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的侄子。字昭道,继伯父之风,后来“习画疾飞猛进”,竟与伯父同名,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不仅青绿工整山水,楼阁作品有名,其所画花鸟,也甚佳。流传作品比袁江多。而且往往是大幅。所画《观瀑图》、《秋江楼观图》等,无论布局,渲染,以至点景人物,都很精致。留有《阿房宫图》及《骊山避暑十二景图》大幅精美作品。《骊山避暑十二景图》现藏于日本。
◇作品赏析◇
[清]袁耀 汉江停舟图袁耀 蓬莱仙境
只读小说的看客对于袁术和孙家世代交好的说法显然无法认同。在三国演义体系中,袁术先借兵粮问题与坚掣肘,后待策甚傲,并用兵马换传国玉玺,在建号仲氏后又互相叫骂,终至兵戎相见。
而史实中,以上事件半数为虚构,半数为两家友谊中的小小波澜而已。初,坚讨董卓时与术鲁阳相会,因为自己实力太小,投为袁术手下,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而演义中所说的祖茂之死的一败,并非袁术拒发粮草所致,而事实上祖茂也未死。史实上是在此役之后,孙文台收拾残兵,大破卓军,并斩华雄,正当高歌猛进时,或间于袁术(有人挑拨离间),术怀疑,不运军粮,三国志上说得很明白,坚夜驰见术,划地计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袁术也通情达理,惭愧不已,立刻补发军粮,使坚破吕布,逐董卓,得立奇功。
在孙坚北伐之时,袁绍派周禺,周昂兄弟来抢豫州地盘,术亦替坚维护,双方交战导致公孙越之死,此役也是界桥战役的序曲。之后孙坚奉袁术之命征刘表,数胜黄祖,后遇伏兵,阵亡[石见]山,兄子孙贲因术表袭奉。
孙贲继承孙坚的一切,而非孙策(一直在江淮间招贤纳士,年龄小,未有参战记录,没和袁术打过交道,所以没能子承父业,在这点上易中天的评论也是错的,详见三国志卷46),这给小霸王的崛起带来不少障碍。孙策招贤纳士,遭到陶谦疑忌,在徐州待不下去了,才又投靠袁术,但之后袁公路对孙伯符可没有丝毫怀疑。策公然斩杀逃入袁术军营的罪兵,而术不怪之,如此礼遇,可知小说之语乃文学手法耳。袁术甚至还常说使术有子若孙郎,死复何恨!(曹操所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其翻版?)惺惺相惜,爱才之心孰胜于此?倘言袁术有意使策为嗣,只怕亦非妄言矣!
要说孙策对袁术的不满,仅因袁术的言而无信所致。策每出征,术皆以城许之,而事后便悔,先九江,后庐江,使策衔恨。此实乃袁术害怕人才流失而出之下策,其不善御人,却只是个人能力问题,而非个人感情问题。策,英雄也,不甘居人下,遂思自立。
至于玉玺换兵马的说法,概为罗贯中的个人想象。史书上的说法有两种,吴国史书的说法,吴降时送玺于晋,似乎玉玺一直归属吴家;而魏国史书则说袁术称帝时所奉之玺正是孙坚所得之物,术败后玺归曹操。而孙策向袁术讨兵时,是否以玉玺为代价,却没有一本史书持肯定的观点。
敝人结合多处史料,综合分析,得到一个大胆的结论:玉玺本是孙坚得到后上交给袁术的,与换兵马无关,下面叙述我的理由:
第一,纵观文台一生,应为忠义正统一类,无藏玺以谋独立之野心;
第二,孙坚和曹操是正史中仅有的和董卓直接交手的诸侯,洛阳攻克时。袁绍等人只在中牟置酒高会,以盗令名,而袁术是唯一在行动上大力支援北伐西征的人物;
第三,匹夫怀璧,犹曰有罪,况斯物乎?玉玺这烫手的热山芋,拿着不但会给自己无故树敌,而得罪袁术又会失一强援。孙坚势力尚小,无福消受玉玺的万丈光芒,不如丢给袁术,任其处置;
第四,当时袁术尚且忠于汉帝,实力强盛,声望最高,是最有可能扶兴汉室,拨乱反正的人物,若将来迎帝而归,则玉玺可归于王室,而自己势单力薄,无此能力。
第五,袁术对孙坚的支援非常大,封官,粮草及兵力支援,维护领地,并与孙坚形式上是上下级的关系。
所以,以敝人愚见,玉玺和换兵马无关,孙皓降晋之玺,乃其称帝后为求名正言顺而伪制。至于孙策的兵马,正史野史(包括吴国编写的史书)都说明,那一部分是袁术还的孙坚旧部,一部分是征募而来的。江表传,吴历的说法是孙策投靠袁术时就自称欲自凭结,他在曲阿召募,得数百兵,后为祖郎所袭,几至危殆。于是复往见术。术以坚馀兵千馀还策,表拜怀义校尉。而在袁术言而无信几次之后,孙策决定自起炉灶,于是借着打张英的机会,带着原孙坚的门客数百人及坚馀兵千馀出发。袁术并未阻拦,还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对孙策已经仁至义尽。而孙策不但善于搜刮人才,还是个征兵高手,从寿春出发,到历阳时已经招了五六千的士兵(三国志),打破刘繇后招降,征募,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江表传)。袁术在孙策独立后也默认了这既成事实。
袁术称帝后,数家诸侯征讨之,而孙策念旧日恩情,只是书责而决之,而如果细读一下张所写的决书,便能体会到,这更像是下属对上级写的劝谏之辞,委婉而友好,恐怕不是为断绝两家的关系所作。(三国志卷46,裴注29)
术亡后,旧部杨弘,张勋更是将孙策作为投靠的对象,只是半路为刘勋所破,而后者是代策为庐江太守的人。若两家关系早已破裂,只怕袁术就将也不会轻易投策吧。
而孙策也是信义之人,破刘勋之后,继续对袁术妻子进行照顾,并将袁术女儿嫁给孙权,儿子袁耀拜为郎中,而袁耀的女儿又配给孙权的儿子孙奋,可谓是三代世交。
纵观孙袁之谊,可以说是超越了上下级关系的世代交好。其中虽有反复,但于人心叵测,敌友难分的乱世,两家的友谊持续了几代人,已实属不易。毫不夸张的说,孙吴王朝的兴起,与袁术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而袁术的子嗣得以保全于乱世,也是孙家感恩图报的结果。
袁术不是被人杀死的,是呕血而死的。
建安四年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 结果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
六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袁术死后的故事:
袁术死后袁术从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寿春,率其部曲奉术柩及妻子依附袁术的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刘勋后,袁术的家眷被孙策所得。后来,袁术儿子袁耀,仕吴国郎中,袁术的女儿成为孙权的夫人,袁耀的女儿许配给孙权的儿子。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伊秉绶
下一篇: 张廷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