从外地赶回京城后才发丧。后汉高祖临死前召来苏逢吉等 4 个顾命大臣,要他们善防杜重威。汉高祖死后,苏逢吉秘不发丧,先下诏杀了杜重威及其三子,然后发丧。
五代统治集团第二个特点是比历代统治集团成员更残暴、嗜杀。
朱温为了篡唐,于天 元年矫诏杀了宰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两个月以后又杀昭宗打供奉的内园小儿二百余人。杀这二百人时朱温耍了阴谋,“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昭宗初不能辨,入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天 三年,朱温杀魏牙军七千余人,泊于婴孺,亦无留者,开平初年,朱温杀掉王师范家二百口。“先掘坑于第侧,乃告之,其弟师诲,兄师悦及儿侄二百口,咸尽戮焉”。
《五代史补》记载朱温御兵残暴,“太祖之用兵也,法令严峻,每战,逐队主帅或有没而不反者,其余皆斩之,谓之‘跋队斩’。自是战无不胜。然健儿且多窜匿州郡,疲于追捕,因下令文面,健儿文面自此始也”。在这种残暴统治下,后梁兵士除了在战场拼命,还有什么出路呢?北宋初年张齐贤著的《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载: “梁祖之初兼四镇也,英武刚狠,视之若乳虎,左右少忤其旨,立杀之。梁之职吏,每日先与家人辞诀而入,归必相贺”。
同光四年,朱友谦旧将史武、薛敬容、周唐殷、杨师太、王景、来仁、白奉国等七个刺史,都以无罪而被后唐庄宗族诛。
后唐明宗侄儿李从 官拜大内皇城使,应明宗邀一起喝酒,喝多了戏登御榻,为明宗赐死。
天成三年,有二幼童以竹竿为戏,被石敬瑭斩首。
后汉时期,太白星昼见,“民有仰观者,为坊正所拘,立断其腰领。又有醉民抵忤一军士,则诬以讹言弃市。其他断舌、决口、抽筋、折足者,仅无虚日”。
朱友谦为李克用父子出生入死,屡建大功,被封为守太师、尚书令、进食邑万八千户,并赐以铁券,恕其死罪。但同光元年,庄宗仍以谋反罪杀了友谦。并诛其家二百口。冤酷之声,行路流涕。
后晋苌从简,“性忌克而多疑,历州镇凡十余,所在竖棘于公署,才通人行,左右稍违忤,即加鞭苔,或者杀害,其意不可测,吏人皆侧足而行。其烦苛暴虐,为武臣之最。”后晋大将张彦泽,把部下张式,决口割心,断手足而死之。有军士擒获人到张彦泽前,彦泽不问所犯,“但目出一手竖三指而已,军士承其意,即出外断其腰领焉” 。
后唐天成元年,安重诲杀殿直马延于御史台门口。御史台是纠察百官不法的机关,竟敢于御史台门口杀人,可见恶极滔天了。
后汉时苏逢吉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大事皆由他决断。苏“随事裁决出其意见,是故汉世尤无法度”。晋高祖“尝以生日遣逢吉疏理狱囚以祈福,谓之‘静狱’。逢吉入狱中阅囚,无轻重曲直悉杀之,以报曰:狱静矣。”
后唐乌震讨伐叛将张文礼,张捕乌震母亲、妻子、儿子十余人以招降乌震。“震不顾,文礼乃自断其手鼻”,然后放出,乌震军士,皆不忍正视。这是多么残暴的兽行。
湖州刺史高沣性格凶残嗜杀“尝召集州吏议曰: ‘吾欲尽杀百姓可乎?’吏曰: ‘如此,租赋何从出? 当择可杀者杀之耳。’”后来高丰闭城搜索,杀了几千人。有的统治者残忍到变态的程度。
后汉蔡王刘信,喜行酷法,“掌禁军时,左右有犯罪者,召其妻子,对之脔割,令自食其肉;或从足支解至首,血流盈前,而命乐对酒,无仁愍之色。”
刘守光要称帝,部下孙鹤劝阻,“守光大怒,推之斧 ,令军士割其肉生啖之 ……守光命窒其口,寸斩之,有识为之嗟惋。”刘守光 “每刑人必以铁笼盛之,薪火四逼,又为铁刷 剔人面。”
后汉刘铢用法刻深,“民有过者,问其年几何,对曰若干,即随其数杖之,谓之‘随年杖’。每杖一人,必两杖具下,谓之‘合欢杖’”。
南汉高祖用刑惨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这些做法,哪里是心智正常的人所能干出来的事!
