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惟志,[元](约公元一三三o年前后在世)字彦功(一作彦恭),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班惟志师从邓文原,邓文原为杭州路儒学正。元贞间,邓文原应聘为皇室写《大藏经》,班惟志随行。
泰定间,经荐,补浮梁(今江西鄱阳县)州教授。不久,迁晋州(今河北晋县)州判。致和年间,为绍兴路总管府推官。至顺三年(1332),上大都为秘书监典簿。至元三年(1337)为平江路常熟州知州,除奉议大夫。至正初,为江浙儒学提举司提举。儒司秩满,再北上大都,授集贤待制。致仕南归,卒于杭州。班惟志博学多能,兼擅书法,袁中道谓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頫)下。其词曲,亦负盛名。
白贲 白居易 白敏中 白朴 白行简 班固 班惟志 包何 包恢 包佶 包荣父 包融 包颖 宝月 鲍防 鲍君徽 鲍令晖 鲍溶 鲍照 北朝乐府 毕大节 毕良史 毕耀 伯颜 孛罗御史 不忽木 布燮 蔡孚 蔡京 蔡戡 蔡楠 蔡确 蔡伸 蔡挺 蔡希周 蔡襄 蔡琰 蔡隐丘 蔡邕 蔡幼学 蔡允恭 曹豳 曹操 曹德 曹冠 曹丕 曹松 曹唐 曹希蕴 曹修古 曹雪芹 曹勋 曹彦约 曹邺 曹植 曹著 曹组 岑参 岑文本 岑羲 查德卿 查文徽 柴望 长孙氏 长孙无忌 长孙正隐 长孙佐辅 常达 常衮 常浩 常建 常雅 畅当 晁补之 晁采 晁冲之 晁错 晁端礼 晁公武 车缅 陈黯 陈璧 陈标 陈草庵 陈昌言 陈从古 陈存 陈道复 陈德和 陈德武 陈东 陈东甫 陈端生 陈讽 陈敷 陈瓘 陈沆 陈季卿 陈继儒 陈嘉言 陈京 陈景沂 陈景钟 陈九流 陈居仁 陈康伯 陈克 陈克明 陈亮 陈琳 陈睦 陈楠 陈耆卿 陈去疾 陈人杰 陈润 陈若水 陈三聘 陈上美 陈深 陈师道 陈师穆 陈寿 陈叔达 陈恕可 陈陶 陈通方 陈韡 陈文述 陈希烈 陈偕 陈亚 陈彦博 陈尧佐 陈晔 陈翊 陈与义 陈羽 陈玉兰 陈元初 陈元光 陈允平 陈造 陈慥 陈著 陈翥 陈子昂 陈子厚 陈子良 陈子龙 成彦雄 程长文 程大昌 程垓 程公许 程颢 程准 仇远 储光羲 储嗣宗 储泳 楚儿 褚亮 褚生 褚遂良 褚载 崔安潜 崔备 崔邠 崔澹 崔道融 崔涤 崔峒 崔敦礼 崔敦诗 崔恭 崔瓘 崔国辅 崔颢 崔护 崔绩 崔季卿 崔郊 崔居俭 崔珏 崔立之 崔橹 崔沔 崔日用 崔日知 崔融 崔善为 崔湜 崔枢 崔曙 崔泰之 崔涂 崔信明 崔兴宗 崔玄亮 崔玄童 崔铉 崔涯 崔郾 崔液 崔庸 崔与之 崔元翰 崔元略 崔知贤 崔子向 崔紫云 崔宗之 大食惟寅 戴复古 戴善甫 戴叔伦 戴熙 道恭 邓剡 邓肃 邓学可 邓洵美 邓玉宾 邓玉宾子 狄君厚 狄仁杰 丁黼 丁居晦 丁棱 丁谓 丁仙 丁仙现 丁仙芝 丁泽 东方虬 董德元 董君瑞 董思恭 董嗣杲 董颖 豆卢回 豆卢荣 窦参 窦常 窦巩 窦蒙 窦牟 窦群 窦叔向 窦威 窦希玠 窦庠 独孤及 独孤良弼 独孤良器 独孤实 杜安世 杜常 杜甫 杜羔 杜公瞻 杜光庭 杜兼 杜建徽 杜耒 杜良臣 杜牧 杜秋娘 杜仁杰 杜审言 杜頠 杜荀鹤 杜淹 杜易简 杜奕 杜旟 杜元颖 杜正伦 杜之松 杜遵礼 段成式 段弘古 段克己 段文昌 法常 法宣 法照 法振 樊晃 樊珣 樊阳源 樊宗师 范成大 范传正 范纯仁 范灯 范居中 范康 范晔 范元凯 范仲淹 方苞 方伯成 方干 方回 方孝孺 方岳 房琯 房千里 房融 房孺复 费冠卿 