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甘草干姜汤原文,方歌,功效与作用

道医 2023-06-24 19:05:34

【原文】

1.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

2.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金匮要略》第七篇)

【组成】

炙甘草12g 干姜6g

【方歌】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煎服】

水浸20分,煎30分,约400ml,分2次服。

【主治】

1.脾阳虚之四末不温,咽中干,烦躁吐逆。

2.虚寒肺痿,咳嗽,头眩,多涎唾,遗尿,小便数。

【加减】

1.虚寒腹痛者,加人参、白术。

2.寒湿肾着者,加白术、茯苓。

【禁忌】

1.咽干、烦躁,口渴思饮,思冷者,忌之。

2.痰浊黄稠者,忌之。

【类方】

1.四逆汤:同可治阳虚之手足厥冷。不同者,四逆汤证厥冷程度较之为重。

2 麦门冬汤:同为肺痿之治方。不同者,麦门冬汤所治肺痿,属阴虚,必有口干思饮、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症状。

【临床运用】

1. 治肺痿,吐涎沫、不渴、遗尿、小便数者。(《金匮要略》)

2. 治吐逆,水米不下者。(《外台秘要》)

3. 误汗、下后,表里俱虚可用本方复阳;脾胃阳虚之胃痛、吐血。(《伤寒论译释》)

4. 老人平日小便频数,吐涎,短气眩晕,难以起步者。(《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

5. 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冷痛,呕吐黏涎,尿频色清、量多,便溏,舌淡白润,脉沉迟。(《伤寒论方运用法》)

6. 鼻衄。伴面如白纸,冷气袭人,抚之不温。(《岳美中医案集》)

7.眩晕呕吐。伴脉迟,舌淡欲吐,口不渴,无热,不怕冷。(《中医杂志》1965;11:6)

8.遗尿甚久,伴脉弱,舌白润无苔,口淡唾涎,尿清便溏。(《广东中医》1962;9:13)

9.唾液特多一月,伴脉沉迟,舌淡胖,五剂即愈。(《经方发挥》)

【浅议】

此治中焦阳虚、肺胃虚寒之方。临床使用以手足不温,咽干不渴,烦躁吐逆,小便频数为目标。

读大论知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有汗出不止,恶风,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体痛,脉浮之症。因类似桂枝汤证而误用之,乃致出现手足逆冷,脉象沉迟,口不渴,无热畏寒,咽中干,烦躁吐逆等阴阳两虚、心神失养之症状。以阳虚较甚,故其治扶阳为先。《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甘草干姜汤,甘草二倍于干姜,意在补阳而不伤阴,阳生则阴长,阳固则阴平。师此意,后世医家用本方治脾阳虚弱,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如岳美中先生治鼻衄一案,针对面白如纸,近之冷气袭人,抚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象若有若无等阴液骤失、阳无所附之症,施本方而阳复衄止。因未至阳微阴竭,故不需参附回阳固脱;若阳气大伤,四肢厥冷者,本方则难以胜任,需四逆加人参汤救之。

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气虚弱,通调失职,可出现遗尿或小便频数,多涎,眩晕,喘咳等水液代谢失调症状。张景岳云“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总不能摄,故治水者必治气,治肾者必先治肺”,若兼有恶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苔滑,脉象沉迟等脾肺虚寒证者,甘草干姜汤之适应证也。

肺痿,由重伤津液而成,临床有虚热、虚寒两种。虚热者,如草木经炎日、烈火炮炙而枯;虚寒者,如冰雪、寒霜冷冻而萎。故有生津润肺、与温肺益气之治。虚寒致痿者,症见咳嗽、短气、口吐清涎白沫、手足不温、舌淡润、苔白滑,脉沉细迟,本方之证也。是方辛甘化阳,意在补益中焦阳气,中阳得复,自能沃土生金,滋养肺叶。

