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封敖

佚名 2023-06-05 21:21:56

封敖

字硕夫。渤海蓨(河北景县)人。元和十年(815)举进士。唐文宗大和年间任右拾遗。唐武宗会昌初年以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唐宣宗即位,历礼部、吏部侍郎,封渤海县男。拜平卢、兴元节度使,为左散骑常侍。大中十一年(857)拜太常卿,出任淄青节度使,卒于尚书右仆射任上。封敖“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新唐书》卷177)。以文才为李德裕所器重,故屡次得到荐拔羑。武宗时,草诏慰问边地受伤将士,有句“伤居尔体,痛在朕躬”,贴切形象,深得武宗赏识。李德裕为太尉时所作制诰文件,都由封敖代笔为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封敖翰稿》8卷,今无传本。《全唐诗》卷479存其诗2首,《全唐文》卷728存其文26篇,《唐文拾遗》卷29存其文2篇。

封这个姓的来源和著名人物

伏羲时有夔龙氏,封为鬼侯,都于丰沮玉门,因丰沮与封巨同音通用,丰沮玉门即是“封巨玉门”。夔龙氏因为是“鬼侯”,故而丰山又称“鬼山”,至今重庆市丰都仍称“鬼城”,源于此典。夔龙氏每逢干旱之年,即率群鬼(巫),立于巫山(四川奉节)之上,跳舞祭天,祈求天雨降甘露,以滋嘉禾。因而百姓认为夔龙氏会呼风唤雨,故而此地古名曰:“夔州”。夔龙氏降甘露有利于耕种,所以诸侯又称夔龙氏为“耕父”。《山海经?中山经》证曰:“丰山……神耕父处之。”夔龙氏跳舞祭天,必须精通音律,因此,他被认为是音律的始创者,伏羲氏任命他为“乐正”。夔龙氏还是鼓乐的发明者,其鼓如雷,所以有“雷神”之誉。《山海经?大荒东经》释曰:“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鼓橛,以雷兽之鼓,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夔龙氏死,黄帝将丰沮玉门封给其师封钜。《世本》曰:“封氏,炎帝之后,封钜为帝师,胙土名氏。” 封钜因驯化野猪,所以其部以猪为图腾。《方言》曰:“猪……关东西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因而世皆称其部为“封豕”或“封豨”。封钜在天是“奎星”。《史记?天宫》曰:“奎曰:封豕”。因其状如大豕,因而诸侯又呼其为“大封”。封钜在黄帝时接掌乐正,主管桑林之祭,其因反对唐尧取代帝挚之位而被诛杀。《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皆有道理。”
黄帝时还有位封氏,因其属于犬人瓜种,诸侯称其为“封狐”,称其国为“犬封国”。《山海经?海内北经》曰:“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古史有“黄帝命封胡为丞”。因胡与狐二字古时同音通用,所以封胡,即是指封狐,在黄帝朝中任丞相,贵为辅臣。
唐虞时代,因封豨被诛,乐正之位空出,虞舜为得到夔龙氏家族的支持,则将乐正之位赐还给了夔龙氏后裔后夔。据《史记》记载:“舜曰:以夔为典乐……。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后夔继掌桑林之祭祀,因乐正为八伯之一,故诸侯称其为“封伯”。后夔娶有仍氏美女玄妻生子曰:“伯封”。《左传》记载曰:“有仍氏生女,后夔娶之,实生伯封”。后夔逝,夏后氏启准伯封袭乐正之位。夏后氏启崩,其子太康即立,有穷氏羿欲篡夏政,将太康困于外,使其不能归国,因而太康病死于阳夏;其弟仲康即位后,得到伯封的支持,因而遭到羿的仇视,为此起兵征讨封国,伯封战败被羿射杀。有穷氏羿将伯封的肉烹了送给帝仲康吃,并用伯封祭天,以此威胁帝位。羿贪图后夔的遗孀玄妻之美色,将其抢回后宫,威逼成亲,有穷氏羿之妻嫦娥嫉恶夫之所为,乃弃之飞月,嫦娥奔月的故事出于此典。玄妻为给儿子伯封报仇,忍辱负重,暗中串通宰相寒浞,又请来伯封的同族逢蒙相助,乘有穷氏羿不备将其杀死,并效法有穷氏羿之法,将有穷氏羿烹了,将其肉送给羿的儿子吃,达到报仇血恨的目的。
有穷氏羿死后,寒浞登上天子之位,夏少康在岳父虞侯的支助下从寒浞手中夺回了夏朝江山,夏少康念伯封为夏舍身取义之功,封伯封之子于封邱,统领封人,承继祖业。因部落酋长曰:“父”,所以诸侯称其为:“封父”,而其国则曰“封父国”。封父国历夏商两朝,至周代失国,封姓因而四迁,所居之地曰:封禺之山、封水、封陵、封川、封山、封渊、封乐等。郑庄公因在封人聚居地建城,所以起名曰:“启封”,前244年秦始皇灭魏国,置“启封县”,汉景帝元年,避刘启名讳,改称“开封县”。封父的子孙自失国后,有一支迁入齐国,世为齐国大夫,遂居渤海,因而封氏郡望为“渤海郡”;另有一支融入西南卷夷大牛种中,后汉时,封离率大牛种十余万众反叛,被益州刺史张乔破之,封离乞降;还有一支封姓融入卢水胡,魏黄初二年(221年)卢水胡封赏率众反叛,曹真讨之,斩首五万余级;还有一支封姓出于后魏贲氏,其后改为封氏,《北史》中记载的封员、封肃就是贲氏的后人。
河北景县,古称“渤海修县”,封姓因为齐国大夫,世居于此,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东汉有侍中封岌,其六世孙封释为晋侍中;北魏封述官居殿中尚书;北齐封子侩为七兵部尚书;五朝高官封隆之,两次为吏部尚书,四次当侍中,一次当尚书左仆射。在北魏统治时期,景县封姓有30余人位居尚书、刺史;因封姓助高欢有功,北齐时,景县封姓位尊当朝。景县封姓在唐时出了宰相封伦和户部尚书封敖。封姓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有豫章太守封祈;北齐有宰相封予绘;唐有宰相封德彝、唐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等,宋代封姓被列为第200位门阀。
参考资料:《话说封姓》原稿 作者:汤锦程

