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魏源

佚名 2023-06-05 22:30:40

魏源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生平
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魏源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7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母怜其过勤,每夜定时熄灯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灯默读。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道光五年(1825)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

道光九年(1829)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魏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内阁藏书丰富,乃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时社会动乱加剧,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深感清政权的腐败;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愤激,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点。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并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咸丰元年(1851),魏源授高邮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1853)完成了《元史新编》。后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旋复职,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晚年,潜心学佛,法名承贯,辑有《净土四经》。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魏源是在近代中国被第一个称为民族英雄。()

是林则徐,1839年到广州主持虎门销烟、抗击英军侵略而被尊称为民族英雄,成了学界一致公认的“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近代大政治家、大思想家林则徐尽管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拆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还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海国图志》是其好友魏源将林则徐及其幕僚所翻译的文书合编而成,此书对旅档蠢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魏源有几个儿女

魏源有3个儿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魏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次子13岁时在树上摘桔子坠地伤亡,长子魏儒耆(1820-1880),字英甫,江苏候补同知,赏戴花翎,对经史均有研究,工诗善书法,旧时重男轻女,魏源女儿未上族谱。

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经典名言摘抄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经典名言:

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落日如人老更赤,初日如人少方艳。

如是何患于四夷?何忧于御侮?斯之谓折中于尊俎。

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 。

天地之性,人为贵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逆则生,顺则天矣;逆则圣,顺则狂矣。

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竟之谓贫。

古今异宜,南北异俗,自非投身处地,焉能随盂水为方圆也?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

江逆飞,海立起,天风刮海见海底,涌作银涛劈天驶。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身教亲于言教。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也。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

上好紫刚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

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

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

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天地之性,人为贵。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欲任天下之重任,必自其勤问访始。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

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

师夷长技以制夷。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龚自珍名人名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筵拜盛名。一笑劝君输一着,非将此骨媚公卿。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使君谈艺笔通神,斗大高阳酒国春。消我关山风雪怨,天涯握手尽文人。

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穷?

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
年代:明朝

薛瑄简介:

薛瑄(1389-1464)明代思想家,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稷山县)人。

明代思想家薛瑄经典诗句摘抄

1、小人不可与尽言。薛瑄

2、发言须句句有着落方好。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薛瑄

3、士无气节,则国势奄奄以就尽。薛瑄

4、书虽古而道常新。薛瑄

5、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薛瑄《读书录》

6、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薛瑄《读书录》

7、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薛瑄

8、德进则言自简。薛瑄

9、用人不可不慎。才不称事,事何以立。薛瑄

10、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薛瑄

11、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薛瑄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

1、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5、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5、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匿病者不得良医。

19、至廉而威。

2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2、治乱兴废在于己。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6、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8、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2、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3、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34、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5、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吕不韦名言有关屈原的名人名言关于欧阳修的名人名言

魏源随后即编写出著名的什么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影响是非常深刻和广泛的。它对晚清顽固派的思想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历史上众多革新运动都起到了启蒙和指导作用。

如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中体西用”;维新派的“强国御侮”;同时,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历史影响十分广泛。“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重大。

创作背景: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0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