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汪元亨

佚名 2023-06-05 21:43:50

汪元亨

汪元亨(生卒不详),元代文学家。字协贞,号云林,别号临川佚老,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元至正间出仕浙江省掾,后迁居常熟。官至尚书。他生在元末乱世,厌世情绪极浓。所作杂剧有三种,今皆不传。《录鬼簿续篇》说他有「《归田录》一百篇行世,见重于人」。现存小令恰一百首,中题名「警世」者二十首,题作「归田」者八十首。

汪氏家族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谁?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姓汪的人很少,我很少见到。那,汪姓是怎么来的?现状如何?我决定对汪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汪姓来源及人口数。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汪姓在各姓中的排名。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汪姓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 体 内 容
上网 汪姓的来源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是防风所改。外族的改姓、 分化也是来源之一。
上网、书籍、报刊 历史上的汪姓名人 汪端、汪藻、汪道昆、汪延讷、汪元量、汪伯彦、汪元亨、汪琬、汪士慎、汪由敦、汪中、汪海洋……
上网 汪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汪姓目前拥有人口五百三十多万。
书籍…… 汪姓排名…… 汪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8位,是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七位的大姓。……
四、结论
1、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2、在历史长河中,汪姓人才辈出。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清代有医学家汪昂,散文家汪琬,书画家汪士慎,军机大臣汪由敦,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女作家汪端,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3、汪姓是中国当代排行五十七位的大姓,拥有人口五百三十多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八。

汪姓的起源

汪姓的来历 汪姓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汪姓的源出: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汪罔,古国名,被后世讹为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国语?鲁语下》等记载:夏、商王朝时期有一古汪罔国,为神农氏的后裔所建之姜姓诸侯国,国君名防风氏。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所杀,国人迁居湖州的深山里,称汪罔氏。汪罔国后为楚国灭之,国人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氏。防风氏,是远古夏王朝前期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据典籍《广韵?唐》中记载:“汪,姓。汪罔氏之胤。”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胤,子孙相承续也。”在典籍《国语?鲁语》中记载:“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这在史籍《左氏春秋传》中也记载:宋武公子司空之世,长狄伐宋国,班在宋地长邱打败长狄,俘获长翟缘斯。鲁桓公姬允(姬轨)十六年(公元前696年)长狄伐齐国,王子成父俘斩长翟侨如和其弟荣如,将荣如斩首,并将其头埋在周之北门即济北谷城。卫国人又捕获其季弟简如。鲁文公姬兴十一年(公元前616年),长狄由侵齐伐鲁,鲁国在东郡濮阳的成地战败长狄,富父终甥杀长翟侨如,埋其首于鲁子驹之门,至鲁宣公姬馁十五年(公元前594年)荣如死时已有一百零三年,而其兄焚如尚存,至焚如长翟氏为长狄氏,此后长狄败亡,并无子孙存活于鲁国。孔子说:“在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可见,防风氏、汪芒氏、汪罔氏之名,经多次更改,至孔子时已无“汪芒氏”,只有汪氏。
防风神话的被发现,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四大神话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流二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 西突厥 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 汪古部(onggud)或译作雍古、王孤、翁古、 瓮古、旺古、汪骨、汪古惕等,汪古族部为北朝、唐代等时期蒙古高原及以北以西的大部族,为突厥、回鹘、沙陀 等中亚、北亚、西亚 部族组成,后来改汉字 姓名 汪姓少部分北迁,进入辽东地区生息繁衍。到了金国时期,辽东汪古部遗民融合于女真族,以故故落名称为氏,称汪古氏,金初在北边守长城抵抗蒙古,为回鹘、沙陀等组成,后来或留或徙至南方,分为多支。 至明朝末期,汪古氏已经多改称为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洪衮氏,满语拼音为Honggon Hala,汉义“槐”,世居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等地,成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41年(唐会昌元年),回鹘为 东北亚的 黠戛斯 所破,其中一部分南走,定居于阴山地区。故其祖源与突厥和回鹘等有关。唐末,此部同中亚、西亚的突厥族沙陀部 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部关系密切,可能与部分沙陀突厥人融合,他们自称为沙陀雁门节度(即李克用)的后裔。后臣属于辽。辽朝授其首领官号详稳(大部族官),驻在阴山北的黑水(今内蒙古达茂旗艾不盖河)地。辽亡后归附金朝,为金朝诸部驻军之一。汪古的基本成份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组成,容......>>

满族汪姓起源,由来,什么旗、、 汪姓的满族老姓是完颜氏,与金主完颜阿骨打同宗。完颜氏是最早汉化的女真姓氏。元人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说,完颜氏,汉化后为汪姓、王姓,本意为“王”的意思。其二、汪氏一族确切的进京时间为清顺治年间,既随龙入关。也就是1644年。其三、当初是母子六人作为驻防兵来岫岩的,是镶蓝旗人,在佐领哈什哈账下当差。佐领是八旗武官名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团职或师职。

