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盼盼,唐代贞元、元和(785—820年)时徐州有名的舞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左右,张尚书做武宁节度使,镇守徐州,家中养有不少家伎,其中有个容貌俏丽、能歌善舞的家伎,最为张尚书宠爱,这就是关盼盼。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云,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出游到了徐州、泗水一带,应邀赴镇守徐州的张尚书家宴,当时家宴常有家伎表演歌舞供人娱乐,白居易首次看到了关盼盼的歌舞表演,在这位歌舞鉴赏水平极高的诗人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关盼盼[1]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
【生平】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诗文,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驰名徐泗一带;再配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望眼欲穿。后来,关家家道中落,出于无奈,关盼盼被徐州守帅张愔重礼娶回为妾。张愔,字建封,洛阳人,唐宪宗元和年间出守徐州,虽是一介武官,却性喜儒雅,颇通文墨,对关盼盼的诗文十分欣赏,而关盼盼的轻歌曼舞,更使这位身为封疆大臣的显官如痴如醉。
大诗人白居易当时官居校书郎,一次远游来到徐州;素来敬慕白居易诗才的张愔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关盼盼对这位大诗人也心仪已久,对白居易的到来十分欢喜,宴席上频频执壶为他敬酒。酒酣时,张愔让盼盼为客人表演歌舞,想借机展露一番自己爱妾的才艺。关盼盼欣然领命,十分卖力地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借着几分酒力,盼盼的表演十分成功,歌喉和舞技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白居易见了大为赞叹,仿佛当年能歌善舞的倾国美人杨玉环又展现在眼前,因而当即写下一首赞美关盼盼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意思是说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的牡丹才堪与她媲美。这样的盛赞,又是出自白居易这样一位颇具影响的大诗人之口,使关盼盼的艳名更加香溢四方了。
白居易的《不能忘情赋》,写他遣散爱姬白樊素的故事。他为什么在隐居香山是这样做?望着漫天枫叶,白居易伤杯,他的心中,有一个隐疼。这件事情,要从他劝名妓关盼盼殉情说起。
关盼盼出身世家,从小才情出众。因为家道中落,不得已委身青楼。从此,江南多了一位名妓。唐时的霓裳羽衣舞绚丽复杂,能完整跳出此舞的寥寥无几,关盼盼就是其中之一。一曲霓裳,轻歌缓袍,十丈软尘,谁可知我心中寂寥。她在等,等那个许她终身的人。
他出现了!那个男人风流儒雅,身佩长刀。关盼盼的诗文,他知其中所语;关盼盼之舞,他妙解音律。他的名字,叫做张愔。做为一员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武将,张愔接近关盼盼是那么小心,好像吹口气,都害怕把她吹化了。他爱慕关盼盼,可他妻室很多,年岁又大了。这份感情,雪藏了很久很久。
两人的感情,经历很多次波折。他们的爱情,才有了结果。张愔为了证明爱情,明媒正娶。什么世俗规矩,什么旁人白眼,这一切,阻挡不了爱情。最重要的,是两个人走到一起,两颗心一起跳动。
张愔在徐州为关盼盼建造了燕子楼。燕子楼头,双飞燕穿棱。关盼盼依偎在张愔怀里,我们要永远、永远在一起。
两人结婚不久,大诗人白居易来到徐州。粉丝张愔盛邀他去家里坐客。席间,流杯传盏,佳人翩翩而舞。这一次家宴,白居易被关盼盼的美貌和才情折服,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的诗句。凭借白居易的评价,关盼盼闻名四方。这是张愔想要的,却不是她想要的。但只要他高兴,她就高兴。
然而,苍天无眼,世事难料。两年的幸福时光,却因为张愔的突然死亡,成为断点。从此,燕子楼大门关闭,关盼盼在枕席间,拥抱着和张愔的回忆入睡。燕子楼头,只身孤影。年年燕子归,良人已作古。关盼盼只是一个人生活在那里,怠于梳妆,泪痕不干。楼外,几多青年才俊拜访,俱被陪伴的老奴拒之门外。就这样,一晃十余年过去。
元和十四年,张仲素带来了关盼盼的新诗《燕子楼新咏》。这是一组诗,分明在无数个长夜里,刺破心口,用血写就的。她的凄苦,她的无望,她的万念俱灰……全部撕裂了!白居易岂会读不出“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十一年”、“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的耿耿情怀。如同他的《长恨歌》中所写的“耿耿星河欲曙天”。
白居易在灯下看了良久良久,和了三首诗,托张仲素带去。那一夜,他未眠。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感觉浑身的力气,全部用尽了。诗中有这样一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
燕子楼
—一首诗,一段情,一条命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
—白居易《燕子楼》
白居易一生名声斐然,声望甚高,若硬要说他有什么劣迹的话,也只有“逼死”关盼盼一事了??????????????????????????????????????????????????????????????。他并非故意想让关盼盼死,却不料无心之过断送了一代才女原本就已经很凄苦的一生。
