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1438-1544),字道复,以字行,别号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才俊发,凡经学、古学、词章、书法、竺、画无不精妙。少年作画,初学元人精工,中年斟酌米、高之间。图绘一枝墨花,用笔潇洒利落;衬以湖石,用飞白笔法,略施淡墨渲染。用浓墨双勾写出,笔力颈爽,是陈淳中年的杰作。在画史上,陈淳与徐渭是并提的,他们的水墨写意花卉对以后的花鸟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陈淳后名道复,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长洲(今 江苏吴县)人。生于1482年,卒于1544年。陈淳自幼饱 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曾尝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曾笑着对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后为文征明弟子。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均有明 显个性,自立门户。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
传世画迹有《竹石菊花图》《葵石图》等。《葵石图》,纵68.6厘米,横33.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水墨花卉图,画中描绘了一片与奇石相伴的花草及一棵挺立盛开的蜀葵。作者采用大写意手法,笔墨放纵。画的右上端有两句诗:“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道出画中景物的形态。此图看去很是潇洒,运笔似乎也很随便。但细察会觉得十分讲究,如画湖石是用侧锋扁笔连拖带擦而成的,造成飞白效果。花瓣以淡墨勾染,花蕊点以浓墨,而围绕花蕊的几片叶子则以浓墨,显得很厚重,造成花色轻淡、花瓣轻而薄的感觉。画面上角空白则补以草书题款,起到活跃画面的作用。
◇ 艺术特色 ◇
曾学画于文征明,后不拘师法。又法米芾、黄公望、王蒙。其山水较文征明疏放。他在文氏门下,声誉最高,主工山水。学米友仁而笔迹放纵。尤擅水墨写意花鸟,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追求闲适宁静的意趣。他在水墨的表现上,能掌握生纸性能,使墨与水分开,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种种微妙变化。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
◇ 作品赏析 ◇
《葵石图》《竹石菊花图》
陈淳,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开明代写意花鸟画新格局。笔墨简洁精练,风格疏爽,追求闲适宁静的意趣。他在水墨的表现上,能掌握生纸性能,使墨与水分开,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种种微妙变化。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
徐渭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徐渭的泼墨写意花鸟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鸟画,兼收各家之长而不为所限,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其写意画,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对笔下的四时花木,画家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的神韵刻画的入木三分,分别舒展九尺与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冲画外,不见首尾,与密如骤雨的葡萄、虬如蟠龙的藤蔓构成了巨大的张力,充溢在画面中的纵横之气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丰富的运动轨迹与浓淡、徐疾、大小、干湿、疏密程度各异的笔踪墨韵,无不具备振笔疾书的即兴性和不可重复性,呈现出中国绘画中最为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艺术的加工,使其蕴含某种内在的气质、精神,这种气质、精神又使欣赏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徐渭笔下的南瓜、菊花图,一气呵成,驱墨如云,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的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极富变化。墨法上既呈随意浸渗的墨晕,又见控制得宜的浓淡。虽然被徐渭自称“戏抹”,然而在写意中仍生动的传达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韵。它的梧桐图,只以泼墨笔法绘其一小部分,却有使人联想到挺拔正直的参天梧桐。正如翁方纲所说:“纸才一尺树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庐。恐是磊落千丈气,夜半被酒歌嘘唏。”
(《复初斋诗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青藤白阳指的是徐渭和陈淳两位明代水墨大写意画家,因徐渭自号青藤居士,陈淳自号白阳山人,被后人合成为“青藤白阳”。徐渭和陈淳是明代中期,受“吴门画派”兴复文人画以及“心学”思潮影响下,在水墨写意画法上颇具代表性的画家。
青藤白阳指的是什么
青藤白阳指的是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代表画家徐渭和陈淳,因徐渭自号青藤居士,陈淳自号白阳山人,所以被后人合誉为“青藤白阳”,也是对二人艺术造诣的肯定和赞赏。
明代时,在“吴门画派”兴复文人画的风潮影响下,随着思想家强调发挥能动的“心学”思潮下,明代中期的绘画也变得更富有生气,在技法上也多由突破,其中尤以花鸟画创作最为突出,水墨写意画家营运而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徐渭和陈淳。
青藤白阳简介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用笔狂放,墨发变化多端,出神入化,自称一派,受到后人追捧,除了画画之外,徐渭还是诗人、书法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美食家、历史学家等,和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陈淳作画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上都各有建树,但是花鸟画成就更高,他的没骨写意花鸟画深具特色,其作品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陈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著有《陈白阳集》。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征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美国纽约是拍卖陈淳作品的地方,目前已见有6幅作品交付拍卖,价格较高,而且高低相差不太大,说明市场稳定,收藏家也看重陈淳作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3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绂
下一篇: 吕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