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吴历

佚名 2023-06-05 22:46:59

吴历

吴历(1632-1718),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他与王 同时王时敏,工诗擅画,书法宗苏东坡,画宗元人,长于大疾笔法,又善鼓琴,清洁自好。不偕于世。他师古但不偏重摹古,能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而且重于实景取材,所画气魄雄厚,皴染浑穆,叠嶂层峦,气韵深沉,不取媚于人。他用笔纯用中锋,谨严厚朴,笔触沉着,无轻飘之气。构图新奇,结构严整,古健沉雄,具有独特的面貌。其诗文水平亦高,平素以卖画为生,始终是布衣,表现一种“淡泊明志”的行止。他四十四岁以前接近佛教,后又按近天主教,晚年入耶稣会,对名西满。其代表作品有:《早雪图》、《琵琶行图卷》、《湖天春色图》、《秋林步月图》、《秋寺晚钟图》、《山村田舍图》、《仿松雪仙居图》等。著有《墨井画跋》、《三巴集》等行世。

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虽然他社会地位较低,但却不俯仰权势、人品、画品都很高,秦祖永评述:“此老高怀绝谷,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

吴历本名启历,号渔山,江苏常熟人,生于1632年,卒于1718年。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50岁到澳门,入教修道,51岁成为天主教的司铎,晚年生活清苦,病死上海。

◇ 艺术特色 ◇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吧罡泻芮俊O副使瘩澹��⑿忝溃�嗦痰�荆�骺烨逖牛�媸档卮�锍隽私�纤�绲溺怖龃荷�?吴历还善画竹石,取法吴镇,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图轴》竹枝挺劲,枝叶全用浓墨,不取浓淡相间画法,显得更加雄浑苍劲。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处的就是吴氏能画人物,非同凡格。故宫博物院所藏《人物故事图》造型典重,屋宇宏敞,极见功力,为历来画史所未涉及。

吴历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收藏书画就达32幅,含五、六个大幅精品佳作,如《雨歇遥天图》、《葑溪会琴图》、《槐策堂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收藏丰厚,如43岁时作的《松壑鸣琴图轴》取法王蒙,景色郁茂,布局深远,皴法细密,积墨厚重,阴面多用重墨,受光部分作“阳面皴”,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反映了画家成熟后的典型风格。75岁作的《黄山晴蔼图卷》,仿王蒙,更具沉郁之气,山石用干笔织墨层层加皴,并用焦墨点擦,阴阳阴晴分明,苍郁滋润。75岁作的《泉声松色图轴》,是仿黄公望,皴法繁密,笔力雄浑。这些仿名家的晚年之笔,均具浑厚凝重之特色。

◇ 作品行情 ◇

吴历中年信奉天主教,50岁去澳门入教修道,致力于宗教活动。故50至70岁这一阶段作品甚少,70岁以后的晚期作品,虽笔墨更趋苍劲凝炼,浑重拙朴,但在当时作品价格不及他中年时期。以至晚年生活清苦。

现今吴历作品流入欧美及港台市场的已不多,价格抬得较高,如1989年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的《古木竹石山水册》(32.5* 22.5公分)就达到35. 2万美元的高价。

◇ 作品赏析 ◇

《虬松峭壁》《湖天春色图》

吴历《梅雨出晴》《竹石图》

姓“吴”的历史名人是不是很少?

  吴起(?-前381),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善用兵。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道子,唐画家。河南阳翟人。又名道玄。所绘人物,时号“吴家样”。善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时称“吴带当风”,又有“吴装”之称。后被尊为“画圣”。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穆宗长庆二年,以驾部郎中充宣慰副使,随韩愈赴镇州宣慰王庭凑。使还,拜谏议大夫。官至谏议大夫。能诗。

  吴承恩(1500?-1582?),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归,专意著述,著《西游记》。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吴炳(?-约1647),明末戏曲作家。字石渠,号粲花主人。江苏宜兴人,有传奇《绿牡丹》等五种,合称《粲花别墅五种》。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高邮人,辽东籍。字长白。吴襄子。出身武举,累擢为宁远总兵,封平西伯。崇祯十七年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后以不愿撤藩举兵叛清,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称周,不及半年即死。

  吴历(1632-1718),清初画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苏州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清六家”。亦工诗,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画跋》等。

  吴铭道(1671-1738),清安徽贵池人,字复古。吴应箕孙。父吴孟坚亦隐居以终。铭道守祖与父之志,布衣终老,游迹半天下。有《复古诗集》、《滇海集》。

  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诸生。受博学鸿词荐,不赴。从此不应科举。有小说《儒林外史》。另有《文木山房集》。

  吴修(1764-1827),清浙江海盐人,字子修,号思亭。诸生。官布政使司经历。精于鉴别古今字画金石。陆续刊刻有《湖山吟中啸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馆论画诗》、《续疑年录》、《曝书亭诗集笺注》、《纪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余家尺牍。

  吴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学家。字瀹斋,别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嘉庆进士。著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仓硕、昌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工书法,擅写石鼓文,尤精篆刻。与同道创立西泠印社,并任社长。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其它吴姓名人有三国魏文学家吴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唐史学家吴兢,宋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南宋词人吴文英、名将吴玠、吴璘,元画家吴镇,明末医学家吴又可,清文学家吴绮、书画篆刻家吴煕载,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澄、小说家吴趼人等,近当代有戏曲理论家吴梅、生物化学家吴忠、教育家吴玉章、史学家吴晗、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吴阶平、新闻学家吴冷西、作家吴组缃、剧作家吴祖光、画家吴作人、围棋名手吴清源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