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庸,唐末诗人。吴郡(今苏州)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进士及第。崔庸能诗,曾于昭宗乾宁初,游苏州昆山惠严寺。该寺殿基构筑神巧,壁上有著名画家张僧繇所画龙。如腾跃状,栩栩如生,崔庸颇为称赏,遂赋《题惠严寺》诗。《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又收录崔融《题惠聚寺》诗一首,即此诗,“融”当因与“庸”声近而传讹。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十八万。
1、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于1936年7月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2、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于1936年3月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3、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前身是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于1936年8月改编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师。
4、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前身是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于1936年3月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5、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前身是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于1936年2月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
扩展资料 1、东北抗日联军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他们在非常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2、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北抗日联军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18万日伪军,写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为惨烈的光辉一页。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其中的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张甲洲、李延平、刘曙华、王光宇等40余位,都是军级干部。
周保中是在东北前线坚持领导抗日斗争全过程的东北抗联负责人和后期最高领导人。
1902年,周保中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白族人,1924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云南讲武堂存在了26年,从1909年成立至1935年,共培养出8313名毕业生,他们中除了周保中,还有我军的元帅朱德(第3期步兵科学生)和叶剑英(第12期炮兵科学生)、国民党陆军上将朱培德、王钧、金汉鼎、唐淮源、范石生、胡瑛、孙渡、龙云、卢汉、盛世才等。
这些毕业生中还有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李范奭、越南临时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朝鲜人民军总司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元帅……
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周保中先参加了滇军,后入冯玉祥的国民军,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8师少将副师长兼52团团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11月,周保中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从莫斯科回国,在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后任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吉东省委书记。
周保中带领抗联战士们以游击战的方式,打了很多胜仗,特别是在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时,组建宣言书由《巴黎时报》刊出,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日寇大为惊恐,向吉东增兵万人,妄图消灭周保中率领的抗日武装。
经过一年的战斗,周保中所部在吉东地区转战,愈战愈强,消灭了大批日伪军,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很大威胁。
日寇对周保中恨之入骨,多次悬赏重金捉拿他。
1937年11月22日至12月24日,周保中与敌人周旋33天,气急败坏的敌人出伪币10万元悬赏购买周保中人头,后加码为一两黄金买周保中一两肉。
尽管如此,周保中和抗联部队却依然活跃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经常出没于林海雪原,足迹遍及山村野寨,扩大了党的影响,不屈不挠。他的队伍所到之处,群众都称颂为“神武救国救民之师”,深受东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艰难卓绝的东北抗联时期,曾发生过八女投江的悲壮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周保中任总指挥的抗联第2路军中。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等8名女战士本可突围,但为了保护部队转移,用仅有的三支步枪吸引了全部敌人,直到最后子弹打光,8名女战士宁死不屈,砸毁枪支后,互相搀扶着毅然决然地走进了波浪翻滚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1939年初冬,陷入严重困境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将领在牡丹江举行会议,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进行紧急磋商。会上,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提出了“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意见,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同意。
1940年3月19日,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军远东边防军司令部,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讨论越界过江野营整训问题,苏方原则同意东北抗联的请求。不久,按照抗联党委统一部署,战略转移开始,第一、二、三路军陆续越过中苏边界进入苏联方面指定区域,组建南北野营,由苏军提供后勤供应和军事训练。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联部队整编为苏联远东军区第88独立步兵旅,对外代号8461部队,下辖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连,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连。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周保中率部打回国内,给予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狠狠的打击。
1945年秋,毛主席从东北局的电报中得知“周保中系原抗日联军现有干部的领袖”。
这年11月4日,毛主席亲笔起草中央电文《增兵东北之部署》,向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聂荣臻、罗荣桓等各解放区领导人通报,指示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周保中(义勇军领袖)为……第四副司令”,参与“统率东北全军,部署作战”。
此后,周保中在副司令中的排名位次不断前移,至1947年9月已排名第一位 。
这都与毛主席对其的重用是分不开的。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周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领导下的吉林省和吉林省军区共与敌作战800余次,歼敌4万余人,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近19万人,缴获武器近3万件 。
1949年5月10日,毛主席在北平用整整4个小时听取了周保中的抗联工作汇报,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和唯一的一次详谈。
在以这次谈话为基础的5月16日电文中,毛主席手书肯定周保中是 “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的代表 ,同时要求东北局等“根据上述估计对周保中同志予以积极的帮助,启发他去掉某些包袱和片面性,这个同志会有更大的进步” 。
就在这一年,毛主席还曾两次接见了周保中,并赞之为“民族英雄”。
10月1日,周保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
建国初,周保中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长、云南省委常委兼统战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党组书记(实际主持工作)等职,对西南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中有10位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其中7位是1955年被授予的,有3位是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在1961年和1964年晋升为少将的。
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的周保中之所以没被授军衔,与他当时已脱离军界有关。但这个原因应该不是主要的,因为脱离军界的陈毅、阎红彦照样被授衔。主要是周保中自身有些问题,他抗战后期去了苏联,从苏联回国后还保留个电台,保持着与苏联方面的联系。
这个是很犯忌的。
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病逝,享年62岁。
周保中的妻子叫王一知,吉林省依兰县(现属黑龙江省)马家沟人,比周保中小14岁,两人于1939年10月6日在抗联二路军总部临时驻地结婚。
建国后,王一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任司长。
党史上还有一个王一知,也是女性,湖南省芷江县人,是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张太雷的妻子。(刘继兴)
【崔】姓历史名人
崔寔(约103年~约170) 东汉后期政论家。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职,并曾参与撰述本朝史书《东观汉记》。敢于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主张革新。提出国家制度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决不可“背急切而慕所闻”。著有《政论》5卷。全书已散佚,部分内容载于《后汉书·崔□传》和《群书治要》。另著有《四民月令》,已佚,部分内容保存于《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一书内。
崔骃(?--92) 东汉文学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窦宪为车骑将军,以骃为府掾,改主簿。宪骄恣,骃屡加劝阻,皆不听。后命骃为长岑长,不赴任。所著有《达旨》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崔亭伯集》。
崔琰:字季珪,东汉末年名士。魏初,拜尚书,官至中尉。
崔林:字德儒,崔琰之弟,魏臣。后年遂为司空,封一子列侯。谥曰孝侯。
崔豳: 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四世同灶,和睦相处。唐玄宗谓“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
崔灵恩: 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广: 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琳: 唐代武城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挺: 北魏京师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 唐代博陵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崔】姓当代名人
崔始源:韩娱乐明星(SJ成员)
崔永元: 央视主持人
崔健: 娱乐明星
崔智友: 娱乐明星
崔志刚: 央视主持人
崔 雨 :目前不知道
崔秀英: 女子跳伞运动员。
崔秀英:韩娱乐明星(少女时代成员)
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授少将军衔的有:
1、彭施鲁少将,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李荆璞少将,1935年2月,李荆璞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是周保中)第一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王效明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王明贵少将,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王明贵在第6军3师任连长、第8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朱光少将,1932年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彭施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荆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效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明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光 (共和国“开国少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3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崔枢
下一篇: 崔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