费唐臣 丰干 封敖 封孟绅 封行高 冯道 冯道之 冯涓 冯伉 冯宿 冯小青 冯延巳 冯著 冯子振 符载 符曾 傅玄 富嘉谟 干宝 高安道 高弁 高蟾 高崇文 高得旸 高鼎 高观国 高峤 高瑾 高克礼 高力士 高茂卿 高明 高攀龙 高骈 高启 高球 高绍 高适 高栻 高适 高文秀 高正臣 高铢 高翥 戈牢 葛胜仲 葛鸦儿 耿湋 耿玉真 弓嗣初 公孙龙 宫天挺 龚自珍 古之奇 谷子敬 顾朝阳 顾德润 顾非熊 顾鉴中 顾况 顾敻 顾炎武 顾云 顾在镕 关汉卿 关盼盼 管鉴 贯休 贯云石 广宣 归登 归有光 郭利贞 郭麐 郭熙 郭祥正 郭应祥 郭钰 郭圆 郭郧 郭震 郭正一 郭子仪 郭遵 海印 寒山 韩淲 韩察 韩琮 韩非 韩翃 韩滉 韩思复 韩思彦 韩偓 韩熙载 韩湘 韩休 韩愈 韩元吉 韩昭 韩缜 韩仲宣 汉乐府 何承裕 何景明 何鸾 何频瑜 何逊 何兆 何中 何仲举 何仲宣 和凝 盍西村 盍志学 贺敱 贺朝 贺兰进明 贺遂亮 贺知章 贺铸 黑老五 恒超 洪皓 洪亮吉 洪升 洪王茶 洪咨夔 洪子舆 侯道华 侯方域 侯正卿 侯寘 胡皓 胡令能 胡铨 胡适 胡宿 胡雄 胡用和 胡元范 胡曾 胡证 胡祗遹 胡直钧 护国 扈载 花蕊夫人 怀素 皇甫澈 皇甫冉 皇甫湜 皇甫松 皇甫镛 皇甫曾 黄巢 黄崇嘏 黄帝 黄庚 黄公度 黄公望 黄景仁 黄颇 黄琼 黄裳 黄升 黄石公 黄损 黄滔 黄庭坚 黄孝迈 黄燮清 黄宗羲 黄宗义 黄遵宪 惠洪 慧净 慧偘 嵇康 吉中孚 纪君祥 纪唐夫 纪元皋 家铉翁 贾驰 贾岛 贾固 贾棱 贾弇 贾谊 贾曾 贾至 贾仲明 贾宗 江妃 江洪 江为 江淹 江总 姜白石 姜皎 姜夔 姜尚 姜特立 姜晞 蒋防 蒋涣 蒋捷 蒋冽 蒋挺 蒋维翰 蒋锡震 蒋贻恭 皎然 解缙 金昌绪 金地藏 金厚载 金农 金仁杰 京镗 荆干臣 荆浩 景元启 景云 敬括 瞿佑 阚志学 康进之 康骈 康与之 亢文苑 柯崇 柯丹邱 可朋 可止 孔德绍 孔丘 孔融 孔尚任 孔绍安 孔温业 孔文卿 孔文升 孔稚珪 孔子 寇泚 寇准 寇凖 况周颐 来鹄 来济 兰楚芳 郎士元 郎馀令 老子 乐府 乐府诗集 乐婉 雷公 冷朝阳 黎逢 李昂 李昂英 李翱 李白 李百药 李昪 李伯鱼 李伯瑜 李伯瞻 李渤 李昌符 李朝威 李忱 李程 李憕 李澄之 李崇嗣 李处全 李从谦 李从善 李存勖 李旦 李德裕 李德载 李东阳 李洞 李端 李方膺 李昉 李逢吉 李甘 李纲 李暠 李格非 李肱 李觏 李观 李冠 李光 李好古 李贺 李亨 李恒 李宏皋 李縠 李祜 李华 李怀远 李回 李吉甫 李季何 李嘉祐 李甲 李兼 李建 李建勋 李绛 李峤 李景 李景伯 李景俭 李景让 李璟 李敬伯 李敬方 李敬玄 李泂 李迥秀 李九龄 李君房 李君何 李俊民 李康成 李伉 李夔 李廓 李谅 李林甫 李陵 李隆基 李茂之 李梦符 李梦阳 李弥逊 李泌 李秘 李密 李明远 李穆 李讷 李频 李朴 李祁 李齐贤 李颀 李潜 李清照 李衢 李群玉 李日华 李如璧 李山甫 李商隐 李涉 李绅 李深 李士元 李世民 李适 李适之 李寿卿 李舜弦 李斯 李唐宾 李文蔚 李渥 李贤 李咸 李咸用 李显 李孝光 李欣 李行甫 李行敏 李行言 李续 李宣古 李宣远 李珣 李沇 李衍 李彦远 李阳冰 李冶 李邺 李晔 李祎 李夷简 李嶷 李乂 李义府 李益 李应 李郢 李邕 李幼卿 李馀 李渔 李虞 李虞仲 李屿 李玉箫 李煜 李豫 李渊 李元纮 李元嘉 李元膺 李远 李愿 李约 李赞华 李曾伯 李昭象 李贞 李真 李拯 李正辞 李正封 李之仪 李直夫 李治 