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曹修古

佚名 2023-06-05 21:37:55

曹修古

【简介】
曹修古(?—1033),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经历】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累任秘书丞,饶州通判,后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这时正是真宗与辽订立澶渊盟约之后,宋代的中衰时期,修古对当时苟安求和的局面,深感不安,有志整饬纲常,以图中兴,诤诤敢言。天圣元年(1023年),仁宗嗣位,修古提出“行法令、审政事、惜财力、辨忠邪”四项大政措施上奏。对于在职的年老朝官,既然年老体衰,对官事无补,应该给他们退离。特别还引用唐太宗贞观之治中的故事来论证。其具体办法是文武百官年达70的,可以上表自动请求调职或辞职,不论名将功臣也应该这样。仁宗批准奏事,于是颁下诏令定为制度。修古对官规礼仪,也非常重视。宋代御史台的官制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有一次,修古和三院御史12人早朝,有2个黄门官骑马行过不避,修古请他们退让,反而遭到辱骂。修古立即奏知皇帝说:“御史尊则天子尊,现在黄门竞敢违逆规章,诟骂御史到这样猖狂地步,请求皇上惩治。”晏殊是当时诗词名家,他任枢密副使,用笏打人,修古即奏告皇帝说:“晏殊身为辅弼大臣,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百官效法的样榜,他却忿怒急躁到用笏打人,大大失去大臣体统,请依典籍处刑,来维护公议。”真宗在位时,大盛造“天书”、行“封禅”。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借天书再降改定“天贶节”。次年,在寿丘建造景德宫、太极观,在京城建造玉清昭应宫,耗费不可胜数。仁宗时,仍崇尚建塔庙、营金阁,宫中还以翡翠作为服饰和玩物,曾下诏书去越南采购。修古对这些奢侈耗费都力言不可,奏请罢免。天圣五年(1027年),修古出任歙州知府,不久调任南剑州,以后复任开封府判官,调殿中侍御史。在这期间,章太后涉预朝政,秉权力处事。太后侄子刘崇德从相州调回时,在途中死亡,太后对他的内外姻戚及僮仆等80余人都予录用。修古和殿中同官杨偕等上奏章写论文,并请太后交还政权,因而被降职为工部员外郎,知兴化军。后遇赦复官,还未及回京都,病死在兴化军中。修古生活俭约,洁身自爱,死时贫困不能归葬,官中同事及兴化地方人士捐赠赙钱50万。他的次女哭着告诉他的母亲说:“爸爸以忠节闻名天下,现在不幸因直言贬官至死,怎么可以接受他人的捐赠而沾污爸爸的德行。”终于谢绝赠礼。章太后死后,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想念曹修古为官忠直,赠授右谏议大夫,并赠钱20万给他的家属。

范增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 郑均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后汉书·郑均传原文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兄为县吏,颇受礼遗,均数谏止,不听。即脱身为佣,岁余,得钱帛,归以与兄。曰:“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病家廷,不应州郡辟召。郡将欲必致之,使县令谲将诣门,既至,卒不能屈。均于是客于濮阳。

建初三年,司徒鲍昱辟之,后举直言,并不诣。六年,公车特征。再迁尚书,数纳忠言,肃宗敬重之。后以病乞骸骨,拜议郎,告归,因称病笃,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诏告庐江太守、东平相曰:“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履逊让,比征辞病,淳洁之风,东州称仁。书不云乎:‘章厥有常,吉哉!’其赐均、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赐羊酒,显兹异行。”明年,帝东巡过任城,乃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卒于家。

后汉书·郑均传翻译

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少时喜好黄老之书。兄为县吏,接受别人礼物甚多,郑均多次谏阻,兄不听。郑均就脱身为人打工,一年多,得到钱帛,回来交给其兄。说:“物用完了可以再得,为官吏贪赃犯罪,一生都完了。”兄感激其言,以后就廉洁奉公了。郑均好义务实,养寡嫂孤儿,恩义礼貌备至。常称病留家,不应州郡征召。郡守非要他去不可,使县令诈称将到他家,郑均即到郡守府,郡府最后还是没能让他屈服。郑均于是躲到濮阳作客去了。

