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徐渭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年3月12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观桥大乘庵东(今属浙江绍兴)一个趋向衰落的大家族。其父徐_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庆市)同知。徐_的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
继娶苗氏,不曾生育。徐_晚年纳妾才生下徐渭,徐渭自幼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徐_便去世。十岁时,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
徐渭十四岁时,苗夫人去世,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相处得不甚愉快。
徐渭青少年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然而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
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在世态炎凉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
扩展资料:
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超越了时代,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寂寞,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龄曾说过其书法“称为奇绝,谓有明一人”。
袁宏道则称:“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渭
明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尤其是在明朝晚期,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都是在那个时代产生的。
因为小的时候家中生活条件还不错,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本人又很聪明、有天赋,所以徐渭在文学、绘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经过自己多年的磨练,徐渭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可见他的本领之高。
徐渭除了他的作品得到了后人的重视,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很引人注意的。那么徐渭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明朝画家徐渭的作品
患有精神病的徐渭自己没有死成,却在病发的时候杀死了自己第二个老婆。也因为这件事情,徐渭被关了整整七年。出狱后的徐渭对政治上的事情再也没有什么心思了,而当时的他也已经是五十出头了。从此,徐渭开始了游历生活,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此过程中他创作了不少作品。
徐渭晚年的时候生活很贫困,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不愿为官僚作画,宁愿变卖书画作品、藏书来度日。
徐渭因为自己不是正室所生,在其父去世后就和母亲分开了。长大后因为跟随在胡宗宪一派,需要违背自己心愿去推崇严嵩。到后来因为精神压力过大,患上了精神病,多次自杀等等。从徐渭的一生经历来看,他也确实是个可怜、可悲的人。但后来在出狱后看清了官场的冷暖黑暗,所以他不再为官僚作画,即便自己生活得再贫困也如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徐渭也是个意志坚定的人。
出生在明朝的徐渭,虽有一身的才能,但是因为开始的时候跟错了人,压力过大而患病。一生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不平坦的人生。
徐渭画像
徐渭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年幼时,就凸显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在民间,更是流传了很多关于徐渭年轻时,如何聪明的故事。虽然徐渭天资聪颖,但在科举的道路上并不通畅。徐渭生性豪放,喜欢自由自在,没有拘束的生活,对于文学亦是如此。因此,徐渭对于古板,没有一点创新的八股文,不是很喜欢,这也就导致了徐渭仕途坎坷,科举考试一直失败,等到了四十都还没有考中举人。
徐渭也因为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总督南军务的胡宗宪的重用。但在总督被杀后,徐渭精神不济,更是出现了发狂的行为,怀疑自己的妻子出轨,最终在发狂病发作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被捕入狱。徐渭在监狱中,渡过了很多个年头。等到出狱的时候,徐渭已经有五十三岁了。从此,徐渭更是痛恨达官显贵,晚年靠卖书画为生,但从不为达官显贵作书画。
然而,正式因为徐渭的这样一个经历,以及他天生不喜欢拘束的性格,才能让徐渭在书画以及其他的艺术方面,能够有这样杰出的成就。徐渭在前人的基础上,并运用自己的才华,开创了水墨写意画的新时代,创建了新的画派――青藤画派。
徐渭画像
徐渭在美术上的成就,不用说,很多喜爱徐渭的人都知道,徐渭开创了青藤画派。徐渭的水墨写意画气势磅礴,而又充满自由自在,不被拘束,让他成为了水墨写意画的大师。徐渭在绘画上的技巧,在继承前人的画法技巧上,又有新的突破,让自己的笔法更加多变,让人无法捉摸。并以丰富的想象力,将画又推向另一个 *** 。
徐渭是书法家,在徐渭的画作上,就能欣赏到徐渭的书法,徐渭将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一样,极为熟练,功底也很深厚,放纵不羁。徐渭将书与画相结合,可以说是画中有书,书中有画。
在戏剧上,虽然不及书与画的成就,但是戏剧上的创作也算的上是突出的。徐渭在创作戏剧时,追求人物的本色,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徐渭的戏剧创作,在戏剧领域有很重要的意义。
徐渭一生坎坷,晚年更是凄凉,他的怀才不遇,让他将郁闷之情寄托到书画诗中,从而让他有那么多的传世之作,成为经典,流芳百世,也让艺术领域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徐渭铭款端砚
铭是一种可在器物上的,用来讲述人生平,或者是让自己能够警戒的文字。随着铭的不断演进,铭慢慢成为了一种文体,该文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用韵的。然而,铭刻在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意义的。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桌的右边,是用来警告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而铭刻在石碑上的,那就是用来记录死者平生的事迹,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在民间,有一个关于徐渭铭款的端砚的收藏,端砚呈椭圆的形状,正面刻着“倚梦轩”三个大字。在砚上刻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相传,端砚是嘉庆十五年的物件,长约十三厘米。端砚整个是硬木雕刻而成,而且雕刻的手艺十分娴熟、流畅。虽然端砚在底部有一点破损,却一点不失原有的模样,而且很受喜爱该种物件的人的喜欢。