李质 李致远 李贽 李骘 李中 李重元 李子卿 李子中 李宗闵 醴陵士人 厉鹗 厉玄 郦道元 梁鸿 梁启超 梁献 梁寅 梁载言 梁章钜 梁知微 廖刚 廖匡图 廖凝 廖融 廖燕 列御寇 林逋 林杰 林宽 林披 林升 林纾 林嗣环 林嵩 林泳 林藻 林则徐 林滋 灵澈 灵一 令狐楚 令狐德棻 令狐峘 令狐挺 刘邦 刘褒 刘秉中 刘秉忠 刘伯亨 刘采春 刘沧 刘叉 刘长川 刘长卿 刘彻 刘辰翁 刘崇龟 刘崇鲁 刘大櫆 刘得仁 刘蕃 刘方平 刘复 刘过 刘怀一 刘晃 刘基 刘洎 刘济 刘驾 刘兼 刘迥 刘君锡 刘峻 刘轲 刘克庄 刘琨 刘敏中 刘婆惜 刘绮庄 刘三复 刘山甫 刘商 刘昚虚 刘慎虚 刘升 刘时中 刘损 刘太冲 刘太真 刘唐卿 刘庭琦 刘庭信 刘湾 刘希夷 刘细君 刘宪 刘向 刘孝孙 刘孝威 刘熊渠 刘言史 刘弇 刘晏 刘燕歌 刘邺 刘一止 刘祎之 刘乙 刘义庆 刘因 刘幽求 刘友贤 刘禹锡 刘允济 刘赞 刘皂 刘昭禹 刘桢 刘知几 刘著 刘遵古 柳郴 柳道伦 柳公绰 柳公权 柳浑 柳永 柳恽 柳中庸 柳宗元 楼钥 卢炳 卢藏用 卢储 卢从愿 卢鸿一 卢怀慎 卢景亮 卢钧 卢纶 卢梅坡 卢群 卢汝弼 卢士政 卢顺之 卢思道 卢嗣业 卢仝 卢文纪 卢渥 卢象 卢携 卢延让 卢言 卢殷 卢照邻 卢肇 卢贞 卢挚 卢僎 陆翱 陆瀍 陆长源 陆畅 陆登善 陆复礼 陆肱 陆龟蒙 陆机 陆景初 陆敬 陆凯 陆淞 陆希声 陆扆 陆游 陆羽 陆贞洞 陆贽 鹿虔扆 闾丘均 吕本中 吕得胜 吕胜己 吕侍中 吕太一 吕天用 吕渭 吕温 吕岩 吕止庵 律然 罗贯中 罗衮 罗立言 罗虬 罗让 罗绍威 罗泰 罗珦 罗邺 罗隐 罗颖 骆宾王 骆浚 马戴 马逢 马怀素 马谦斋 马湘 马彦良 马异 马植 马致远 马中锡 马周 毛开 毛明素 毛滂 毛文锡 毛熙震 毛泽东 茅坤 梅尧臣 梅曾亮 孟宾于 孟昶 孟迟 孟昉 孟贯 孟汉卿 孟浩然 孟简 孟郊 孟良揆 孟守 孟云卿 孟子 米芾 米友仁 苗发 苗晋卿 缪氏子 莫宣卿 墨者 牟融 穆寂 纳兰性德 南卓 倪瓒 聂胜琼 聂夷中 宁调元 牛凤及 牛峤 牛僧孺 牛希济 欧阳衮 欧阳炯 欧阳澥 欧阳修 欧阳询 欧阳詹 潘存实 潘阆 潘良贵 潘孟阳 潘纬 潘佑 庞蕴 裴澄 裴次元 裴漼 裴迪 裴度 裴光庭 裴皞 裴交泰 裴潾 裴守真 裴淑 裴说 裴思谦 裴松之 裴谈 裴廷裕 裴休 裴谞 裴耀卿 裴夷直 裴贽 彭端淑 彭伉 彭士望 捧剑仆 皮日休 蒲察善长 蒲道源 蒲松龄 栖白 栖蟾 栖一 戚继光 戚逍遥 齐浣 齐己 岐伯 綦毋潜 谦光 钱俶 钱大昕 钱可复 钱霖 钱镠 钱起 钱惟善 钱惟演 钱珝 乾隆 乔备 乔吉 乔侃 乔知之 秦观 秦简夫 秦韬玉 秦系 秦瀛 秦湛 丘迟 丘崈 丘丹 丘逢甲 丘光庭 丘上卿 丘士元 丘为 丘悦 邱为 屈大均 屈原 麹信陵 全祖望 权德舆 权龙褒 任翻 任华 任生 任氏 任希古 任要 任昱 戎昱 阮籍 芮挺章 萨都剌 僧凤 僧皎然 僧志南 沙正卿 商衟 商挺 商鞅 上官仪 上官昭容 尚颜 尚仲贤 邵长蘅 邵楚苌 邵大震 邵亨贞 邵康节 邵瑞彭 邵升 邵偃 邵谒 邵元长 邵真 沈彬 沈传师 沈东美 沈复 沈和 沈括 沈千运 沈全期 沈佺期 沈如筠 沈叔安 沈颂 沈廷瑞 沈禧 沈亚之 沈颜 沈约 沈仲昌 盛小丛 施惠 施肩吾 石君宝 石涛 石孝友 石子章 时彦 拾得 史达祖 史浩 史鉴 史九散人 史俊 史青 舒亶 舒頔 舒元舆 司空曙 司空图 司马承祯 司马光 司马迁 司马穰苴 司马相如 司马逸客 司马扎 宋鼎 宋方壶 宋华 宋璟 宋褧 宋濂 宋荦 宋祁 宋齐丘 宋若华 宋若宪 宋若昭 宋务光 宋玉 宋昱 宋之问 宋子侯 苏东坡 苏瑰 苏涣 苏晋 苏曼殊
