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小青龙汤使用标准,小青龙汤医案

道医 2023-06-25 01:53:44

【小青龙汤使用标准】

1.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2.咳喘气逆,甚则倚息不得卧,痰稀白呈泡沫状,鼻涕过多如清水样,心下部有振水音。

3.四肢浮肿重痛,不出汗者。

临证中若具备1、2条或只具备第2条;或具备2、3条均可用。

【小青龙汤禁忌症】

1.外感风热,痰热内蕴而见咳嗽气急,痰稠黄,发热口渴、苔黄、脉数者忌用。

2.脾阳不足,肾阳式微的停饮,为咳、为喘,以及虚证咳喘,亦非本方所宜。

【小青龙汤医案】

门人高XX曾治一外感痰喘,其喘剧脉虚,医皆诿为不治。高XX投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又加生石膏1两,野台参5钱,1剂而喘定。恐其反复,又继投以从龙汤,亦加人参与生石膏,其病霍然顿愈。

又:子XX治曲姓叟,年60余,外感痰喘,10余日不能卧。医者投以小青龙汤2剂,病益加剧(脉有热而不敢多加生石膏者其病必加剧)。XX视之,其脉搏一息六至,上焦烦躁,舌上白苔满布,每日大便2~3次,然非滑泻。审证论脉,似难挽回。而XX仍投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又加野台参3钱,生龙骨、生牡蛎各5钱,生石膏1.5两。1剂病愈强半,又服1剂全愈。

按:前案但加补气之药于小青龙汤中,后案并加敛气之药于小青龙汤中,似近于少年鲁莽,而皆能挽回至险之证,亦可为用小青龙汤者多一变通之法矣(录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语】

1.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应即服从龙汤以收十全之功,方药如下:龙骨1两(不用煅捣)、牡蛎1两(不用煅捣)、生杭芍5钱、清半夏4钱、苏子4钱(炒捣)、牛蒡子3钱(炒捣),热者,酌加生石膏数钱或1两。若遇脉象虚者,用小青龙汤及从龙汤时,皆宜加参,又宜酌加天冬,以调解参性之热,然如此佐以人参、天冬,仍有不足恃之时,可用生山萸肉3两,急煎数沸服下,此即回生山茱萸汤(录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2.王文鼎曰:“小青龙汤用时须根据病情注重配伍,方中姜、辛、味三药一般等量用之,注意调节升降开合的适宜,方中麻黄的运用亦有分寸,初病表实用麻黄;次用麻黄绒(麻黄捣烂去粉末留用);后期而汗出用麻黄根,剂量可用30g。初期桂枝、白芍宜等量,病久渐需须白芍倍桂枝,仿建中意在收敛。”又曰:“小青龙汤治风寒外束,寒饮内停,如寒热兼挟,口干思饮,饮不多者加石膏,喘甚加杏仁,咽痛加山豆根。”

3.李兰舫曰:“肺寒饮偏重,则干姜之量倍于五味子(南五味子),肺虚久咳,则五味子(北五味子)之量需酌情加重,甚则倍于干姜,肺虚用蜜炙干姜。对高年咳喘之人,用五味子时常用沉香数分同杵,以取酸收之中略带流走之性,无留邪滞中之弊。”

——本段摘自《经方使用标准》

相关文章:

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慢性气管炎并肺气肿07月01日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喘咳呕逆06月29日小青龙汤加味治疗风寒袭肺,咳嗽作喘02月26日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医案一则10月30日小青龙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04月23日小青龙汤治疗哮咳80例临床观察04月23日小青龙汤加减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04月23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04月23日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04月23日小青龙汤条文,配方,方歌方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06月23日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临床应用医案

小青龙汤的组成及功效方解

小龙汤的组成及功效方解就是能够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特别是针对一些由于风寒所造成的感冒,具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外寒发热无汗喘,咳痰清淡溪多,胸闷,干呕,过敏性鼻炎等症状都是比较好的。慢性支气管炎症选择使用杏仁,竹茹半夏,作为主要的偏方通过煎煮使用可以起到化痰止咳润肺的作用。对于一些痰比较多而且不能够平卧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葶苈子和车前子15克加水煎煮服用。

小青龙汤配方

小青龙汤的主要

配方材料:麻黄(去节)9克、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炙)6克、桂枝(去皮)6克、五味子3克、半夏(洗)9克

用法用量:

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七九)临证谈小青龙汤的剂量

我们在读《重订伤寒论》的时候,发现《重订伤寒论》里面,小青龙汤的剂量是这样的。

麻黄八分,姜半夏三钱,炒干姜八分,拌捣五味子三分,川桂枝一钱、北细辛五分,白芍一钱,清炙草六分。

当我们看到剂量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是印错了,没有印错,《通俗伤寒论》里面的小青龙汤的剂量就是这样的,姜半夏三钱,量最大,次之就是桂枝和白芍各用了一钱,而其他的都少于一钱。如果按每钱三克来算,那么小青龙汤方就是:

麻黄2.5克,姜半夏9克,炒干姜2.5克,五味子1克,桂枝3克,细辛1.5克,白芍3克。

我们把上一节的《范文甫专辑》里的两则医案和《通谷伤寒论》里这张方剂放在一起来思考,临床上,确实有很多机会用小青龙汤的时候,是需要用小剂量的。

什么时候需要用小剂量?治寒饮,治内伤。当伤寒表不解不明显的时候,而仅仅是治疗心下有水气,或者说,压根就不是治外感,是治疗内伤寒饮症的时候,看起来,我们需要用小剂量。

而内伤的寒饮症,这里面表散的药,剂量都小,而有一味药剂量独大,就是姜半夏,而半夏是治痰饮的,是治里的。

小青龙汤剂量治疗上焦寒饮需要小剂量,如病属内伤,证无表证,生白芍、五味子常用各9g。如见表证,麻黄、桂枝加量,五味子减量,如生麻黄常用9g,桂枝常用6g,五味子常用6g或3g。

小青龙汤在临床上特别是治疗一些内伤咳嗽,有喘,后背发冷,用量就要加大才会有效,麻黄9g,生白芍9g,五味子9g,干姜9g,清半夏9g, 细辛9g (先煎),桂枝9g,生甘草30g。这种剂量,就不是泡水喝,而是煮成汤剂来喝。

总结:小青龙汤小剂量泡水喝治疗声音嘶哑,说不出话有奇效。按《伤寒论》原剂量来开,煮成汤剂,对咳喘,后背发冷有特效。

小青龙汤原文: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八三)临证谈小青龙汤/

《伤寒绪论》里有这么一则医案:“石顽治包山金孟珍,正月间忽咳吐清痰,咽痛,五六日后大便下瘀,晦血甚多,延至十余日,请治于余。其脉六部皆沉弦而细,此水冷金寒之候也”。

这个案例说痰清稀,咽痛,大便带有瘀血,又过了十多天,才治疗。摸了一下脉,脉是沉弦而细。当我们把大便下血作为主证的话,会想到金匮里面的远血条文:“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如果我们把咳吐清稀痰,咽痛作为主证的话,就有可能会想到伤寒,金匮里面治疗痰饮的方剂。

“遂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血顿止。又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亦可,而觉心下动悸不宁。询其受病之由,乃醉卧渴引冷饮所致,改用小青龙去麻黄加附子一剂,悸即止,咳亦大减,但时吐清痰一二口。乃以桂酒制白芍,入真武汤中与之,咳吐俱止,尚觉背微恶寒倦怠,更与附子汤二剂而安”。

为什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大便下血就止了呢?是因为脉沉弦而细而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什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就能让咽痛缓解了呢?但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咽痛有缓解,可是,又有了心下动悸不安。心下动悸不安是因为口渴喝了很多的冷饮所导致的,于是又用了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心动悸就好了,咳嗽也大大的缓解了,但是,偶尔还会吐清痰。于是又用了真武汤,真武汤里本身就有白芍。是不是把真武汤里的白芍用桂枝酒还是肉桂酒来制过以后,然后用到真武汤里,结果是咳吐俱止。这个患者通过了一系列的治疗,基本上都好了,但是,就是最后背上还觉得有点冷,精神还欠佳,于是又开两剂附子汤,病就全好了。

这个医案,我们读完了以后,都还不知道为什么?但是,读完以后,总觉得这是用经方的高手。真正的经方使用就应该这样使用。我们是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时候,太拘泥于我们对伤寒论的解读了,于是我们用经方远远没有古人用得灵动。我们始终拘泥于在六经里面辩证,到底是太阳病还是少阴病。总是觉得一个病不会跑得那么快吧。然后我们又拘泥于某一个方子治某一个病的。一但辨为在某一病里面,可能我们会很少一天一天的六经辨证会辨出不同的结果来,于是,我们不同的方证,也可能出现的机会就少了。而真正古人用经方,可能有一部分高手就是这样用的。

本案可谓方随证转之典范,尽管说不出多少理由来,就觉得这个医案好。依次使用五方,总不出少阴病、太阳病范围。

麻黄附子细辛汤止大便下血,麻黄附子甘草汤止咽痛,小青龙汤止心下动悸,真武汤治咳吐清痰,附子汤治背微恶寒。每一种都有每一种的主证,每一种都有每种的主方,每一个主方都解决了每一个主证。方和方之间的转换就是这么灵活。

如此使用经方,值得我们后学者思考、学习、借鉴。

小青龙汤从开始说到现在,说了很多规矩,其实很多规矩在临床上都是相对的,而实际的真正临床医生在临床上的用方和接方都是很灵活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61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