后唐义成节度使李赞华好饮人血,他的姬妾多“刺臂以吮之,婢仆小过,或抉目,或刀火灼”。吴越的顺化节度使钱元 ,“尝怒一吏,置铁床炙之,臭满城郭”。
南汉王刘晟恐诸弟与其子争国,杀了齐王弘弼等八王,并尽杀其男,纳其女充后宫。作离宫千余间,饰以珠宝,设镬汤、铁床、刳剔等刑,号‘生地狱’。尝醉,戏以瓜置乐工之颈试剑,遂断其头。《通鉴》评他: “残同气而渎天伦,桀纣之虐,不如是之甚也。”
五代十国 时期,中原有5 个政权,中原以外有10 个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期,谁也不能统一。每个政权管辖下的州镇,也常反叛不已。由于15 个割据政权首领都是拥兵自重的军阀,其属下的州镇首领都是小军阀,当这些小军阀拥有一定武力时,也时常称王,不服调动。
吴道子
个人简介
吴道子(680-759年),汉族人,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他小时候就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成了御用画家的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这样,一方面对他这样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的艺术家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优厚的生活条件,不再到处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 吴道子性格豪爽,喜欢在酒醉时作画。传说他在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看者围得水泄不通。他画画时速度很快,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当时的都城长安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家。吴道子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进、提高技艺。
[编辑本段]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称作"圣"人:一位是晋代(公元265--公元420年)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一位是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杜甫,被称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
吴道子一生主要活动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公元755年)。吴道子出生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
[编辑本段]艺术生涯
天王送子图 局部吴道子的一生,主要是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题付很丰富,有宣传教义的,有《梁武帝》、《郗后》等人物。他在千福寺西搭院北廊的壁画里,把菩萨像画成自己的样子,这同以后的韩干在宗教壁画《妓小小写贞》和《一行大师》一样,对于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义的约束,自由地加工。他不愿意以神的“供养人”的地位,站在佛国的一角,而乐于以普通画工的形象去主宰神土。他可以把达官贵人拉入《地狱》中来,可见他对宗教神权是蔑视的。吴道子的山水画也很成功。玄宗派他去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要求他打下草稿,回来作画。但他从蜀地考察归来,连一张草稿也没有。玄宗责怪之,他从容不迫,在大同殿上,画蜀山蜀水,怪石崩滩,挥笔如暴风骤雨,嘉陵山水,纵横三百里,一日而成,博得赞赏。其“疏体”画法,为后代之宗。
[编辑本段]个人评价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开元.天宝年间正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极盛时期。这时他仅在洛阳,长安两京寺庙就留下壁画三百多壁,此外还来有大量卷轴画。据宋徽宗赵佶亲自主持编纂的《宣和画谱》载,时间过了几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宫廷中还收藏有吴道子的卷轴画93件。目前所惧到的画迹、碑刻、画目以及关乎吴道子的画诗画跋、口传画迹、海外存迹等还有391件。公认的吴画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鬼伯》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维摩诘像》、《万国咸宁》等。现在台湾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如来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6幅。吴道子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
吴道子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如群星璀璨。《历代名画记》说:“圣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艺者骈罗,耳目相接,开元天宝,其人最多。”如吴道子、王维、张璪、李思训、曹霸、陈闳、杨庭光、卢稜伽、项容、梁令瓒、张萱、杨惠之、韦无黍,皇甫轸等人,都是当时的大画家。这么多的名家和数以千计的民间画工,争强斗胜,群芳汇集,各显神通,绘画之盛,蔚为大观。
