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萧衍

佚名 2023-06-05 21:03:06

萧衍

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常州万绥)人。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不在另三位开国皇帝之下。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萧衍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南齐从高帝萧道成代宋开始(479年)到齐和帝萧宝融让给萧衍(502年)止,总共只经历了二十几年,是一个寿命极短的王朝。就是一个这么短命的王朝,也经历了七位帝王,大多数是当了几年便被人杀掉了或被迫下台。

498年,东昏侯萧宝卷即位,他是个只知道玩乐、不知道治国的昏君,但他还残暴得很,谁敢批评他一句,就要被杀头,大臣们和王室的贵族们都觉得很不安全,纷纷起兵反对他。500年,雍州刺史萧衍和江夏王萧宝玄联合起兵杀奔京都,于501年杀掉了萧宝卷,立和帝萧宝融继位。

萧宝融上台以后,感谢萧衍的功劳,将萧衍先后封为相国、梁公、梁王,萧衍便一步步地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萧衍也是个政治野心很大的人,他觉得齐政权非常软弱,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完全可以推翻它,便在自己执政期间有计划地开始了篡权的行动。他以各种罪名,把湘东王萧宝晊弟兄三人和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等一一杀掉,还赶走了几个亲王,这样,萧衍就为自己篡权扫平了道路。502年,萧衍指示谋士沈约、夏侯详、范云等人强迫萧宝融把皇位让给自己,高高兴兴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梁,因皇帝姓萧,历史上又称为萧梁,称萧衍为梁武帝。

萧衍当了皇帝后,对皇族成员实行宽容的政策,给他们很高的待遇,并且尽量做出一个勤俭、开明的帝王的样子。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批阅文件,生活也非常艰苦,平时生活以吃素为主,举行宴会时也全部是素食,因为他是个崇信佛教、反对杀生的人。

梁武帝的信佛,可以说是怪得出奇。他本来是信奉道家思想的,可他从504年起开始改信佛教,便在全国大力提倡信佛,还花了许多钱造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建成同泰寺后,又开大通门,正好与寺庙对门,“大通”与“同泰”正是颠倒过来读,他便把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大通元年。

这样做还不够,梁武帝还舍身事佛,亲自到寺庙里去当和尚。第一次是527年,他到同泰寺去当了和尚,三天后,大臣们将他劝了回去。第二次当和尚是在529年,梁武帝到同泰寺召开四部无遮大会,当场脱掉皇帝服装,换上和尚穿的僧袍,住进寺内不回去,大臣们怎么劝也劝不走。后来有一个大臣想了个办法,既然舍身,就是把整个身体献给佛祖了,要再出来,就必须向佛祖赎身,可以花钱把皇帝从佛祖手中买回来。于是,满朝的大臣们凑了一万万钱,送到同泰寺中,这才高高兴兴地把皇帝从佛祖手里赎买回来。到了547年,梁武帝又开一次无遮大会,第三次进同泰寺当了和尚,大臣们又照老办法,再凑了一万万钱把皇帝赎买回来。

梁武帝舍身信佛,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他经常带动大臣们给寺庙里捐钱、捐物,全国的寺庙越修越多,入寺庙里当和尚的人也越来越多,寺庙里的人不劳动,还占有大量的田产和物资,这样一来,增加了许多非劳动人口,给国家的经济、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梁武帝就是这样一个荒唐可笑的帝王,一方面说行善、吃素,勤俭节约,可另一方面却又为建寺庙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的行善,也只是对自己的王室成员行善,甚至宗室连犯了叛变投敌罪都不加处分;而对平民百姓,他却制定了许多苛刻的刑罚。梁武帝制定的《梁律》把刑法分为几千条,老百姓动不动就要受处分。曾经有一个老婆婆对梁武帝说:“皇帝您立法,只对老百姓严,而对当官的很松,这是不利于国家的,要是能反过来,那该多好啊!”