苏轼 苏舜钦 苏颋 苏味道 苏武 苏洵 苏彦文 苏源明 苏辙 睢景臣 睢玄明 隋炀帝 孙膑 孙处玄 孙鲂 孙光宪 孙郃 孙梁 孙棨 孙樵 孙叔顺 孙思邈 孙逖 孙偓 孙武 孙一元 孙元晏 孙仲章 孙周卿 孙洙 孙子 台湾民谣 昙域 谈戭 谭峭 谭用之 谭铢 汤式 汤舜民 汤显祖 汤悦 唐备 唐扶 唐求 唐顺之 唐思言 唐琬 唐玄宗 唐彦谦 唐毅夫 唐寅 唐远悊 陶拱 陶翰 陶弘景 陶岘 陶渊明 陶宗仪 滕白 滕宾 滕迈 滕倪 滕珦 田锡 田艺衡 田游岩 田章 童翰卿 童童学士 万楚 万齐融 万俟咏 汪士慎 汪琬 汪元亨 汪元量 汪藻 汪中 汪洙 汪遵 王爱山 王安国 王安石 王鏊 王褒 王表 王播 王伯成 王勃 王粲 王昌龄 王充 王储 王绰 王德真 王铎 王福娘 王公亮 王毂 王观 王珪 王翰 王和卿 王宏 王绩 王籍 王继鹏 王继勋 王驾 王建 王鉴 王鉴 王玠 王缙 王景 王琚 王举之 王晙 王锴 王揆 王良士 王烈 王泠然 王令 王鲁复 王履贞 王茂时 王冕 王勔 王磐 王溥 王琪 王起 王嫱 王清惠 王丘 王仁裕 王镕 王睿 王绍宗 王诜 王沈 王甚夷 王慎中 王实甫 王士禛 王世贞 王适 王适 王守仁 王损之 王庭筠 王湾 王微 王维 王纬 王无竞 王羲之 王霞卿 王熊 王修甫 王涯 王延彬 王炎 王衍 王彦威 王晔 王沂 王沂孙 王易从 王易简 王諲 王禹 王禹偁 王元鼎 王恽 王韫秀 王贞白 王正己 王之道 王之涣 王质 王智兴 王稚登 王仲诚 王仲舒 王仲文 王仲元 王周 王子一 韦安石 韦表微 韦蟾 韦承庆 韦处厚 韦丹 韦鼎 韦皋 韦瓘 韦济 韦建 韦抗 韦渠牟 韦纾 韦述 韦嗣立 韦迢 韦同则 韦应物 韦元旦 韦元甫 韦执中 韦庄 卫立中 卫象 尉迟汾 尉缭 魏承班 魏初 魏奉古 魏了翁 魏谟 魏朴 魏求己 魏万 魏禧 魏学洢 魏元忠 魏源 魏徵 魏知古 温庭皓 温庭筠 温宪 文嘉 文森 文天祥 文廷式 文秀 文益 文征明 翁承赞 翁宏 翁卷 翁绶 翁洮 无可 无名 无则 无作 吴昌龄 吴承恩 吴澄 吴丹 吴鼎芳 吴兢 吴敬梓 吴均 吴筠 吴淇 吴起 吴潜 吴仁璧 吴融 吴少微 吴惟信 吴伟业 吴文英 吴武陵 吴西逸 吴锡麒 吴镇 伍彬 伍乔 武瓘 武汉臣 武林隐 武平一 武三思 武少仪 武翊黄 武元衡 武则天 舞柘枝女 西鄙人 奚贾 席夔 席豫 席元明 夏方庆 夏侯审 夏侯孜 夏庭芝 夏完淳 先汪 鲜于必仁 鲜于枢 向子湮 向子堙 向子諲 项斯 项羽 萧楚材 萧德祥 萧德言 萧德藻 萧仿 萧妃 萧纲 萧遘 萧汉杰 萧祜 萧华 萧建 萧悫 萧嵩 萧泰来 萧项 萧昕 萧衍 萧翼 萧颖士 萧至忠 萧子显 谢翱 谢勮 谢薖 谢克家 谢良辅 谢灵运 谢懋 谢朓 谢脁 谢眺 谢燮 谢偃 谢逸 谢应芳 谢榛 谢庄 辛常伯 辛弃疾 辛替否 辛延年 邢巨 邢俊臣 幸夤逊 熊皦 熊孺登 修睦 胥偃 徐安贞 徐贲 徐昌图 徐敞 徐放 徐俯 徐干 徐皓 徐珩 徐弘祖 徐玑 徐坚 徐晶 徐君宝妻 徐锴 徐珂 徐陵 徐牧 徐凝 徐商 徐氏 徐淑 徐田臣 徐渭 徐锡麟 徐贤妃 徐铉 徐延寿 徐琰 徐彦伯 徐夤 徐月英 徐再思 徐祯卿 徐仲雅 许彬 许承祖 许鼎 许棐 许浑 许稷 许景先 许敬宗 许康佐 许孟容 许棠 许天正 许宣平 许尧佐 许圉师 薛昂夫 薛宝琴 薛存诚 薛道衡 薛逢 薛福成 薛稷 薛据 薛克构 薛令之 薛能 薛奇童 薛琼 薛戎 薛昚惑 薛涛 