汪姓的历史发展 汪(wāng)姓源出有:源流一源于姜姓,出自夏王朝时期古诸侯汪罔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汪罔,古国名,被后世讹为汪芒国,国君防风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国语?鲁语下》等记载:夏、商王朝时期有一古汪罔国,为神农氏的后裔所建之姜姓诸侯国,国君名防风氏。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所杀,国人迁居湖州的深山里,称汪罔氏。汪罔国后为楚国灭之,国人避之于安徽歙县,改称汪氏。防风氏,是远古夏王朝前期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据典籍《广韵?唐》中记载:“汪,姓。汪罔氏之胤。”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胤,子孙相承续也。”在典籍《国语?鲁语》中记载:“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禺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这在史籍《左氏春秋传》中也记载:宋武公子司空之世,长狄伐宋国,班在宋地长邱打败长狄,俘获长翟缘斯。鲁桓公姬允(姬轨)十六年(公元前696年)长狄伐齐国,王子成父俘斩长翟侨如和其弟荣如,将荣如斩首,并将其头埋在周之北门即济北谷城。卫国人又捕获其季弟简如。鲁文公姬兴十一年(公元前616年),长狄由侵齐伐鲁,鲁国在东郡濮阳的成地战败长狄,富父终甥杀长翟侨如,埋其首于鲁子驹之门,至鲁宣公姬馁十五年(公元前594年)荣如死时已有一百零三年,而其兄焚如尚存,至焚如长翟氏为长狄氏,此后长狄败亡,并无子孙存活于鲁国。孔子说:“在周为长翟,今为大人。”可见,防风氏、汪芒氏、汪罔氏之名,经多次更改,至孔子时已无“汪芒氏”,只有汪氏。防风神话的被发现,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四大神话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流二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 西突厥 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 汪古部(onggud)或译作雍古、王孤、翁古、 瓮古、旺古、汪骨、汪古惕等,汪古族部为北朝、唐代等时期蒙古高原及以北以西的大部族,为突厥、回鹘、沙陀 等中亚、北亚、西亚 部族组成,后来改汉字 姓名 汪姓少部分北迁,进入辽东地区生息繁衍。到了金国时期,辽东汪古部遗民融合于女真族,以故故落名称为氏,称汪古氏,金初在北边守长城抵抗蒙古,为回鹘、沙陀等组成,后来或留或徙至南方,分为多支。 至明朝末期,汪古氏已经多改称为洪衮氏,亦称洪果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洪衮氏,满语拼音为Honggon Hala,汉义“槐”,世居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等地,成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841年(唐会昌元年),回鹘为 东北亚的 黠戛斯 所破,其中一部分南走,定居于阴山地区。故其祖源与突厥和回鹘等有关。唐末,此部同中亚、西亚的突厥族沙陀部 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部关系密切,可能与部分沙陀突厥人融合,他们自称为沙陀雁门节度(即李克用)的后裔。后臣属于辽。辽朝授其首领官号详稳(大部族官),驻在阴山北的黑水(今内蒙古达茂旗艾不盖河)地。辽亡后归附金朝,为金朝诸部驻军之一。汪古的基本成份由操突厥语的各部人组成,容貌和嫠面的习俗同蒙古人有明显差别,故辽、金时称他们为白鞑靼。十二世纪末,净州以北的边墙建成,汪古部主摄叔、阿刺兀思剔吉忽里兄弟相继为金朝守边,称北平王。《辽史》、《金史》、《元史》以及《李朝实录》等书中,都记载有不少女真姓,多为多音节的姓,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

汪姓的由来? 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汪姓是汪芒氏的后代,商朝时有汪芒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后来改复姓为单姓汪。另外,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汪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成公的支子,食采于汪,后代以地为姓氏,就是汪氏。上古时汪芒国,国君叫防风氏,后被大禹处死,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称汪氏。古代的汪芒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

