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丘崈

佚名 2023-06-05 22:04:45

丘崈

丘崈字宗卿,江阴军人。隆兴元年进士,为建康府观察推官。丞相虞允文奇其才,奏除国子博士。孝宗谕允文举自代者,允文首荐崈。有旨赐对,遂言:“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宜甄拔实才,责以内治,遵养十年,乃可议北向。”
时方遣范成大使金,祈请陵寝。崈言:“泛使亟遣,无益大计,徒以骄敌。”孝宗不乐,曰:“卿家坟墓为人所据,亦须理索否?”崈对曰:“臣但能诉之,不能请之。”孝宗怒,崈退待罪,孝宗察其忠,不谴也。
迁太常博士,出知秀州华亭县。捍海堰废且百年,咸潮岁大入,坏并海田,苏、湖皆被其害。崈至海口,访遗址已沦没,乃奏创筑,三月堰成,三州舄卤复为良田。除直秘阁、知平江府,入奏内殿,因论楮币折阅,请公私出内,并以钱会各半为定法。诏行其言,天下便之。
知吉州,召除户部郎中,迁枢密院检详文字。被命接伴金国贺生辰使。金历九月晦,与《统天历》不合,崈接使者以恩意,乃徐告以南北历法异同,合从会庆节正日随班上寿。金使初难之,卒屈服。孝宗喜谓崈曰:“使人听命成礼而还,卿之力也。”
先是,王抃为枢密,崈不少下之。方迓客时,抃排定程顿奏,上降付接伴,令沿途遵执。崈具奏,谓“不可以此启敌疑心。”不奉诏。抃憾之,訾崈不礼金使,予祠。起知鄂州,移江西转运判官,提点浙东刑狱,进直徽猷阁、知平江府,升龙图阁,移帅绍兴府,改两浙转运副使,以忧去。
光宗即位,召对,除太常少卿兼权工部侍郎,进户部侍郎,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崈素以吴氏世掌兵为虑,陛辞,奏曰:“臣入蜀后,吴挺脱至死亡,兵权不可复付其子。臣请得便宜抚定诸军,以俟朝命。”挺死,崈即奏:“乞选他将代之,仍置副帅,别差兴州守臣,并利州西路帅司归兴元,以杀其权。挺长子曦勿令奔丧,起复知和州,属总领杨辅就近节制诸军,檄利路提刑杨虞仲往摄兴州。”朝廷命张诏代挺,以李仁广副之,遂革世将之患。其后郭杲继诏复兼利西路安抚。杲死,韩侂胄复以兵权付曦,曦叛,识者乃服崈先见。
进焕章阁直学士。宁宗即位,赴召,以中丞谢深甫论罢之。居数年,复职知庆元府。既入奏,韩侂胄招以见,出奏疏几二千言示崈,盖北伐议也,知崈平日主复仇,冀可与共功名。崈曰:“中原沦陷且百年,在我固不可一日而忘也,然兵凶战危,若首倡非常之举,兵交胜负未可知,则首事之祸,其谁任之?此必有夸诞贪进之人,攘臂以侥幸万一,宜亟斥绝,不然必误国矣。”
进敷文阁学士,改知建康府。将行,侂胄曰:“此事姑为迟之。”崈因赞曰:“翻然而改,诚社稷生灵之幸,惟无摇于异议,则善矣。”侂胄闻金人置平章,宣抚河南,奏以崈为签枢,宣抚江、淮以应之。崈手书力论“金人未必有意败盟,中国当示大体,宜申警军实,使吾常有胜势。若衅自彼作,我有辞矣。”宣抚议遂寝。侂胄移书欲除崈内职,宣谕两淮。崈报曰:“使名虽异,其为示敌人以嫌疑之迹则同,且伪平章宣抚既寝,尤不宜轻举。”侂胄滋不悦。
升宝文阁学士、刑部尚书、江淮宣抚使。时宋师克泗州,进图宿、寿,既而师溃,侂胄遣人来议招收溃卒,且求自解之计。崈谓:“宜明苏师旦、周筠等偾师之奸,正李汝翼、郭倬等丧师之罪。”崈欲全淮东兵力,为两淮声援,奏“泗州孤立,淮北所屯精兵几二万,万一金人南出清河口及犯天长等城,则首尾中断,堕敌计矣。莫若弃之,还军盱眙。”从之。
金人拥众自涡口犯淮南,或劝崈弃庐、和州为守江计,崈曰:“弃淮则与敌共长江之险矣。吾当与淮南俱存亡。”益增兵为防。
进端明殿学士、侍读,寻拜签书枢密院,督视江、淮军马。有自北来者韩元靖,自谓琦五世孙,崈诘所以来之故,元靖言:“两国交兵,北朝皆谓出韩太师意,今相州宗族坟墓皆不可保,故来依太师尔。”崈使毕其说,始露讲解意。崈遣人护送北归,俾扣其实。其回也,得金行省幅纸,崈以闻于朝,遂遣王文采持书币以行。文采还,金帅答书辞顺,崈复以闻,遂遣陈璧充小使。璧回,具言:“金人诘使介,既欲和矣,何为出兵真州以袭我?然仍露和意也。”崈白庙堂,请自朝廷移书续前议,又谓彼既指侂饭胄为元谋,若移书,宜暂免系衔。侂胄大怒,罢崈,以知枢密院事张岩代之。既以台论,提举洞霄宫,落职。
侂胄诛,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康府,寻改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淮南运司招辑边民二万,号“雄淮军”,月廪不继,公肆剽劫,崈乃随“雄淮”所屯,分隶守臣节制,其西路则同转运使张颖拣刺为御前武定军,以三万人为额,分为六军,余汰归农,自是月省钱二十八万缗,米三万四千石。武定既成军伍,淮西赖其力。以病丐归,拜同知枢密院事。卒,谥忠定。
崈仪状魁杰,机神英悟,尝慷慨谓人曰:“生无以报国,死愿为猛将以灭敌。”其忠义性然也。