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以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长起来。吴道子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祥”。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诗圣”杜甫称他为“画圣”。亦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在历代从事油漆彩绘与塑作专业的工匠行会中均奉吴道子为祖师。由此可见,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教壁画四百余堵,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他在长安兴善寺当众表演画画,长安市民,扶者携幼,蜂拥围观,当看到吴氏“立笔挥扫,势若旋风”,一挥而就时,无不惊叹,发出喧呼。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天王送子图》这幅画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他打破了长期以来历代沿袭顾恺之的那种游丝线描法。吴道子开创兰叶描,用笔讲究起伏变化,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
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一般认为原作为吴道子所绘,但原作早已遗失。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称孔庙的镇庙之宝,由复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为山东省拓印最多的古迹拓本。《孔子行教像》整体画风完全符合吴道子的风格,画中孔子雍容大度,身体稍稍前倾,双手作揖,谦卑有礼。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透出圣人的智慧。作品用笔提按流转之间表现了画家娴熟的技法,深得“吴带当风”的精髓。画面上方题写:先师孔子行教像;右上方题写: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左下方落款:吴道子笔,并加盖一方印章。
孔子行教像复原图(复原者:天下藏网)
[编辑本段]吴道子画作集评
集评:
唐 张彦远:自顾陆以降,画迹鲜存,难悉详之。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历代名画记》)
唐 张彦远: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宾,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当有口诀,人莫得知。数仞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状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繇矣。(《历代名画记》)
五代 荆浩: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笔法记》)
宋 郭若虚: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图画见闻志叙论》)
宋 苏轼: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书吴道子画后》)
宋 赵希鹄:画忌如印,吴道子作衣纹或挥霍如莼菜条,正避此耳。由是知李伯时孙太古专作游丝,犹未尽善。李尚时省逸笔,太古则去吴天渊矣。(《洞天清禄集古画辨》)
元 汤垕: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方圆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画鉴》)
明 李日华:每见梁楷诸人写佛道诸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住思者;正以像既恭谨,不能不借此助雄逸之气耳。至吴道子以描笔画首面肘腕,而衣纹战掣奇纵,亦此意也。(《紫桃轩又缀》)
明 周履靖:吴之人物,似灯取影,逆来顺往,意见叠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而来,一人而已。(《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明 何良俊:夫画家各有传派,不相混淆,如人物资流通其白描有二种:赵松雪出于李龙眠,李龙眠出于顾恺之,此所谓铁线描。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此所谓兰叶描也。(《四友斋画论》)
清 方薰:衣褶纹如吴生之兰叶纹,卫洽之颤笔纹,周昉之铁线纹,李公麟之游丝纹,各极其致。(《山静居画论》)
清 沈宗骞:规矩尽而变化生,一旦机神凑会,发现于笔酣墨饱之余,非其时弗得也,过其时弗再也。一时之所会即千古之奇迹也。吴道子写地狱变相,亦因无藉发意,即借裴将军之舞剑以触其机,是殆可以神遇而不可以意求也。(《芥舟学画编》)
清 沈宗骞:吴道子应诏图嘉陵山水,他人累月不能就者,乃能一日而成,此又速以取势之明验也。山形树态,受天地之生气而成,墨滓笔痕讬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即势之在是也。气以成势,势以御气,势可见而气不可见,故欲得势必先培养其气。(《芥舟学画编》)
描写大山像什么比喻句
、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
、巍峨耸立的大山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
、远看大山像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在蓝天碧野之间巍然屹立。
、巍峨耸立的大山像屹立的巨人,坚毅稳重。
、那座山高耸入云,好似一条腾飞的龙。
、大山像父亲的肩,为我们扛起一片天空,又像母亲的怀抱,温暖我们的心灵。
、巍峨耸立的大山像翠绿的屏障,气势磅礴。
、大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朴实、勤劳。
