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2克,生姜12克,大枣4枚,甘草(炙)6克,人参9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歌】新加汤增芍姜量,更添人参使胃棒,汗出身痛表里虚,扶正祛邪效能彰。
【方解】于桂枝汤加人参生姜健胃,增芍药以养液,故治桂枝汤证胃气沉衰、津液不足、心下痞硬而脉沉迟者。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解析:发汗后身疼痛,为外未解,治疗应当用桂枝汤再发汗以解之。但脉见沉迟,为胃气内虚,津液不足,只用甘草、大枣平淡之品已不能振兴,故加补中有力的人参和温中健胃的生姜以复胃气,更加芍药以养津液。
按:表证而有里虚之候,治疗必须扶里之虚,才解外之邪。若只着眼于表证不解,连续发汗,表热虽得一时减退,但不久反复如故,此时惟有用本方法,健胃于中,益气于外,邪自难留,表乃得解。若执迷不悟,见汗后有效,反复发汗治疗,必然使其人津液内竭肉脱而死。本条所述,只是脉沉迟,里虽虚但尚未见阴寒重证,故治疗宜本方。假如另有厥逆、下利等证,本方则不能再用,应按先救其里,后救其表的定法治之,不可不知。
【临证思考】本方证常见于急性病后期,或各种慢性病中,当有表证和胃气虚症状时,可进一步细审是否有本方证。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身疼明显、胃气虚、脉沉迟者。
【验案】宋某,女,35岁。2个月来,每日下午发热身疼、头痛、臂及背拘急酸痛,发热后汗出恶风明显,纳差,乏力,舌苔白润,脉沉迟。此属胃气沉衰,精气不振,营卫不固,以致外邪久客不去,故拟建中益气、扶正祛邪之法,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
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党参10克。
结果:服一剂后,发热向后延时,且时间缩短,三剂后热除,诸症悉愈。
牡蛎是生长在涨潮和退潮之间的一种蚌壳、雌雄同体,牡蛎肉可以壮阳,中药用的是牡蛎壳。
牡蛎在海水涨潮退潮的时候,从海水中吸收矿物质、变成牡蛎壳、长大
∴ 牡蛎能从水中固定阳气(潮水涨退受到月亮牵引——阴的运作)
——可用于止汗
——除痰圣药,全身无处不消痰
注:
津液——身体的活的水
水毒——死掉的水,变成一滩脏水
饮——死水多一点,变成果冻状
痰——津液凝聚坏掉发热
龙骨:招阳回阴(肉身为阴,灵魂为阳),主治在气,固气药。
牡蛎:浇水火(把阳气抓回身体的水分),主治在精,固精药。
“ 惊恚怒气 ”:气有动乱。
“ 除拘缓 ”:类似癫痫。
“ 鼠瘘 ”:痔疮有个小孔一直出血。内经说是淋巴结小颗粒像老鼠做窝。
“ 女子带下赤白 ”:牡蛎用来收涩气血。
“ 久服强骨节 ”:牡蛎可以固精,固精就会固肾,固肾就会强骨头。
“ 杀邪气 ”:人被吓到,神经有一坨痰在那边,每遇到类似情形会被再吓一次,会越来越严重。牡蛎可以清掉这个痰。
仲景的药味向上或向下取决于比例浓度而非药性。
奔豚症:
下腹部一团好像气泡一样肉的凸起,然后往上冲,有可能只在下腹部跳动,有可能冲到喉咙那么高。这是由于惊吓造成的,心阳不足以入下焦变成命门火。
如果看病的时候,用温针插背,有寒气灌进去,针洞会红红地凸起,病发奔豚,气从腹冲心,需要先把烧针灸一下,散掉寒气,再吃桂枝加桂汤。
奔豚一损心阳,烧针再一损心阳,心阳灸不足以统驭水汽,水克土,犯上作乱,水汽攻心。需要用到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药效比较沉,打下水、逼水至命门,水可以扩大心阳,然后倒挂走。
桂枝无效可以用肉桂。用最好的肉桂五分,半碗水放在电锅里炖煮,再把肉桂兑到汤里。
大枣:治的只在小腹窜的奔豚,要用大枣把脾胃区块的水锁住,让它不能拿水去用。(没有过小腹的奔豚是用大枣)
茯苓:清干水汽,压制水汽。
桂枝+甘草:通心阳。
甘澜水:煎的水要先打成泡泡,使其不能用为水邪。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区块有痰饮的,不能治奔豚,白术可以让胃把水吸掉。)
何为血弊?