黄河的神话故事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情况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该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防洪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讯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工,于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已连续夺取50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避免人员伤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增长了8倍,其中宁蒙河套灌区、汾渭灌区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这3大片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著,在约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以上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许多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黄河下游现共修建引黄涵闸94座,引黄灌溉和抗旱浇地面积达3600多万亩,平均年引水量近100亿立方米,豫、鲁两省沿黄20个地、市的百余县用上了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利用范围,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转为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沿河兰州、包头、郑州、开封、济南、东营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均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农村2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也靠黄河供水得到解决。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岛)、引黄济卫(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共580亿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属较高水平。据综合分析计算,建国50年来,引黄灌溉、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
  防洪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黄河水神与灵物的传说
  黄河水神,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体名称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与致祭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史籍上记载的黄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记载上有“冰夷”、“冯夷”、“无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灵一类的自然崇拜,后来渐渐变成为人格化的水神。
  他们说,有个叫冯夷的人,被黄河水淹死,一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天帝听说黄河危害百姓,就封冯夷为黄河水神,称为河伯,治理黄河。
  大禹,是国人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为世人所无限敬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真正意义却在于:首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真正创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历1400余年无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后的黄河河道也被世人认为是最佳的河道,并长期影响着后人的治河活动。
  伴随着大禹治水的传说,人们有时也把大禹当作黄河水神来敬奉。
  郑州一带民间有《河伯授图》的传说,说是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继河伯之后的黄河水神。河南武陟县嘉应观,最高的建筑是禹王阁,阁内塑禹王锁蚊像,而且站在阁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黄河。开封城东南有一座禹王台,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铜像。山东济南龙洞山,旧名禹登山,传说为大禹治水登临处。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九曲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关于中秋节诗句

1、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中秋夜对月》许棠

2、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3、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9、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1、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2、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3、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4、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5、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7、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

20、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21、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6、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7、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曹冠《念奴娇咏中秋月》

2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2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3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1、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2、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曹勋《尾犯中秋》

33、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4、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5、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3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3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8、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39、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0、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3、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44、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5、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佳句

1、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2、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崔少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4、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7、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8、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0、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1、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中秋月凉霄烟霭外》

12、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4、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5、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8、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19、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0、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1、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2、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23、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6、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元好问《倪庄中秋》

2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9、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0、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31、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2、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4、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5、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6、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8、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9、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0、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1、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42、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43、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

1、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白居易《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5、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6、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9、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0、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1、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

12、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1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4、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6、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7、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8、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23、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4、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25、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26、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8、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29、分不尽,半凉天。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0、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1、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2、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3、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徐凝《八月十五夜》

34、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5、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7、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8、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39、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0、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41、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关于中秋节习俗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6、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7、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8、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

9、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10、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1、声直上,蟾蜍窟。

12、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13、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17、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18、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19、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20、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21、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2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4、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25、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26、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