薛瑶 薛曜 薛莹 薛元超 薛媛 薛馧 薛昭纬 薛昭蕴 荀况 亚栖 严蕊 严识玄 严维 严武 严休复 严忠济 阎朝隐 阎防 阎济美 阎立本 阎选 颜粲 颜令宾 颜荛 颜仁郁 颜师古 颜萱 颜延之 颜真卿 颜之推 晏几道 晏殊 羊士谔 羊滔 羊昭业 杨贲 杨朝英 杨乘 杨发 杨广 杨果 杨汉公 杨衡 杨厚 杨郇伯 杨徽之 杨景贤 杨敬述 杨敬之 杨炯 杨巨源 杨濬 杨夔 杨莱儿 杨牢 杨立斋 杨廉 杨凌 杨鸾 杨凝 杨凝式 杨凭 杨璞 杨奇鲲 杨容华 杨汝士 杨慎 杨师道 杨思玄 杨嗣复 杨损 杨万里 杨维桢 杨无咎 杨显之 杨续 杨炎 杨於陵 杨虞卿 杨玉环 杨恽 杨昭俭 杨志坚 杨重玄 杨梓 姚崇 姚发 姚鹄 姚合 姚康 姚揆 姚鼐 姚守中 姚述尧 姚燧 姚系 姚向 姚燮 姚岩杰 姚月华 叶法善 叶季良 叶梦得 叶绍翁 叶挺 叶燮 叶颙 叶元良 一分儿 宜芬公主 义净 易重 阴铿 阴行先 殷七七 殷文圭 殷尧藩 殷遥 尹鹗 尹懋 尹廷高 雍陶 雍裕之 油蔚 于敖 于伯渊 于頔 于鹄 于瑰 于季子 于经野 于立 于良史 于濆 于谦 于邵 于逖 于武陵 于邺 于尹躬 于志宁 鱼玄机 鱼又玄 俞国宝 俞简 俞樾 虞姬 虞集 虞世南 宇文鼎 宇文融 庾抱 庾承宣 庾敬休 庾天锡 庾信 喻凫 喻坦之 元淳 元孚 元好问 元淮 元晦 元季川 元结 元万顷 元问好 元希声 元载 元稹 员半千 圆至 袁不约 袁高 袁皓 袁宏道 袁黄 袁晖 袁郊 袁凯 袁朗 袁了凡 袁枚 袁去华 袁恕己 源光裕 源乾曜 苑咸 岳伯川 岳飞 恽格 恽敬 恽寿平 曾觌 曾巩 曾畿 曾敏之 曾瑞 詹琲 詹敦仁 詹时雨 詹玉 湛贲 张贲 张碧 张碧山 张抃 张彪 张槟 张蠙 张灿 张昌宗 张潮 张楚金 张大安 张岱 张道洽 张登 张鼎 张谔 张格 张固 张衮 张国宾 张衡 张弘范 张弘靖 张纮 张祜 张煌言 张汇 张惠言 张籍 张垍 张继 张嘉贞 张贾 张柬之 张建封 张荐 张渐 张藉 张敬忠 张九龄 张均 张可久 张耒 张立 张立本女 张泌 张鸣善 张南史 张臬 张溥 张齐贤 张绮 张乔 张钦敬 张若虚 张绍 张升 张栻 张寿卿 张叔卿 张署 张说 张嗣初 张松龄 张万顷 张维屏 张谓 张文琮 张文恭 张文规 张文姬 张文收 张问陶 张希复 张锡 张熙纯 张先 张萧远 张孝祥 张旭 张巡 张循之 张炎 张俨 张演 张养浩 张窈窕 张祎 张义方 张易之 张瀛 张友正 张又新 张俞 张舆 张雨 张聿 张元干 张昭 张正一 张正元 张志和 张仲方 张仲素 张众甫 张翥 张濯 张鷟 张孜 张子坚 张子容 张子友 张佐 章八元 章炳麟 章碣 章孝标 章玄同 赵秉文 赵长卿 赵鼎 赵冬曦 赵铎 赵蕃 赵嘏 赵光逢 赵光远 赵骅 赵璜 赵惠宗 赵佶 赵令峙 赵令畤 赵孟 赵孟頫 赵明道 赵牧 赵谦光 赵蕤 赵善庆 赵师侠 赵师秀 赵天锡 赵显宏 赵湘 赵延寿 赵岩 赵彦伯 赵彦端 赵彦晖 赵彦昭 赵翼 赵雍 赵友同 赵禹圭 赵徵明 赵中虚 赵宗儒 真可 真氏 郑遨 郑板桥 郑璧 郑常 郑巢 郑成功 郑丹 郑概 郑刚中 郑谷 郑光祖 郑颢 郑洪业 郑还古 郑澣 郑良士 郑露 郑南金 郑綮郑虔 郑善玉 郑审 郑世翼 郑蜀宾 郑思肖 郑遂初 郑损 郑畋 郑惟忠 郑锡 郑獬 郑燮 郑延玉 郑繇 郑义真 郑愔 郑絪 郑俞 郑馀庆 郑嵎 郑愚 郑准 志南 钟辐 钟谟 钟嗣成 钟惺 仲并 仲殊 仲子陵 周邦彦 周墀 周德清 周敦颐 周公旦 周贺 周弘亮 周晋 周匡物 周密 周朴 周起渭 周思钧 周昙 周渭 周文质 周兴嗣 周彦晖 周彦昭 周繇 周镛 周瑀 周元范 周紫芝 朱柏庐 朱褒 朱彬 朱长文 朱存 朱敦儒 朱放 朱服 朱景玄 朱凯 朱芹忠 朱庆余 朱庆馀 朱使欣 朱淑真 朱湾 朱熹 朱彝尊 朱仲晦 朱昼 朱子奢 朱子真 邾仲谊 珠帘秀 诸葛亮 祝钦明 祝元膺 祝允明 庄南杰 子兰 子思 宗臣 宗楚客 邹绍先 邹阳 祖咏 左丘明 左思 左偃
