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杨守敬

佚名 2023-06-05 22:44:25

杨守敬

杨守敬,1839年生,1915年逝世,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和学者。字惺吾,号邻苏,晚号邻苏老人。同治壬戌科举人。光绪六年至十年在任出使日本大臣庶昌的随员期间,广泛搜集国内散佚的书籍,并带去汉、魏、六朝、隋、唐碑帖13000余册,致力于六朝北碑书法的传授,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贡献。著有《书举要》、《评碑记》、《学书迩言》、《望堂金石》、《重订说文古本考》、《楷法溯源》。论者赞许为千古绝业。《行书七言联》,书于光绪十三年(1887),纸本墨迹,行书。七言联1则,凡上下联14字,款9字。共23字。杨守敬精于书学理论,曾作《书学迩言》一书,阐述书法理论,多有独到见解。他的书法在日本影响很大,开日本现代书法的先河。这幅行书作品,运笔加强力度,撇、捺、垂露都笔笔送到,大有雄放之气,同时,在法度之中加以变化。亦有的笔画,如撇、捺却加以放纵,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而富有个性。字的结体取横势,是六朝碑版的特点。从行笔上看又不尽是六朝笔法,字里行间有很浓的粘味;每个字结构疏密参差,纯朴古拙,得自然之趣。整体章法一气呵成,气势贯通。

◇作品赏析◇

为什么说长江三峡这个名称是杨守敬定的?

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1839年6月2日,杨守敬生于宜都陆城一个商人家庭。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杨守敬与其学生熊会贞(1863-1936)潜心钻研撰绘20余年的《水经注疏》和《水经注图》,可称为杨氏对中国历史文化贡献的代表作。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水道经历及其支流注入处所的著作,共记录了水道137条,每水一篇,全书不到一万字。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杨守敬考据《水经》是三国魏初无名氏所作,大约于公元226年左右写成。历代为《水经》作注者,不乏其人。郭璞所注早已失传;郦道元的《水经注》虽遵《水经》为纲,但实是一部再创作;宋、明两代更对其作了大量研究;至清代研究此学者蜂起,不仅用功最多,而且考订愈来愈精。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可以说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后来居上,是很有特色的研究《水经》及郦学的大部头。 在《水经注疏》中,“凡郦氏所引之书,皆著出典。”(《水经注疏要删·自序》)如《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段文字是对长江三峡生动逼真的描述,精彩绝伦,历来为古今文人学士所传诵,一般认为是郦道元本人所撰写。《疏》文则指出:“自三峡七百里”句至“泪沾裳”句共一百八十多字,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引文见《太平御览》卷五十三。

杨守敬中学升宜都一中怎么样

好。
1、宜都一中以杨守敬文化为底蕴,构建校本文化,把杨守敬先生终身追求的学术人生境界“品高学富”作为校训,打造主体精神,确立了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治校方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2、宜都市一中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按“品高为先,学富为本”的要求,已逐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在岗教职工200余人。

杨守敬的人物评价

《清史稿·列传》:杨守敬,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书衔,常游日本,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许嘉璐:《水经注疏》为杨氏用力最勤成就最大之玺皇巨制,其于郦学可谓前无古人。
杨守敬《水经注疏》问世后,国学大师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抉择精审,包孕宏富。前修是者,片长必录,非者必严加绳正,至于期当;其引而未申者,稽考不厌其详。故精语络绎,神智焕发,真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也。
郦学家地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熊会贞:传世书法古茂,直逼汉魏,盖世无双。
杨守敬研究会会长陈上岷:熔汉铸唐,兼有分隶引楷之长,在清代末期,真可以说是继往开来,独拔艺林。
方志学家、当代学者朱士嘉:迄于清末,杨惺吾先生崛起楚北,竭数十年精力于此,集诸家之大成,盖近百年来治历史地理者无能出其古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