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苏辙

佚名 2023-06-05 22:05:11

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生平
1039年二月二十日(3月18日)出生,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1091)拜尚书右丞,次年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语,宋朝对犯罪官员的一种处分),绍圣丁丑春(1098)移化州别驾(官名,通常用于安置贬谪官,正九品。),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评论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北宋第一暖男:苏辙

北宋第一暖男:苏辙

男主简介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州人,进士出身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哲宗时入朝,位列执政,又因上书谏事被贬蔡京弄权,再降再贬以太中大夫任致仕,闲居许州,年74逝世孝宗朝追益“文定”。

生平事迹

01年少成名 初露锋芒

其父苏询31岁得子苏辙自幼学识品行深得父兄传授少年时期对仕途充满豪情壮志诗歌给人一种刚健劲拔之感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加上少年得志,使他有“致君尧舜”的雄伟抱负不到20,苏辙已著《南行集》可谓学业有成、文才初露。

02青年热血 能言极谏

苏辙初次殿试血气方刚将犀利的言辞付诸笔端不仅痛陈政事得失更连宫禁之事都横加指责幸得仁宗惜才仁厚,加之欧阳修对其欣赏有加最终成全了苏氏两公子,同中进士、同过殿试的佳话此时苏辙在文采和应试上,都已展露过人的天赋。

03政坛奇才 仕途跌宕

苏辙的政治才能,在仕途上不断得到印证,最高至尚书侍郎和上书右丞,初入官场时本想大展拳脚,却因质疑王安石变法被贬出京,后苏轼作诗被指诽谤朝廷,苏辙受牵连再度被贬。至旧党再度执政后重回京,但1094年后新党重新得势,苏辙因此连遭贬谪,开启了中年颠沛下放之旅,就此远离朝廷再未重返京城。

04 晚年避世 归隐田园

徽宗上位,任用蔡京为政,党祸复起,苏辙再无翻身之日一贬再贬,任一闲官迁居颖川至此过起田园隐逸般生活。他自号“颖滨遗老”,闭门谢客不问世事,只以读书著述为乐对佛家兴趣浓厚,常静坐参禅直到九年后74岁撒手西去。

05 兄弟情深日月可鉴

苏辙这一生,始终和哥哥苏轼分不开兄弟俩自幼一起学习玩耍成人后携手进入仕途,一直互帮互助共同进退,在哥哥苏轼危难时刻,苏辙几次挺身相救,不惜削职弃官、牺牲仕途,可谓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了。在后世的苏轼诗词中接近有一百多首提到子由,足可见苏氏兄弟的赤胆真心。

人物结语

苏辙一生,做过高官,下过农田,监管市场卖过盐。且不论苏辙著述经、史、子、集,动辄百八十卷的勤奋;也不说他朝堂上进退起伏,政绩颇佳的能力手腕;单是他为人处事的一点真心,就已让人望尘莫及。于国家,他是忠臣也是良相,于兄长,他是软肋也是铠甲,于子女,他是榜样也是依靠。

历史上苏辙的简介

  苏辙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非常有名的人物。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苏辙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 条例 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卒于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的成就
  苏辙一生中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因此他的主要成就也表现在 政治 、文学、儒学、 书法 等不同的方面。

  先说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虽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主要是以维护地主利益为目的,然而农民的困境却没有得到改变,他们的负担还是非常重的。王安石在听到苏辙的 意见 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司马光的变法也遭到了苏辙的反对,苏辙认为这个变法也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因此极力反对。苏辙的政治主张跟他的哥哥苏轼基本相同,论事精辟独到,言简意赅。

  接着说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苏辙擅长政治方面和历史方面的论述,在纵观 天下 之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中肯。在苏辙的代表作《历代论》中些文章非常有他自己的特点,如《六国论》就是借古讽今,表面上是评论六国的过错,实际上是暗喻北宋的腐败的现实。苏辙写的最自由随意的文章应该是书信杂文了,比较 自然 平淡,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这跟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除了在古文、诗文的创作方面有才华外,苏辙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笔法跟苏轼非常相近,书法潇洒自如,但又工整有序。
  苏辙的历史评价
  苏辙父子在朱德的评价里和历代文人的评价里都是受到肯定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在三父子里,苏辙是官位较高的一个,但是他的政治之路也是不顺畅的,因为最早是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后又反对司马光的差役法,苏辙的政见总是和当时得势的人相反。

  苏辙所处的宋代是古代知识分子偏爱的王朝,因为宋朝文明是汉族文明的鼎盛时期。赵匡胤为始的宋朝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所以苏辙等文人才能在这样的 文化 环境里留名后世。人们一般都认为苏辙的为人是比较内敛的,不像哥哥苏轼那样锋芒毕露,所以苏辙才能做到右丞相的位置,但是这都是对苏辙的片面看法,苏辙也是一个言辞激烈的人,22岁的苏辙因抨击宋仁宗不思进取曾遭到朝中大臣的排挤,苏辙的话语放在任何朝代都有丧命的危险,但是宽厚的宋仁宗并没有怪他。而且苏辙对那些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也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的,他认为每个人物存在都是有时代特色的。

  苏辙的性格和哥哥苏轼是一样的,不过稍微比哥哥苏轼收敛一点。我们对古人的了解大多来自史料,所以那些有高辨识度的人才能被我们记住,哥哥苏轼对苏辙的评价,就像《答张文潜书》中说的一样苏辙其实不比自己逊色,不是他不够好,而是一般人都不知道而已。所以在旁人的眼里哥哥苏轼就比弟弟苏辙有才华多了。

苏辙读音 苏辙怎么读

1、苏辙拼音:[sū zhé] 。

2、释义: 人名。(西元1039~1112)?字子由,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的次子。行文汪洋澹泊,与其兄苏轼齐名,世称为「小苏」。累官门下侍郎,晚年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著有《栾城文集》等。

苏辙怎么读 苏辙如何读

1、拼音:sū zhé

2、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执政。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4、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7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