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惠洪

佚名 2023-06-05 22:21:38

惠洪

惠洪(1071—?)字觉范,俗姓喻,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或谓其为“德洪”,俗姓彭。少时尝为县小吏,后得祠部牒为僧。以医识张商英,又往来郭天信之门。政和元年(1111),张、郭得罪,惠洪决配崖州。工诗能文,时作绮语,有“浪子和尚”之称(《能改斋漫录》卷一一)。与苏轼、黄庭坚等为方外交。著有《石门文字禅》三十卷。集中《寂音自序》一文,述其生平甚详。又有《冷斋夜话》十卷,《天厨禁脔》三卷。周泳先辑其词为《石门长短句》一卷。

求《石学士》翻译

石曼卿,擅长开玩笑。有一次他从报慈寺出来的时候,驾车的人突然失控,马受惊而把曼卿摔到了地上。随从很惊慌,连忙去搀扶他。

把着马鞍。街市上的人纷纷过来围观,猜想他必然会大声怒骂,石曼卿却轻轻地抽打一下马,对驾车的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可不就摔碎了么?”

原文:

惠洪石曼卿隐于酒,谪仙之流也,善戏谑。尝出报慈寺,驭者失控,马惊,曼卿堕地。

从者惊,扶掖据鞍,市人聚观,意其必大诟怒。曼卿徐着一鞭,谓驭者曰:“赖我石学士也,若瓦学士,顾不破碎乎?”

此文出自北宋·惠洪所著的《冷斋夜话》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约成书于政和三年(1113年)自崖州赦还之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于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但卷一至卷五主要记诗及诗坛事,《四库提要》谓:“是书杂记见闻而论诗者居十之八。

论诗之中,称引元祐诸人又十之八,而黄庭坚语尤多。”卷六至卷十则多述佛门逸事奇闻。此书保存了不少文学批评史上的宝贵资料,被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多所引用。但记事有夸诞伪造之迹,陈善《扪虱新话》、许颉《彦周诗话》等皆有非议。

此书也提出了关于诗歌的重要见解,如所记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对宋以后诗坛影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

作诗当“沛然从肺腑中流出”,应“不见斧凿痕”;“古之人意有所至,则见于情,诗句盖其寓也”,“当论其意,不当泥其句”,“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于绳墨哉!”这些论述,体现了贵真、贵情、贵意的观点。

此书尤主含蓄,提出了诗之含蓄有“句含蓄”、“意含蓄”和“句意俱含蓄”三种形态,称赏王维和王安石“五言四句诗得于天趣”,认为含蓄是“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惠洪之诗自然而有文采,独立于江西诗派之外,其所论颇可与创作相印证。

久行于世,然自宋晁公武、陈善,迄今人郭绍虞,均对其多所非议。认为书中有假托,“多夸诞”,既有“伪造之病”,亦有“剽窃之弊”。《天厨禁脔》为宋人所不取,郭绍虞亦“以其体例不同诗话,故不述”。

然而,此二书毕竟能代表惠洪的诗论,作为宋诗话之一家,仍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至于惠洪在书中所表现的因急于求名而交结公卿,附庸风雅,竟至不惜伪造假托,借人言以为重等弊端,则应当分析对待。

《全宋词》惠洪

浣溪沙(送因觉先)

南涧茶香笑语新。西州春涨小舟横。困顿人归烂熳晴。

天迥游丝长百尺,日高飞絮满重城。一番花信近清明。

浣溪沙(妙高墨梅)

日暮江空船自流。谁家院落近沧洲。一枝闲暇出墙头。

数朵幽香和月暗,十分归意为春留。风撩片片是闲愁。

渔父词(万回)

玉带云袍重顶露。一生笑傲知何故。万里归来方旦暮。休疑虑。大千捏在豪端聚。

不解犁田分亩步。却能对客鸣花鼓。忽共老安相耳语。还推去。莫来拦我球门路。

渔父词(丹霞)

不怕石头行路滑。归来那爱驹儿踏。言下百骸俱拨撒。无剩法。灵然昼夜光通绕。

古寺天寒还恶发。夜将木佛齐烧杀。炙背横眠真快活。憨抹挞。从教院主无须发。

渔父词(宝公)

来往独龙冈畔路。杖头落索间家具。后事前观如目睹。非谶语。须知一念无今古。

长笑老萧多病苦。笑中与药皆狼虎。蜡炬一枝非嘱付。聊戏汝。热来脱却娘生袴。

渔父词(香严)

画饼充饥人笑汝。一庵归扫南阳坞。击竹作声方省悟。徐回顾。本来面目无藏处。

却望沩山敷坐具。老师头角浑呈露。珍重此恩逾父母。须荐取。堂堂密密声前句。

渔父词(药山)