历史名人

封衡:三国时魏国道士。据《后汉书》记载,他入山修道150余年,还乡时,像20多岁的人。著有《养气术》、《隐形法》、《卫生经》等。

封孚:字处道,渤海蓚人也。祖悛,振威将军。父放,慕容?之世吏部尚书。孚幼而聪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称。宝僭位,累迁吏部尚书。及兰汗之篡,南奔辟闾浑,浑表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为庆,喜于得卿也。”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及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轨宪日颓,残虐滋甚,孚屡尽匡救,超不能纳也。后临轩谓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谁?”孚对曰:“桀纣之主。”超大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其亢厉,宜应还谢。”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谢。以超三年死于家,时年七十一。文笔多传于世。

封肃:后魏尚书。有文思,博涉经史。著有《还院赋》,其辞甚美。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历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

封延伯:字仲琏,南齐东海郡人,颇有学问与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风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风神。据唐代人段成氏《酉阳杂俎》记载,一个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见来了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封家姨。不一会都走开了,只留下一红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红色大旗。立旗那天,东风刮地,只有花园中鲜花不动。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风神。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里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反邪!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获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封子绘行冀州事。

李白赞美九华山的诗句

1. 李白关于九华山的诗句
李白关于九华山的诗句 1.李白描写九华山的经典诗句
1.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2. 《九华山白衣》

涧水潺潺声不绝,溪垄茫茫野花发。

自去自来人不知,归时唯对空山月。

3.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青阳县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缺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回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4. 《秀华亭》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

何当余荫照,天造洞仙家。

5. 《地藏菩萨赞》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

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2.关于九华山的诗句有哪些
1.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唐代: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2.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唐代:李白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3. 旅中送人归九华

唐代:许棠

分与仙山背,多年负翠微。无因随鹿去,只是送人归。

顶木晴摩日,根岚晓润衣。会于猿鸟外,相对掩高扉。

4. 代书问费征君九华亭

唐代:萧建

见说九华峰上寺,日宫犹在下方开。

其中幽境客难到,请为诗中图画来。

5. 望九华山

唐代:卢嗣立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

正当寒日众峰呈。坐观风雪销烦思,惜别烟岚驻晓行。

得路归山期早诀,夜来潜已告精诚。
3.有关九华山的诗句
九华山下共追游。朝来多爽气,都向笔端收。——《临江仙·难老一杯春酒美》韩淲

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九华山歌》刘禹锡

三年未到九华山,终日披图一室间。——《题西隐寺》封敖

又闻九华山,山顶连青冥。——《发蕙风馆遇阴不见九华山有作》孟迟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题九华山》谭铢

却是九华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边。——《别池阳所居》罗隐

青溪烟雨九华山,乱后应同梦寐间。——《送人归湘中兼寄旧知》罗隐

应向谢公楼上望,九华山色在西南。——《寄尉迟侍御》李昭象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杜荀鹤