27、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8、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29、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3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1、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

3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3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34、人道是、清光更多。

35、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36、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

37、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8、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

39、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40、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说的是赵王不知年老的廉颇身体如何,是否能带兵打仗,而在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能吃饭。

现在指得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或者状态良好,就故意作些能显示状态的事。

廉颇老矣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所做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这首大气磅礴、怀古咏志的不朽词作,是送给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韩侂胄的主要成就

韩侂胄执政,宋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再被起用。陈贾任兵部侍郎。吴挺子吴曦回四川,任四川宣抚副使。家居的辛弃疾也又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在宁宗、韩侂胄决策伐金的过程中,辛弃疾起了重要的作用。
辛弃疾在一一九六年自上饶迁居铅山县。朱熹曾为辛弃疾的斋室写了题词:“克己复礼,夙兴夜寐”。朱熹在死前几个月,还又写信给辛弃疾,劝他“克己复礼”。但是,家居的辛弃疾却是胸怀壮志,时刻以北上抗金为念。他同友人慨叹壮志难酬,作《鹧鸪天》词,历述他自壮年渡江以来的抱负:“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音掺chān)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音促cù整饬)银胡(音录lù箭室),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金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时,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各族,正在陆续发动战争,在金朝的北边骚扰。各族人民的反金起义,也在各处兴起。金朝统治者日益陷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困居铅山的辛弃疾,随时在密切注视金国内部的动向。他被宁宗、韩侂胄再度起用后,一二〇四年,到临安面见宁宗,力陈“金国必乱必亡”,请委付元老大臣,“预为应变计”,准备出兵北伐。宋、金边境的汉人这时不断有人,‘跳河子”,越境投宋,报告金国困于北方战事和人民饥困的情况。驻守安丰军的官员,也奏报淮北流民请求渡过淮河,投附宋朝。开禧元年(一二〇五年)改元,一个进士廷对,也上言“乘机以定中原”。本来准备北伐的宁宗、韩侂胄,得到辛弃疾等人的建言,在朝野抗金声中,决意发兵了。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加封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下令各军密作行军的准备,出朝廷封桩库金万两作军需。命吴曦练兵西蜀,赵淳、皇甫斌准备出兵取唐邓。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指挥渡淮。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子)、镇江都统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金兵闭城备战。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毕再遇自东城杀入,金兵败溃。毕再遇树起大将旗,喊话说:“我大宋毕将军也,中原遗民可速降”。城中汉官出降。宋军收复泗州。郭倪来劳军,授毕再遇刺史官。毕再遇说:“国家河南八十一州,现在攻下泗州两城就得一刺史,以后还怎么赏官?”辞官不受。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光州民间武装攻下褒信县。宋军出兵得胜,形势大好。五月间,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出兵北伐。