建初三年(78年),司徒鲍昱招他,后举他直言,他没有到。六年,皇帝公车特征,再迁尚书,多次献纳忠言,肃宗很敬重他。后来以病请求退休,拜为议郎,告归,因称病重,帝赐以衣冠。

元和元年(84年),诏书告庐江太守、东平相说:“议郎郑均,束修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退休,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又前安邑令毛义,躬行谦让,从征辞病,纯洁之风,东州称仁。《尚书》不是说‘表彰那些有常德的人,是善政’。宜赐郑均、毛义谷各千斛,常以八月长吏慰问,赐羊酒,以显此异行。”第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就亲临郑均家,命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所以当时人称为“白衣尚书”。永元中,在家去世。

2. 高怀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 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晋开运初,辽人侵 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 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 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及行周移镇郓州,改 信州刺史,仍领牙校。又迁信州刺史,从行周再镇宋州。 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宁睢阳。会杜重威降契 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汉 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慕容彦超, 还过汶上,宏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改铁骑都指挥使。太原刘崇 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 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能捷 左厢都指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赐骏马七匹。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 置连珠砦为援,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 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赐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世宗一日因按辔准

说实话,你给的分儿有点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气给您逐字逐句翻译的(又没资料可以让我复制)。不过幸好我比较喜欢助人为乐,不辞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说给你听好了。 第一段:高怀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怀德的后代吗?高俅是水浒传的人物,他和高怀德有关系吗?不是,因为高俅的资料实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详。 最近有的专家这么认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丽属将高仙芝,是高仙芝与高丽妓 女的私生子的后代,随高仙芝来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并且一直被骂为“高丽奴”

---------------------------------------------------

谢谢采纳哦

3. 曹修古传阅读答案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他为人处世廉直无畏,从不把权贵放在眼里,有一天,曹修古与十几名同僚上早朝,路上碰到两名宦官骑马走在前面挡住了路。御史们怕耽误上朝,请他们暂给让道,那两个宦官不但不让,反而破口大骂。上朝后,曹修古便向仁宗启奏了此事:前史称,御史台(监察机关)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刻治。

仁宗听后深以为然,立即下旨,将那两名宦官给予了处罚。

又有一次,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发起脾气,用笏板将别人的牙齿打掉了。像晏殊这样的大官动手打人,一般谁也不敢管,曹修古可不管这些,他认为此行为太粗鲁,有失身份。便向皇上进言道:“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仁宗继位时,年仅十三岁,朝廷大权都有太后把持,弄权自用,满朝大臣皆十分畏忌,但又不敢进谏。曹修古却不顾及官位,每遇大事便慷慨陈词,从不畏惧,绝不屈从。后来,因他上书陈请太后将朝政归还皇帝而被解除了官职。

曹修古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家无余赀,以至死的时候,竟连殓尸用的衣物都没有。同僚朋友们都有为其感慨叹息,大家奏了一笔钱送到他家,以资助后事。曹修古的女儿却哭着对母亲说: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她明白父亲以忠义廉洁的节操而闻名天下,怎么能在他死后接受别人财物,污损父亲完美的品德呢?母女二人含泪辞谢众人的一片诚心,虽大家再三恳求他们收下,但母女二人始终没有接受一文钱。

4. 【文言文中描写范增的句子】 1、背发范增疽(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2、草埋范增(宋·文天祥·《发彭城》)3、范增力尽无施处(宋·陆游·《项羽》)4、范增撞玉斗(宋·胡仲弓·《感古十首》)5、忆昔范增碎玉斗(唐·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6、楚幕不知留范增(唐·徐夤·《偶题》)7、范增怒去黥布反(宋·舒岳祥·《虞美人草》)8、独倚江楼笑范增(唐·许浑·《献韶阳相国崔公》)9、堪笑范增无异识(宋·释智圆·《读项羽传二首》)10、范增徒怒撞(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欲开八枝》)11、范增撞后岂知全(宋·郑刚中·《相识有遗予以紫石砚者谓是下岩石名日玉斗予》)12、不悟当从一范增(宋·曾巩·《垓下》)13、范增已被重瞳误(元·张宪·《行路难》)14、地下如何见范增(宋·林景熙·《项羽庙》)15、若使范增能少用(元·张昱·《辞答张太尉见招》)16、不劝君王用范增(明·赵友同·《过虞美人墓》)17、范增群辈(宋·汪宗臣·《酹江月/念奴娇》)18、范增玉斗久已碎(宋·陆游·《项王祠》)19、当时已失范增谋(宋·刘翰·《鸿门宴》)。