汪姓氏的发源 汪姓的来历
汪姓从起源上看,主要来自两大派系,其中的一支出自远古时期的汪芒氏部落。相传汪芒氏是一个巨人部落,其首领防风氏的身高超过3丈。大禹时,防风氏受命驻守封禹之山 (今浙江武康东南)。有一次,大禹巡猎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在当地大会诸侯,防风氏因得到消息较晚而迟到,引起大禹的误会,被杀。消息传回汪芒氏部落,因担心大禹前来讨伐,便离开封山,相率西迁到今浙江湖州一带的山里,仍称汪芒氏。战国时,汪芒氏受越国的统治,越亡后则再度西迁,到达今安徽南部的敏县一带,并在姓氏上去繁就简,单姓一个“汪”字。
汪姓的另一支出自鲁国公族。鲁国本是一个与西周王朝同姓的诸侯国,远祖尊奉黄帝、后稷、周文王,近祖则是鲁国开国君主周公之子伯禽。史载,自伯禽19传至鲁成公,赐之子满食邑于汪(今山东西南部一带),此后,在汪发展的鲁国贵族便改姓汪。
汪姓除上述两大支外,还有一个影响较小的来源。据《文桂堂丛刊》载,宋代初年,福建泉州有位名为翁乾度的人,生子6人,分别以洪、江、翁、方、龚、汪6姓命氏,从此便一分为六。其中第6子翁处休,因分姓为汪,又名汪处休。他与5位兄长都以才学知名,
同中进士榜,历代贵显,时人有“六桂联芳”之誉。此后,汪处休的子孙便以“六桂”为堂号,称汪姓“六桂堂”。
上述3支汪姓人在发展中,以出自汪芒氏之后者影响最大。约在东汉末年时,其中的一些人在汪文和的率领下迁居安徽。至唐代,汪文和裔孙汪华仁为显宦,封越国公,其家也发展为安徽歙县一带望族。此外,如宋代政治家汪伯彦、文学家汪藻、诗人汪无量、元文学家汪元亨,明代文学家汪廷讷、汪道昆、权臣汪直、清哲学家汪中、医学家汪昂、文学家汪碗、画家汪士祺、名臣汪由敦、汪康年、艺术家汪桂芬,或家于浙江、江西、安徽、或祖居江苏、湖北、广东,都是历代汪姓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姜姓的来历
姜姓起源于炎黄时代,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我国远古时期有个少典氏部落,其首领是少典,生子二人:一是炎帝,另一即黄帝。炎帝居住在渭水支流的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西南),子孙依水而居,因水命氏,遂姓姜姓。后来传至伯夷时,正当夏禹时代,因帮助治水有功,被任命为主管四岳的长官,号为太岳,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此以后,炎帝的后代又称吕姓,或吕、姜并称。伯夷裔孙太公望在周初辅佐武王中兴,史称吕尚或姜尚,其原因就在这里。
据某些姜姓谱牒统计,炎帝之后姜姓的分支共有247个之多亦即 247 个姓氏,上述所及的吕姓,吕不过是其中之一。
姜姓在得姓以后,有不少人从原始的居住地迁出,也有些人留居下来,并奕世相继,至秦汉时还发展成为关中大族。由于其成为大族时的居住地属于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又称天水姜氏。直到今天,绝大多数姜姓人言及郡望时,仍称出白天水姜氏。
姜姓中也不乏著名人物。西周初年的姜尚,即人所熟知的姜太公姜子牙。相传他曾在渭河边离水面3尺垂钩钓鱼,著名典故“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由此而来。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里,他还被刻画成神仙式的人物。另外如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也是知名的军事家,他的某些事迹至今还被人们以戏曲、评书等形式进行传唱。
除姜尚、姜维外,姜姓名人还有南宋词人姜白石,音乐家姜爱、清代直隶提督姜桂题,以及红军名将姜镜堂等。

汪姓名起源、历史及现况 论知名度,汪精卫恐怕更出名。但他是大汉奸,并不光彩。有人宜扬不留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只要出名就行,看来绝不可取。朋友,你选汪伦太妙了。他又聪明又可爱。他很喜欢李白的诗,但怎样才能令李白来一叙呢?他告诉李白自己家乡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样的风景对于游惯山水的李白来说,真是极大的诱惑。听到汪伦这样说,李白就急不及待去找汪伦。哪知去到那酒店不见一家,桃花嘛更是一片花瓣都看不到。原来汪伦所指的是村外十里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只是间客栈名称,李白大夸汪伦聪明。以诗相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讲起汪姓起源,不能望文生义,以为汪姓始祖一定居住在海边,打渔为生。查经据典,从孔子的《国语》中可知,汪姓始祖是“守封禺之山者也”。封山禺山在现在浙江武康县境内,是商朝时汪芒氏国所在地。汪芒氏国是少数民族长狄的国家,国人先是以国名复姓汪芒,后来简化为汪。可能有的汪姓人家不接受这种说法,自己的祖先是少数民族。那么汪姓还有一种传说起源:周文王第四个儿子姬旦又称周公,周公曾被周武王封往鲁国做国王。但周公实为栋梁之材,周武王需他在朝中协助,那样周公就让他的儿子伯禽到鲁国去做国王了!到了春秋时期,伯禽的子孙中有个阿满被封到一个叫汪邑的地方,阿满的子孙有人就以地为姓,姓汪了。汪邑在山东省内,与浙江相去十万八千里了!此汪是否彼汪,就无从考究了!不过,其他姓氏的来源更复杂,但后世子孙自己认定一个始祖就坚信不疑。比如李姓人家有尊李耳为先祖的,而李白崇拜飞将军李广,就自衰地说“我本陇西人,先为边关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汪姓子孙当然有权利自己选择认为合理的传说。