伐金诏下,群情振奋,上下沸腾了。辛弃疾作词赞颂韩侂胄:“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韩琦谥),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号称“小李白”的诗人陆游,曾在四川军中“干办公事”(官名)。孝宗朝被召见,多次上书建策北伐,移都建康。光宗朝,曾作诗慨叹:“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韩侂胄初执政,在山阴家居的陆游寄予很大期望:“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倘下,从我属橐鞬(音高尖gāo jiān)。”朝廷果然下诏伐金,诗人大为激动了。八十二岁的陆游作诗言志,表示还要走上战场。“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辛弃疾、陆游的壮丽诗篇,也正是曲折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振奋情景。
韩侂胄出兵伐金,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是充分的,但军事准备却很不足。符离败后,多年没有作战,如象辛弃疾这样坚持抗战的将领,抗金投宋四十三年,也已是六十五岁的高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后来有人评论辛弃疾时慨叹说,孝宗时未能出兵中原,“机会一差,至于开禧,则向之文武名臣欲尽,而公亦老矣!”辛弃疾朝见决策伐金后,到镇江府驻守。韩侂胄推荐他的老师陈自强作相(1200年京镗死),引用旧日的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辅佐指挥军事。决策出兵前,宁宗、韩侂胄解除伪学逆党籍,重新任用一些在籍的官员,争取他们一致对外,但其中的某些人并不真诚合作。韩侂胄拟用广帅薛叔似去前线统帅淮西军兵,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枢密院事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也不出守。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崈为江淮宣抚使,丘崈辞不受命。将帅乏人,宁宗下诏:朝内外举荐将帅边守。邓友龙曾出使金朝,说金朝内部困弱,主张北伐,用为两淮宣抚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仍为副使。伐金的主力军分布在江淮、四川两翼。
韩侂胄部署北伐时,宋军中已出了内奸。早在宁宗下诏伐金前一月,吴曦已在四川里通金朝,图谋叛变割据。派遣门客去金军,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
宋出兵伐金,金朝指令吴曦在金兵临江时,按兵不动,使金军东下,无西顾之忧,密许吴曦作蜀王。韩侂胄日夜盼望四川进兵,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金蒲察贞领兵攻破和尚原,守将王喜力战。吴曦下令撤退,宋军败溃。金兵入城。吴曦焚河池,退军青野。兴元都统制毋丘思(毋音贯guan)领重兵守关。金兵到关,吴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军不敌,金军陷关。开禧元年120年底,吴曦秘密接受金朝的诏书、金印,作蜀王,示意程松离去。程松兼程逃出陕西。吴曦叛变,宋军伐金的部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金军有吴曦在四川作内奸,得以集中兵力到东线作战。宋郭倪军驻扬州,派遣郭倬、李汝翼会师攻取宿韩侂胄北伐图州,被金兵打败,退至蕲州。建康都统李爽攻寿州,也战败。皇甫斌又败于唐州。江州都统王大节攻取蔡州,不下。只有毕再遇一军继续获胜。开禧二年(1206年)六月,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指挥军事的苏师旦和邓友龙,又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丘崈受命上任,就放弃已占领的泗州,退军盱眙,说是可以保全淮东兵力。宋军退守,金军分九道进兵。战争形势,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了。十一月,丘崈任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兵马。金完颜纲军陷光化、枣阳、江陵,又攻破信阳、襄阳、随州,进围德安府。仆散揆军偷渡淮水,宋兵大败,金军进围和州。纥石烈子仁攻陷滁州、真州。淮西县镇,都被金军占领。开禧二年(1206年)底,金军又秘密派人去见丘崈,示意讲和。丘崈密送金使北归。从此,丘崈多次遣使与金军谈和,暂行停战。
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了。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罢免丘崈,改命张岩督视江淮兵马。韩侂胄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又派遣使臣方信孺到开封同金朝谈判。
