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据说他8岁就能作诗,20岁左右被举为秀才,与他同时代诗人范云见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之交"。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他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病逝在那里。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这是姜夔的《暗香》词句: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这几句是意思是:
而今我像何逊(南朝梁一位喜欢写梅花的诗人)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
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古诗《相送何逊》的原文拼音是:
相送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何逊
原文:
kè xīn yǐ bǎi niàn ,gū yóu chóng qiān lǐ 。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jiāng àn yǔ yù lái ,làng bái fēng chū qǐ 。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在这里我给大家增添一点有关这首古诗的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送》 ? 《相送》是南朝梁何逊所作的一首诗。题为"相送",但并非诗人送朋友,而是留赠为诗人送行的朋友。《何逊集》中另有五首题为《相送联句》,是何逊与友人韦黯、王江乘二人分别各联四句而成的。其中何逊的三首也都是辞别送者的语气。以此类推,这一首或亦是与送者告别时的联句。但送者是何人,他的四句诗是怎样写的,均已无法考索了。若非联句,题目就不该叫"相送"。故清人张玉谷云:"此非送人诗,乃别送者诗也。制题亦欠明白。"(《古诗赏析》)倘若当联句来看待,则题目就不会"欠明白"了。不过,这并不妨碍读者把它当作独立的绝句来欣赏。
何逊墓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逊墓位于苍山县长城镇长城二村西南部,年代为梁代,类别为古墓葬。位于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长城二村村内的西南部的一处水塘之中,因四面环水,称“墓子汪”。2011年12月月公布为临沂市级第三批重点文保单位。墓地呈半球状,封土堆积,高4米,直径约10米,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围绕其四周的水塘面积约1000平方米;墓上遍长榆树,四周已露出部分墓石。何逊,东海郡人,今兰陵县长城镇境内,南北朝梁代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水部郎,死后归葬故里。对于研究何逊的生平事迹及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何逊墓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二村:长城二村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出自南北朝何逊的《相送》
送别 , 写景惜别 鉴赏 开头两句写诗人临别时那种长期飘泊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客心”谓异乡作客之心;“百念”,谓百感交集。何逊一生仕途并不亨通。他先在扬州刺史、建安王萧伟幕中掌记室,“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俸。后稍失意……自是疏隔。”(《南史》本传)遂迁安成王萧秀幕中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中丁母忧归。后又除庐陵王萧续幕府记室。大约四十岁左右即死去。故其作客异乡,当与仕途坎坷有关。所谓“百念”,诸如异地思乡之愁,羁旅行役之苦,仕途渺茫之忧,人情冷暖之感,友朋难舍之念等,皆在其中。不难想见,其心情已经够沉重了,更何况而今又将孤身一人再度千里奔波飘游远方呢!眼前尚有朋友饯行送别,联句慰勉;顷刻之间,就将茕独孤舟,餐风饮露了。“孤游”,既突出自己征途中的孤独寂寞,又包含着对友朋的无限惜别之情。两句通过“已”、“重”二字构成递进关系,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复杂感情的重量,而与送者临别依依难舍之情也就隐然蕴藏在字里行间。
三四两句,既是写分手时江上的实景,又是借景寓情,含有象征意义。江天忽然浓云密布,烟霭黯然笼罩江面,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狂风乍起,江水顿时涌起滚滚白浪。这云暗天低,烟波浩渺之景,恰与诗人此刻百感交集,愁绪茫茫之情相切;这狂风巨浪,暴雨将临,不仅是诗人心潮澎湃的感情外化,而且还形象地象征著、预示著旅途中等待着他的将是江上风雨一般的无穷无尽的艰难险阻、严峻考验。
送行留别这类诗,一般多是以情结出主旨,或惜别,或劝勉,或叮咛、或祝愿。试看《何逊集》中此类篇什亦多如是。如《赠江长史别》:“安得生羽毛,从君入宛许?”《送韦司马别》:“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别沈助教》:“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临行与故游夜别》:“相悲各罢酒,何日同促膝?”《送褚都曹》:“本愿同栖息,今成相背飞。”这是何逊为朋友送行。至于他留赠为他送行的朋友,则如《赠韦记室黯别》:“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相送联句》三首结尾云:“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愿子俱停驾,看我独解维。”“以我辞乡泪,沾君送别衣。”无不以抒情结出主旨。唯这首以景作结,不仅以写江上实景见工,并且景中寓情,物我融一。比兴之意优游不竭,耐人寻味。堪称别具一格。陈祚明评何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采菽堂古诗选》卷26)沈德潜亦称其“情词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卷13)殆指此类。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何逊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江淹
下一篇: 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