这首《燕子楼》就是令关盼盼绝食而死的组诗之一,我甚是喜爱其中“秋来只为一人长”一句,想不明白如此优美的句子,怎就成了“杀”人的利器。关盼盼是唐朝徐州出了名的舞姬,年轻貌美,舞技精湛,堪比掌上起舞赵飞燕和霓裳羽衣杨玉环。穷人出身的她并没有因为家贫而自感沦落,除了出神入化的舞技之外,关盼盼亦是一位精通诗词的才女。
徐州守帅张愔爱慕关盼盼,不惜花重金将她娶回家中为妾,继而又特地给她建了一座小楼,就是诗中所说的燕子楼了。曾经读《醉翁亭记》,对文中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指的是亭子的四个角像鸟儿张开的翅膀。古代的亭子大多是这种形状,燕子楼也是因此檐角如飞燕而得名。
关盼盼擅长跳霓裳羽衣舞,并且以此在徐州声名鹊起。而且她记忆力非凡,能一气呵成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行至徐州之时,张愔将他请到府上设宴款待,并让关盼盼当中献舞。关盼盼本就十分景仰白居易,在偶像面前更是卖力表现自己,唯恐出一点纰漏。一舞下来,白居易果然很是欣赏关盼盼,当众写诗夸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嫁给张愔之后,关盼盼和他一直过着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的日子,生活很幸福。可惜天意弄人,两年后张愔因病去世,张府人去楼空,只留下关盼盼一人。按理说那时候关盼盼还年轻,才貌又如此出众,再嫁一户好人家不是什么难事。但关盼盼心念张愔,立誓要为张愔守节。她搬到了张愔生前为她建造的燕子楼中,每日清茶淡饭,生活再平淡不过。
没了张愔相伴的关盼盼日日独守空房,孤苦寂寞,只能靠着那段美好回忆过日子。她生活的情景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写到,死后仙去的杨玉环孤独地生活在海上仙岛,因想念唐玄宗,度日如年,故曰“蓬莱宫中日月长”。而彼时的关盼盼,又何尝不是“燕子楼中日月长”呢。又过了几年,曾是张愔手下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带着他为关盼盼写的三首诗去拜访白居易。当年张愔宴请白居易的家宴上,他和白居易有过一面之缘,他本身也是诗人,素来敬佩白居易,况且他和白居易一样为关盼盼的忠贞所感动,因此特地将诗作带去给白居易看。三首诗分别如下:
燕子楼
张仲素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 *** 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因为诗句是以关盼盼的口吻写的,写的正是她在燕子楼寂寞清苦的生活以及对张愔的深深思念,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三首诗是关盼盼所写。关盼盼精通诗词,她有诗作名《燕子楼集》,只可惜未流传下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以关盼盼的才华,写出这三首诗绝对不是难事。不过历史已经碾过千年,真相究竟如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白居易看了张仲素的诗之后,深受感触,当年的关盼盼何其风光,谁能料到她会有这么凄凉的一天!于是白居易依照张仲素的原诗,提笔和了三首。
燕子楼
白居易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想了想,白居易觉得这三首诗还不足以表达他心中所想,为了让关盼盼能更明白他的意思,他又补上了一首。
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这四首诗的意思,概括一下大概就是,张愔死后关盼盼独自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关盼盼的忠贞值得赞颂。但是既然已经做到终身不再改嫁为张愔守节这一步了,何不干脆和他生死相随呢?
古代文人的脑子里,装的尽是这样迂腐的东西,丈夫死了,妻子非得跟着殉情才是对他的忠诚,才是真正的贞洁烈女。就算白居易才华横溢,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也摆脱不了这种心理。其实不怪他,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自小就是这样被教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定死,基本上转不过弯来??????????????????????????????????????????????????????????????。
白居易也不是故意想要关盼盼死,他以为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无伤大雅,也算是跟关盼盼“探讨交流”。谁知关盼盼还真是个烈女,她一看白居易的诗就受不了了,尤其是最后一首,不是摆明了叫她去死吗?自己奉为偶像的人这样逼她,她越想越伤心,越想越气愤,便和了这样一首诗: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写完这首诗之后,张盼盼就开始绝食,她一心求死,任人怎么劝都不听,十天之后终于魂断燕子楼,随了张愔而去。
白居易断没想到关盼盼会因为他的几句诗而死,他一向洁身自好,到头来竟成了逼死一个弱女子的“凶手”,可谓世事难料。为了弥补对关盼盼的亏欠,他托人将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在张愔的坟墓旁。尽管如此,这件事还是令他内疚了一辈子。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2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弓嗣初
下一篇: 顾非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