这时,四川的形势是:叛徒吴曦在开禧三年正月,公然建行宫,称蜀王,置百官,请金兵进入凤州,献出四郡,并准备削发(改女真辫发)向金称臣。长期以来坚持抗战的四川军民,对吴曦的叛卖,展开了强烈的反抗。吴曦召用大安军杨震仲。杨震仲拒不附逆,服毒药自杀。陈咸剃去头发,拒绝向金朝臣服。史次秦自己弄瞎了眼睛,拒不作官。一些官员也都弃官而去。随军转运使安丙却受伪命,作了吴曦的丞相长史。监兴州合江仓杨巨源和吴曦的部将张林、朱邦宁、义士来福等相联络,策划讨伐吴曦。杨巨源去找安丙说:“先生做逆贼的丞相长史么?”安丙见势不妙,号哭说:“我没有兵将,不能奋起。必得有豪杰才能灭掉此贼。”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结合兵士李贵、进士杨君玉、李坤辰、李彪等数十人,也在计划杀吴曦。杨巨源与李好义等商议,杀吴曦后,得有个“威望者镇抚”,准备推安丙出来主事。杨君玉等伪造皇帝诏书,命安丙为招抚使,诛反贼吴曦。李好义等七十多人闯入伪宫,宣读诏书,兵士都散去。李贵当场斩吴曦。吴曦称王四十一天,受到了应得的惩处!
诛灭叛徒,大快人心。军民抗金情绪,极为高涨。韩侂胄得知吴曦叛变,曾密写帛书给安丙说:“如能杀曦报国,以明本心,即当不次推赏。”帛书未到,安丙已奏报吴曦诛灭。韩侂胄即任安丙为四川宣抚副使。吴曦被杀,金朝大为沮丧,又无战备。杨巨源、李好义等请乘势收复四州。李好义出兵,一举收复西和州。张林、李简收复成州。刘昌国收复阶州,张翼收复凤州。孙忠锐收复大散关。李好义进兵至独头岭,会合当地民兵夹攻金军。金军大败。宋兵七日到西和,所向无敌。金将完颜钦逃走。李好义整军入城,军民欢呼。李好义又请乘胜进取秦陇,以牵制侵淮的金军。安丙不许,士气大受挫折。大散关又被金兵夺去。
安丙不许乘胜北伐,却在宋军内部自相残杀。安丙与孙忠锐不和,命杨巨源伏兵杀孙忠锐。吴曦原部将王喜指使党羽刘昌国在酒中放毒药,害死李好义。安丙又诬指杨巨源谋乱,把他下狱害死,假说是自尽,报给朝廷。抗金将士,无不愤慨。由下级军官和民众武装发展起来的大好形势,又被安丙等断送了。
这时的金朝,正如辛弃疾所判断的,处在“必乱必亡”的前夕。只是由于宋朝出了叛徒和内部的不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但金朝实际上已不再有继续作战的能力,只是对宋朝威胁、讹诈。宋使方信孺到金,金朝先把他下狱,虚声恫吓。九月初,方信孺带回完颜宗浩给张岩的复信,说若称臣,以江淮之间取中划界。若称子,以长江为界。斩元谋奸臣(指韩侂胄等),函首以献,增加岁币,出犒师银,方可议和。韩侂胄大怒,决意再度整兵出战。宁宗下诏,招募新兵,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代苏师旦)指挥军事。六十八岁的辛弃疾这时得病家居,任命下达后,还没有去就任,就在家中病死。
韩侂胄筹画再战,朝中主降的官员大肆活动。史浩在光宗朝病死,子史弥远这时任礼部侍郎,是朝中投降派的主要代表。庆元六年(1200年)韩皇后死,嘉泰二年(1202年),宁宗立杨氏为后,韩侂胄曾持异议。杨后对韩侂胄深怀仇怨,在政治上则和兄杨次山一起,主张妥协、投降。史弥远秘密上书,请杀韩侂胄。杨后又叫皇子询(原名。音眼yǎn)上书,说韩侂胄再启兵端,于国家不利。宁宗不理。杨后、杨次山和史弥远秘密勾结,阴谋对韩侂胄暗下毒手。他们指使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把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事后才奏报给宁宗。韩侂胄被暗杀,军政大权全归杨后、史弥远所操纵。随后,又把苏师旦处死。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把韩侂胄、苏师旦的头割下,派使臣王柟(音南nán)送到金朝,并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赔款)三百万两。金军自侵占地撤回。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算是完成了“和议”。当时太学生作诗讽刺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又说:“岁币顿增三百万”,“莫遣当年寇准知”。北宋时,寇准坚持抵御辽朝,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重。史弥远谋杀韩侂胄,屈膝投敌,完全是秦桧一类的投降派!
韩侂胄执政前后十四年,权势显赫,曾与赵汝愚一党相互倾轧,最后适应朝野抗金的要求,发动北伐战争,由于坚持抗敌,遭受投降派的杀害而牺牲。但因韩侂胄反道学,长期遭到程、朱门徒的咒骂。元代修《宋史》,特立《道学传》崇程朱,又依南宋《国史》立《奸臣传》,不列入史弥远,反而将韩侂胄与秦桧并列,辱骂他是“奸恶”,完全颠倒了历史的是非。后世史家立论,或沿袭旧说,也不免有失公允。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称韩侂胄为南宋的名相。
叶适在韩侂胄禁道学时,曾因附合朱熹,被列入伪学逆党籍。一二○二年解除党禁,叶适恢复官职。韩侂胄出兵北伐前,叶适任史部侍郎,向韩侂胄建策宜先防江。一二○六年,叶适出知建康府,又兼江淮制置使,节制江北诸州。金兵来侵,建康震动。叶适派轻兵二百人夜袭金军营寨。道遇金兵,射敌甚众。又派兵劫敌营,俘掳敌兵而回。金军解围,退屯瓜步。叶适乘势派兵分道出击,获胜,金兵自滁州退走。史弥远当政,叶适因而被御史官弹劾为附会韩侂胄用兵,被罢官夺职。叶适早年在朝中政治派别的斗争中,附会过赵汝愚、朱熹一派,但他的哲学思想却与朱熹存在着分歧。叶适被罢宫后,家居十余年,综论古今学术与程朱道学立异,在哲学上作出了贡献。
宋朝朝廷将韩侂胄的头送至金国一事也让许多大臣认为有失国体。《四朝闻见录》 中记载大臣王介为此提出抗议:“韩侂胄头不足惜,但国体足惜!”。《齐东野语》记载了以下的诗,该诗也是讽刺此事:
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
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
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
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