5.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巡传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张巡传》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 配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a、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 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吴人焉敢攻吾邑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B) ①巡阳许诺 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④其后复夜缒人 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参考译文: 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气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张巡对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14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时间不长,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禄山起兵谋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你也没有发习题上来,这个不确定是不是和你要的一样的题目,希望帮得到你,呵呵!】。

6. 明史章正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正宸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核伤察,宜存浑厚。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狱拷讯,竟削籍归。

九年冬,召为户科给事中,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礼之特重。正宸出其门,与搘拄。岁旦朝会,帝隆师傅礼,进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宠利居成功,毋以爵禄私亲昵。”语皆风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正宸争之,事遂寝。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几,会推阁臣,救李日宣,谪戍均州。

福王立,召复正宸故官。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忠义所激,四方响应。宜亟檄江北四镇,分渡河、淮,联络诸路,一心齐力,互为声援。两京血脉通,而后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亲率六师,驻跸淮上,声灵震动,人切同仇,勇气将自倍。简车徒,选将帅,缮城堑,进寸则寸,进尺则尺,据险处要,以规中原。天下大矣,渠无人应运而出哉?”魏国公徐弘基荐逆案张捷,部议并起用邹之麟、张孙振、刘光斗,安远侯柳祚昌等荐起阮大铖,正宸并疏谏,不纳。改大理丞,正宸请假归。鲁王监国,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以下答案供参考:

4.A.望轻不得与 与:给予

B。迁吏科给事中 迁:升官

C。正宸争之,事遂寝 寝: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镇 亟:紧急 答案:A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学行”的一组是:

①从学同里刘宗周②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③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④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⑤召复正宸故官⑥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应熊“入阁”,结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监狱拷打审讯。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门下做事,他们俩的关系不好,章正宸与周延儒意见常不合。

C 章正宸说“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这些话,是在讽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时,陛下应亲率六军驻扎在淮上,人人齐心同仇敌忾,勇气自然会倍增。 答案:C

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

问题一: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诗人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 诗豪:刘禹锡;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初唐成就最大:陈子昂
盛唐:
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代表:岑参,高适
中唐:
成就最高:刘长卿,韦应物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山水诗代表:柳宗元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问题二:唐朝时期的有哪些诗人呀? 唐代有名有姓的共有2536名诗人.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中唐:柳宗元  孟郊  韩愈 白居易 卢纶  李贺  李益  刘禹锡  贾岛  韦应物  李坤 元稹 张 祜杜秋娘  张籍  戴叔伦 顾 况 .王昌龄、王之涣、刘湾、张渭、白居易、元结、顾况、戴叔伦、张籍、王建、元稹、李绅、
晚唐:李商隐 杜牧 温庭筠、韦庄、李群玉、韩、司空图、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问题三:唐代有哪些诗人?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有骆宾王、 王勃、 卢照邻、 宋之问、 杜审言、 杨炯、 沈全期、 王绩、 李世民 。
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张九龄 孟浩然 、皇甫冉 、 贺知章 、王之涣、李颀、 崔颢穿、顾况 、元结、 刘长卿 、邱为、 高适、 皇甫冉 。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 ,有柳宗元、孟郊、 韩愈、卢纶、 李贺、 李益、 刘禹锡、 贾岛、 张继、 韦应物、 李坤、 元稹、 张祜、 杜秋娘、 张籍、 戴叔伦、 顾况。
晚唐的代表人物是李商隐有 杜牧、温庭筠、陈陶、马戴、杜荀鹤

问题四:有哪些唐代的著名诗人? 最著名的应该是【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还有“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我也只是个学生,知道的也不太多。唐朝知名诗人还有【白居易】、【李贺】、【王维】、【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韩愈】、【柳宗元】。 这些人应该都有耳闻,都是比较知名的诗人。

问题五:唐代的四个阶段有哪些著名诗人? 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不少,王孟为山水诗派,高岑王为边塞诗派,再加阀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派、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派,基本代表了唐朝诗歌的主要特色。
中唐:白居易、元稹、李贺、刘禹锡、韩愈,
晚唐:杜牧、李商隐、罗隐。