九华山色真堪爱,留得高僧尔许年。——《醉书僧壁》杜荀鹤

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赠杜荀鹤》王希羽

九华山侧双峰下,还许侬家半席无。——《口号十首呈程殿撰》陈造

九华山色梅根渡,半日风帆即秋浦。——《送项平甫倅池阳》姜夔

百尺楼高瞻故国,九华山色倚晴眸。——《萧相楼》王巩

洗印先经三峡寺,观风遍踏九华山。——《送韩希道移漕江东》周必大

照潭遥望九华山,弓马萧萧日暮还。——《送贾元英之照潭》钱惟善
4.有关九华山的诗词
《九华山》

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

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

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

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伫飞仙。

年代:唐 作者: 郭夔

《九华山》

岩翠凌云出迥然,岧峣万丈倚秋天。暮风飘送当轩色,

晓雾斜飞入槛烟。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

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

年代:宋 作者: 曹清

《登九华山》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泽原非令故乡。

为访子明寻玉涧,也因太白宿云房。

诗摩古壁搜遗韵,井炼丹砂辨旧方。

从此欲归情复结,拟移亭舍筑山傍。

年代:明 作者: 吴兆

《晚登九华山》

望江亭望晚江晴,飒飒秋兼风水声。

寺隔数峰犹未到,禅灯几点翠微明。
5.赞美九华山的诗句
1、《过池阳,舟中望九华山》宋·杨万里 役役催行迈,忽忽过此春。

杯翻五湖月,筝扫九华云。不是风烟好,何缘。

2、《晚登九华山》明·吴兆 望江亭望晚江晴,飒飒秋兼风水声。寺隔数峰犹未到,禅灯几点翠微明。

3、《池口舟中见九华山》明·周浈 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

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水宿淹长晷,山行。

4、《九华山下夜泊》明·王守仁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匡采药带花归。

5、《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宋·王安石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

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去县尚百里,侧身。

6、《滕学士九华山书堂》宋·梅尧臣 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未入俎,林鸟。7、《登九华山化城峰》宋·周必大 攀萝度险捷猱猿,石角钩衣屦尽穿。

莫讶远寻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阶前。

8、《望九华山》唐·柴夔 九华如剑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北截吴门疑地尽,南连楚界觉天低。

9、《望九华山》唐·林滋 兹山突出何怪奇,上有万状无凡姿。

大者嶙峋若奔兕,小者□嵬如婴儿。

10、《依韵答人九华山图》宋·张咏 生忆眠云处,当檐列翠屏。有时聊极目,尽日坐忘形。

去此心惟苦,悬图。11、《题九华山》唐·谭铢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罢职池阳时,复遭。

12、《望九华山》唐·卢嗣立 九华深翠落轩楹,迥眺澄江气象明。不遇阴霾孤岫隐,正当寒日众峰呈。

13、《九华山》唐·郭夔 岩翠凌云出迥然,岧峣万丈倚秋天。

暮风飘送当轩色,晓雾斜飞入槛烟。

14、《九华山谣》唐·王季文 九华峥嵘占南陆,莲花擢本山半腹。翠屏横截万里天,瀑水落深千丈玉。

15、《九华山费征君所居》唐·罗隐 草堂何处试徘徊,见说遗踪向此开。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16、《舟中望九华山》·李中 排空苍翠异,辍棹看崔嵬。一面雨初歇,九峰云正开。

当时思水。17、《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唐·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李白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18、《和王季文题九华山》唐·神颖 众岳雄分野,九华镇南朝。彩笔凝空远,崔嵬寄青霄。

龙潭古仙府,灵药。19、《九华山天台峰新晴晓望》宋·吴潜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

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20、《过九华山》宋·苏辙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21、《登九华山》宋·曹清 浮生江路水茫茫,彭泽原非令故乡。

为访子明寻玉涧,也因太白宿云房。

22、《九华山》宋·丁谓 宿月鸥凫立浅沙,落花芦荻露人家。天寒夜静长无物,一片清江浸九华。

23、《舟上望九华山》宋·董嗣杲 雪残半积阳山矶,大江云涌涛头飞。

九峰不受夕晖掩,杜牧一亭空翠微。

24、《九华山》宋·孔武仲 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

25、《九华山》宋·潘阆 将齐华岳犹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

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26、《壶中九华山并引》宋·苏轼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27、《题九华山用太白联句韵》宋·喻良能 千古池阳郡,九峰应最华。

明珠绚晨露,丽绮粲晴霞。岭头过子晋,岩腹。

28、《九华山》宋·袁甫 天河秀出九芙蓉,白也诗词信是工。我欲依然名九子,人情山意两融融。
6.李白的《九华山》谁知道啊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天宝至乾元年间曾三次游九华山。

他第一次经池州从秋浦到了九华山,与隐居在那里的诗人高霁等同游,写下了《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经过细细观赏,在他心目中此山好似出水莲花,他在序中说: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

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

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

在联句中开头就写道:“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九华山的这一美名就由此而来。

后来,他再次游九华山,又写了《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中有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他为欣赏九华山的景色和寻仙访道,在这里留下了不少遗迹、逸闻和诗篇。那著名的李白书堂”,就在九华街化城寺与龙女泉之间,李白曾在这里建草堂隐居,附近有“太白井”、“太白洗砚池”,还有他栽植的两棵银杏树。

他写的《秀华亭》等诗描写他游山观感。不久前发现,无相寺墙壁上一块碑刻中有《唐李白宿无相寺五言古风》诗一首诗云:“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李白当年游九华山时,曾在这座无相寺住过,这首佚诗的发现是弥足珍贵的,从中可以见出这位诗仙游山时的体验。他还写了《地藏菩萨赞》,诗中敬佩地藏菩萨普渡众生的大愿,又表现了对金乔觉的怀念。

李白是为九华山定名的人,也是第一个以诗歌赞赏九华山的人,使九华山之名不胫而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