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1695—1765年), 浙派兴起于清代中叶,与皖派一起被称为清代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其开山祖就是丁敬。
丁敬出身于市肆平民,从小就不习科举,以卖酒为生。然其学问甚好,“于书无所不窥,嗜古耽奇,尤究心金石碑版”,著有《武林金石录》,而且藏书很多,善于鉴别古器,据说“秦汉铜器,宋元名迹,入手即辨”;善诗文,其所居城南被人称为“诗国”,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馆诗钞》;书法则擅长篆隶,绘画以人物、花草见长,所画梅最“得古趣”;又以篆刻的成就最大,能力挽矫揉造作之风,创造出“古拗哨折”的篆刻风格。丁敬为人孤高耿介,乾隆初年,曾被推举博学鸿词而不就,故袁枚尊之为“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晚年虽是“学愈老而家愈贫”(汪启淑语),而真率任情不改。
丁敬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正如晚清魏锡曾所称“寸铁三千年,秦汉兼元明”,能广泛撷取秦汉印章、元明诸家的精华,又力免明人习气,入古而能出新。我们可具体地从篆法、刀法上来分析他对篆刻艺术发展的贡献。篆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丁敬对汉印文字的认识,他曾有诗曰: 《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衒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非私。
在此之前,篆刻家们大都惑于汉印上的缪篆与《说文》中的小篆之间的差异,而丁敬则在诗中明确称“《说文》、篆刻自分驰”,并抓住缪篆“方平正直”的体势特征以及“与隶相通”的特点。他的“龙泓馆印”、“陆飞起潜”、“心无妄思”、“启淑私印”“丁敬身印”等印,篆法删繁就简,参以隶法,如其中的“水”字旁,多参用隶书三点水的写法,“无”字写法则完全借用隶书结体,“启”字则参用简体字;印文体势上则平方正直,方圆互参,颇显简古平淡,高古含蓄。这种篆法乃是丁敬所独得的印学“千五百年不传之秘”(孔白云《篆刻入门》),它使丁敬的篆刻最得汉印精神,也成为以后浙派篆刻的主要面目。
说浙派最得汉印精神,晚清大家黄牧甫早有此感,他在“德彝长寿”印的边款上称“《簠斋印集》中‘别部司马’一印,所以开浙派也”。这类东汉末期的军方用印在集古印谱中留存很多,印文为标准的缪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丁敬篆刻风格的由来。
◇作品赏析◇
浙派兴起于清代中叶,与皖派一起被称为清代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其开山鼻祖就是丁敬。丁敬(1695—1765年),字敬身,号钝丁、砚林,有龙泓山人等别号,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浙派创始人。好金石碑版,精鉴别,富收藏,曾搜访石刻,著成《武林金石录》。另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人集》。丁敬为“浙派”始祖,其继起者中,蒋仁的篆刻以古秀胜,黄易的篆刻以遒劲胜,奚冈的篆刻以淡雅胜,陈豫钟的篆刻以工致胜,陈鸿寿的篆刻以雄健胜,赵之琛的篆刻以娴熟胜,钱松的篆刻浑厚古朴、苍劲茂秀,与先前诸家不同而有新的面目。
姓丁的名人有:丁丙、丁敬、丁观鹏、丁德兴、丁颖、丁邹、丁谓、丁士美、丁大全、丁启睿、丁耀亢、丁鹤年、丁汝昌、丁振铎、丁武选、丁玲、丁本淳、丁秋生、丁甘如等。下文是关于?姓丁的名人?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姓丁的名人有哪些
1、丁谦,1843-1919年,清末地理史学家,主要作品有《汉书匈奴传地理考证》、《汉书西域传地理考证》。
2、丁汝昌,1836-1895年,清朝晚期将领,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
3、丁玲,1904-1986年,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湖南临澧人,著作有《梦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在黑暗中》等。
4、丁颖,1888-1964年,广东高州人,曾被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姓丁的名人明星
姓丁的名人明星有:丁嘉丽、丁当、丁丁、丁皓、丁莉、丁主惠、丁程鑫、丁勇岱、丁子峻、丁海峰等。通过阅读上述?姓丁的名人?和?姓丁的名人明星?的内容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更多关于丁姓的介绍,敬请查阅其他相关资料。
百家姓中“丁”读作dīng。读zhēng的时候是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丁:
中国姓氏,一源流始祖为丁公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其儿子名伋,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伋,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姓,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铁保
下一篇: 何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