黄公望知名的作品中并没有《溪山雪霁图》
有《望九峰雪霁图》和《溪山雨意图》
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编辑本段简介
纸本,墨笔,纵:117cm,横:55.5cm。 本幅自识:“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钤 “大痴”、“黄氏子久”、“一峰道人”。 鉴藏印有:“怡亲王室”、“江夏”、“黄楼”、“安仪周书画之章”、“晴云书屋珍藏”、“大玉主人珍玩”、“古香书屋”、“黄氏仲明”、“仪周鉴赏”、“棠村审定”、“蕉林”等十余方。
编辑本段作者
是图作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为黄公望81高龄之作。作者以水墨写意的手法汇集画出了江南松江一带的九座道教名山,时称“九峰”,体现了作者对道教全真教的崇拜。该图系画赠江浙儒学提举班惟志,时值正月春雪,有感雪霁寒意,画意肃穆静谧。图中的中、近景以干笔勾廓叠石,坡边微染赭黄,远处九峰留白,以淡墨衬染出雪山,是黄公望简繁合一的精品作。
编辑本段赏识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和李成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黄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画上自题:“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编辑本段著录于
《法书名画见闻表》、《清河书画舫》卷一一、《真迹目录·初集》、《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八、《大观录》卷一七、《墨缘汇观·名画续录》、《图画精意识》。
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真迹,见于明代朱存理《铁网珊瑚》画四,陈继儒《妮古录》卷二,张丑《清河书画舫》戌集,汪珂玉《珊瑚网画跋》卷九;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一八,顾复《平生壮观》卷九,吴升《大观录》画卷一七,安岐《墨缘汇观》画上等书著录。水墨画小卷,作平远景,正象《大观录》所描述的:"沙坡层叠,俱作棘枝小草,小松细笔剔针(按松皮也用细笔作圈);远山一带小披麻皴,烟树茅舍,杂树蒙茸,笔墨在畦径之外"。按其自识云:"此是仆数年前寓平江光孝时,陆明本将佳纸二幅,用大陀石砚、郭忠厚墨一时信手作之。此纸未毕,已为好事者取去,今为世长所得,至正四年十月,来溪上足其意。时年七十有六,是岁十一月哉生明识"。
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1、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
