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便秘

道医 2023-06-25 02:11:18

谭某,女,23岁,2007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来大便秘结,3-4日1次,纳差,食后脘腹痞满,口中黏腻,食冷饮凉则觉胃中不适,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曾服中药10余剂,皆初服一、二帖有效,续服则反觉胃脘胀闷更甚。陈老曰:此等便秘,是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畅,腑气不通所致,治宜调其寒热,调其升降,即辛开苦降以通其便,取半夏泻心汤加减:

法半夏15g 黄连10g 黄芩10g 干姜10g 党参10g 大枣10g 炙甘草5g 枳壳15g 茯苓20g

上方4剂,水煎服,日1剂。

11月18日二诊:脘腹痞满有所减轻,排便困难有所缓解,2日排便1次。上方加厚朴20g,枳壳增至25g,继服4剂。

11月25日三诊:诸症基本消除,以香砂六君汤善后。

【侍诊心得】本案用半夏泻心汤的依据有二:一是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气机阻滞之征确凿,即便秘,伴见纳差,脘腹痞满,食冷饮凉则胃中不适,舌质红,苔腻微黄,脉弦;二是前车之鉴:查其前服中药处方,有清泻胃热之清胃散,有补益脾胃之归脾汤,亦有攻补兼施之黄龙汤,初服均有效验,继服反加重其症,说明证系寒热错杂,遣用纯清、纯补、或攻补兼施之方,难免顾此失彼。半夏泻心汤立方之旨在于调理中焦脾胃升降,恢复脏腑自身生理功能,脾升胃降,在下之便秘自可缓解。陈老谓该方是仲景调治中焦之妙方,其主治痞、呕、利之症,然不惟行气之药以消痞,收涩之药以止利,镇逆之品以止吐。其寒热共用,苦辛并进,补泻兼施,甘缓和中的组方思路,为我们临床选药组方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本案加枳壳、厚朴行气以助消痞之力。口中黏腻,苔腻,是湿蕴之候,故加茯苓健脾利湿,与以半夏相合,则燥湿于中,渗湿于下。

【按语】便秘之病位在肠,病根与五脏有关,即所谓肺脾肝肾功能失常皆能令人便秘,非独肠也。故治亦贵在因机立法,重在调整脏腑功能,临床但见一症,应常思虚实两端。上案已述,陈老认为便秘之病机主要有津亏、津滞、气虚、气滞。此案之便秘,非承气汤证之燥尿内结之实,亦非补中益气汤证之中气不足之虚,也非增液汤证之津亏、五苓散证之津滞、小柴胡证之气滞,其病根是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以半夏泻心汤治之,堪为活用经方的典范,为便秘的治疗又展示了另一思路。

——本段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甘草 黄连 黄芩 干姜 人参 半夏 生姜 大枣 当归 山龙 茯苓

甘草的功效: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芩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干姜的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人参的功效: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半夏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生姜的功效: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

大枣的功效 :

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大枣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当归的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山龙的功效:

祛风活络,舒筋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茯苓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请问女性左下腹涨气,放屁多是怎么回事

胃肠道胀气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常表现为嗳气、腹胀腹痛和矢气(放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胃肠道胀气的有关知识。

胃肠道气体的来源:

正常成人每天胃肠道潴留约100-150ml少量的气体,当气体量增多时,就形成胃肠道胀气。一是随吞咽或饮水等将空气吞入胃肠道,二是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酵解产生气体,三是气体从血管内弥散至肠腔。

胃肠道气体的排出:

经口排出为嗳气,经肛门排出为失气,而大部分被肠壁吸收。

胃肠道胀气的机理:

1. 大量吞入空气:吞气症可吞入大量气体;精神因素或某些胃肠道疾病使唾液增加时,也可随唾液吞入较多气体;大量饮水或饮进饮料时,也易吞入空气。

2. 肠道排空障碍:肠梗阻或肠壁张力减弱时,肠道内可积聚过量气体和液体。

3. 消化不良:含纤维素较多的粗糙食物可增加肠腔容量并影响正常蠕动而产生腹胀;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致食物发酵产生气体。

很多胃肠道疾病,以及肝胆胰、腹膜等疾病都可产生胃肠道胀气。

容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产气食品:

含高淀粉的产气类食物,如萝卜、土豆、红薯、芋头、南瓜、板栗等,这些丰富的淀粉、糖类、纤维素,外加吃进去的肉食,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之后,会产生多量的硫化氢、氨气,如一时排不出去,蓄积在肠道之中,便会引起胃肠道胀气。

豆制品(包括豆腐、豆浆、豆腐脑等)中有数种抗营养因子,其中两种是与胃肠道有关的,一种是胰蛋白酶抑制素,是能抑制体内蛋白酶活动的一种物质,如摄入过多,会影响对蛋白质的消化,井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另一种是肠胃胀气因子,它能使人产生胃肠道胀气、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现象。请参看豆制品利弊谈

胃肠道胀气的中医治疗(仅供参考):

1. 寒热错杂型:我在临床上遇见的胃肠道胀气患者最多的就是这一型。症状:胃脘饱胀或腹部胀满,午后、晚上较重,稍进食即觉胀满;伴有口苦或口臭,或有恶心、嗳气,胃腹怕寒,欲进冷饮食而又不敢,大便不畅或便秘或便稀,或矢气(放屁)较多;舌苔白腻或黄腻。治疗:我经常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加用促进胃肠排气的中药,效果很好。欲索取胡医生的这个中医经验方者,请看方法。

2. 食积停滞型: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厌闻食臭,或矢气、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治疗:保和丸、山楂丸。

3. 脾胃虚寒型:症状:胃腹满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进热饮、热食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治疗:理中汤或厚姜半甘参汤。

4.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腹胀满,恶心欲呕,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疗:王氏连朴饮。

5. 实热内结:腹满持续,或腹部硬痛,或绕脐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治疗:大承气汤。注意:有些急腹症(如肠梗阻)可见到本型症状,需要迅速看急诊或住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6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