、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
、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大山像那高大的巨人,不惧严寒,酷暑,始终屹立在哪里。
描写大山名言诗句
.雷风大山岳之响《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四》南北朝·庾信
.小山连延大山倨《登上岭游黄山·朝阳滉漾水朦胧》宋朝·陈天麟
.大山夹长谷《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元朝·方回
.大山插洪澜《题零陵石屏·大山插洪澜》宋朝·舒岳祥
.大山长谷惟其贤《题画卷寄华光禄》明朝·沈周
.巍巍大山高《诗·其一》明朝·祝允明
.召伯甘棠大山赋《答许待制依韵》宋朝·刘敞
.斫畲大山巅《劳畲耕》宋朝·范成大
.斗大山庵历几春《又题霅陇坟庵》宋朝·卫宗武
.前面一座大山《杂剧·西游记·第三本》元朝·杨景贤
.富有大山无广川《戏咏昌化县土风二首·富有大山无广川》元朝·方回
.大山嵯峨势千寻《赋运使张大监道州石山以张诗平地风澜险于水》宋朝·项安世
.大山半为天《句·小山不能云》宋朝·姜夔
.洪河大山望而悲《寄题临江徐秘阁儒荣堂》宋朝·楼钥
.大山小山石玲珑《游吴山 *** 庵》元朝·萨都剌
.大山长谷可能容《松石斋》明朝·王鏊
.邑居大山底《送何熙载之官邻山因简虞并父》宋朝·王灼
.横截大山伊水流《留题龙门·融结成来不记秋》宋朝·邵雍
.小山压大山《立木海上刻诗》唐朝·李赞华
.长江大山交屈蟠《感怀》宋朝·郑獬
.小山压大山《海上诗》宋朝·耶律倍
.斗大山中茅屋好《书无闷寮·喧啾百鬼瞰高明》宋朝·艾性夫
.大山半空不成霍《重建岘山羊侯祠歌》宋朝·王洙
.女娲大山塞空虚《送王粹中教授入蜀》宋朝·楼钥
.大山横面势《题双清堂》宋朝·范浚
.幽旷大山《望海潮·脱俗》元朝·丘处机
.小山摇撼大山兀《夏秋积雨岁用大祲长言纪实》宋朝·卫宗武
.薄暮大山上《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唐朝·刘禹锡
.大山小山无寸青《云麓渔舟图》元朝·王冕
.大山如大国《题零陵石屏·大山如大国》宋朝·舒岳祥
.大山何连延《行田至荆山岭下作》清朝·厉鹗
.大而鼓乎大山乔岳之上《重巽以申命论》宋朝·苏轼
.大山苍寒晓霜白《将至都下》宋朝·张耒
.大山拊其顶《小望州》宋朝·范成大
.大山巨泽九土镇《朱信叔洛阳人往佐长安省幕》宋朝·家铉翁
.乾坤许大山河旧《贺新郎·一笑君知否》宋朝·方岳
.大山无小草《晓步十韵示山友》宋朝·释文珦
.大山嵯峨云雾中《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宋朝·梅尧臣
.昭陵百战大山河《题明皇醉归图》宋朝·艾性夫
.倚浮云大山高占幽僻《月中仙·对松》元朝·丘处机
.大山小山俱好隐《燕文贵山水图》宋朝·高似孙
.大山小山松树齐《江上·大山小山松树齐》明朝·汪广洋
.斗大山城去山咫《寄题龚国录见山阁》宋朝·方岳
.大山岩岩如国君《跋范宽秦川图》宋朝·麻九畴
.大山宫《酬李唐臣赠山水短轴》宋朝·晁补之
.要觅大山藏小史《闻杨君谦致政赋此以致健羡十五首·其七》明朝·沈周
.明朝赤黄裂大山《和赵青田燕坐》宋朝·洪咨夔
.大山如墙缺《燕子坡》宋朝·范成大
.横截大山伊水流《留题龙门二首·融结成来不记秋》宋朝·吕公著
.江滨大山也《入蜀记》宋朝·陆游
形容山的名言句子排比句:
爱山上茂盛的树,招展如画;
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
欣赏鸡公山的山,您会在群峰的巍峨中找到卓然与凝重;
桂林的山真齐啊,象白杨一样高大挺拔,
春季的鸡公山莺飞草长,幽兰飘香;
爱山间飘渺的云,轻盈如纱;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驼峰、蛟龙、波涛、卧佛
秋天的鸡公山,山岭沟壑,红叶片片,银杏腊黄,金桂飘香,一幅秋色宜人的画面;
鸡公山是一首壮丽的诗篇,博蕴的人文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在水中;
有的像漫空飞舞的银龙........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爱山谷蜿蜒的溪,叮咚如乐;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鸡公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冬天的鸡公山,银装素裹,冰棱高悬,蓝天白雪,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片北国飒爽的风光。
欣赏鸡公山的花,您会在花草的葳蕤中品味清新与怡然。
桂林的山真耸啊,象国旗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
秋季的鸡公山红叶满山,万木霜天;
爱山下青翠的田,阡陌如织。
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
鸡公山是一曲远古的歌谣,奇趣的神话传说令人回味隽永。
夏天的鸡公山,满山葱笼碧绿,气候凉爽,云蒸雾绕,一界桃源仙境的奇观;
我赞美泰山的雄伟;歌颂黄山的浪漫;感叹恒山的美丽,我对山的感觉无法用言语轻易表达。
夏季的鸡公山云雾缭绕,沁凉如水;
冬季的鸡公山瑞雪飘飞,银装素裹。
春天的鸡公山万木争翠,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蜂飞蝶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欣赏鸡公山的水,您会在溪流的灵动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桂林的山真美啊,象姑娘一样花容月貌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部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4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陆广
下一篇: 马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