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
画家巧妙地通过这一瞬间动作,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
曹植解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于是便敛容定神,守之以礼,二人情意缠绵。
洛神与诸神仙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通过女神与众神仙的欢乐、嬉戏的热闹场景,为洛神与曹植即将分离做了铺垫,衬托出女神无奈和矛盾的内心状态。
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画家大力描绘洛神离去时的阵容,场面宏大激扬,热闹非凡。六龙驾驶着云车,洛神乘云车向远方驶去,鲸航从水底涌起围绕着车的左右。
六龙、文鱼及鲸的描绘细致,动态生动奔放。云车、云气都作在天空中作飞驰状,离别场面热闹异常、如醉如痴。
在岸边,曹植在众随从的扶持下,目送着洛神渐渐远去,眼神中倾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洛神不停的回头望着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与依恋。随着二者距离越来越远,衬托出曹植与洛神心中无奈分别的苦痛,使画面中无法相守的悲伤气氛更加浓烈。
最后一部分描绘了就驾启程。表现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追忆与思念。曹植乘轻舟溯流而上追赶云车,希望再次见到洛神的倩影。但是无奈人神相隔,早己寻觅不到洛神的踪影。
思念与悲伤之情不能自己,以至于彻夜难眠,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流连忘返的场景。直到随从们驱车上路,曹植仍然不断回头张望,最后怀着不舍和无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归途。
曹植的无限怅惘之情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使观者被洛神与曹植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
2、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3、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
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4、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故事。
除却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种文人式的休闲活动:包括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
5、百骏图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稿本为纸质,原作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纸质稿本)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
此图为一长卷,从右至左,画面开始是两棵参天的老松树,透过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马人搭建的简易白色帐篷,有三个身穿满族服装的牧人在帐篷前,二人倦怠地或坐或卧,还有一人双手拄着套马杆立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马匹,一只牧犬从帐篷内伸出了半个身子。
6、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7、唐宫仕女图
《唐宫仕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作者是唐代张萱、周昉,该画描述唐代美女众生像。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
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8、五牛图
《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在横卷上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年令各异的牛。从右至左,首匹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
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第三匹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
第四匹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第五匹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
9、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幅无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载风流清旷,为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图”三大字。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绍勋”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一印。
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后隔水清·王铎题跋,后有“董林居士”、“纬萧草堂画记”等收藏印。又有乾隆皇帝长跋及清内府诸收藏玺印。
10、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6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奥敦周卿
下一篇: 白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