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三十八年,父王予以滦河失事为严嵩所构,论死,世贞解官奔赴京师告免。未成,持丧归,三年丧满后犹却冠带。隆庆元年(1567)讼父冤,得平反,被荐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万历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咸切大计。因忤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二十一年卒于家。
王世贞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家藏书甚富。自称平生所购《周易》、《礼经》、《毛诗》、《左传》、《史记》、《三国志》、《唐书》之类,过3000余卷,均为宋本精椠。家有别墅“弇州园”,于园后建“小酉馆”,贮书达3万余卷。另将经学之书专藏于“藏经楼”中。对宋椠元刊之书,作“尔雅楼”贮之,又于“九友斋”中,藏宋本两汉书,为斋中第一宝。此书后归于“天禄琳琅”。与唐顺之结为莫逆之交,二人皆以文学、藏书而知名。他以诗文名于世,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并称后七子。攀龙殁,独领文坛二十年,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门下。鉴于台阁体文风不振,他提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所作诗文,也多为复古模拟之作,但往往失于藻饰。晚年深有所悟,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苏轼,诗文以恬淡为宗。又好史学,以史才自许。自弱冠登朝,即好访朝家故典,晚年又得见内府档案秘籍,著述甚丰。其著作文学方面有诗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续稿》二百零七卷和《艺苑卮言》十二卷;史学方面有《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松江人陈复表将其所著的各种朝野载记、秘录等汇为《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传记、边疆史地、奇事佚闻等,是一部较完整的明代史料汇编。
据相关资料考证:颇有可能为其所作.
王世贞·登太白楼①
昔闻李供奉②,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③,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④,明月天门⑤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⑥济水⑦流。
【注释】
①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济宁,唐为任城,李白曾客居于此。因唐朝沈光的《李白酒楼记》闻名于世。后世增修,历代名流多有题咏。
②李供奉:即李白。语出《新唐书·李白传》:“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③垂顾:光顾,屈尊光临。
④曙:黎明色。
⑤天门:星名。此指天空。
⑥潺湲(chán yuán):水缓缓流动之态。
⑦济水:古水名,源出河南王屋山,东北流经曹卫齐鲁之地入海,下游后为黄河所占,今不存。济宁为古济水流经地域,金代为济州治所,故由此得名。
赏析
王世贞(公元1526年—公元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出身名门“太仓王氏”家族。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先后得罪权相严嵩、张居正,多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身后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后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临太白楼,想起当年李白登楼醉饮的豪放之态,从此太白楼便名满天下。畅想古今,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无限追慕之情。白云苍茫,海天一色,明月秋风,何其壮阔!然而胜景依旧,人去楼空,阅尽古今,再无来者。楼下济水还在一如既往地流淌着。诗人触景生情,用真挚委婉之言,抒发了高士难求的感慨。全诗虚实相生,融会古今,感情蕴藉,意境深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0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磐
下一篇: 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