“汪”姓的来历 汪姓的来历
汪姓从起源上看,主要来自两大派系,其中的一支出自远古时期的汪芒氏部落。相传汪芒氏是一个巨人部落,其首领防风氏的身高超过3丈。大禹时,防风氏受命驻守封禹之山 (今浙江武康东南)。有一次,大禹巡猎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在当地大会诸侯,防风氏因得到消息较晚而迟到,引起大禹的误会,被杀。消息传回汪芒氏部落,因担心大禹前来讨伐,便离开封山,相率西迁到今浙江湖州一带的山里,仍称汪芒氏。战国时,汪芒氏受越国的统治,越亡后则再度西迁,到达今安徽南部的敏县一带,并在姓氏上去繁就简,单姓一个“汪”字。
汪姓的另一支出自鲁国公族。鲁国本是一个与西周王朝同姓的诸侯国,远祖尊奉黄帝、后稷、周文王,近祖则是鲁国开国君主周公之子伯禽。史载,自伯禽19传至鲁成公,赐之子满食邑于汪(今山东西南部一带),此后,在汪发展的鲁国贵族便改姓汪。
汪姓除上述两大支外,还有一个影响较小的来源。据《文桂堂丛刊》载,宋代初年,福建泉州有位名为翁乾度的人,生子6人,分别以洪、江、翁、方、龚、汪6姓命氏,从此便一分为六。其中第6子翁处休,因分姓为汪,又名汪处休。他与5位兄长都以才学知名,
同中进士榜,历代贵显,时人有“六桂联芳”之誉。此后,汪处休的子孙便以“六桂”为堂号,称汪姓“六桂堂”。
上述3支汪姓人在发展中,以出自汪芒氏之后者影响最大。约在东汉末年时,其中的一些人在汪文和的率领下迁居安徽。至唐代,汪文和裔孙汪华仁为显宦,封越国公,其家也发展为安徽歙县一带望族。此外,如宋代政治家汪伯彦、文学家汪藻、诗人汪无量、元文学家汪元亨,明代文学家汪廷讷、汪道昆、权臣汪直、清哲学家汪中、医学家汪昂、文学家汪碗、画家汪士祺、名臣汪由敦、汪康年、艺术家汪桂芬,或家于浙江、江西、安徽、或祖居江苏、湖北、广东,都是历代汪姓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姜姓的来历
姜姓起源于炎黄时代,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我国远古时期有个少典氏部落,其首领是少典,生子二人:一是炎帝,另一即黄帝。炎帝居住在渭水支流的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西南),子孙依水而居,因水命氏,遂姓姜姓。后来传至伯夷时,正当夏禹时代,因帮助治水有功,被任命为主管四岳的长官,号为太岳,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此以后,炎帝的后代又称吕姓,或吕、姜并称。伯夷裔孙太公望在周初辅佐武王中兴,史称吕尚或姜尚,其原因就在这里。
据某些姜姓谱牒统计,炎帝之后姜姓的分支共有247个之多亦即 247 个姓氏,上述所及的吕姓,吕不过是其中之一。
姜姓在得姓以后,有不少人从原始的居住地迁出,也有些人留居下来,并奕世相继,至秦汉时还发展成为关中大族。由于其成为大族时的居住地属于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又称天水姜氏。直到今天,绝大多数姜姓人言及郡望时,仍称出白天水姜氏。
姜姓中也不乏著名人物。西周初年的姜尚,即人所熟知的姜太公姜子牙。相传他曾在渭河边离水面3尺垂钩钓鱼,著名典故“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由此而来。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里,他还被刻画成神仙式的人物。另外如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也是知名的军事家,他的某些事迹至今还被人们以戏曲、评书等形式进行传唱。
除姜尚、姜维外,姜姓名人还有南宋词人姜白石,音乐家姜爱、清代直隶提督姜桂题,以及红军名将姜镜堂等。

寿县汪姓起源哪的? 居然看到了寿县二字

蚌埠,五河,凤阳地区的汪姓来历及辈份排行? 我姓汪,据我所知安徽霍邱河南固始汪姓基本都是按世排辈,按字排辈在名字很难看得出来,也就是按世不论字,本人是第九十三世辈,汪姓在我们这里据我知道的没有通婚的。在当地流传一句话叫,九李十八张天下无二汪,意说;天下汪姓都是一家没有其他姓氏的复杂结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