徐渭在死前,还自己给自己写墓志铭。主要讲述了自己从幼年就喜欢诗词文,并努力的学习,九岁就能用文字赚钱了。参加了八次举人的考试,却没有一次被录用的。后来被官府聘请,但因为自己的性格,只能辞职。一生坎坷,穷途潦倒,死后,也只能用自己的书画卖了钱才能下葬。
徐渭故居
走进青藤书屋,就能看到一个不算大的院子。院子的墙角处,种着些竹子,竹子在风中摇曳。在竹子对面的一边,又有芭蕉、石榴等等。虽然只是些平常的花花草草,但就是院子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风雅、舒服的感觉。
慢慢往里走去,徐渭的书房就出现在眼前。屋内的摆设尤为简单、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屋内的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正对门的墙壁上,最上方的匾额上写着“青藤书屋”这四个大字,徐渭的画像悬挂在匾额下方,在画像的两边挂着一幅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在书房的后室,原本是徐渭住的房间。现在,成为了放置徐渭书画的地方,摆放了很多徐渭杰出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令世人惊叹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访问者一睹徐渭的才华。
徐渭一生命运坎坷,穷途潦倒,怀才不遇,让徐渭愤懑不平,只能寄感情于诗词画中。其实,原本书屋并不叫青藤书屋,青藤书屋是陈洪绶所题。原本徐渭对他的书屋称为榴花书屋。在徐渭死了50年以后,画家陈洪绶因为欣赏徐渭,就将徐渭的故居修理了一番。陈洪绶在徐渭的故居还居住过一两年。
徐渭画像
本色这个词最早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中,其中,本色仅仅是指原本的颜色。随着时代的演进,本色的意思也在慢慢的由浅至深。在唐代,本色是用来区别乐官的服饰。到了宋代,将本色带入了文艺批评的领域。明代,有一个叫唐顺之的人认为:本色直写胸臆、瑜瑕不掩的真面目。徐渭对于本色的理解,就直接收了唐顺之的影响。徐渭将本色运用在了他的任何一个领域。
徐渭作为一个旷世奇才,在很多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徐渭虽然将本色最先用于他的戏曲创作之中,但是本色在他的诗词中,也得到了运用,并且成了诗词创作的指导思想。
粗略统计了一下徐渭的诗词,徐渭诗词保留到现在的大概有2070首。徐渭的诗词描写了方方面面的事物,内容十分丰富,感情也十分充沛。可以说,看徐渭的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徐渭一生的道路以及他心理的所感所知,正所谓,读其诗,知其人。
虽然徐渭的诗词写得很好,但是在当时确实无人问津的。直到袁宏道发现了徐渭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所写的诗歌,徐渭才慢慢变得出名,后世更是将徐渭推到了神坛这样的一个地位。徐渭其实和梵高一样,在世时,一生穷途潦倒,到了死后,才有人欣赏膜拜。
徐渭生于公元1521年。去世于公元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浙江绍兴山阴人。徐渭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酒徒、狂禅居士、青藤道士、旅行家、历史学家,是明代的大才子。他在许多方面都表相出了极高的才能,开创先锋,对后世人皆有极大的影响,是一个全才之人。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梅客生曾写信给徐渭说:“「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因为太过追崇徐渭,专门刻有一方印信,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而近代画家郑板桥也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云:“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徐渭的书房超越了时代,开创开启引领“尚态”书风,袁宏道赞其:“”予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矣!“
徐渭是一个极具爱国色彩的人,他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迫切的报国热情,可惜的是天意弄人,徐渭再如何渴望入仕为官,报国报民,最终却连考八次科举不中,最高只得了个举人功名。一个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在各方面都颇有建树的人,竟然连进士都考不中,这是为什么呢?
要解释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制度对人们的限制禁锢越发严苛,其中最为骇人的便是思想禁锢。科举制度原本还是起于隋朝,用来选拔可用人才的制度,最开始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能让考官觉得你有治国之才便可。但是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之时,演化成了八股取仕的地步。
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指的是一种固定文体,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考生必须依据这个格式写文,并且写文还要求用骈体以及字数要求,多一点都不行。最最关键的是,在文章中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圣人怎么说,朱熹怎么解,你怎么阐发。文中不能有出离圣教语,不许有四书外的观点。好的八股文就是在文章框体之内,模仿圣人的语气写就。
依照规定,依照固定格式,依照固定答案来答题,并不是不能选出有才之士,三杨、曾国藩、林则徐都是这样选 *** 的。那么什么样的人,不能考上呢?
首先是有深刻的超越时代的思想,与圣人们多有抵牾。这类人在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自己的观点,并且与圣人的相背。很不幸的是,徐渭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有个人想法,而且他还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艺术家注定了与旁人不同,且不受旁人理解。
徐渭是牛人不假,但是却是一个奇特的牛人,他不符合主流观点,有自己的想法,且生性开放自由,根本不愿意束缚在条框之内,这就造成了徐渭的屡次不中。
徐渭是多才之人不假,但是科举取仕与诗、书、画、戏剧都没有太大干系,即使在这些方面成就再高,也不可能因此考中进士。
徐渭这么个牛人,不是一般人能评价的,在这儿引前人周作人对其评价。
《往昔续六首·其四徐谓》——周作人
往昔听乡谈,吾爱徐文长。
其人颇促狭,作剧无报偿。
市井竞传说,终乃似流氓。
单买豆腐,毕拨入茶汤。
喜与妇人戏,嬉笑辄哄堂。
又复杀和尚,流祸到僧坊。
浩浩徐夫子,浊世恣佯狂。
畸谱殊坦白,行迹略可详。
世人好闲话,传讹亦何妨。
吴有唐伯虎,旗鼓差相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袁凯
下一篇: 谢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