萧衍是怎么死的?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属今江苏常州)人。其父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故萧衍为萧道成族侄。萧衍自幼聪颖,博学多才,特于文学方面更有天赋,早年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沈约、谢眺、范云等为“竟陵八友”。公元502年,夺取齐政权,建立梁(因萧衍被封为梁王,因以为国号)。萧衍在位四十八年,前期励精图治,颇有政绩,其治堪与宋文帝“元嘉之治”比肩。但萧衍善始而无善终,后期笃信佛教,任用奸佞,终致“侯景之乱”,饿死于台城,终年八十六岁,为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乾隆帝终年八十九岁,南越帝赵佗一般不算),谥号武帝,庙号高祖。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教,曾三次出家,大臣费钱以亿万赎之,南梁境内,佛寺遍地。当此之时,北方正值两魏纷争,而梁武帝却多次于同泰寺讲论佛经而已。梁武帝用法宽于上而严于下,“忧借朝士,有犯罪者,皆屈法申之。百姓有罪,则案之如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逃亡,举家质作,民既穷窘,奸宄益深。”(《通鉴》卷一百四十七)其六弟萧宏,奢侈无度,领兵大败而还,梁武帝不加责罚,仍委以高官。故温公评曰:“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高祖贷其死罪可矣。数旬之初,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通鉴》卷一百四十八)其侄萧正德,叛逃东魏,因为未达到其目的,复还南梁,武帝不加责罚,仍“复其封爵”。后萧正德依附侯景,引叛军攻入建康。

梁武帝萧衍饿死宫中,对后来有哪些影响呢?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随性而为的人,他颇有才情,通文史,文笔华丽,才思敏捷。说起梁武帝萧衍或许很多人不清楚,但这位皇帝开创了一项传统却流传至今,那就是汉传佛教不得食用荤腥肉类。萧衍并非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只不过是南朝梁的君王,但这位长寿、笃信佛教、多才多艺且能征善战的皇帝,在历史上倒还真不算是泛泛之辈。

梁武帝萧衍饿死宫中直接原因是“侯景之乱”导致梁武帝饿死宫中。侯景本是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后来梁国与东魏打算议和,侯景当心自己成为牺牲品,就以“清君侧”为名在寿阳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困住了宫城。梁武帝被困在宫里,却一筹莫展,最后竟被活活饿死在宫里。

侯景之乱的最终爆发,与萧衍本身昏庸有很大的关系,侯景为人本来在北朝就是恶名远扬,但萧衍却不以为然,反而厚赐爵禄军功,结果侯景最终还是反叛了,而那些平日里仪仗皇恩的宗亲不仅没有帮着萧衍,反而临阵倒戈。萧衍最终孤立无援被侯景困在台城皇宫之内,用度不断减少,而那时候萧衍已经八十多岁还有病在身,最终自然一命呜呼凄凉离世。

梁武帝萧衍饿死宫中根本原因是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朝政,让侯景有了可乘之机。梁武帝即位之初还能励精图治,但后来梁武帝沉溺佛学,甚至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当和尚,成为著名的“和尚皇帝”,他还不纳忠言,导致朝政废弛,军备涣散,官员们腐败成风,社会矛盾尖锐。因此,侯景起兵后竟然势如破竹,用一年时间就攻占了都城建康。

年迈的萧洐病饿交加,于公元549年6月饿死于台城宫中,从此南梁政权亦名存而实亡。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活活饿死,实在是悲惨至极。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这背后是何原因呢?

梁武帝是一个非常悲催的皇帝,因为他的妻儿以及弟弟等人都背叛过自己,这一度都让萧衍接受无能,再加上当时盛行佛教,于是萧衍就直接剃度出家,遁入了空门,成为了佛教弟子。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但是的萧衍非常重视养生之道,所以经常访遍天下名医请他们为自己政治调理,其中当时一个比较著名的大夫说他身体亏空的太厉害,所以必须禁止女色才能慢慢恢复,萧衍听到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出家来避免这些凡尘俗世。

梁武帝早年期间是非常英明的皇帝,他勤于政事,并且关心百姓的生计并为此发布一系列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但是梁武帝的后宫以及家人的做法让梁武帝非常失望,首先是自己的妻子与别人私通并且还生下了孩子,梁武帝虽然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但是还是将他当做亲生孩子来抚养,并且还想将来委以重任,由此可见梁武帝是一个非常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君子。

即使梁武帝即便如此宽宏大度,但是他们仍然还在挑战梁武帝的底线。梁武帝的弟弟竟然枉顾伦理纲常与梁武帝的女儿私通,就是现在叔叔和侄女儿的关系,这让梁武帝非常生气,简直美把自己放在眼里,甚至皇室的威严都成了摆设,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梁武帝依然选择了原谅。然而梁武帝的弟弟却不知好歹,屡次以下犯上,惹得众怒,让梁武帝非常伤心。

其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就是梁武帝的儿子竟然也背叛了自己跑到了魏国,梁武帝多次劝说无果,甚至还想不计前嫌原谅他的背叛只要他回来自己的身边,然而梁武帝的儿子可能是鬼迷了心窍,根本就无视了梁武帝的存在,依然在魏国兴风作浪。梁武帝经受了家人对自己的多次背叛,早已心灰意冷,他觉得只有佛教才能够肃清内心深处的恶魔,于是就皈依了了佛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0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