问题六:唐朝诗人有哪些 初唐诗人
骆宾王 王 勃 卢照邻 宋之问 杜审言 杨 炯 陈子昂 沈全期 王 绩 李世民
盛唐诗人
李 白 杜 甫 张九龄 王 维 孟浩然 皇甫冉 王昌龄 贺知章 王之涣 李 颀 崔 颢 顾 况 元 结 刘长卿 岑 参 邱 为 高 适 皇甫冉
祖 咏 王 翰 钱 起 綦毋潜 常 建
中唐诗人
柳宗元 孟 郊 韩 愈 白居易 卢 纶 李 贺 李 益 刘禹锡 贾 岛 张 继 韦应物 李 坤 元 稹 张 祜 杜秋娘 张 籍 戴叔伦 顾 况
晚唐诗人
李商隐 温庭筠 杜 牧 陈 陶 马 戴 杜荀鹤唐朝诗人
万 楚 上官仪 于 鹄 于良史 于武陵 马 戴 元 结
元 稹 方 干 无 可 王 建 王 驾 王 勃 王 涯
王 绩 王 惟 王 湾 王 韩 王之涣 王昌龄 韦 庄
韦应物 丘 为 卢 纶 卢汝弼 卢照邻 司马札 司空图
司空曙 白居易 皮日休 刘 叉 刘 沧 刘 皂 刘 驾
刘 商 刘方平 刘长卿 刘希夷 刘采春 刘禹锡 吕 温
权德舆 许 浑 齐 己 严 武 严 惟 吴 融 宋之问
张 乔 张 旭 张 孜 张 泌 张 说 张 继 张 谓
张 潮 张 籍 张九龄 张仲素 张若虚 张敬忠 李 白
李 华 李 约 李 冶 李 绅 李 洞 李 贺 李 涉
李 益 李 颀 李 频 李 端 李适之 李商隐 李群玉
李德裕 杜 甫 杜 牧 杜审言 来 鹄 杨巨源 杨敬之
沈如筠 苏味道 陆龟蒙 陈 羽 陈 陶 陈玉兰 陈子昂
孟 郊 孟云卿 孟宾于 孟浩然 武元衡 畅 当 罗 虬
罗 隐 贯 休 郎士元 郑 裕 金昌绪 鱼玄机 姚 合
施肩吾 柳中庸 柳宗元 皇甫松 祖 咏 胡令能 贺知章
项 斯 骆宾王 唐彦谦 徐 凝 秦韬玉 翁 宏 聂荑中
贾 至 贾 岛 郭 震 钱 起 顾 况 高 适 高 骈
高 蟾 崔 护 崔 郊 崔 钰 崔 涂 崔 橹 崔 灏
崔国辅 崔道融 常 建 捧剑仆 曹 邺 曹 松 皎 然
黄 巢 储光曦 寒 山 景 云 温庭筠 葛鸦儿 韩 琮
韩 愈 虞世南 雍 陶 雍裕之 谭用之 薛 涛 薛 逢
戴叔伦 花蕊夫人

