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乾隆五十年(1785)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一字诗
清 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简介]
陈沆,清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湖北蕲水(今浠 水)人。嘉庆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
[注释]
俯:头低下。
仰:脸向下。
[参考译文]
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
[提示]
《一字诗》中用了十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在浩瀚的碧波之上,一位渔翁垂钓的情景。
大致意思可以这么说,就是在一望无际的碧波上,远远可以看见一个渔舟悠闲荡漾而来,有个渔翁欢喜的钓起了鱼,低下头,脸向下的欢笑着,这可谓是明月当头,秋色满空。
纪晓岚的《月夜孤江垂钓》如下:一帆一桨一孤舟,一个渔翁一垂钓。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诗中提到的事物:帆,桨,孤舟,渔翁,钓钩,秋天的明月。
扩展资料:
作者纪晓岚为世人所瞩目的文化成就主要有两项:奉旨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和在晚年写了一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之所以没有尽心著述,写出真正的大书来,明显是另有隐衷。他在被清朝的统治者“阉割”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创造性,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太监”。
高压的文化政策,频繁兴起的文字狱,已经使纪晓岚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迫使他接受了精神上的“阉割”,从此不敢写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简介]陈沆,清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湖北蕲水(今浠 水)人。嘉庆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 一字诗清 陈沆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作者简介]陈沆,清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湖北蕲水(今浠 水)人。嘉庆进士,官四川道监察御史。
[注释]俯:头低下。
仰:脸向下。
[参考译文]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
[提示]《一字诗》中用了十个“一”字,真是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4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陈昌言
下一篇: 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