野鹤精神云格调。逼人气韵霜天晓。松下残经看未了。当斜照。苍烟风撼流泉绕。

闺阁珍奇徒照耀。光无渗漏方灵妙。活计现成谁管绍。孤峰表。一声月下闻清啸。

渔父词(亮公)

讲虎天华随玉尘。波心月在那能取。旁舍老僧偷指注。回头觑。虚空特地能言语。

归对学徒重自诉。从前见解都欺汝。隔岸有山横暮雨。翻然去。千岩万壑无寻处。

渔父词(灵云)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

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

渔父词(船子)

万叠空青春杳杳。一蓑烟雨吴江晓。醉眼忽醒惊白鸟。拍手笑。清波不犯鱼吞钓。

津渡有僧求法要。一桡为汝除玄妙。已去回头知不峭。犹迷照。渔舟性■都翻了。

凤栖梧

碧瓦笼晴烟雾绕。水殿西偏,小立闻啼鸟。风度女墙吹语笑。南枝破腊应开了。

道骨不凡江瘴晓。春色通灵,医得花重少。爆暖酿寒空杳杳。江城画角催残照。

千秋岁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青玉案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西江月

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人前欲展强娇羞。微露云衣霓袖。

最好洞天春晚,黄庭卷罢清幽。凡心无计奈闲愁。试捻花枝频嗅。

西江月

大厦吞风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晓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涌。

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

鹧鸪天

蜜烛花光清夜阑。粉衣香翅绕团团。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方叹息,为遮拦。也知爱处实难拼。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清商怨

一段文章种性。更谪仙风韵。画戟丛中,清香凝宴寝。

落日清寒勒花信。愁似海、洗光词锦。后夜归舟,云涛喧醉枕。

青玉案

凝祥宴罢闻歌吹。画毂走,香尘起。冠压花枝驰万骑。马行灯闹,凤楼帘卷,陆海鳌山对。

当年曾看天颜醉。御杯举,欢声沸。时节虽同悲乐异。海风吹梦,岭猿啼月,一枕思归泪。

西江月

入骨风流国色,透尘种性真香。为谁风鬓涴新妆。半树入村春暗。

雪压枝低篱落,月高影动池塘。高情数笔寄微茫。小寝初开雾帐。

浪淘沙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

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浪淘沙(自南游,多崇冈,陵峻岭,略见西湖秀色,用和靖语作长短句云)

山径晚樵还。深壑孱颜。孙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水痕无底照秋宽。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哪计最好?

36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成语的背景,是缘于惠洪和堂叔彭渊材吃白食赖账的生活故事,本意指为摆脱困境,最好的办法是一走了之,或溜之大吉为上策。

冷斋夜话》一书载录了许多重要的北宋文坛逸事,中国成语典故不少始引自于此书。彭渊材,又名彭几,宜丰彭源人,是惠洪的惠洪堂叔,官至协律郎,是北宋著名诙谐名士,还以擅音乐称奇。
惠洪在《冷斋夜话》一书,讲述了一个他与彭渊材逛开封兴国寺的有趣故事,从而引出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千古流传的成语。《冷斋夜话》载:“(渊材)与余过兴国寺河上,食素分茶甚美。将毕,问奴杨照取钱,奴曰“忘持钱来,如何?”渊材色窘。予戏曰“兵计将安出?”渊材以手捋须良久,目予趋自后门出,若将,便旋然。予追逐。渊材以手拿帽搴衣,走如飞。予与奴扬照遂二相公庙,渊材乃敢回顾,喘立面无人色,曰:“编虎头捋虎须,几不免于虎口哉!”予又戏曰:“在兵法如何?”渊材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彭渊材这天与惠洪同去逛汴京(今开封市)的兴国寺,两人吃着寺里的茶点美食,滋滋有味,正要起身时,彭渊材吩咐家仆杨照付钱,杨照一摸口袋空空如也,说:“我忘了带钱身上,怎么办呀?”惠洪知堂兄彭渊材平时好侃军事谋略且头头是道,于是当即调笑彭渊材说:“看你现在想出什么兵计来脱困!”。彭渊材故作镇定地捋了半天的胡须,对惠洪拼命使眼色,示意惠洪设法从后门开溜,如万一被人捉住,也就装着没事一样还是回来。使完眼色,彭渊材趁机先从后门跑了,惠洪和杨照也随后溜了出去。一路上,彭渊材一手拎着帽子一手扯着衣摆,飞也似的逃窜,待后面二人也赶到了二相公庙,他这才敢回头看一眼,气喘如牛,面如土色。彭渊材与惠洪都是当时京城的名士,特重名节,想想竟然骗吃白食,窘得不自在,只好自嘲地说:“我们真是老虎头上捋须,差点让老虎吃了!”惠洪于是故意笑他:“你这溜之大吉,又是什么兵法呢?”渊材于是又耍起了嘴皮子,得意洋洋的说:“这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