问题七:唐朝诗人有哪些? 唐朝诗人大全
安鸿渐  白居易  白敏中  白行简  包何  包佶  包融  包颖  宝月  鲍防  鲍家四弦  鲍君徽  鲍溶  毕乾泰  毕耀  辨才  布燮  步非烟  蔡孚  蔡京  蔡希寂  蔡希周  蔡隐丘  蔡允恭  曹汾  曹松  曹唐  曹修古  曹邺  曹著  岑参  岑文本  岑羲  查文徽  柴夔  长孙翱  长孙氏  长孙无忌  长孙正隐  长孙铸  长孙佐辅  长屋  常楚老  常达  常非月  常衮  常浩  常建  常沂  畅当  晁采  朝衡  陈黯  陈标  陈昌言  陈乘  陈  陈存  陈  陈讽  陈寡言  陈光  陈沆  陈季  陈季卿  陈嘉言  陈峤  陈京  陈九流  陈贶  陈去疾  陈润  陈上美  陈师穆  陈叔达  陈孙  陈陶  陈通方  陈希烈  陈彦  陈彦博  陈翊  陈羽  陈玉兰  陈元初  陈元光  陈元裕  陈至  陈翥  陈子昂  陈子良  成辅端  成彦雄  成真人  程长文  程贺  程洛宾  程弥纶  程行谌  程紫霄  储光羲  储嗣宗  楚儿  褚朝阳  褚亮  褚遂良  褚  褚载  处默  慈恩寺沙门  崔安潜  崔备  崔  崔成甫  崔琮  崔澹  崔道融  崔涤  崔峒  崔亘  崔公信  崔公远  崔恭  崔  崔  崔国辅  崔颢  崔何  崔护  崔怀宝  崔惠童  崔绩  崔季卿  崔郊  崔居俭  崔珏  崔立之  崔橹  崔璐  崔沔  崔敏童  崔璞  崔翘  崔日用  崔日知  崔融  崔善为  崔尚  崔少玄  崔  崔氏  崔枢  崔曙  崔颂  崔素娥  崔泰之  崔涂  崔信明  崔兴宗  崔轩  崔萱  崔玄亮  崔玄童  崔铉  崔涯  崔郾  崔液  崔莺莺  崔膺  崔庸  崔禹锡  崔元范  崔元翰  崔元略  崔知贤  崔子向  崔紫云  崔宗之  大易  大愚  戴叔伦  戴司颜  耽章  澹交  道恭  道会  德宗宫人  邓洵美  狄归昌  狄焕  狄仁杰  丁居晦  丁棱  丁位  丁仙芝  丁元和  丁泽  东方虬  董思恭  豆卢复  豆卢回  豆卢荣  窦参  窦常  窦巩  窦弘馀  窦冀  窦梁宾  窦蒙  窦牟  窦群  窦叔向  窦威  窦希  窦庠  窦洵直  独孤及  独孤良弼  独孤良器  独孤申叔  独孤实  独孤授  独孤绶  独孤铉  杜常  杜甫  杜羔  杜光庭  杜兼  杜建徽  杜牧  杜审言  杜诵  杜  杜荀鹤  杜淹  杜俨  杜易简  杜奕  杜元颖  杜正伦  杜之松  杜周士  段成式  段谷  段弘古  段怀然  段文昌  法宣  法照  法振  樊忱  樊晃  樊骧  樊  樊阳源  樊宗师  繁知一  范朝  范传正  范传质  范灯  范尧佐  范元凯  方干  方泽  房白  房  房千里  房融  房孺复  费冠卿  丰干  封敖  封孟绅  封行高  封彦卿  冯道  冯道之  冯衮  冯涓  冯伉  冯宿  冯涯  冯延巳  冯著  符载  富嘉谟  高弁  高  高蟾  高崇文  高峤  高瑾  高力士  高辇  高骈  高球  高璩  高衢  高绍  高适  高退之  高湘  高越  高拯  高正臣  高铢  戈牢  耿  耿玉真  弓嗣初  公乘亿  公孙杲  古之奇  顾朝阳  顾非熊  顾封人  顾况  顾云  顾在  关盼盼  贯休  广宣  归登  归仁  郭澹  郭夔  郭利贞  郭良  郭良骥  郭绍......>>

问题八:唐朝三大知名诗人是谁? 白居易 李白 杜甫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厂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问题九:有哪些唐代的著名诗人? 最著名的应该是【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还有“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我也只是个学生,知道的也不太多。唐朝知名诗人还有【白居易】、【李贺】、【王维】、【刘禹锡】、【王昌龄】、【孟浩然】、【韩愈】、【柳宗元】。 这些人应该都有耳闻,都是比较知名的诗人。

问题十:唐代有哪些诗人?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有骆宾王、 王勃、 卢照邻、 宋之问、 杜审言、 杨炯、 沈全期、 王绩、 李世民 。
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张九龄 孟浩然 、皇甫冉 、 贺知章 、王之涣、李颀、 崔颢穿、顾况 、元结、 刘长卿 、邱为、 高适、 皇甫冉 。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 ,有柳宗元、孟郊、 韩愈、卢纶、 李贺、 李益、 刘禹锡、 贾岛、 张继、 韦应物、 李坤、 元稹、 张祜、 杜秋娘、 张籍、 戴叔伦、 顾况。
晚唐的代表人物是李商隐有 杜牧、温庭筠、陈陶、马戴、杜荀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