手麻木,一块肉僵硬没有感觉。就是平时不运动、腠理松、骨头软、身体肥,因为疲劳汗出,上半身被风邪束住了。“但以脉寸口微濇(se,二声),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合、紧去则愈。”风邪压住气血运行,用针灸通阳气即可。
西医的中风是脑溢血,为实证中风,用降头部压力的药。这里说的是虚证的中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此方注意:黄芪桂枝的量无所谓,主要的是生姜六两、甘草不放。)
芍药:血路不通时把静脉血拉回来。
去掉甘草:减掉方向性,增强芍药运转的力道。
桂枝:走在血管里。(里面走)
黄芪:贴在营卫之间的三焦末,把生姜横的力量消回去。(中间搭桥)
生姜(六两):让药性分叉,与黄芪有点相互干扰,若以要多一点。(排水邪)
黄芪生长在类似沙漠但不是沙漠的旱地。补气,气浮在外面。一根直线在身体里吸收水汽。补的气跟人体三焦之气合并,沿膜网之气上来。
(注意不是从营分补出来,也不是直接补皮表,而是沿着三焦、水汽的通路走。所以是介于营卫之间的膜网,跟生姜障道。)
黄芪走三焦,所以能利小便;补三焦可以增加命门汽化水到膀胱的能力,可用于治水肿且不伤人。
(柴胡也走三焦,把淋巴液换掉)
黄芪蜜制比较往里面,一般生用较好。
时方治出汗——玉屏风散,有黄芪——黄芪松松的,气补到表,去脓生肉。(在底下钻)
经方治大汗不止——用附子——止虚寒。(直接通到表)
补阳还五汤:
黄芪:走血
当归尾:有钻破效果
赤芍:通
地龙:对脑积水、降脑压有用
川穹、红化:行血通血
关于痛:
桂枝汤——酸痛
麻黄汤——骨节间刺痛
当归四逆汤——扯痛
真武汤、桂枝新加汤——重的痛
加味逍遥散——肝气郁结全身乱痛
治五十肩: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柴胡(五钱),陈皮(五钱),黄酒大滚三次。
一、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刚用下法后,第二次发汗,一般就用桂枝汤。但这里“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把麻杏石甘汤当做一个定喘的方剂。
2、麻杏石甘主证:肺部干燥干热闷热,皮毛多少会有一点出汗(帮忙散热,呼吸)
脉:平常的肺脉平平的,不会太有力,麻杏石甘汤脉把起来好像小气球,圆圆的鼓起来
咳:咳一阵子才咳出一小坨浓一点痰的样子
舌头:有一层滑滑的粘液,舌头会比较暗红
3、肺温度低,肺在烧,不一定体温会变得很高
4、麻杏石甘常常会伴有一点所谓的气管发炎或支气管炎
5、桂枝新加汤:产后或今后或运动后营血比较虚。
6、用麻黄剂,如果开始心悸,可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
二、服用后
1、吃了麻杏石甘汤,顺利的话,第二天就不咳了
2、如果还是有点忍不住咳,胸口痒得不得了要咳,可以做一些补强措施
1)五虎汤:一个版本是细茶,另一个加桑白皮。桑白皮会比较有用
2)用法:麻杏石甘汤治好五六成,继续咳,就加桑白皮继续这样吃。
3)肺里有痰,还是咳不出来,再加二陈汤
2、温病派的银翘散用途跟麻杏石甘的差不多,都是辛凉甘润,但是驱赶邪气的力道会弱一些,可能要吃五六天,麻杏石甘汤吃一两次就好了。
3、喉咙痛,脉相比平常更洪或更滑更有力,才是真正的细菌发炎,用银翘散或麻杏石甘。学会区别少阴。
4、少阴经的喉咙红肿,非常厉害的话,一方面消炎可以在麻附辛里面加一点黄连,黄芩都是可以的
三、喝水
1、我们现在的观点,可能会觉得水喝下去是凊理肠胃,清理细胞排毒那种想法,忘记了人体是需要能量来消化水,尤其是喝冷水,身体还要负责把水烘热,再开始消化,其实身体很可怜。
2、用大口温水吞真武汤,吃了之后反而肛门会痛,会闹痔疮,用很热的水吃,反而没有问题。
3、喝太多水,脾胃会太湿。
4、尤其喝真武汤,喝水喝热水,少喝水,不渴不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5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