多涎唾一症,临床观察,常见者三:一为脾阳虚寒饮不化,或统摄无权,证见喜唾不了了,口中和,纳化差,大便溏,本方之证也;一为肾气虚,不能摄纳,其口咸,腰膝疲软,夜尿频数,两尺无力,肾气丸证也;三为中焦湿热,涎黏浊,口甜,苔黄腻,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也。须反复辨识,以鉴其别。

《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方250首,用甘草者120方。其用途之广,诸药皆望尘莫及。考其功用用法,《神农本草经》云:“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日华子》云:“炙用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药性考》云:“生用泻心,邪火急热,痈肿皆平。”《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生服,转能通利二便,消胀除满。”仲圣用甘草,伍一药组方者有六:其中用炙甘草者,有甘草干姜汤(炙甘草4两,干姜2两)、桂枝甘草汤(桂枝4两,炙甘草2两)、芍药甘草汤(芍药,炙甘草各4两);用生甘草者,有治肺痈之桔梗汤(桔梗1两,甘草2两)、治皮水之甘草麻黄汤(甘草2两,麻黄4两)、治食已即吐之大黄甘草汤(大黄4两,甘草1两)。其中炙甘草配干姜、桂枝,则辛甘化阳以益脾阳,用治心脾阳虚之心悸、出血;配白芍,则酸甘化阴以养脾阴,用治阴虚津乏之足挛急。重用其量,则功在建中;生甘草配桔梗、大黄,可清泻肺胃之火,用治咳唾浓血,食入即吐;配麻黄,既可制麻黄发汗太过,又具有通利二便之力,由是则水肿得解。由上可知,生炙不同,用量不同,配伍不同,所治则异。然药少、功专则尽相同也。

【甘草干姜汤医案】 

咽痛

甥女婆母,68岁。体素健,举家饭厨皆其料理。近感冒,发热(39℃)咽痛,医院点滴头孢曲松钠7日,症不减。复输进口消炎药5日,热退而咽痛不止,口服消炎药引致胃痛恶心。甥女电话求援,询知咽痛子夜益甚,心烦不寐,口干思饮,唯欲热水,且随饮随溲。背畏寒,手足不温,喜厚衣被。胃纳不佳,大便不干,舌脉不得知也。

再三思之,非阳证也。若为阳热,当口渴思冷,手足烦热,大便干秘。分析其因,过用抗生素、中阳虚损故也。因舌脉未知,不敢冒然投用桂附。试以甘草干姜汤补益脾肺,若中气足,肺寒散,则疼痛当失。纵不效,亦不致大碍之生。嘱购:

炙甘草20g 干姜10g 一剂

翌日来电云,咽痛减轻、口渴,尿频,畏寒皆减。嘱守方续服,痛止后服理中丸10日。

——本段摘自《经方躬行录》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炙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炙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炙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7、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炙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炙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炙,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7、初起乳痈。用炙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 *** ,免致阻塞。

18、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 *** 垂痈(生于 *** 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 *** 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我整理的甘草的功效和作用内容,仅供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进入实用资料栏目查看。

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甘草的实用验方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治痘疮烦渴:粉甘草(炙)、栝楼根等分。水煎服之。

治阴下湿痒:甘草一尺,并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渍洗之,日三、五度。

治农药(1059、1605、4049等有机磷制剂)中毒:甘草四两,滑石粉五钱。用时将甘草煎汤,冷后冲滑石粉顿服。一日连服三次。

治饮馔中毒,中砒毒: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本草蒙筌》)

治铅中毒:生甘草三钱,杏仁(去皮、尖)四钱。二味煎服,一日两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甘草12~20克。水煎,早晚分服。

低血压:甘草、五味子各6~12克,茯苓15克。每日1剂,分2次煎服或泡茶饮。

肺结核:甘草50克。每日1剂,煎计分3次服用。

传染性肝炎:用100%甘草煎剂15~20毫升(小儿减半),每日3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7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